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教育是指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有的教育机器人,在闲置时,其表面的控制屏和扩音器长时间暴露在外,不仅容易进入灰尘,并且电子元件沾染到灰尘后,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降低,再是,常规的机器人闲置时,难以进行折叠收纳,所以比较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方便在无需使用时,将整个机器人进行折叠收拢起来,减少占地空间,并且折叠收拢的同时将显示屏和扩音器保护起来,避免灰尘进入。
4.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包括机身、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位于机身外侧上方,且所述外壳二位于机身外侧下方;
6.所述机身前面中心嵌入有显示屏,且所述机身前面上下侧均安装有扩音器;
7.所述机身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侧块,且两块所述侧块末端均开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入有与侧块转动连接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末端固定有挡片,所述挡片前面外侧粘合有一圈密封条;
8.所述机身内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上支板和下支板,且所述上支板上表面中心和下支板下表面中心均安装有位于机身内部的电推杆二,所述下支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推杆一,且所述电推杆二和电推杆一输出端的推杆活动贯穿出机身外表面;
9.所述外壳一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垂直向下的弹簧,且所述弹簧末端与机身上表面连接,上方的所述电推杆二顶部插入外壳一内部上方;
10.所述外壳二内壁左右两侧均粘合有隔音棉,且所述外壳二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滚轮槽,两个所述滚轮槽内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两个所述电推杆一中的推杆和下方的所述电推杆二中的推杆底部均插入外壳二内部下方。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扩音器分别平行于显示屏上下侧。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电推杆一分别平行于下方的所述电推杆二左右两侧,且所述外壳一内壁上方中心、所述外壳二内壁下方中心和电推杆二输出端的推杆上均贴合有相互吸引的磁片,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通过磁片相吸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推杆二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推杆一中的推杆分别与外壳二内壁底部左右两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外壳一通过弹簧和电推杆二与机身活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二通过电推杆一和电推杆二与机身活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的直径一致,所述外壳一直径大于机身直径。
14.优选的,所述滚轮底部凸出于外壳二下表面。
15.优选的,所述机身内部中心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芯片,且所述机身前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摸按键,所述控制芯片与显示屏、扩音器以及触摸按键电性连接。
16.优选的,所述机身后面中心铰接有后盖,且所述后盖与控制芯片前后对应。
17.优选的,所述侧块上方靠外端固定有连接块,且所述机身后面设有手提杆,所述手提杆左右两侧下端与连接块铰接,所述手提杆外侧中部套入有由海绵制成的护套。
18.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上表面左右两侧垂直固定有信号线。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20.外壳一和外壳二分别包裹在机身的外部上下侧,并将显示屏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遮挡住,而两个扩音器也被挡住,再利用两个挡片遮挡在显示屏的前面中部,这样便可以将机身表面、显示屏表面以及扩音器的表面包裹住,避免在闲时不用时,灰尘进入显示屏、扩音器以及机身内而发现接触不良的现象,有利于延长整个机身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外壳一和外壳二上下移动收拢,两根连接杆和挡片向中心转动折叠,这样可以将整个教育机器人折叠收拢起来,减少其占地空间,同时还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后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折叠合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机身1、侧块101、插槽102、连接杆103、挡片104、密封条105、连接块106、手提杆107、护套108、显示屏109、扩音器110、触摸按键111、控制芯片112、上支板113、下支板114、电推杆一115、电推杆二116、后盖117、外壳一2、信号线201、弹簧202、磁片203、外壳二3、滚轮槽301、滚轮302、隔音棉303。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是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包括机身1、外壳一2和外壳二3,外壳一2位于机身1外侧上方,且外壳二3位于机身1外侧下方,且外壳一2和外壳二3的直径一致,外壳一2直径大于机身1直径;
30.具体的,通过外壳一2和外壳二3可以将机身1的外侧上方和外侧下方进行包裹保护起来,减少外部灰尘落入机身1表面的现象;
31.机身1前面中心嵌入有显示屏109,且机身1前面上下侧均安装有扩音器110,两个
扩音器110分别平行于显示屏109上下侧;
32.机身1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侧块101,且两块侧块101末端均开有插槽102,插槽102内插入有与侧块101转动连接的连接杆103,且连接杆103末端固定有挡片104,挡片104前面外侧粘合有一圈密封条105;
33.进一步的,两根连接杆103通过阻尼转轴与侧块101转动连接,当使用者无需使用教育机器人后,便可以握住两根连接杆103并统一通过阻尼转轴向显示屏109的中心转动,使得两根连接杆103末端的挡片104转动至显示屏109的前面,直到挡片104前面的密封条105贴合在显示屏109的表面即可,利用两块挡片104可以将整个显示屏109的前面中间部分遮挡住,并且通过密封条105可以有效提高挡片104与显示屏109表面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缝隙,避免外部灰尘进入显示屏109内,两块挡片104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所以当挡片104遮挡在显示屏109的表面时,使用者依然可以透过挡片104看到显示屏109屏幕上的内容,这样方便使用者检查整个机身1是否彻底断电关闭;
34.机身1内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上支板113和下支板114,且上支板113上表面中心和下支板114下表面中心均安装有位于机身1内部的电推杆二116,下支板114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推杆一115,且电推杆二116和电推杆一115输出端的推杆活动贯穿出机身1外表面,两个电推杆一115分别平行于下方的电推杆二116左右两侧,且外壳一2内壁上方中心、外壳二3内壁下方中心和电推杆二116输出端的推杆上均贴合有相互吸引的磁片203,外壳一2和外壳二3通过磁片203相吸分别与两个电推杆二116连接;
35.外壳一2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垂直向下的弹簧202,且弹簧202末端与机身1上表面连接,上方的电推杆二116顶部插入外壳一2内部上方,外壳一2通过弹簧202和电推杆二116与机身1活动连接;
36.更进一步的,将机身1内部的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通过导线串联起来并与电源连通,当两个挡片104转动调整好之后,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同时启动,通过上方的电推杆二116带动推杆向下移动,推杆向下移动的同时将带动整个外壳一2向下移动,而此时的弹簧202则慢慢收缩,并使得外壳一2覆盖包裹在机身1的外部上方,这样便可以将机身1的外侧上方包裹住,减少外部灰尘落入机身1的上表面,利用两根弹簧202能够增加外壳一2与机身1的连接性,提高外壳一2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37.外壳二3内壁左右两侧均粘合有隔音棉303,且外壳二3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滚轮槽301,两个滚轮槽301内均转动连接有滚轮302,两个电推杆一115中的推杆和下方的电推杆二116中的推杆底部均插入外壳二3内部下方,且两个电推杆一115中的推杆分别与外壳二3内壁底部左右两侧连接,且外壳二3通过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与机身1活动连接,滚轮302底部凸出于外壳二3下表面;
38.更进一步的,在外壳一2向下移动时,下方的电推杆二116和电推杆一115将会带动外壳二3向上移动,并慢慢包裹在机身1的外侧下方,这样便可以将机身1的外侧下方包裹住,避免外部灰尘落入机身1的外部下方,而且利用滚轮槽301内的滚轮302,由于滚轮302的底部凸出于外壳二3的下表面,所以两个滚轮302便于使用者移动整个机身1,再通过外壳二3内壁的隔音棉303,能够有效减少滚轮302滚动时传递给外壳二3的噪音,由于电推杆二116都是通过磁片203与外壳一2和外壳二3的连接,所以通过相互吸附的磁片203能够有效增加外壳一2和外壳二3之间的连接性,当外壳一2和外壳二3收拢完成后,便可以将电推杆一115
和电推杆二116断电并停止运行;
39.综上所述,外壳一2和外壳二3分别包裹在机身1的外部上下侧,并将显示屏109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遮挡住,而两个扩音器110也被挡住,再利用两个挡片104遮挡在显示屏109的前面中部,这样便可以将机身1表面、显示屏109表面以及扩音器110的表面都包裹住,避免在闲时不用时,灰尘进入显示屏109、扩音器110以及机身1内,有利于延长整个机身1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外壳一2和外壳二3上下移动收纳,两根连接杆103和挡片104向中心转动,这样可以将整个教育机器人折叠收拢起来,减少占地空间,同时还方便携带。
40.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教育机器人时,可以将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启动,并带动外壳一2和外壳二3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展开,此时的弹簧202被拉伸,直到整个显示屏109和扩音器110都露出即可停止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的运行,然后再将两根连接杆103和挡片104通过阻尼转轴沿着侧块101分别向机身1的左右两侧转动,使得挡片104从显示屏109的前面撤离,这样便可以开始使用教育机器人了,操作简单方便。
41.机身1内部中心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芯片112,且机身1前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摸按键111,控制芯片112与显示屏109、扩音器110以及触摸按键111电性连接,机身1后面中心铰接有后盖117,且后盖117与控制芯片112前后对应,外壳一2上表面左右两侧垂直固定有信号线201,控制芯片112通过螺丝固定在机身1的内部,通过扩音器110和显示屏109可以读取和显示控制芯片112内的内容,通过触摸按键111,方便使用者对教育机器人进行操控,其中的两根信号线201,能够起到增强机身1信号接收的作用,通过机身1后面的后盖117,当使用者需要对控制芯片112进行更换或者检修时,先将后盖117通过铰链转动打开,并将控制芯片112中固定在机身1内的螺丝拧出,再将控制芯片112从机身1后面取出即可。
42.侧块101上方靠外端固定有连接块106,且机身1后面设有手提杆107,手提杆107左右两侧下端与连接块106铰接,手提杆107外侧中部套入有由海绵制成的护套108,在将整个机身1收拢折叠后,便可以握住护套108并通过手提杆107将整个机身1提起,便于随身携带。
43.工作原理:当使用者无需使用教育机器人后,首先,握住两根连接杆103并统一通过阻尼转轴向显示屏109的中心转动,使得两根连接杆103末端的挡片104转动至显示屏109的前面,直到挡片104前面的密封条105贴合在显示屏109的表面即可,并且通过密封条105可以有效提高挡片104与显示屏109表面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缝隙,避免外部灰尘进入显示屏109内,接着,通过上方的电推杆二116带动推杆向下移动,推杆向下移动的同时将带动整个外壳一2向下移动,而此时的弹簧202则慢慢收缩,并使得外壳一2覆盖包裹在机身1的外部上方,这样便可以将机身1的外侧上方包裹住,同时,下方的电推杆二116和电推杆一115将会带动外壳二3向上移动,并慢慢包裹在机身1的外侧下方,这样便可以将机身1的外侧下方包裹住,这样外壳一2和外壳二3分别包裹在机身1的外部上下侧,并将显示屏109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遮挡住,而两个扩音器110也被挡住,再利用两个挡片104遮挡在显示屏109的前面中部,避免在闲时不用时,灰尘进入显示屏109、扩音器110以及机身1内,最后,当将整个机身1收拢折叠后,便可以握住护套108并通过手提杆107将整个机身1提起,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44.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5.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