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向向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发展,双玻组件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在双玻组件的制作工艺中,由于硅胶板层压方式的缺陷,双玻组件的边缘容易出现过压异常,背部玻璃发生轻微变形等问题,造成双玻电池组件边缘偏薄,在之后的可靠性试验中,很容易发生背部玻璃形状弹回,造成组件边缘漏水的异常。
3.现有技术通过在双玻组件的四周人工放置防护框,对硅胶板加以支撑,避免硅胶板对双玻组件的边缘位置压力过大。但该方案生产效率低,且提高了人工成本。
4.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层压装置,解决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层压装置,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效果。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层压装置,包括
8.层压加热板,被配置为承载层压组件,所述层压加热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9.硅胶板,被配置为向所述层压组件施加压力;以及
10.顶升机构,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层压加热板上,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背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组件做上升运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能够承载所述硅胶板的一部分压力。
1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层压组件周向设置在所述层压组件的转角位置,所述支撑组件的截面形状为l形,l形的所述支撑组件的内壁与所述层压组件间隔设置。
1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相邻所述层压组件之间的两个l形的所述支撑组件为一体结构。
1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所述支撑组件上端面高于所述层压组件的上端面。
1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5.支撑柱,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1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柱连接。
1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柱包括:
18.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及
19.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连接位
置形成尺寸依次减小的台阶,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被配置为约束所述支撑柱下降的最低高度。
2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层压加热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支撑组件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所述避让槽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板。
2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硅胶板包括:
22.本体;
23.凸起,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凸起沿所述层压组件周向设置在所述层压组件的转角位置。
2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凸起的内壁与所述层压组件间隔设置。
2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层压组件之间的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为一体结构。
2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凸起的厚度大于所述层压组件的厚度。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层压加热板,该层压加热板用于承载层压组件,且能够为层压组件加热,从而为层压组件提供加工过程所需的温度。同时,层压装置还包括硅胶板。层压时,首先将层压组件放置在层压加热板上,然后利用硅胶板的压力对层压组件施加压力,保证层压组件的紧密压合,从而去除层压组件内的气泡,使层压组件各个结构之间交联后更加致密。该层压装置还包括顶升机构。层压加热板上开设有安装孔,顶升机构穿过安装孔设置在层压加热板上。顶升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支撑组件背离驱动件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使支撑组件能够与硅胶板面与面接触,从而扩大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组件的支撑效果。驱动件能够驱动支撑组件做上升运动,以使顶升机构能够承载硅胶板的一部分压力,从而避免硅胶板的压力使层压组件边缘厚度减小,且顶升机构自动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硅胶板和层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硅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标记如下:
35.100-层压加热板;110-安装孔;111-支撑面;120-避让槽,
36.200-硅胶板;210-本体;220-凸起;
37.300-顶升机构;310-驱动件;320-支撑组件;321-支撑柱;3211-支撑部;3212-限位部;3213-台阶;322-支撑板;
38.400-层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分而非全结构。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3.实施例一
44.随着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向向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发展,双玻组件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光伏组件生产工艺中,层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利用层压装置将光伏玻璃、封装材料、电池、封装材料、背板或者背板玻璃等,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真空条件下粘结在一起的工艺,由此制作成层压组件400。
4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层压加热板100,该层压加热板100用于承载层压组件400,且能够为层压组件400加热,从而为层压组件400提供加工过程所需的温度。
46.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层压装置还包括硅胶板200。层压时,首先将层压组件400放置在层压加热板100上,然后利用硅胶板200的压力对层压组件400施加压力,保证层压组件400的紧密压合,从而去除层压组件400内的气泡,使层压组件400各个结构之间交联后更加致密。
47.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层压组件400以双玻组件为例进行说明现有目前的承压装置存在的问题。但在双玻组件的制作工艺中,由于硅胶板200层压方式的缺陷,双玻组件的边缘容易出现过压异常,背部玻璃发生轻微变形等问题,造成双玻组件边缘偏薄,在之后的可靠性试验中,很容易发生背部玻璃形状弹回,造成双玻组件边缘漏水的异常。
48.传统的层压方法是在双玻组件层压时放置金属防护框进行层压,这种层压方式需要增加人力,即叠层件(未进行层压的双玻组件)进入层压装置的入料单元时,人员将防护框放在叠层件外围,叠层件进入层压装置进行层压;层压结束后,人员再将防护框取出,后续重复使用。但该方案生产效率低,且提高了人工成本。
4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层压装置还包括顶升机构300。现结合图1和图2对顶升机构300的细节结构进行说明。
50.请参见图1和图2,层压加热板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顶升机构300穿过安装孔110设置在层压加热板100上。顶升机构300包括驱动件310和支撑组件320,支撑组件320与驱动件310的输出端连接,支撑组件320背离驱动件310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使支撑组件320能够与硅胶板200面与面接触,从而扩大支撑组件320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组件320的支撑效果。驱动件310能够驱动支撑组件320做上升运动,以使顶升机构300能够承载硅胶板200的一部分压力,从而避免硅胶板200的压力使层压组件400边缘厚度减小,且顶升机构300自动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时,操作者将层压组件400放置在层压加热板100上后,驱动件310驱动支撑组件320上升,当支撑组件320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放置硅胶板200,这时,支撑组件320的上端面能够承载硅胶板200的一部分压力,避免硅胶板200的压力全部作用在层压组件400上,避免层压组件400边缘厚度减小,从而保证硅胶板200对层压组件400上表面的压力尽可能一致,有利于保证层压组件400的质量。同时,该顶升机构300无需人工放置防护框,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51.如图1和图2所示,在层压装置工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多个层压组件400同时防止在层压加热板100上进行层压加工。此时,硅胶板200对层压组件400施加压力过程中,层压组件400对硅胶板200也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从而使层压组件400上表面的位置压力处于平衡状态,但相邻两个层压组件400之间由于没有支撑,硅胶板200受重力作用向下施压,从而层压组件400边缘位置受到的压力较大,导致壁厚减少。因此,目前常用的防护框沿层压组件400的四周均提供支撑,但实际生产中,层压组件400的角部存在来自相邻两边的硅胶板200的重力,导致角度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变薄。因此,考虑到简化结构和减少成本,安装孔110沿层压组件400周向设置在层压组件400的转角位置,支撑组件320的截面形状为l形,l形的支撑组件320的内壁与层压组件400间隔设置,从而使支撑组件320能够沿层压组件400周向提供支撑。支撑组件320与层压组件400之间的间距能够为组件提供一定的排气空间,避免溢胶与支撑组件320黏连。同时,沿层压组件400周向设置的l形支撑组件320既能够支撑硅胶板200的重量,且简化了顶升机构300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52.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沿层压组件400宽度方向上,层压组件400与支撑组件320的间距在6mm~9mm之间,沿层压组件400长度方向上,层压组件400的两端与支撑组件320的间距在9mm~11mm之间,该距离既能够给层压组件400足够的排气空间,又有利于减少层压加热板100和硅胶板200的尺寸。当然,层压组件400与支撑组件320之间的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层压组件400尺寸进行具体设计,本文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3.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简化顶升机构300的结构,相邻层压组件400之间的两个l形的支撑组件320为一体结构,从而将相邻两个l形支撑组件320结合形成t形结构,t形结构的左右两个内角与l形结构相同,能够起到设置两个l形的支撑组件320相同的支撑效果。同时,该结构有利于节约空间,层压相同数量的层压组件400时,将相邻两个l形支撑组件320结合形成t形结构可以减少相邻两个层压组件40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层压加热板100和硅胶板200的尺寸,实现降低层压装置成本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相邻两个l形支撑组件320结合形成t形结构时,该t形结构的支撑组件320可以采用一套驱动件310进行驱动,大幅度的简化了顶升机构300的结构,且有利于降低层压装置的成本。
54.同时,由于支撑组件320设置在层压组件400的四个角的位置,生产时,层压组件400的进料方向不受限制,操作者可以为层压组件400横向或者竖向进料,有利于提高操作者工作的便捷性,且扩大该层压装置的适用范围。
55.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层压组件400边缘壁厚减少,工作时,支撑组件320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支撑组件320上端面高于层压组件400的上端面,从而保证在层压过程中,层压组件400整体受力均匀,避免角部受力过大导致边角变薄。示例性地,支撑组件320被顶升后,支撑组件320的上端面较层压组件400高1.5mm~2.5mm,该高度有利于保护层压组件400的边缘不会产生过大压力,且不会将硅胶板200支撑过高而影响硅胶板200对层压组件400的压力,这一尺寸范围有利于保证层压过程中,层压组件400整体受力均匀。当然,支撑组件320上端面到层压组件400的上端面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层压组件400尺寸进行具体设计,本文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6.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320包括支撑柱321和支撑板322,支撑柱321与驱动件310的输出端连接,支撑板322的一侧与支撑柱321连接,利用支撑板322支撑硅胶板200的重力。支撑板322可以设计有较大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效果。支撑柱321为支撑板322传导来自驱动件310的顶升力,且支撑柱321设置于安装孔110中,有利于减小安装孔110尺寸,从而尽可能减小层压装置的整体尺寸。
57.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支撑柱321包括支撑部3211和限位部3212。支撑部3211的一端与驱动件310连接,限位部3212设置在支撑部3211和支撑板322之间,限位部3212和支撑部3211连接位置形成尺寸依次减小的台阶3213,同时,在安装孔110内设置有支撑面111,支撑面111能够约束支撑柱321下降的最低位置,从而避免支撑组件320下降距离过大造成支撑板322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层压装置的安全性能。
58.如图1和图2所示,更优地,层压加热板100上设置有避让槽120,支撑组件32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避让槽120能够容纳支撑板322。当不工作时,支撑板322能够下降并被容纳在避让槽120中,从而避免在非人为操作下突出的支撑板322被外力碰撞而造成损坏,也避免突出的支撑板322对进料造成干涉。
59.实施例二
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装置,实施例二的层压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层压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实施例二的层压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层压装置的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硅胶板200的结构不同。
61.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硅胶板200包括本体210和凸起220。其中,凸起220设置在本体210上,凸起220的截面形状为l形,凸起220沿层压组件400周向设置在层压组件400的转角位置。当硅胶板200下压时,凸起220能够为硅胶板200提供一定的支撑,从而减缓硅胶板200对层压组件400的压力。
62.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3,凸起220的内壁与层压组件400间隙配合,从而使支撑组件320能够沿层压组件400周向提供支撑。支撑组件320与层压组件400之间的间距能够为组件提供一定的排气空间,避免溢胶与支撑组件320黏连。同时,沿层压组件400周向设置的l形的支撑组件320既能够支撑硅胶板200的重量,且简化了顶升机构300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6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层压组件400之间的相邻两个凸起220为
一体结构。从而将相邻两个l形的凸起220结合形成t形结构,t形结构的左右两个内角与l形结构相同,能够起到设置两个l形的凸起220相同的支撑效果。同时,该结构有利于节约空间,层压相同数量的层压组件400时,将相邻两个l形的凸起220结合形成t形的结构可以减少相邻两个层压组件40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层压加热板100和硅胶板200的尺寸,实现降低层压装置成本的效果。
6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4是硅胶板200的侧视图。凸起220的厚度大于层压组件400的厚度,从而保证在层压过程中,层压组件400整体受力均匀,避免角部受力过大导致边角变薄。
65.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66.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者将层压组件400的各个结构进行层叠,然后将层叠后的结构放置在层压加热板100上,驱动件310驱动支撑柱321上升,进而使支撑板322上升到高于层压组件400的位置。然后放置硅胶板200,利用硅胶板200的对层压组件400进行试压。
67.完成层压之后,撤离硅胶板200,然后驱动件310驱动支撑板322下降,操作者移走完成层压的层压组件400。
68.重复上述过程。
69.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