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传统的换热器在使用时换热效率不高,不能达到很好的换热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换热器在使用时换热效率不高,不能达到很好的换热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包括换热器主体和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开设了冷却腔、水泵腔和限位槽,所述换热器主体内部固定连接了分隔板,分隔板右侧设置了贯穿分隔板并与贯穿部位转动连接的旋转杆,旋转杆与换热器主体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右侧固定连接了转动块,转动块表面固定连接了旋转挡板,所述分隔板右侧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分隔板的下水管,所述换热器主体内部表面固定连接了换热管,所述旋转杆表面固定连接了搅拌叶。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主体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管固定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换热器主体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管固定连通出水管。
7.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主体外表面固定连接了与换热器主体内部连通的液位观察窗,所述储液箱上端固定连接了与冷却腔内部连通的加液管。
8.进一步,所述分隔板右侧下端在换热器主体下端固定连接了与储液箱内部开设的冷却腔连通的流水管。
9.进一步,所述水泵腔内部固定连接了抽水泵,抽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器主体内部连通的输水管,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了冷却水。
10.进一步,所述抽水泵抽水端通过固定连接的输水管与冷却腔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主体外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储液箱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11.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内部设置了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的限位块,限位块下端固定连接了贯穿储液箱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接滑杆,连接滑杆下端固定连接了支撑块。
12.进一步,所述连接滑杆表面设置了两端分别与储液箱和支撑块固定连接的缓冲弹簧,所述储液箱右侧表面固定连接了带有阀门的排液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14.1、通过设置的转动块与旋转挡板之间的配合,可以通过设置的下水管使换热器主体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流下,然后通过水的冲击力对旋转挡板表面进行冲击,迫使旋转挡板进行旋转,从而使转动块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设置的旋转杆进行旋转,从而使设置的旋转杆表面设置的搅拌叶进行旋转,从而对换热器主体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搅拌,使冷却水与换热管内部进行换热处理的液体的换热效率更好,提高换热效率;
15.2、通过设置的连接滑杆与限位槽以及缓冲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换热器主体产生的震动力进行缓冲抵消作用,对换热器主体进行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提高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流水管可以使换热器主体内部的冷却水与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换热处理,避免冷却水长时间的换热降低换热效率。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中换热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中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左侧剖视图;
21.图4为图1提供的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中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右侧剖视图;
22.图5为图1提供的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中储液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换热器主体;2、输水管;3、储液箱;4、缓冲弹簧;5、连接滑杆;6、流水管;7、旋转杆;8、搅拌叶;9、换热管;10、转动块;11、旋转挡板;12、下水管;13、分隔板;14、抽水泵;1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和储液箱3,所述储液箱3内部开设了冷却腔、水泵腔和限位槽15,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部固定连接了分隔板13,分隔板13右侧设置了贯穿分隔板13并与贯穿部位转动连接的旋转杆7,旋转杆7与换热器主体1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7右侧固定连接了转动块10,转动块10表面固定连接了旋转挡板11,所述分隔板13右侧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分隔板13的下水管12,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部表面固定连接了换热管9,所述旋转杆7表面固定连接了搅拌叶8。
29.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1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管9固定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换热器主体1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管9固定连通出水管,通过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表面进行换热处理。
30.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了与换热器主体1内部连通的液位观察窗,所述储液箱3上端固定连接了与冷却腔内部连通的加液管,加液管便于对冷却腔内部添加冷却水。
31.优选的,所述分隔板13右侧下端在换热器主体1下端固定连接了与储液箱3内部开设的冷却腔连通的流水管6,流水管6便于冷却水的循环流动。
32.优选的,所述水泵腔内部固定连接了抽水泵14,抽水泵14出水端固定连接了与换热器主体1内部连通的输水管2,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了冷却水,冷却水可以进行换热处理。
33.优选的,所述抽水泵14抽水端通过固定连接的输水管2与冷却腔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主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储液箱3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可以使换热器主体1与储液箱3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34.优选的,所述限位槽15内部设置了与限位槽15滑动连接的限位块,限位块下端固定连接了贯穿储液箱3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连接滑杆5,连接滑杆5下端固定连接了支撑块,支撑块起到支撑作用。
35.优选的,所述连接滑杆5表面设置了两端分别与储液箱3和支撑块固定连接的缓冲弹簧4,所述储液箱3右侧表面固定连接了带有阀门的排液管,排液管可以对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更换。
3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效的换热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外界的需要进行换热的液体水管连接,然后通过打开抽水泵14,使抽水泵14通过输水管2抽取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水,然后输到换热器主体1内部,通过液位观察窗观察内部的液位情况,当达到合适的液位以后,通过使外界需要进行换热处理的液体通过换热管9进行流通,与换热器主体1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处理,当换热器主体1内部的液位达到下水管12的高度时,冷却水通过下水管12对旋转挡板11进行冲击,使旋转挡板11具有一定的旋转力,然后使转动块10带动旋转杆7进行旋转,从而使搅拌叶8进行旋转,对换热器主体1内部进行搅拌处理,增加其内部的换热效率,通过流水管6使冷却水与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流动,通过缓冲弹簧4与连接滑杆5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换热器主体1进行缓冲保护作用,避免长时间的震动力损坏换热器主体1。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