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9  2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
3.连接器在使用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接线,而现有的连接器在接线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并将接线处暴露在外部,且在接线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封装,十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连接器在接线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并将接线处暴露在外部,且在接线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封装,十分的不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包括外壳、旋转盖合机构、锁紧机构与接电机构,所述旋转盖合机构位于外壳的左上端,所述锁紧机构位于外壳内部的左下部,所述接电机构位于外壳内部的中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活动扭、活动槽、压紧弹簧、压紧块、连接座、延伸条与锁紧齿,所述活动扭位于外壳的前端,所述活动扭的后端穿过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活动槽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压紧弹簧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部的左端,所述压紧块固定连接在压紧弹簧的右端,所述压紧块的前端与活动扭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位于外壳内部的上方,所述延伸条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所述锁紧齿固定设置在延伸条的下端,所述锁紧齿与压紧块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活动扭与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扭与压紧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紧块的外部轮廓与旋转轴的内部轮廓贴合,在需要接线时可捏住位于外壳前后两端的活动扭并向左拖动,活动扭会带动压紧块向左活动,此时压紧块与锁紧齿分离,即可使外壳与上盖板解锁,此时只需手动的开启上盖板即可将接电机构暴露在外部,而在完成接线后可将主线路放置在接线口中,然后手动的盖合上盖板即可完成上盖板与外壳的快速安装,在连接时锁紧齿向下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其下端的斜口挤压压紧块,使压紧块带动压紧弹簧向活动槽内部活动,而当锁紧齿完全穿过压紧块后压紧弹簧与压紧块向右推动并完成该连接器的固定。
9.优选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接电座、接电槽与接电螺钉,所述接电座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底部,所述接电槽固定设置在接电座的左端,所述接电螺钉螺纹连接在接电座的
上端,所述接电螺钉的下端穿过接电槽并延伸至接电槽的内部,接电机构用于连接器与电线之间的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接电槽位于接电座的中部,所述接电座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通过设置接电座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适应人体工学,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可手持线路顺势的将线路穿接在接电槽中,且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直观的看到线路接电槽,不存在视野阻挡。
11.优选的,所述旋转盖合机构包括旋转座、旋转轴、上盖板、接线口与可视玻璃,所述旋转座固定安装在外壳左部的上端,所述旋转轴旋转连接在旋转座的内端,所述上盖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口固定设置在上盖板的左端,通过安装旋转盖合机构,配合锁紧机构,在开启旋转盖合机构后旋转盖合机构任然与外壳连接,避免意外遗失的现象,同时在旋转盖合机构盖合时不需要进行定位即可直接盖合,进一步提高了该连接器接线的便捷性。
12.优选的,所述可视玻璃固定安装在上盖板的上端,所述可视玻璃位于接电机构的正上方,通过安装可视玻璃,在接线完成后用户可透过可视玻璃直观的看到接线状况,便于在维护时对该连接器的检查。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与上盖板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呈对称分布在上盖板内部的前后两端,该设置确保锁紧机构与接电机构之间不存在阻挡现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可轻易的拆开并对其进行接线,且在接线完成后也可轻易的将其盖合,同时在盖合后能够自动锁定,不需要通过螺钉固定,进而大大方便了该连接器的接线操作;
16.2、该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通过设置接电座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适应人体工学,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可手持线路顺势的将线路穿接在接电槽中,且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直观的看到线路接电槽,不存在视野阻挡;
17.3、该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通过安装旋转盖合机构,配合锁紧机构,在开启旋转盖合机构后旋转盖合机构任然与外壳连接,避免意外遗失的现象,同时在旋转盖合机构盖合时不需要进行定位即可直接盖合,进一步提高了该连接器接线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紧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电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外壳;2、旋转盖合机构;3、锁紧机构;4、接电机构;201、旋转座;202、旋转轴;203、上盖板;204、接线口;205、可视玻璃;301、活动扭;302、活动槽;303、压紧弹簧;304、压紧块;305、连接座;306、延伸条;307、锁紧齿;401、接电座;402、接电槽;403、接电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的自锁型连接器,包括外壳1、旋转盖合机构2、锁紧机构3与接电机构4,旋转盖合机构2位于外壳1的左上端,锁紧机构3位于外壳1内部的左下部,接电机构4位于外壳1内部的中部,锁紧机构3包括活动扭301、活动槽302、压紧弹簧303、压紧块304、连接座305、延伸条306与锁紧齿307,活动扭301位于外壳1的前端,活动扭301的后端穿过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活动槽302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压紧弹簧303固定连接在活动槽302内部的左端,压紧块304固定连接在压紧弹簧303的右端,压紧块304的前端与活动扭301的后端固定连接,连接座305位于外壳1内部的上方,延伸条306固定设置在连接座305的下端,锁紧齿307固定设置在延伸条306的下端,锁紧齿307与压紧块304相适配,活动扭301与外壳1活动连接,活动扭301与压紧块304为一体化结构,压紧块304的外部轮廓与旋转轴202的内部轮廓贴合,在需要接线时可捏住位于外壳1前后两端的活动扭301并向左拖动,活动扭301会带动压紧块304向左活动,此时压紧块304与锁紧齿307分离,即可使外壳1与上盖板203解锁,此时只需手动的开启上盖板203即可将接电机构4暴露在外部,而在完成接线后可将主线路放置在接线口204中,然后手动的盖合上盖板203即可完成上盖板203与外壳1的快速安装,在连接时锁紧齿307向下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其下端的斜口挤压压紧块304,使压紧块304带动压紧弹簧303向活动槽302内部活动,而当锁紧齿307完全穿过压紧块304后压紧弹簧303与压紧块304向右推动并完成该连接器的固定;
25.接电机构4包括接电座401、接电槽402与接电螺钉403,接电座401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底部,接电槽402固定设置在接电座401的左端,接电螺钉403螺纹连接在接电座401的上端,接电螺钉403的下端穿过接电槽402并延伸至接电槽402的内部,接电机构4用于连接器与电线之间的连接,接电槽402位于接电座401的中部,接电座401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通过设置接电座401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适应人体工学,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可手持线路顺势的将线路穿接在接电槽402中,且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直观的看到线路接电槽402,不存在视野阻挡;
26.旋转盖合机构2包括旋转座201、旋转轴202、上盖板203、接线口204与可视玻璃205,旋转座201固定安装在外壳1左部的上端,旋转轴202旋转连接在旋转座201的内端,上盖板203与旋转轴202固定连接,接线口204固定设置在上盖板203的左端,通过安装旋转盖合机构2,配合锁紧机构3,在开启旋转盖合机构2后旋转盖合机构2任然与外壳1连接,避免意外遗失的现象,同时在旋转盖合机构2盖合时不需要进行定位即可直接盖合,进一步提高了该连接器接线的便捷性,可视玻璃205固定安装在上盖板203的上端,可视玻璃205位于接电机构4的正上方,通过安装可视玻璃205,在接线完成后用户可透过可视玻璃205直观的看到接线状况,便于在维护时对该连接器的检查,连接座305与上盖板203的内端固定连接,连接座305呈对称分布在上盖板203内部的前后两端,该设置确保锁紧机构3与接电机构4之间不存在阻挡现象。
27.工作原理:在需要接线时可捏住位于外壳1前后两端的活动扭301并向左拖动,活动扭301会带动压紧块304向左活动,此时压紧块304与锁紧齿307分离,即可使外壳1与上盖
板203解锁,此时只需手动的开启上盖板203即可将接电机构4暴露在外部,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可手持线路顺势的将线路穿接在接电槽402中并通过接电螺钉403进行固定,且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直观的看到线路接电槽402,不存在视野阻挡,在完成接线后可将主线路放置在接线口204中,然后手动的盖合上盖板203即可完成上盖板203与外壳1的快速安装,在连接时锁紧齿307向下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其下端的斜口挤压压紧块304,使压紧块304带动压紧弹簧303向活动槽302内部活动,而当锁紧齿307完全穿过压紧块304后压紧弹簧303与压紧块304向右推动并完成该连接器的固定。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