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
背景技术:
2.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是有害的。
3.现有的公共场所用的臭氧消毒杀菌装置,只用到简单的臭氧来对室内的空间进行消毒杀菌,从而造成杀菌效果不理想,使得臭氧消毒杀菌装置实用性低,杀菌效率低,同时现有的臭氧杀菌残留的臭氧直接排放不进行处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旨在解决大的消毒方式单一和排放过量的臭氧,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包括主箱体、雾型喷头、螺旋管、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主箱体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万向轮,且主箱体的顶端外表面一侧贯穿设置有排气管,并且排气管位于主箱体内部的一端设置喇叭状,所述主箱体的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主箱体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水泵,且主箱体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雾型喷头,并且雾型喷头的输出端朝向主箱体的外侧,所述主箱体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液体浓度传感器,所述主箱体的顶端一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
6.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引流管,且引流管的另一端贯穿主箱体的一侧内壁安装在主箱体的顶端外表面,并且该端的引流管均与雾型喷头的进水端连接导通,同时引流管与主箱体的外表面之间等间距设置有限位架,并且限位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主箱体的一侧外表面上。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泵将主箱体内部的混合水进行抽取喷洒,从而提高消毒面积,提高消毒效率。
8.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内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且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并且排气管靠近顶端一侧的内壁中设置有吸附层。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将过量的臭氧进行分解,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
10.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顶端外表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靠近顶端的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支架,并且支架为倾斜状设置,同时支架的另一端均设连接设置有雾型喷头,并且雾型喷头设置为扇形状。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扇形设置保证喷洒面积,从而提高消毒效率和消毒质量。
12.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主管和导管,且主管的输出端环绕主箱体的外表面贯穿安装在靠近主箱体顶端的一侧内部,并且导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在靠近主箱体底端的一侧内部,同时主箱体的贯穿端设置有单向阀,并且导管远离导管的一端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通孔,同时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滤网。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中的杂质不会进入导管内部,防止堵塞。
14.优选的,所述注水口位于主箱体内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螺旋管,所述主箱体位于螺旋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横杆,且螺旋管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在横杆的下表面,所述螺旋管靠近主箱体内壁的一侧等间距贯穿设置有支管,且支管的进气端均与主管贯穿主箱体的一端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臭氧能够和水进行预混合,延长混合时间保证混合效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
17.1.设置有水泵和雾型喷头,通过将臭氧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后,通过雾型喷头中喷洒,从而对室内进行杀菌消毒,使得消毒方式多元化,杀菌效果好,同时通过喷头的扇形设置,使得在喷洒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喷洒面积,覆盖范围管,同时能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一定的降尘作用,实用性高;
18.2.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和吸附层,对主箱体内部残留和过量的臭氧进行排出,在排出的过程中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其进行分解,分解后在通过吸附层进行过滤吸附最后在排出,防止过量臭氧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保护环境;
19.3.设置有通孔和螺旋管,通过螺旋管的设置使得在注水的过程中能够将水和臭氧进行初次预混合,同时能够保证混合的质量,再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臭氧和水进行二次混合,保证混合质量,保证浓度,同时通孔内部的滤网设置使得水中的杂质不会进入导管的内部,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主箱体;2、万向轮;3、水泵;4、引流管;5、限位架;6、安装架;7、支架;8、雾型喷头;9、注水口;10、螺旋管;11、横杆;12、臭氧发生器;13、主管;14、支管;15、导管;16、单向阀;17、通孔;18、液位传感器;19、液体浓度传感器;20、排气阀;21、紫外线消毒灯;22、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公共室内消毒的臭氧装置,包括主箱体1、万向轮2、水泵3、引流管4、限位架5、安装架6、支架7、雾型喷头8、注水口9、螺旋管10、横杆11、臭氧发生器12、主管13、支管14、导管15、单向阀16、通孔17、液位传感器18、液体浓度传感器19、排气管20、紫外线消毒灯21和吸附层22;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箱体1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万向轮2,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一侧贯穿设置有排气管20,并且排气管20位于主箱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喇叭状,主箱体1的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12,主箱体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水泵3,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雾型喷头8,并且雾型喷头8的输出端朝向主箱体1的外侧,主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8和液体浓度传感器19,主箱体1的顶端一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9;
30.进一步的,水泵3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引流管4,且引流管4的另一端贯穿主箱体1的一侧内壁安装在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并且该端的引流管4均与雾型喷头8的进水端连接导通,同时引流管4与主箱体1的外表面之间等间距设置有限位架5,并且限位架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主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上;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安装架6,且安装架6靠近顶端的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支架7,并且支架7为倾斜状设置,同时支架7的另一端均设连接设置有雾型喷头8,并且雾型喷头8设置为扇形状,首先将水与臭氧进行充分混合,当混合浓度到达一定时液体浓度传感器19传递信号启动水泵3,通过水泵3将主箱体1内部的水抽取,通过引流管4引入雾型喷头8中,再通过雾型喷头8进行喷洒,从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降尘作用;
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箱体1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万向轮2,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一侧贯穿设置有排气管20,并且排气管20位于主箱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喇叭状,主箱体1的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12,主箱体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水泵3,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雾型喷头8,并且雾型喷头8的输出端朝向主箱体1的外侧,主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8和液体浓度传感器19,主箱体1的顶端一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9;
32.进一步的,排气管20的内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21,且排气管2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并且排气管20靠近顶端一侧的内壁中设置有吸附层22,当需要对主箱体1内部进行泄压时,开启电磁阀使得剩余的臭氧进入排气管20中,同时通过启动紫外线消毒灯21对臭氧进行分解,再通过吸附层22进行吸附过滤,最后再排出;
3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箱体1的底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万向轮2,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一侧贯穿设置有排气管20,并且排气管20位于主箱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喇叭状,主箱体1的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12,主箱体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水泵3,且主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雾型喷头8,并且雾型喷头8的输出端朝向主箱体1的外侧,主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8和液体浓度传感器19,主箱体1的顶端一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9;
34.进一步的,臭氧发生器12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主管13和导管15,且主管13的输出
端环绕主箱体1的外表面贯穿安装在靠近主箱体1顶端的一侧内部,并且导管15的一端贯穿安装在靠近主箱体1底端的一侧内部,同时主箱体1的贯穿端设置有单向阀16,并且导管15远离导管15的一端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通孔17,同时通孔17的内部均设置有滤网;注水口9位于主箱体1内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螺旋管10,主箱体1位于螺旋管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横杆11,且螺旋管10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在横杆11的下表面,螺旋管10靠近主箱体1内壁的一侧等间距贯穿设置有支管14,且支管14的进气端均与主管13贯穿主箱体1的一端连接,首先打开注水口9,通过注水口9向箱体的内部进行注水,在注水的过程中通过启动臭氧发生器12,制备臭氧,臭氧通过主管13和支管14引入螺旋管10中,从而与注入的水进行预混合,预混合后再流入主箱体1的底端,再通过底端的导管15中通孔17所引入的臭氧进行二次混合,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当导管15在传递臭氧时,通过单向阀16的设置防止注入的水回流,同时在注水的过程中通过液位传感器18来确保注水的量,防止溢出。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