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石技术领域,具体为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方案中都披露过耳石复位模型。然而,这些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均为单侧显示,没有控制手柄,需要用手直接控制模型,对半规管的重要解剖结构如壶腹特别是壶腹嵴没有显示,为此提出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解决了均为单侧显示,没有控制手柄,需要用手直接控制模型,对半规管的重要解剖结构如壶腹特别是壶腹嵴没有显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云台连接杆和三脚架本体,所述三脚架本体的顶部与云台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所述云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壶,所述连接壶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所述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两端均与连接壶的表面连接,所述水平半规管位于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之间,所述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水平半规管的内部放置有彩色塑料粒子。
5.优选的,所述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均呈弧形结构,所述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均为透明材料。
6.优选的,所述三脚架本体的顶部为云台结构,所述三脚架本体的左侧设置调节手柄。
7.优选的,所述水平半规管与连接壶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水平半规管通过连接壶的壶腹嵴进行封闭。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演示各种手法复位时耳石的移动轨迹,并可同时显示双侧多管结石的移动轨迹,有了壶腹嵴的显示,更有助于理解耳石症患者眩晕的发作机理及各种手法复位的原理。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侧模型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半规管示意图。
13.图中:1、云台连接杆;2、三脚架本体;3、连接壶;4、上半规管;5、水平半规管;6、后半规管;7、彩色塑料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3,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云台连接杆1和三脚架本体2,三脚架本体2的顶部与云台连接杆1的底部连接,云台连接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壶3,连接壶3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的两端均与连接壶3的表面连接,水平半规管5位于上半规管4和后半规管6之间,上半规管4和后半规管6为一体连接结构,水平半规管5的内部放置有彩色塑料粒子7,可以精确演示各种手法复位时耳石的移动轨迹,并可同时显示双侧多管结石的移动轨迹,有了壶腹嵴的显示,更有助于理解耳石症患者眩晕的发作机理及各种手法复位的原理。
16.本实施例中,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均呈弧形结构,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均为透明材料,方便观察管内的情况。
17.本实施例中,三脚架本体2的顶部为云台结构,三脚架本体2的左侧设置调节手柄,方便调节云台连接杆1的角度。
18.本实施例中,水平半规管5与连接壶3为可拆卸结构,水平半规管5通过连接壶3的壶腹嵴进行封闭,方便装入彩色塑料粒子7。
19.工作原理:将两个连接壶3通过云台连接杆1相连,并固定于三脚架本体2顶部的云台上,通过手柄操作云平台从而实现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在各个角度运动时清楚显示各管内彩色塑料粒子7耳石的移动方向,利用三脚架本体2顶部的云台可以比较精确的控制半规管移动的方向以及角度度数,很好的演示各种彩色塑料粒子7耳石手法复位的原理,将更有助于对耳石症的理解,更好的理解眩晕发生机理,当然,每侧模型可以拆卸,可以将单侧模型手持演示。
20.以最常用的dix-hallpike试验为例,首先将双侧连接好的连接壶3处于自然体位并与操作手柄垂直,旋转连接杆45
°
,使一侧后半规管6与操作手柄平行,上抬手柄110
°‑
120
°
,即非常完整的展示了dix-hallpike试验中与手柄平行一侧后半规管6的位置变化,通过观察管内彩色塑料粒子7的运动,背离壶腹嵴的动纤毛,致使管内内淋巴液亦背离动纤毛方向运动,带动壶腹嵴动纤毛背离静纤毛方向运动,根据爱德华定律:
21.诱发性眼震和头部运动所在的平面一致,总是发生在受刺激的半规管的平面和内淋巴流动的方向上;在外半规管,内淋巴向壶腹流动时引起较强的反应,而内淋巴离壶腹流动时引起较弱的反应,反应的强弱之比为2:1;在垂直半规管,内淋巴离壶腹流动时引起较强的反应,而内淋巴向壶腹流动时引起较弱的反应。
22.在形象观察的基础上即可很好理解耳石患者耳石运动引起眩晕的机理,同时,反过来,通过形象观察,亦可更好的学习理解爱德华定律,之所以爱德华第二第三定律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是因为壶腹嵴的动静纤毛结构排列相反,水平半规管5动纤毛背离壶腹,而垂直半规管动纤毛朝向壶腹。
23.对于后半规管6内部的彩色塑料粒子7耳石,常用的epley法复位,即在此基础上再旋转云台连接杆1两次,可以看到彩色塑料粒子7全部集中于总管朝向前庭方向,每次转动
过程中可以观察彩色塑料粒子7的运动轨迹,手法复位过程中每一次动作结束,均可观察到该时刻彩色塑料粒子7所处位置,从而意识到耳石所处的位置,非常有助于对epley法的理解。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云台连接杆(1)和三脚架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本体(2)的顶部与云台连接杆(1)的底部连接,所述云台连接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壶(3),所述连接壶(3)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所述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的两端均与连接壶(3)的表面连接,所述水平半规管(5)位于上半规管(4)和后半规管(6)之间,所述上半规管(4)和后半规管(6)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水平半规管(5)的内部放置有彩色塑料粒子(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均呈弧形结构,所述上半规管(4)、水平半规管(5)和后半规管(6)均为透明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本体(2)的顶部为云台结构,所述三脚架本体(2)的左侧设置调节手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半规管(5)与连接壶(3)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水平半规管(5)通过连接壶(3)的壶腹嵴进行封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石技术领域,尤其为3D云平台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云台连接杆和三脚架本体,所述三脚架本体的顶部与云台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所述云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壶,所述连接壶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所述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两端均与连接壶的表面连接,所述水平半规管位于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之间,所述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水平半规管的内部放置有彩色塑料粒子;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演示各种手法复位时耳石的移动轨迹,并可同时显示双侧多管结石的移动轨迹,有了壶腹嵴的显示,更有助于理解耳石症患者眩晕的发作机理及各种手法复位的原理。机理及各种手法复位的原理。机理及各种手法复位的原理。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华 丁秀勇 蒋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