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模组、供料装置及滚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5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路模组、供料装置及滚涂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逐年攀升以及科技水平地不断提高,各类自动化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中。例如在建筑行业,室内滚涂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艺过程中,采用滚涂设备能够取代传统人力手动作业方式,自动化完成对建筑物室内墙面的滚涂施工,达到提质增效降本的效果。
3.当前,滚涂设备工作时,依靠动力设备将料筒内的涂料输送至前端执行机构,使前端执行机构将涂料均匀涂敷至墙面上。当需要提高滚涂效率时,则需要配备更多的输料管路,例如一个动力设备与两个输料管路连接,通过两个输料管路将涂料输送至对应连接的两个前端执行机构中,使两个前端执行机构能够同时滚涂加工。然而这样容易造成不同输料管路输出涂料流量不均匀,进而影响到滚涂质量;此外,滚涂设备停机一段时间后重新工作时,料筒内流出的涂料需要先在空置的输料管路中流动一段时间后才能输送至前端执行机构,存在出料不及时,滞后性大,影响滚涂整体施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路模组、供料装置及滚涂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出料不均匀,出料不及时,影响滚涂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问题。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模组,所述管路模组包括:
6.第一管路单元,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回流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一出料控制阀和第一回流控制阀,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用于与对应的第一泵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流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中,所述第一出料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中,所述第一出料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料管路中;以及
7.第二管路单元,所述第二管路单元包括第二回流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二出料控制阀和第二回流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用于与对应的第二泵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回流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所述第二出料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所述第二出料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料管路中。
8.上述方案的管路模组应用装备于滚涂设备中,具体用作供料装置的组成单元,以实现将涂料输送至末端滚涂执行机构。其中,供料装置还包括储料容器、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使用之前,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分别与储料容器连接,而后将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泵送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储料容器连接,将第二回流管路的一端与第二泵送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储料容器连接。当需要为末端滚涂执行机构供给涂料时,将第一回流控制阀和第二回流控制阀关闭,而同时将第一出料控制阀和第二出料控制阀开启,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便能够将储料容器内的涂料输送至第一出料管路和第二出料
管路中,从而供给给末端滚涂执行机构滚涂施工使用,由于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的驱动力保持一致,因而能够保证输送至第一出料管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涂料流量均匀一致,进而有助于保证滚涂质量。而当暂停或结束滚涂作业,进行转场更换工作地点时,将第一出料控制阀和第二出料控制阀关闭,同时将第一回流控制阀和第二回流控制阀开启,且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保持工作状态,此时储料容器内的涂料会在第一泵送机构和第二泵送机构驱动下在第一回流管路和第二回流管路中持续流动并最终流回到储料容器内,也即供料装置内会形成涂料内循环,如此一来,当需要再次进行供料作业时,仅需关闭第一回流控制阀和第二回流控制阀,同时重新开启第一出料控制阀和第二出料控制阀,涂料便能够从第一回流管路和第二回流管路中迅速流入第一出料管路和第二出料管路,保证出料的及时性,提升供料效率;并且上述内循环方式也能够避免涂料在管路和储料容器中静置而出现结固或离析分层现象,保证涂料质量和滚涂质量。
9.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包括第一进料端和第一出料端,所述第二回流管路包括第二进料端和第二出料端,所述第一进料端与所述第一出料端之间具有第一连线,所述第二进料端与所述第二出料端之间具有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相交布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管路过滤器,所述管路过滤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管道压力传感器,所述管道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第一转向弯头和第二转向弯头,所述第一转向弯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泵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弯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泵送机构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第一回流副管和第二回流副管,所述第一回流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料管路远离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回流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料管路远离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连接。
1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模组。
18.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滚涂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供料装置。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缩减图;
23.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供料装置;10、储料容器;11、第一回料口;12、第二回料口;13、第一排料口;14、第二排料口;10a、动力机构;20、第一泵送机构;30、第二泵送机构;40、第一管路单元;41、第一回流管路;411、第一出料端;412、第一进料端;42、第一出料管路;43、第一出料控制阀;44、第一回流控制阀;50、第二管路单元;51、第二回流管路;511、第二出料端;512、第二进料端;52、第二出料管路;53、第二出料控制阀;54、第二回流控制阀;60、流量计;70、管路过滤器;80、管道压力传感器;90、液位传感器;90a、第一转向弯头;90b、第二转向弯头;90c、第一回流副管;90d、第二回流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滚涂设备,用以取代传统工人手持滚筒对墙面手动滚涂的作业方式,实现对建筑物的大面积墙面自动滚涂施工,达到提质增效降本的效果。
29.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滚涂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底盘、电控箱、机械臂、末端执行机构和供料装置100。移动底盘提供滚涂设备机动能力,便于滚涂设备进行移动以完成大面积墙面的滚涂作业,且便于转场和避障;此外移动底盘还用于装载电控箱、机械臂、末端执行机构和供料装置100,提高滚涂设备的集成化程度。
30.电控箱安装在移动底盘上,且电控箱分别与移动底盘的动力机构10a、机械臂和供料装置100电连接,以实现自动行走、控制机械臂驱动末端执行机构灵活运动以及实现为末端执行机构自动供料的目的。例如,移动底盘的动力机构10a由电机、驱动轮、转向轮、电池等部件构成。
31.机械臂的末端用于装载末端执行机构,机械臂具有较高的移动自由度,能够带动末端执行机构在空间内灵活运动,从而对墙面完成高质量的滚涂作业。例如,机械臂为四轴机械臂、六轴机械臂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32.末端执行机构在本技术中具体为末端滚涂执行机构,末端滚涂执行机构为对墙面执行滚涂施工的直接执行单元。具体地,可以将例如乳胶漆等流质态涂料滚涂到墙体表面。
33.为提高滚涂施工效率,本技术中末端滚涂执行机构采用两个。两个末端滚涂执行机构可以同时安装在一个机械臂上,也可以是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两个机械臂上,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末端滚涂执行机构可以是但不限于滚筒、喷嘴等其中
的任意一种。
34.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供料装置100包括储料容器10、动力机构10a、第一泵送机构20、第二泵送机构30和管路模组。其中,储料容器10用来盛装用于滚涂至墙面上的涂料,例如乳胶漆、腻子浆等。储料容器10可以是桶、箱、罐等结构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5.为了保证储料容器10具备持续供料能力,储料容器10还与外设的供料设备通过管路连通,供料设备可源源不断地向储料容器10内补充涂料。可以理解的,供料设备按照预设时间定时向储料容器10内输送涂料,或者当储料容器10内的剩余涂料等于或少于预设值时,供料设备向储料容器10补充涂料。
36.所述第一泵送机构20和所述第二泵送机构30分别与所述储料容器10连接;所述动力机构10a设置于所述储料容器10上;所述动力机构10a用于同步驱动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泵送涂料。
37.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管路模组。所述管路模组包括:第一管路单元40以及第二管路单元50。为降低设计制造难度和成本,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将第一管路单元40和第二管路单元50采用对称结构设计。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管路单元40和第二管路单元50也可以是非对称结构,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即可。
38.所述第一管路单元40包括第一回流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一出料控制阀43和第一回流控制阀44,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的第一进料端412(即图1中示出的第一回流管路41的下端)用于与对应的第一泵送机构20连接,所述第一回流控制阀44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中,所述第一出料管路42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中,所述第一出料控制阀43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料管路42中;所述第二管路单元50包括第二回流管路51、第二出料管路52、第二出料控制阀53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的第二进料端512(即图1中示出的第二回流管路51的下端)用于与对应的第二泵送机构30连接,所述第二回流控制阀54连接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所述第二出料管路52连接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所述第二出料控制阀53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料管路52中。
39.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管路模组应用装备于滚涂设备中,具体用作供料装置100的组成单元,以实现将涂料输送至末端滚涂执行机构。其中,供料装置100还包括储料容器10、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使用之前,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分别与储料容器10连接,而后将第一回流管路41的一端与第一泵送机构20连接,另一端与储料容器10连接,将第二回流管路51的一端与第二泵送机构30连接,另一端与储料容器10连接。
40.当需要为末端滚涂执行机构供给涂料时,将第一回流控制阀44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关闭,而同时将第一出料控制阀43和第二出料控制阀53开启,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便能够将储料容器10内的涂料输送至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中,从而供给给末端滚涂执行机构滚涂施工使用,由于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的驱动力保持一致,因而能够保证输送至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的涂料流量均匀一致,进而有助于保证滚涂质量。
41.而当暂停或结束滚涂作业,进行转场更换工作地点时,将第一出料控制阀43和第二出料控制阀53关闭,同时将第一回流控制阀44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开启,且第一泵送机
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保持工作状态,此时储料容器10内的涂料会在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驱动下在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中持续流动并最终流回到储料容器10内,也即供料装置100内会形成涂料内循环,如此一来,当需要再次进行供料作业时,仅需关闭第一回流控制阀44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同时重新开启第一出料控制阀43和第二出料控制阀53,涂料便能够从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中迅速流入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保证出料的及时性,提升供料效率;并且上述内循环方式也能够避免涂料在管路和储料容器10中静置而出现结固或离析分层现象,保证涂料质量和滚涂质量。
42.有必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料控制阀43、第二出料控制阀53、第一回流控制阀44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可以是但不限于气控阀、电磁阀、球阀等其中的任意一种。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料控制阀43和第二出料控制阀53均采用电磁阀,第一回流控制阀44和第二回流控制阀54均采用气控阀。
43.请继续参阅图4,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第一回流副管90c和第二回流副管90d,所述第一回流副管90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料管路42远离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连接;所述第二回流副管90d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料管路52远离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连接。
44.从图4中不难看到,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是分别以悬臂式结构对应安装在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的外侧的。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本身具备一定长度,因此会容留一定量的涂料,且当供料装置100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时,该部分容留的涂料很难循环流入储料容器10内,时间一长便容易产生结固而引发堵塞管路的风险。
45.基于此,通过在第一出料管路42与第一回流管路41之间加装第一回流副管90c,在第二出料管路52与第二回流管路51之间加装第二回流副管90d,使得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52与储料容器10之间形成了连通关系,涂料除了能够通过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实现循环流动以外,涂料还能够在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中也循环流动,从而达到防止涂料在第一出料管路42和第二出料管路52内静置而存在结固堵塞管路的风险存在。
46.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包括第一进料端412和第一出料端411,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包括第二进料端512和第二出料端511,所述第一进料端412与所述第一出料端411之间具有第一连线,所述第二进料端512与所述第二出料端511之间具有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相交布置。
47.从图1的视角可以看到,储料容器10的顶部开设有呈左右相邻设置的第一回料口11和第二回料口12,储料容器10的底部开设有呈左右相邻设置的第一排料口13和第二排料口14。其中第一排料口13和第一回料口11均靠近第一回流管路41设置,第二排料口14和第二回料口12靠近第二回流管路51设置。组装时,第一回流管路41的第一进料端412与第一排料口13连接,第一回流管路41的第一出料端411与第二回料口12连接,第二回流管路51的第二进料端512与第二排料口14连接,第二回流管路51的第二出料端511与第一回料口11连接,也即能够形成第二出料端511与第一出料端411左右错位布置,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相交布置的结构形式。
48.传统的,滚涂设备每次作业前均需要人工拌料,将合适比列的乳胶漆和水倒入容器中,经人工搅拌均匀后,再倒入储料容器10中,存在费时耗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本方案的管路模组则可以减少人工拌料工序和工作准备时间,只需要将合适比例的水和乳胶漆倒入储料容器10中,启动搅拌模式,供料装置100就会自动实现涂料循环,将储料容器10底部的物料经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输送到储料容器10上部,且因第一回流管路41的第一出料端411是与第二回流管路51的第二出料端511呈左右交错对接设置的,就可以对储料容器10内的涂料进行上下翻腾和左右对换,直到涂料搅拌均匀,起到自动拌料的作用。此工序可以在机器转场和施工间歇完成,节约工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9.本方案中,第一回流控制阀44具体安装在第一出料端411中并靠近第二回料口布置。第二回流控制阀54具体安装在第二出料端511中并靠近第一回料口布置。如更利于对回路涂料进行启闭精准控制。
50.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流量计60,所述流量计60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流量计60能够实时监测管路中的流量大小,并记忆合适的涂敷流量,以达到节约用料的目的。
51.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管路过滤器70,所述管路过滤器70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管道压力传感器80,所述管道压力传感器80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管路过滤器70主要用于过滤管路中的颗粒和杂质,防止前端执行机构的喷嘴堵塞。管道压力传感器80用于检测管内压力并记录管内压力数据,流量计60记录管内流量数据,并传输到中控系统,以此调整第一泵送机构20和第二泵送机构30(主要为螺杆泵)的流量和管内压力,保证再次启动喷涂作业时,喷嘴及时出料,且流量稳定。
52.请继续参阅图3,更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液位传感器90,所述液位传感器90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中。液位传感器90用于检测储料容器10内部的实时液位高度,当实时液位高度大于设定液位时,机器报警,停止加料动作;当实时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90反馈信号给电控箱,电控箱控制供料设备对储料容器10及时补料。
53.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此外,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模组还包括第一转向弯头90a和第二转向弯头90b,所述第一转向弯头90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泵送机构20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弯头90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5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泵送机构30连接。因而第一转向弯头90a和第二转向弯头90b提供第一回流管路41和第二回流管路51右下转弯向上延伸的能力,从而能够与储料容器10连接以构成循环管路结构,实现供料装置100的内循环功能。
5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