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车辆

专利查询2022-5-14  148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车辆。


背景技术:

2.由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
3.车辆驾驶者在驾校学习车辆的驾驶技术时,所驾驶的车辆多为教学车辆,其车身上具有较多的摄像头以及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与各种考试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驾驶者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等,可以方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考核标准以及操作要点进行针对性的记忆。
4.但是目前常见的教学车辆上并无安全保障的功能,如学员驾驶过程中误操作而将车辆行驶至路障上而导致的车辆受损等情况常会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车辆。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内的脚刹片,所述车体下端设有若干个安全监测机构,且车体内靠近脚刹片的位置处设有安全制动机构且安全制动机构与脚刹片接触,所述安全监测机构用于检测车轮接近的障碍物的高度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中,安全制动机构用于控制脚刹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安全监测机构包括连接在车体下端的外壳、镶嵌于外壳底端的测距仪、设于外壳内的芯片和信号传输器以及镶嵌于外壳侧壁上的摄像头,测距仪、信号传输器以及摄像头均与芯片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器与安全制动机构电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安全制动机构包括可拆卸式连接在车体上的底连接盘、连接在底连接盘上端的控制器、外套管和电机、设于底连接盘内的内腔、活动连接在内腔底端内壁上的转轴、连接在转轴上端的从动齿轮、连接在从动齿轮上端中部位置的丝杆、贯穿外套管上端的移动套杆以及与移动套杆上端铰接的勾刹件,所述勾刹件卡接在脚刹片上,所述移动套杆套设在丝杆上,且移动套杆的内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连接有内螺母,内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机和外套管位于内腔的正上方,控制器位于电机的一侧,电机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内腔内并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控制器和信号传输器电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移动套杆的外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连接有
限位环板,限位环板与外套管的内壁接触,所述丝杆的上端连接有上限位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安全监测机构实时监测车辆前进或倒退路径上是否具有较高的路障,监测到车轮接近路障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并使其拉动刹车将车辆制动,防止学员在实训过程中驾驶车辆撞击较高的路障而导致车辆损伤,安全性较高;
14.2)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监测机构检测到车轮接近路障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中的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后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后带动丝杆同向转动,丝杆转动时驱动内螺母沿着丝杆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内螺母移动时带动移动套杆同向移动,并达到拉动勾刹件移动的效果,当需要制动时,驱动移动套杆拉动勾刹件向下移动,并拉动脚刹片向下移动实现紧急制动避险的效果,制动后移动套杆驱动勾刹件上移,脚刹片回弹至初始状态,且勾刹件不会影响驾驶者主动踩动脚刹片,脚刹片可从勾刹件的开口处向下移动,安全性较高;
15.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制动机构和脚刹片的相配合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20.图中:1、车体;101、脚刹片;2、安全监测机构;3、安全制动机构;301、底连接盘;302、控制器;303、电机;304、外套管;305、移动套杆;306、勾刹件;307、内腔;308、主动齿轮;309、转轴;310、从动齿轮;311、限位环板;312、内螺母;313、丝杆;314、上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3.实施例1
24.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实训教学车辆,包括车体1以及设于车体1内的脚刹片101,车体1下端设有若干个安全监测机构2,且车体1内靠近脚刹片101的位置处设有安全制动机构3且安全制动机构3与脚刹片101接触,安全监测机构2用于检测车轮接近的障碍物的高度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3中,安全制动机构3用于控制脚刹片101。
25.安全监测机构2包括连接在车体1下端的外壳、镶嵌于外壳底端的测距仪、设于外
壳内的芯片和信号传输器以及镶嵌于外壳侧壁上的摄像头,测距仪、信号传输器以及摄像头均与芯片电连接,信号传输器与安全制动机构3电连接。测距仪、信号传输器、摄像头以及芯片均为现有技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型号的选择。测距仪与地面的距离为初始距离,当出现路障时,测距仪的检测数据出现变化,通过计算差值来确定路障的高度,若高度较高则发送信号,若不会对车轮或车辆造成影响则不发送信号,可自行设定发送信号的路障高度值。
26.安全制动机构3包括可拆卸式连接在车体1上的底连接盘301、连接在底连接盘301上端的控制器302、外套管304和电机303、设于底连接盘301内的内腔307、活动连接在内腔307底端内壁上的转轴309、连接在转轴309上端的从动齿轮310、连接在从动齿轮310上端中部位置的丝杆313、贯穿外套管304上端的移动套杆305以及与移动套杆305上端铰接的勾刹件306,勾刹件306卡接在脚刹片101上,移动套杆305套设在丝杆313上,且移动套杆305的内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连接有内螺母312,内螺母312与丝杆313螺纹连接。丝杆313转动时可驱动内螺母312沿着丝杆313进行移动。
27.电机303和外套管304位于内腔307的正上方,控制器302位于电机303的一侧,电机303和控制器302电连接,电机303的输出轴延伸至内腔307内并连接有主动齿轮308,主动齿轮308与从动齿轮310啮合,控制器302和信号传输器电连接。控制器302可控制电机303的连接电路的通断,通过控制供电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电机303工作状态的效果。
28.移动套杆305的外壁靠近下端的位置连接有限位环板311,限位环板311与外套管304的内壁接触,丝杆313的上端连接有上限位板314。
29.工作原理:安全监测机构2检测到车轮接近路障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3中的控制器302中,控制器302控制电机303转动,电机303驱动主动齿轮308转动,主动齿轮308转动后驱动从动齿轮310转动,从动齿轮310转动后带动丝杆313同向转动,丝杆313转动时驱动内螺母312沿着丝杆313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内螺母312移动时带动移动套杆305同向移动,并达到拉动勾刹件306移动的效果,当需要制动时,驱动移动套杆305拉动勾刹件306向下移动,并拉动脚刹片101向下移动实现紧急制动避险的效果,制动后移动套杆305驱动勾刹件306上移,脚刹片101回弹至初始状态,且勾刹件306不会影响驾驶者主动踩动脚刹片101,脚刹片101可从勾刹件306的开口处向下移动,安全性较高,可以根据安全监测机构2实时监测车辆前进或倒退路径上是否具有较高的路障,监测到车轮接近路障时传输信号至安全制动机构3并使其拉动刹车将车辆制动,防止学员在实训过程中驾驶车辆撞击较高的路障而导致车辆损伤,安全性较高。
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