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罐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爬梯的油罐箱。
背景技术:
2.随着国际化工物流的快速发展,罐式集装箱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散装货物的运输与储存中,简称油罐箱,从而使得散装物料的运输仓储和分拨享受到经济、便捷、环保、安全等诸多好处。
3.油罐箱包括框架和罐体,为了方便运输和搬动,在框架的八个角部均设有角件。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登箱操作,一般会在罐箱的框架后端设置爬梯;传统的爬梯为一整体的直梯结构,爬梯的顶端以及底端与框架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因而爬梯在框架的端部平面内呈竖直方向的直上直下的结构。然而,由于爬梯非常靠近罐箱,并且呈竖直方向,操作人员在使用时会感到比较费力和不方便,舒适度不够且安全感也较差。
4.由于油罐箱的运输要求,在运输时爬梯不能凸出框架,因而爬梯的上端的一侧一般设置在角件下方的角柱上,导致了操作人员向上攀爬时,爬梯上端的高度不够,存在操作人员扶不稳的风险。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爬梯的油罐箱,设置增高板,有利于增加攀爬的安全性;设置爬梯可拉出,有利于满足运输的要求和攀爬的方便。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具有爬梯的油罐箱,包括:
9.框架;
10.罐体,其设在所述框架内;
11.爬梯,其可拉出的设在所述框架上;
12.所述爬梯具有上端铰接在所述框架上的爬梯本体、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爬梯本体上端的两个增高板;所述爬梯本体具有平行设置两个的爬梯板,所述增高板与所述爬梯板的上端铰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增高板具有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垂直设置的增高部。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爬梯板之间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远离所述增高部的一端的两个角部的距离不同。
15.进一步的,所述爬梯板具有上端的第二铰接部、沿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下端向另一个所述爬梯板方向延伸设置的且用于实现所述增高板限位的限位连接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远离所述增高部的一端的两个角部的距离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连接部沿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下端向下且向另一个所述爬梯板方向倾斜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爬梯板还具有沿所述限位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爬梯板体。
1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爬梯板体。
20.进一步的,所述爬梯还具有位于所述爬梯本体下端的可折叠的折叠脚。
21.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脚与所述爬梯本体下端铰接设置,所述折叠脚的宽度小于所述爬梯本体的宽度。
22.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爬梯还包括搭接在所述操作平台上的踏板,所述踏板的外端与所述爬梯本体连接。
23.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罐体相邻设置的泵室,所述泵室的顶部为所述操作平台。
24.进一步的,所述爬梯可所述泵室的左右侧部与所述框架围设形成用于收容缩回状态的所述爬梯的容纳部。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设置增高板,使得爬梯的高度增加,有利于增加攀爬的安全性;所述增高板可旋转的设置,可以通过旋转实现所述增高板对于所述爬梯的增高或不增高,满足攀爬和运输的要求。设置爬梯可拉出,可以实现爬梯的拉出展开和折叠缩回的操作,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将爬梯折叠缩回,满足运输要求,并且在不需要爬梯时减少空间的占用;在需要攀爬时,将爬梯拉出,有利于攀爬的简单,增加安全性。
26.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具有爬梯的油罐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爬梯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一个增高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1的左视图;
32.图5为图1中爬梯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图1中爬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以靠近罐体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
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参见图1-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具有爬梯的油罐箱的一个实施例,油罐箱具有框架10、设置在框架10内的罐体20和泵室30,罐体20和泵室30在前后方向上相邻设置,在框架10上设有可折叠的爬梯40。爬梯40可拉出的设在框架10上,爬梯40具有上端铰接在框架10上的爬梯本体41、可旋转的设置在爬梯本体41上端的两个增高板43;爬梯本体41具有平行设置两个的爬梯板411,增高板43与爬梯板411的上端铰接。设置增高板43,使得爬梯40的高度增加,有利于增加攀爬的安全性;增高板43可旋转的设置,可以通过旋转实现增高板43对于爬梯40的增高或不增高,满足攀爬和运输的要求。设置爬梯40可拉出,可以实现爬梯40的拉出展开和折叠缩回的操作,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将爬梯40折叠缩回,满足运输要求,并且在不需要爬梯40时减少空间的占用;在需要攀爬时,将爬梯40拉出,有利于攀爬的简单,增加安全性。
39.参见图3和图7所示,增高板43为l形结构,增高板43具有第一铰接部431、与第一铰接部431垂直设置的增高部432。第一铰接部431与爬梯板411之间设有第一铰接轴44,第一铰接轴44与第一铰接部431上远离增高部43的一端的两个角部的距离不同。爬梯板411具有上端的第二铰接部4111、沿第二铰接部4111的下端向另一个爬梯板411方向延伸设置的限位连接部4112,限位连接部4112用于实现增高板43限位;实现增高板43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起到手扶的作用。第一铰接轴44与第二铰接部4111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一铰接轴44与第一铰接部4111上远离增高部43的一端的两个角部的距离之间,使得打开增高后的增高板43可以向内旋转放下,在增高板43向外旋转时,被限位连接部4112挡止,可以起到增高的作用。
40.限位连接部4112沿第二铰接部4111的下端向下且向另一个爬梯板411方向倾斜设置,也就是两个限位连接部4112在向下的方向上相互靠近,有利于起到对于增高板43的限位作用,同时有利于爬梯本体41的安装。
41.爬梯板411还具有爬梯板体4113,爬梯板体4113沿限位连接部4112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限位连接部4112连接第二铰接部411与爬梯板体4113。
42.参见图2所示,爬梯40还具有位于爬梯本体41下端的可折叠的折叠脚45,折叠脚45与爬梯本体41下端铰接设置,折叠脚45的宽度小于爬梯本体41的宽度。通过设置折叠脚45,可以将折叠脚45打开后下端放置到地面上,为攀爬到爬梯本体41的过渡,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43.为了实现爬梯本体41拉出后的支撑,还设有支架42,支架42可折叠的设置在爬梯本体41的下端和框架10之间,支架42用于支撑拉出展开状态的爬梯本体41。
44.设有操作平台31,爬梯40还包括搭接在操作平台31上的踏板46,踏板46的外端与爬梯本体41连接。通过设置踏板46,使得在爬梯40被旋转拉出后,踏板46搭接在操作平台31,避免爬梯本体41和操作平台31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增加安全性。
45.为了满足运输要求,爬梯40在折叠后不能凸出框架10,在罐箱上设有用于收容折叠状态的爬梯40的容纳部32,泵室30的顶部为操作平台31,泵室30的左右侧部与框架10围设形成容纳部32。
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