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8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


背景技术:

2.压淬装置就是利用在结晶过程中由压力控制晶体的成核速率、抑制晶体生长过程,通过对熔融合金保压急冷来直接制备块状纳米晶体,并通过调整压力来控制晶粒的尺度。离合器盘状零件在加工制造时,需要使用压淬装置进行压淬。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使得零件急速降温,会散发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导致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4.2、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会使用大量的清水,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导致装置的环保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便于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的特点,解决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使得零件急速降温,会散发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导致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会使用大量的清水,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导致装置的环保性能较差的问题,以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装置的环保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包括压淬装置本体、活动盖和放置架,所述压淬装置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盖,所述压淬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压淬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压淬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水循环机构。
8.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净化器。
9.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压淬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水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淬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吸气泵,所述导管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内腔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棉的底部设置有碳纤维吸附块,所述碳纤维吸附块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外壁固定套接在过滤孔的内腔。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箱内腔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喷水
管,所述喷水管的一端水箱的内腔冲有清水,所述喷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内腔一侧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泵。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排支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水汽缸,所述防水汽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磁块的外壁活动套接有金属槽。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内腔活动套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设置有吸附球,所述过滤网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金属槽的顶部。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伸缩杆,所述支撑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动盖的底部。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通过采用过滤箱、导管、吸气泵、排气管、过滤板、净化器、过滤孔、过滤棉、碳纤维吸附块和支撑网的配合,通过导管和吸气泵的配合,将装置内腔对零件压淬时,散发的有害气体吸入过滤箱,再通过过滤板、净化器、过滤孔、过滤棉、碳纤维吸附块和支撑网的配合,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再通过排气管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排放,避免了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使得零件急速降温,会散发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导致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使得便于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到装置的实用性。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通过采用水箱、排水管、喷水管、水泵、喷头、支撑杆、防水汽缸、磁块、金属槽、过滤网和吸附球的配合,通过喷水管、水泵和喷头的配合,吸出水箱内腔的清水,对零件进行淬火,同时清水通过排水管再流入水箱,同时通过过滤网和吸附球的配合,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循环用水,避免了现有的压淬装置在对离合器零进行压淬时,会使用大量的清水,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导致装置的环保性能较差的问题,以达到循环利用水,节约水资源,提高装置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淬装置本体和过滤箱的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的结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结构剖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的结构俯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孔的结构剖视图。
26.图中:1、压淬装置本体;2、过滤机构;3、水循环机构;4、活动盖;5、液压杆;6、压板;7、支撑伸缩杆;8、放置架;
27.21、过滤箱;22、导管;23、吸气泵;24、排气管;211、过滤板;212、净化器;213、过滤孔;214、过滤棉;215、碳纤维吸附块;216、支撑网;
28.31、水箱;32、排水管;33、喷水管;34、水泵;35、喷头;321、支撑杆;322、防水汽缸;323、磁块;324、金属槽;325、过滤网;326、吸附球。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包括压淬装置本体1、活动盖4和放置架8,压淬装置本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盖4,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架8,压淬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机构2,过滤机构2包括有过滤箱21,过滤箱21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过滤板211,过滤板2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净化器212,压淬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21,过滤箱2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4,过滤箱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管22,导管2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吸气泵23,导管22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的一侧,过滤板211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213,过滤孔213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过滤棉214,过滤棉214的底部设置有碳纤维吸附块215,碳纤维吸附块21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网216,支撑网216的外壁固定套接在过滤孔213的内腔。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吸气泵23,将装置内腔对零件压淬时散发的有害气体,通过导管22吸入过滤箱21,再通过过滤板211和过滤孔213内腔的过滤棉214和碳纤维吸附块215,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过滤,再通过净化器212对气体进行净化,再通过排气管24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排放,使得便于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到装置的实用性。
33.实施例2
34.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压淬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水循环机构3,水循环机构3包括有水箱31,水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压淬装置本体1的底部,水箱31内腔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排水管32,排水管32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的底部,水箱31内腔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喷水管33,喷水管33的一端水箱31的内腔冲有清水,喷水管33的一端延伸至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一侧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喷头35,喷水管3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泵34,排水管3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21,排支撑杆3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水汽缸322,防水汽缸3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块323,磁块323的外壁活动套接有金属槽324,排水管32的内腔活动套接有过滤网325,过滤网325的顶部设置有吸附球326,过滤网32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金属槽324的顶部。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水泵34吸出水箱31内腔的清水,并将清水通过喷水管33和喷头35喷在零件上,对零件进行淬火,同时清水顺着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底部的排水管32再流入水箱31,同时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循环利用水资源,对零件进行压淬之后,再通过防水汽缸322带动磁块323、金属槽324、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向上移动,使得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移出排水管32的内腔,再将磁块323和金属槽324进行分离,使得便于取下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对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进行清理和更换,防止杂质堵塞过滤网325,使得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6.实施例3
37.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活动盖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5,液压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6,压板6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伸缩杆7,支撑伸缩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动盖4的底部。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液压杆5往复带动压板6向下移动,使得压板6对零件进行反复
压淬,同时压板6带动支撑伸缩杆7的伸缩端移动,使得通过支撑伸缩杆7,增加压板6移动时的稳定性。
39.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离合器盘状零件压淬装置的工作原理。
40.如图1-7所示,使用时,先打开活动盖4,将离合器盘状零件放置在压淬装置本体1内腔的放置架8上,再关闭活动盖4,再通过液压杆5带动压板6向下移动,对零件进行压淬,同时通过水泵34吸出水箱31内腔的清水,将清水通过喷头35喷在零件上,对零件进行淬火,同时清水通过排水管32再流入水箱31,同时过滤网325和吸附球326,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循环利用水资源,同时通过吸气泵23,将装零件压淬时散发的有害气体吸入过滤箱21,再通过过滤板211和过滤孔213内腔的过滤棉214和碳纤维吸附块215,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过滤,再通过净化器212对气体进行净化,再通过排气管24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排放。
41.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