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
3.现有锚杆施工装置步骤繁杂,且需要较多的机械进行配合施工,施工进度较为缓慢;同时现有装置施工过程中较难对安装角度和高度进行调整,导致在安装时需要事先进行繁杂的调节动作和对齐检测工作;同时在浇筑过程中,现有装置需要进行移动换位,给浇筑管让开工位,从而使工作人员对钻孔和安装装置进行部件拆卸和推动,造成施工步骤的复杂性,现有装置较难进行一体化的钻孔、安装和浇筑。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底板、移动轮、电动调节杆、安装顶板、滑轨、气动滑座、调节机构、连接机构、锚固筋、锥形锚头、蓄能器、控制面板和电线,所述安装底板底部四周均与移动轮螺栓连接,所述安装底板顶部四周均与电动调节杆螺栓连接,所述电动调节杆顶部与安装顶板底部四周螺栓连接,所述安装顶板顶部与滑轨螺栓连接,所述滑轨内轨与气动滑座滑动连接,所述安装顶板左端设有锚固筋,所述锚固筋左端与锥形锚头焊接,所述安装底板顶部中侧与蓄能器螺栓连接,所述安装顶板底部左前侧与控制面板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设于气动滑座顶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轴承箱、空心钻杆、防紧垫、空心锚杆、呼吸槽、快速接头、传动齿轮组、伺服电机、高压风管、高压气泵、角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气动滑座顶部与轴承箱螺栓连接,所述轴承箱左端壁与空心钻杆转动连接,所述空心钻杆内左侧螺纹槽设有防紧垫,所述防紧垫内侧面与锚固筋螺纹连接,所述锚固筋右端面与空心锚杆相接触,所述空心钻杆内壁与空心锚杆之间的空间设为呼吸槽,所述空心锚杆外侧右端与快速接头螺栓连接,所述空心钻杆外侧右端与传动齿轮组前端齿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的后端齿轮与伺服电机轴动端同轴转动,所述伺服电机与轴承箱右端后侧螺栓连接,所述空心钻杆右端面与高压风管相接触,所述高压风管与高压气泵出风口管道连接,所述高压气泵底部与安装底板顶部右侧螺栓连接,所述安装顶板底部中侧与角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安装底板顶部右侧与plc控制器螺栓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高压气泵和角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高压气泵、角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
接,所述连接机构设于轴承箱内部。
6.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筒、固定槽、固定块、固定球、滑动杆和受压弹簧,所述高压风管外侧左端与连接筒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筒与空心钻杆外侧右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筒与轴承箱右端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筒内侧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槽与固定块相接触,所述固定槽内槽壁与固定球外侧面相接触,所述固定球右端与固定块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球左端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外侧面与受压弹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与轴承箱内壁通孔滑动连接,所述受压弹簧右端与固定球弹性连接,所述受压弹簧左端与轴承箱内壁弹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蓄能器后端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调节杆、气动滑座、蓄能器和电线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空心钻杆内槽左侧设有凸块,并与空心锚杆外侧相接触,且该凸块处的呼吸槽宽度为0.5cm。
9.优选的,所述空心锚杆右端外侧设有三组半圆形凸块,且该凸块的半径与呼吸槽宽度相同。
10.优选的,所述轴承箱顶部和前侧均与滑动杆呈垂直关系,且滑动杆的滑动长度为5cm。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外侧的固定槽内槽壁设有防滑层,且空心钻杆顶部和前端均设有与固定块规格相同的凹槽。
12.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内侧壁设有密封垫层,且连接筒与空心钻杆以及空心锚杆均呈同心圆分布。
13.优选的,所述防紧垫材质为石墨。
14.优选的,所述受压弹簧材质为高碳钢。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气动滑座顶部,设置空心钻杆和防紧垫,有利于防止锚固筋与空心钻杆出现咬紧现象,设置空心锚杆和呼吸槽,有利于提高对风压和混凝土的进料效果,设置快速接头和传动齿轮组,有利于提高对空心钻杆的连接和带动效果,设置角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有利于提高对锚固筋角度的监测效果和控制自动化程度。
1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在空心钻杆内部,设置固定槽和固定块,有利于提高连接筒和空心钻杆之间的连接效果,设置滑动杆和受压弹簧,有利于提高对固定块的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安装底板-1、移动轮-2、电动调节杆-3、安装顶板-4、滑轨-5、气动滑座-6、调节机构-7、连接机构-8、锚固筋-9、锥形锚头-10、蓄能器-11、控制面板-12、电线-13、轴承箱-71、空心钻杆-72、防紧垫-73、空心锚杆-74、呼吸槽-75、快速接头-76、传动齿轮组-77、伺服电机-78、高压风管-79、高压气泵-710、角度传感器-711、plc控制器-712、连接筒-81、固定槽-82、固定块-83、固定球-84、滑动杆-85、受压弹簧-86。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包括包括安装底板1、移动轮2、电动调节杆3、安装顶板4、滑轨5、气动滑座6、调节机构7、连接机构8、锚固筋9、锥形锚头10、蓄能器11、控制面板12和电线13,安装底板1底部四周均与移动轮2螺栓连接,安装底板1顶部四周均与电动调节杆3螺栓连接,电动调节杆3顶部与安装顶板4底部四周螺栓连接,安装顶板4顶部与滑轨5螺栓连接,滑轨5内轨与气动滑座6滑动连接,安装顶板4左端设有锚固筋9,锚固筋9左端与锥形锚头10焊接,安装底板1顶部中侧与蓄能器11螺栓连接,安装顶板4底部左前侧与控制面板12螺栓连接,蓄能器11后端与电线13固定连接,电动调节杆3、气动滑座6、蓄能器11和电线13均与控制面板12电连接。
26.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调节机构7设于气动滑座6顶部,提高调节效果,调节机构7包括轴承箱71、空心钻杆72、防紧垫73、空心锚杆74、呼吸槽75、快速接头76、传动齿轮组77、伺服电机78、高压风管79、高压气泵710、角度传感器711和plc控制器712,气动滑座6顶部与轴承箱71螺栓连接,提高轴承箱71的固定效果,轴承箱71左端壁与空心钻杆72转动连接,提高空心钻杆72的限位效果,空心钻杆72内左侧螺纹槽设有防紧垫73,提高防紧垫73的固定效果,防紧垫73内侧面与锚固筋9螺纹连接,提高对锚固筋9的固定效果,锚固筋9右端面与空心锚杆74相接触,提高空心锚杆74的带动效果,空心钻杆72内壁与空心锚杆74之间的空间设为呼吸槽75,提高对气流的进气效果,空心锚杆74外侧右端与快速接头76螺栓连接,提高快速接头76的连接,空心钻杆72外侧右端与传动齿轮组77前端齿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提高传动齿轮组77的传动效果,传动齿轮组77的后端齿轮与伺服电机78轴动端同轴转动,提高伺服电机78的带动效果,伺服电机78与轴承箱71右端后侧螺栓连接,提高伺服电机78的固定效果,空心钻杆72右端面与高压风管79相接触,提高高压风管79的带动效果,高压风管79与高压气泵710出风口管道连接,提高高压风管79的导流效果,高压气泵710底部与安装底板1顶部右侧螺栓连接,提高高压气泵710的固定效果,安装顶板4底部中侧与角度传感器711螺栓连接,提高角度传感器711的固定效果,安装底板1顶部右侧与plc控制器712螺栓连接,提高plc控制器712的固定效果,伺服电机78、高压气泵710和角度传感器711均与plc控制器712电信号连接,提高plc控制器712的控制效果,伺服电机78、高压气泵710、角度传感器711和plc控制器712均与控制面板12电连接,连接机构8设于轴承箱71内部,空心钻杆72内槽左侧设有凸块,并与空心锚杆74外侧相接触,且该凸块处的呼吸槽75宽度为0.5cm,有利于提高气流和混凝土的进料
效果,空心锚杆74右端外侧设有三组半圆形凸块,且该凸块的半径与呼吸槽75宽度相同,有利于提高对空心锚杆74的限位效果。
27.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连接机构8包括连接筒81、固定槽82、固定块83、固定球84、滑动杆85和受压弹簧86,高压风管79外侧左端与连接筒81滑动连接,提高连接筒81的限位效果,连接筒81与空心钻杆72外侧右端滑动连接,提高连接筒81的连接效果,连接筒81与轴承箱71右端壁滑动连接,提高连接筒81的移动效果,连接筒81内侧设有固定槽82,提高对固定块83的固定效果,固定槽82内槽与固定块83相接触,提高对固定块83的固定效果,固定槽82内槽壁与固定球84外侧面相接触,提高对固定球84的固定效果,固定球84右端与固定块83螺栓连接,提高固定块83的固定效果,固定球84左端与滑动杆85固定连接,提高滑动杆85的固定效果,滑动杆85外侧面与受压弹簧86滑动连接,提高受压弹簧86移动时的稳定性,滑动杆85与轴承箱71内壁通孔滑动连接,提高滑动杆85移动时的稳定性,受压弹簧86右端与固定球84弹性连接,提高受压弹簧86的带动效果,受压弹簧86左端与轴承箱71内壁弹性连接,提高受压弹簧86的固定效果,轴承箱71顶部和前侧均与滑动杆85呈垂直关系,且滑动杆85的滑动长度为5cm,有利于提高对滑动杆85的限位效果,连接筒81外侧的固定槽82内槽壁设有防滑层,且空心钻杆72顶部和前端均设有与固定块83规格相同的凹槽,有利于提高固定槽82的固定效果,连接筒81内侧壁设有密封垫层,且连接筒81与空心钻杆72以及空心锚杆74均呈同心圆分布,有利于提高连接筒81的连接效果。
28.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29.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设备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装置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即可为本设备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
30.第二,在测量定位工作过后,工作人员先通过外部计算机对plc控制器712进行编程工作后,然后将锚固筋9和锥形锚头10固定在空心钻杆72左端,并且将空心锚杆74与锚固筋9之间进行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12对安装底板1顶部四周的电动调节杆3进行单一调节动作,并通过角度传感器711对安装顶板4的倾斜角度进行监测工作,角度传感器711将监测到的角度数据发送给plc控制器712,当角度满足预设值时,plc控制器712控制电动调节杆3停止进行工作,然后工作人员将高压风管79左端的连接筒81放置并移动至空心钻杆72右端面,当高压风管79与空心钻孔72端面互相接触时,此时连接筒81上的固定槽82与空心钻杆72上的凹槽处于同一位置上,从而使受压弹簧86提供弹力带动固定块83和固定球84进入固定槽82内部进行固定工作,从而通过连接筒81使高压风管79和空心钻杆72之间进行管道连接动作,然后工作人员通过驱动安装底板1在移动轮2的移动下靠近预设点,并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plc控制器712执行钻孔工序,plc控制器712控制伺服电机78进行工作,伺服电机78带动传动齿轮组77进行转动,从而使空心转杆72带动锚固筋9和锥形锚头10跟随转动;
31.第三,此时空心钻杆72与高压风管79之间通过连接筒81的旋转连接保证气流的密封性,并且通过控制气动滑座6的移动效果,从而使高速转动中的锚固筋9和锥形锚头10钻进土壤中,此时通过防紧垫73与空心钻杆72和锚固筋9之间进行连接作用,有利于避免空心钻杆72和锚固筋9出现抱死夹紧现象,有利于后续拆除脱离工作的进行,此时通过控制高压
气泵710进行工作,高压气泵710带动高压气流通过高压风管79进入空心钻杆72内部的呼吸槽75内,通过呼吸槽75从空心钻杆72左端口处流出,有利于提高在钻孔时气流对钻孔土壤的向外带动排料效果,避免钻孔排料效果差导致钻孔堵塞的现象,在钻孔至足够深度后,控制高压气泵710停止工作,并施加向外的拉力给滑动杆85,从而使滑动杆85带动固定块83和固定球84脱离固定槽82后,将高压风管79从轴承箱71内右端取出,然后通过快速接头76将空心锚杆74与外部的混凝土管道相接触,从而使空心锚杆74内部注满混凝土;
32.第四,然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78进行反向转动,伺服电机78带动空心钻杆72进行转动,从而使锚固筋9和锥形锚头10脱离出空心钻杆72内左端,通过连接机构8将空心钻杆72和外部的混凝土管道相连接,通过控制气动滑座6的带动效果向右侧缓速移动,同时定量向空心钻杆72内部注入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呼吸槽75向左侧流动并填满钻孔,有利于提高对钻孔和空心锚杆74的填充效果,空心钻杆72移动至钻洞开口10cm处停止进行灌浆工作,然后通过连接机构8将外部水管与空心钻杆72相连接,通过水流冲击对空心钻杆72内部进行冲洗工作,有利于提高空心钻杆72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对锚杆的固定效果和一体化控制效果,提高施工效率和效果。
3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建筑工程用锚杆施工装置,设置空心钻杆72和防紧垫73,有利于防止锚固筋9与空心钻杆72出现咬紧现象,设置空心锚杆74和呼吸槽75,有利于提高对风压和混凝土的进料效果,设置快速接头76和传动齿轮组77,有利于提高对空心钻杆72的连接和带动效果,设置角度传感器711和plc控制器712,有利于提高对锚固筋9角度的监测效果和控制自动化程度,设置固定槽82和固定块83,有利于提高连接筒81和空心钻杆72之间的连接效果,设置滑动杆85和受压弹簧86,有利于提高对固定块83的调节效果。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