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夹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肿瘤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2.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3.在医务人员观察或者转移肿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夹取装置,肿瘤在转移的过程中可以会滴落液体,但是现有的夹取装置不能够对肿瘤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容易对现场造成污染,并且现有的夹取装置需要医务人员持续用力,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手掌酸痛,为此提出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肿瘤夹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夹取装置不能够对肿瘤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容易对现场造成污染,并且现有的夹取装置需要医务人员持续用力,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手掌酸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肿瘤夹取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肿瘤夹取装置,包括第一把手和与其铰接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之间设置有用于迫使两者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的弹力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固定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底部设置有转动块且所述转动块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转动块顶部构造有收集腔,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转动块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转动块绕其铰接点转动的调节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相对一侧的固定块和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块上的弹簧一。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转动块一侧的传动杆和铰接在所述传动杆末端的调节杆,所述第一把手外壁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调节杆穿设在所述连接块上且所述调节杆的末端固定有调节块。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限制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限制孔适配的限制杆,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限制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制杆靠近或远离所述限制孔的驱动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构造在所述连接块上的滑槽和固定在所述限制杆上的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弹簧二且所述弹簧二套设在所述限制杆上,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限制杆末端的手柄。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头相对一侧分别等距构造有多个凸起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弹力组件可以迫使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从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末端的两个夹持头相互靠近,从而对肿瘤进行夹持,在对肿瘤进行夹持固定后,通过驱动组件可以驱动转动块绕其铰接点转动到肿瘤的下方,使得转动块上的收集腔可以对肿瘤上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解决了现有的夹取装置不能够对肿瘤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容易对现场造成污染,并且现有的夹取装置需要医务人员持续用力,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手掌酸痛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剖视图;
18.附图标记:1、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弹力组件;31、固定块;32、弹簧一;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夹持头;7、转动块;8、收集腔;9、调节组件;91、传动杆;92、调节杆;93、连接块;94、调节块;10、限制孔;11、限制杆;12、驱动组件;121、滑槽;122、限制板;123、弹簧二;12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所示,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肿瘤夹取装置,包括第一把手1和与其铰接的第二把手2,且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之间设置有用于迫使两者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的弹力组件3,并且第一把手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4,同时第二把手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
杆5,还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末端分别固定有夹持头6,且夹持头6底部设置有转动块7且转动块7一侧与第一连接杆4铰接,并且转动块7顶部构造有收集腔8,同时第一把手1与转动块7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转动块7绕其铰接点转动的调节组件9,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弹力组件3可以迫使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从而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末端的两个夹持头6相互靠近,从而对肿瘤进行夹持,在对肿瘤进行夹持固定后,通过驱动组件12可以驱动转动块7绕其铰接点转动到肿瘤的下方,使得转动块7上的收集腔8可以对肿瘤上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解决了现有的夹取装置不能够对肿瘤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容易对现场造成污染,并且现有的夹取装置需要医务人员持续用力,容易造成医务人员手掌酸痛的问题,更具体的为,在需要对肿瘤进行夹持的时候,通过弹力组件3可以迫使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者同一端的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两侧的夹持头6相互靠近并对肿瘤进行夹持,在对肿瘤夹持固定后,通过驱动组件12可以驱动转动块7绕其铰接点转动,使得转动块7处于肿瘤的下方,这时通过转动块7顶部构造的收集腔8可以对肿瘤上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避免肿瘤上的液体滴落到现场对环境造成污染。
24.如图1、图3所示,弹力组件3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相对一侧的固定块31和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块31上的弹簧一32,这里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相对一侧分别构造有槽体,两侧的槽体内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块31,在弹簧一32的弹力作用下两个固定块31会相互远离,从而带动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绕其铰接点相互远离。
25.如图1、图2所示,调节组件9包括铰接在转动块7一侧的传动杆91和铰接在传动杆91末端的调节杆92,且第一把手1外壁固定有连接块93,同时调节杆92穿设在连接块93上且调节杆92的末端固定有调节块94,这里的连接块93上构造有贯穿孔,调节杆92插设在贯穿孔内且能够沿其滑动,通过调节块94可以带动调节杆92沿贯穿孔移动,由于传动杆91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杆92和转动块7铰接且转动块7铰接在第一连接杆4一侧,在移动调节块94时会带动转动块7绕其铰接点转动。
26.如图1、图4所示,调节杆92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限制孔10,且连接块93上设置有与限制孔10适配的限制杆11,并且连接块93与限制杆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限制杆11靠近或远离限制孔10的驱动组件12,这里的调节杆92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12可以带动限制杆11插入对应的限制孔10内,从而固定调节杆92与连接块93的相对位置,从而限制转动块7的移动,并且在需要移动调节杆92的位置时通过驱动组件12带动限制杆11脱离限制孔10即可。
27.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12包括构造在连接块93上的滑槽121和固定在限制杆11上的限制板122,同时限制板122与滑槽121之间设置有弹簧二123且弹簧二123套设在限制杆11上,还包括固定在限制杆11末端的手柄124,这里的手柄124向外拉动可以带动限制板122挤压弹簧二123沿滑槽121移动,从而带动限制杆11脱离限制孔10,在调节杆9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手柄124松开,在弹簧二123的弹力作用下,限制杆11会向插入对应的限制孔10内,较为便捷。
28.如图1、图2所示,两个夹持头6相对一侧分别等距构造有多个凸起块,这里两个夹持头6相对面的凸起块相互啮合,在对肿瘤进行夹持时可以避免肿瘤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