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加工用表面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目前玻璃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对于玻璃的生产需求也随之的增加,目前玻璃在生产完毕后其表面通常会携带许多的灰尘衱杂质,需要对其进行清理,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清理方式通常为人工清洗,此方式费时费力,且大大浪费劳动力。
3.针对目前市面在对生产完毕的玻璃表面进行清洗时通常是人工进行手动清洗,此方式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玻璃加工用表面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玻璃加工用表面除尘装置,解决了目前市面在对生产完毕的玻璃表面进行清洗时通常是人工进行手动清洗,此方式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玻璃加工用表面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顶部开设有便于玻璃进入的入料口,所述除尘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板,且所述环形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玻璃的夹持机构,且所述夹持机构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辅助除尘的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为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板、漏水孔、电机和护板,所述转动板位于环形板的顶部,所述转动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漏水孔。
8.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板为相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圆周外壁设置有护板,且所述护板与电机相匹配,所述护板呈弧形。
9.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板、海绵层、电动推杆、夹板和限位杆,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两组,且其对称分布在转动板的顶部,一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有两组,且其分别位于夹板与另一组安装板的内壁。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有两组,且其关于安装板呈对称分布。
11.优选的,所述除尘箱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贯穿除尘箱的顶部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喷淋管的顶部设置有快接口,所述除尘箱的内壁安装有热风扇。
12.优选的,所述除尘箱的侧壁设置有箱门,所述除尘箱的底部设置有运输管,且所述
运输管的一侧安装有收集箱。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该装置内部设置的电动推杆便于带动夹板移动,从而通过夹板内壁与一组安装板内壁设置的海绵层将玻璃固定,电动推杆推动夹板,从而使得海绵层不断挤压玻璃并发生形变,进而便于更好的对玻璃进行固定。
15.2、该装置内部设置的限位杆便于对玻璃进行限位,同时可避免玻璃固定不稳时直接撞击除尘箱从而使得玻璃损坏。
16.3、该装置内部设置的电机便于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通过转动板带动玻璃转动,并配合喷淋管对玻璃进行全方位清洗,同时也可配合热风扇对玻璃进行吹干。
17.综上所述,该装置不仅可以通过转动机构配合喷淋管以及热风扇对玻璃进行清洗除尘与烘干,同时利用海面层进行夹持,与传统的夹持装置相比,其不会存在清洗遮挡,清洗起来更加全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尘箱的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2.图中标号:1、除尘箱;2、入料口;3、快接口;4、喷淋管;5、热风扇;6、箱门;7、环形板;8、夹持机构;801、安装板;802、海绵层;803、电动推杆;804、夹板;805、限位杆;9、转动机构;901、转动板;902、漏水孔;903、电机;904、护板;10、运输管;11、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玻璃加工用表面除尘装置,所述除尘箱1的顶部开设有便于玻璃进入的入料口2,所述除尘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板7,且所述环形板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玻璃的夹持机构8,且所述夹持机构8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辅助除尘的转动机构9,且所述转动机构9与夹持机构8为固定连接。
25.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机构9包括转动板901、漏水孔902、电机903和护板904,所述转动板901位于环形板7的顶部,所述转动板9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漏水孔902,转动板901便于支撑玻璃,漏水孔902便于运输清洗所用的污水,所述转动板9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电机903,且所述电机903的输出端与转动板901为相连接,所述电机903输出端的圆周外壁设置有护板904,且所述护板904与电机903相匹配,所述护板904呈弧形,电机903便于带动转动板901转动,护板904便于对电机903进行防护。
26.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安装板801、海绵层802、电动推杆803、夹板804和限位杆805,所述安装板801设置有两组,且其对称分布在转动板901的顶部,一组所述安装板80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803,所述电动推杆803的一端安装有夹板804,所述
夹板804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802,所述海绵层802设置有两组,且其分别位于夹板804与另一组安装板801的内壁,两组海绵层802便于对玻璃进行固定,电动推杆803便于适配不同尺寸的玻璃,所述转动板9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805,所述限位杆805设置有两组,且其关于安装板801呈对称分布,限位杆805便于对玻璃进行限位,同时可对其进行防护。
27.如图1、图2所示,所述除尘箱1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4,所述喷淋管4贯穿除尘箱1的顶部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喷淋管4的顶部设置有快接口3,所述除尘箱1的内壁安装有热风扇5,喷淋管4便于对玻璃进行清洗,快接口3便于与外界水源相连接,热风扇5便于对玻璃进行干燥,所述除尘箱1的侧壁设置有箱门6,所述除尘箱1的底部设置有运输管10,且所述运输管10的一侧安装有收集箱11,箱门6便于打开除尘箱1,运输管10配合收集箱11便于将清洗污水收集起来,并循环利用。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取出,并将该装置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同时通过该装置顶部设置的快接口3将喷淋管4与外界水管相连接;
29.此时通过除尘箱1顶部设置的入料口2将所需除尘的玻璃运输至除尘箱1内部设置的转动板901的顶部,此时启动除尘箱1内部设置的电动推杆803,电动推杆803推动其一侧设置的夹板804移动,同时使得夹板804内壁设置的一组海绵层802与玻璃相接触,并挤压玻璃,将其挤压至另一组海绵层802的一侧,此时通过两组海绵层802将玻璃固定;
30.此时转动板901顶部对称安装的两组限位杆805便于对玻璃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偏移从而无法对其进行固定;
31.再启动除尘箱1内部设置的喷淋管4,通过喷淋管4对玻璃进行喷洗,与此同时启动除尘箱1内部设置的电机903,并通过电机903顶部设置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板901转动,从而带动玻璃转动,进而配合喷淋管4对玻璃进行全面清洗;
32.同时电机903的输出端带动其圆周外壁安装的护板904转动,护板904便于防止电机903内部进水;
33.当玻璃清洗完毕后可关闭喷淋管4,启动热风扇5,通过热风扇5对玻璃进行吹干,最后通过箱门6打开除尘管1将清洗完毕的玻璃取出。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