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铰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7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铰缝结构。


背景技术:

2.不少桥梁由于长度较长,其在建筑时,往往先建造多个一定长度的板梁,再将各个板梁进行连接,相对于直接建造整个桥梁,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桥梁的建筑难度。
3.而两个板梁之间在进行连接时,其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缝隙,为了保证其连接可靠性,现在通常会设置铰缝结构来实现两个板梁之间的连接。但是,常见的铰缝结构强度有限,容易发生收缩或者胀裂,影响成品桥梁的质量,对此,如果设置一种高强度的铰缝结构是人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铰缝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铰缝结构,包括第一板梁、第二板梁、混凝土层、沥青层和砂浆层,所述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之间设有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相连通,所述混凝土层设于第一缝隙内,并覆盖住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顶面,所述砂浆层设于第二缝隙内,所述砂浆层与混凝土层相连接,所述沥青层与混凝土层相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于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之间的第一缝隙中设置混凝土层,来实现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连接,并且混凝土层还覆盖于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顶面上,可以增加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混凝土层和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混凝土层能有效增加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表面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还于混凝土层上设置沥青层,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表面高温稳定性,并且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平整度,能便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而本实用新型中还于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之间的第二缝隙中设置砂浆层,其粘接度强,能进一步提高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连接可靠性。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水涂层,所述混凝土层和沥青层通过防水涂层相连接。防水涂层的设置能有效减小外部水进入到混凝土层内的概率,有效减少外部水对混凝土层的破坏,以此有效保证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连接可靠性。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嵌于混凝土层内。第一钢筋的设置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层的强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新还包括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设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嵌入到第一板梁中,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嵌入到第二板梁中,所述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相连接。第二钢筋能进一步加强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和混凝土层的连接强度,以此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概率。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包括第一段、中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中段和第二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段嵌入到第一板梁中,所述第二段嵌入到第二板梁中,所述中段嵌入到混凝土层中,所述中段与第一钢筋相连接。第三钢筋能进一步提高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和混凝土层的连接强度,以此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概率。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9mm~11mm,所述第二缝隙的长度为110mm~130mm。由于砂浆层强度低于混凝土层,经测试,将第二缝隙限制在范围内,能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同时,也能保证设置的砂浆层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覆盖于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顶面上的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120mm。经测试,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顶面上的混凝土层设置在该厚度范围内,能保证该处的混凝土层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性价比高。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85mm~95mm。经测试,沥青层设置在该厚度范围内,能保证沥青层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性价比高。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梁的厚度为840mm~860mm,所述第二板梁的厚度为840mm~860mm。经测试,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设置在该厚度范围内,能保证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强度铰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强度铰缝结构的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强度铰缝结构的标注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板梁、2.第二板梁、3.混凝土层、4.沥青层、5.砂浆层、6.防水涂层、7.第一钢筋、8.第二钢筋、9.第三钢筋、11.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81.第一延伸部、82.第二延伸部、91.第一段、92.中段和93.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铰缝结构,包括第一板梁1、第二板梁2、混凝土层3、沥青层4、砂浆层5和防水涂层6。
21.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之间设有第一缝隙11和第二缝隙12。第一缝隙11和第二缝隙12之间相连通,且第一缝隙11位于第二缝隙12上方,第二缝隙12的宽度在9mm到11mm之间,第二缝隙12的长度在110mm到1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缝隙12的宽度a优选为10mm,第二缝隙12的长度b优选为120mm。
22.砂浆层5设于第二缝隙12内,并将第二缝隙12填充满,且砂浆层5可以选择m15砂浆层,以保证其具有足够强度,混凝土层3设于第一缝隙11内,并将第一缝隙11填满,且混凝土层3还覆盖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顶面上,混凝土层3还与砂浆层5相连接,混凝土层3可以选择c50混凝土层。
23.防水涂层6涂于混凝土层3的顶部上,以实现和混凝土层3的固定连接,沥青层4固
定铺设于防水涂层6的顶部上,即混凝土层3和沥青层4通过防水涂层6固定连接。
24.而覆盖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顶面上的混凝土层3的厚度可以在100mm到120mm之间,沥青层4的厚度可以在85mm到95mm之间,本实施例中,覆盖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顶面上的混凝土层3的厚度c优选为110mm,沥青层4的厚度d优选为90mm。
2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钢筋7,第一钢筋7固定嵌于混凝土层3内,第一钢筋7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层3的强度。
2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钢筋8,第二钢筋8设有第一延伸部81和第二延伸部82,第一延伸部81的一端嵌入到第一板梁1中,第二延伸部82的一端嵌入到第二板梁2中,且第二钢筋8的主体嵌于混凝土层3内,且第二钢筋8和第一钢筋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钢筋9,第三钢筋9包括第一段91、中段92和第二段93,第一段91、中段92和第二段93一体成型,使得其依次固定连接,且第一段91固定嵌入到第一板梁1中,第二段93固定嵌入到第二板梁2中,且中段92固定嵌入到混凝土层3中,中段92与第一钢筋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8.另外,为了保证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强度,第一板梁1的厚度可以在840mm到860mm之间,第二板梁2的厚度也可以在840mm到86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板梁1的厚度e优选为850mm,第二板梁2的厚度f也优选为850mm。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之间的第一缝隙11中设置混凝土层3,来实现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连接,并且混凝土层3还覆盖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顶面上,可以增加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混凝土层3和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混凝土层3覆盖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顶面上,能有效增加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表面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还于混凝土层3上设置沥青层4,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表面高温稳定性,并且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平整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而本实用新型中还于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之间的第二缝隙12中设置砂浆层5,其粘接度强,能进一步提高第一板梁1和第二板梁2的连接可靠性。
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