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试剂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2.性传播疾病既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病最广泛的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主要通过已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之间的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它的概念已从过去经典的5种病原体导致的疾病扩展为与性行为接触密切相关的20余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目前,传统的检测试剂盒不便对不同检测物进行分类装载,导致存储检测样本的容器混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影响检测试剂盒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旨在改善上述出现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包括基座和固定组件。
5.所述基座包括主盒体和挡板,所述主盒体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主盒体内部,相邻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副盒体、软垫和盖板,所述副盒体铰接安装在所述主盒体一侧,所述盖板铰接安装所述副盒体一侧,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副盒体底部,所述软垫表面设置有凹型槽,所述凹型槽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所述副盒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间隔设置为若干个。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主盒体顶部为开口设置,挡板设置于主盒体内部,相邻挡板之间设置有卡块,卡块表面设置有卡槽,固定组件包括副盒体、软垫和盖板,副盒体铰接安装在主盒体一侧,盖板铰接安装副盒体副盒体一侧,软垫设置于副盒体底部,软垫表面设置有凹型槽,凹型槽与卡槽对应设置,副盒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间隔设置为若干个,通过设置的挡板,方便对装载在主盒体内部的检测样本进行分隔,通过设置的分隔板,方便将副盒体内部的检测样本进行分类存放,从而避免了检测样本的混合,提高检测样本的检测准确性。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盒体开口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两侧设置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螺纹贯穿于所述插槽。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主盒体开口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插槽两侧设置有锁紧杆,锁紧杆螺纹贯穿于插槽,通过设置的插槽和锁紧杆,方便对副盒体进行固定。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板表面设置有标记槽,所述标记槽与所述挡板对应设置。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挡板表面设置有标记槽,标记槽与挡板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的标记槽,方便操作人员对不同检测样本进行分类。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盒体内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挡板一侧与所述定位块一侧固定。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主盒体内部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一侧设置有凹槽,挡板一侧与定位块一侧固定,通过设置的定位块和凹槽,方便配合卡块提高检测样本的放置稳定性。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副盒体一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一端插入所述插槽内部,所述锁紧杆一端转动顶紧所述插块表面。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副盒体一侧设置有插块,插块一端插入插槽内部,锁紧杆一端转动顶紧插块表面,通过设置的插块,方便将主盒体和副盒体固定在一起。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表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所述盖板对应设置。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盖板表面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与盖板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的观察窗,方便对副盒体内部进行观察。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设置有定位孔。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盖板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设置有定位孔,通过设置的定位孔,方便配合顶杆将盖板固定在副盒体一侧。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副盒体一侧设置有凹型块,所述固定块一端插入所述凹型块内部。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副盒体一侧设置有凹型块,固定块一端插入凹型块内部,通过设置的凹型块,方便配合固定块固定盖板。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凹型块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螺纹贯穿于所述凹型块,所述顶杆与所述定位孔螺纹连接。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凹型块一侧设置有顶杆,顶杆螺纹贯穿于凹型块,顶杆与定位孔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顶杆,方便对定位块位置进行固定。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副盒体内壁两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底部设置有磁吸块,所述定位槽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分隔板固定。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副盒体内壁两侧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底部设置有磁吸块,定位槽内部设置有滑杆,滑杆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滑块与分隔板固定,通过设置的滑杆和滑块,方便带动分隔板进行移动,同时设置的磁吸块,方便对分隔板位置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主盒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型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磁吸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0-基座;110-主盒体;111-插槽;1111-锁紧杆;112-定位块;1121-凹槽;
120-挡板;121-卡块;122-卡槽;123-标记槽;200-固定组件;210-副盒体;211-插块;212-凹型块;2121-顶杆;213-定位槽;2131-磁吸块;214-滑杆;2141-滑块;215-分隔板;220-软垫;221-凹型槽;230-盖板;231-观察窗;240-固定块;24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包括基座100和固定组件200。
34.请参阅图1-4,基座100包括主盒体110和挡板120,主盒体110顶部为开口设置,挡板120设置于主盒体110内部,相邻挡板120之间设置有卡块121,卡块121表面设置有卡槽122。
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主盒体110开口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111,插槽111两侧设置有锁紧杆1111,锁紧杆1111螺纹贯穿于插槽111,通过设置的插槽111和锁紧杆1111,方便对副盒体210进行固定。
3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挡板120表面设置有标记槽123,标记槽123与挡板120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的标记槽123,方便操作人员对不同检测样本进行分类。
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主盒体110内部设置有定位块112,定位块112一侧设置有凹槽1121,挡板120一侧与定位块112一侧固定,通过设置的定位块112和凹槽1121,方便配合卡块121提高检测样本的放置稳定性。
38.请参阅图1-4,固定组件200包括副盒体210、软垫220和盖板230,副盒体210铰接安装在主盒体110一侧,盖板230铰接安装副盒体210一侧,软垫220设置于副盒体210底部,软垫220表面设置有凹型槽221,凹型槽221与卡槽122对应设置,副盒体210内部设置有分隔板215,分隔板215间隔设置为若干个。
3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副盒体210一侧设置有插块211,插块211一端插入插槽111内部,锁紧杆1111一端转动顶紧插块211表面,通过设置的插块211,方便将主盒体110和副盒体210固定在一起。
4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盖板230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31,观察窗231与盖板230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的观察窗231,方便对副盒体210内部进行观察。
4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盖板230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40,固定块240内部设置有定位孔241,通过设置的定位孔241,方便配合顶杆2121将盖板230固定在副盒体210一侧。
4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副盒体210一侧设置有凹型块212,固定块240一端插入凹型块212内部,通过设置的凹型块212,方便配合固定块240固定盖板230。
4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凹型块212一侧设置有顶杆2121,顶杆2121螺纹贯穿于凹型块212,顶杆2121与定位孔241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顶杆2121,方便对定位块112位置进行固定。
4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副盒体210内壁两侧设置有定位槽213,定位槽213内底部设置有磁吸块2131,定位槽213内部设置有滑杆214,滑杆214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2141,滑块2141与分隔板215固定,其中,滑块2141设置为金属材质,通过设置的滑杆214和滑块2141,方便带动分隔板215进行移动,同时设置的磁吸块2131,方便对分隔板215位置进行固定。
45.该性传播疾病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检测样本的类型选择开启主盒体110或副盒体210,当选择放入主盒体110内部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的挡板120,方便对装载在主盒体110内部的检测样本进行分隔,当选择放入副盒体210内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的分隔板215,方便将副盒体210内部的检测样本进行分类存放,从而避免了检测样本的混合,提高检测样本的检测准确性。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