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
背景技术:
2.带式脱水机又被称为带式压滤机,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将污水与污泥分离的设备,通常由压滤带、滚筒、压滤带张紧系统、压滤带调偏系统、压滤带冲洗系统和压滤带驱动系统构成,在压滤污泥的过程中,将污水压滤收集,方便后续工序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245112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脱水机,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用污泥脱水机,包括压滤机构,所述压滤机构的表面设置有外机箱,所述外机箱包括进料斗和出料斗,所述外机箱的顶部对应进料斗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开门,所述对开门位于压滤机构的压滤带上方,所述外机箱的顶部位于对开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两组固定座和一组轴座,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压滤机构的滚筒传动连接,转轴的表面设置有圆辊;虽然其通过设置转轴、圆辊、活动架、刮板和摆臂,解决了目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带式污泥脱水机的重力脱水区通常行程较长,采用固定式泥耙,并且需要配合布泥器一起使用,造成整体体积较大的问题。
4.但是其只可对污水内的污泥进行处理,且处理方式简易无法对污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过滤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对污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处理的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分别设置有过滤腔、收集腔、搅拌腔、输送腔、蓄液腔和挤滤腔,所述收集腔位于所述过滤腔的下方,所述搅拌腔位于所述过滤腔的一侧,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输送腔位于所述搅拌腔的下方,所述输送腔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蓄液腔位于所述输送腔的一侧,所述挤滤腔位于所述收集腔、输送腔和蓄液腔的下方;提污泵,所述提污泵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提污泵的出液端,所述排污管延伸至所述箱体的顶部;漏斗,所述漏斗设置在所述过滤腔上,所述漏斗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腔内;网板,所述网板倾斜安装在所述漏斗内;排泄口,所述排泄口开设在所述漏斗的一侧,所述排泄口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外并与所述收集腔相连通;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并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轴承座、搅拌辊、第一电机和排水管,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腔的底部,所述搅拌辊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搅拌辊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搅拌腔外,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第
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辊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输送腔内并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螺旋输送辊、第二电机和漏泥口,所述螺旋输送辊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腔内,所述螺旋输送辊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腔内,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漏泥口开设在所述输送腔的底部,所述漏泥口与所述挤滤腔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液腔内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与所述输送腔相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滤腔内设置有挤滤机组,所述挤滤腔的一侧开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与所述挤滤机组相适配,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挤滤腔相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锥齿,两个所述锥齿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电机外设置有密封盒。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箱体方便安装组件,避免在组件在运行时污水飞溅,过滤腔为过滤储蓄污水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空间,收集腔为过滤出的颗粒物提供了一个储存空间,搅拌腔方便对污水进行储蓄搅拌,输送腔接取沉淀物,蓄液腔方便储蓄改性调理挤,挤滤腔方便对沉淀物进行挤压滤水,提污泵配合排污管可对污水进行抽取输出,漏斗配合网板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可过滤出污水内较大的颗粒物,避免较大颗粒物损坏组件,排泄口方便排出颗粒物;
15.2、通过第一电机配合搅拌辊可对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絮凝剂快速充分融合,排水管可排出污水沉淀后的清水,通过第二电机配合锥齿可带动螺旋输送辊转动,可对掺杂有改性融合挤的沉淀物进行搅拌输送,通过抽液泵方便将改性融合剂导送至输送腔内,通过挤滤机组可快速挤压出沉淀物内的多余毛细水,方便工作人员对沉淀物后续处理。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图1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箱体;2、过滤腔;3、收集腔;4、搅拌腔;5、输送腔;6、蓄液腔;7、挤滤腔;8、提污泵;9、排污管;10、漏斗;11、网板;12、排泄口;13、第一电磁阀;14、轴承座;15、搅
拌辊;16、第一电机;17、排水管;18、第二电磁阀;19、螺旋输送辊;20、第二电机;21、漏泥口;22、抽液泵;23、挤滤机组;24、出泥口;25、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3.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分别设置有过滤腔2、收集腔3、搅拌腔4、输送腔5、蓄液腔6和挤滤腔7,所述收集腔3位于所述过滤腔2的下方,所述搅拌腔4位于所述过滤腔2的一侧,所述搅拌腔4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输送腔5位于所述搅拌腔4的下方,所述输送腔5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蓄液腔6位于所述输送腔5的一侧,所述挤滤腔7位于所述收集腔3、输送腔5和蓄液腔6的下方;提污泵8,所述提污泵8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排污管9,所述排污管9固定安装在所述提污泵8的出液端,所述排污管9延伸至所述箱体1的顶部;漏斗10,所述漏斗10设置在所述过滤腔2上,所述漏斗10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腔2内;网板11,所述网板11倾斜安装在所述漏斗10内;排泄口12,所述排泄口12开设在所述漏斗10的一侧,所述排泄口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腔2外并与所述收集腔3相连通;第一电磁阀13,所述第一电磁阀13设置在所述搅拌腔4内并与所述过滤腔2相连通,通过箱体1方便安装组件,避免在组件在运行时污水飞溅,过滤腔2为过滤储蓄污水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空间,收集腔3为过滤出的颗粒物提供了一个储存空间,搅拌腔4方便对污水进行储蓄搅拌,输送腔5接取沉淀物,蓄液腔6方便储蓄改性调理挤,挤滤腔7方便对沉淀物进行挤压滤水,提污泵8配合排污管9可对污水进行抽取输出,漏斗10配合网板11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可过滤出污水内较大的颗粒物,避免较大颗粒物损坏组件,排泄口12方便排出颗粒物。
24.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轴承座14、搅拌辊15、第一电机16和排水管17,所述轴承座14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腔4的底部,所述搅拌辊15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座14上,所述搅拌辊15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搅拌腔4外,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辊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17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排水管17与所述搅拌腔4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18设置在所述输送腔5内并与所述搅拌腔4相连通,通过第一电机16配合搅拌辊15可对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絮凝剂快速充分融合,排水管17可排出污水沉淀后的清水。
25.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螺旋输送辊19、第二电机20和漏泥口21,所述螺旋输送辊19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腔5内,所述螺旋输送辊19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腔3内,所述第二电机20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腔3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漏泥口21开设在所述输送腔5的底部,所述漏泥口21与所述挤滤腔7相连通,通过第二电机20配合锥齿可带动螺旋输送辊19转动,可对掺杂有改性融合挤的沉淀物进行搅拌输送。
26.所述蓄液腔6内设置有抽液泵22,所述抽液泵22的进液端与所述输送腔5相连通,通过抽液泵22方便将改性融合剂导送至输送腔5内。
27.所述挤滤腔7内设置有挤滤机组23,所述挤滤腔7的一侧开设有出泥口24,所述出
泥口24与所述挤滤机组23相适配,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5,所述第三电磁阀25与所述挤滤腔7相连通,通过挤滤机组23可快速挤压出沉淀物内的多余毛细水,方便工作人员对沉淀物后续处理。
28.所述螺旋输送辊19和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锥齿,两个所述锥齿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电机20外设置有密封盒。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30.使用时,先开启装置上的电器设备,提污泵8会抽入污水通过排污管9排到漏斗10内,在提污泵8的作用下,排出的污水会有一定的冲击力,污水流出时网板11会对污水内的较大颗粒物进行过滤,过滤出的颗粒物会顺着网板11的倾斜角度滑落,滑落下的颗粒物会从排泄口12排出顺着导管进入收集腔3内方便集中处理,被过滤后的污水会从漏斗10的出口流入过滤腔2内,当过滤腔2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第一电磁阀13将会自动打开将污水排送入搅拌腔4内,在污水进入搅拌腔4前可通过搅拌腔4上方的投料口倒入絮凝剂,污水进入后会与絮凝剂融合,此时第一电机16转动时输出轴会带动搅拌辊15快速转动对污水进行搅拌,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融合,搅拌一段时间后第一电机16会停止运转,等污水杂质沉点后,可打开排水管17将搅拌腔4内的水排出,当水排出后第二电磁阀18将会打开,第二电磁阀18打开后沉淀物将会落入输送腔5内,在沉淀物落入输送腔5内时,抽液泵22会抽取蓄液腔6内的改性调理剂注入到输送腔5内,此时第二电机20转动时输出轴会带动锥齿使螺旋输送辊19转动,螺旋输送辊19会对落入的沉淀物及改性调理剂进行边搅拌边输送,搅拌后与改性调理剂融合的沉淀物会从漏泥口21落入运转的挤滤机组23上,依靠挤滤机组23上滤带本身的张力及辊之间的压力形成对沉淀物的压榨把沉淀物内的毛细水挤压出来,被挤压后的沉淀物会形成含固态饼状物从出泥口24排出以便后续处理,而挤压出的水会积蓄在挤滤腔7内,当挤滤腔7内的水位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三电磁阀25将会自动打开将水排出,依此反复便可快速对污水进行处理。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分离结构的污水处理用带式脱水机,通过箱体1方便安装组件,避免在组件在运行时污水飞溅,过滤腔2为过滤储蓄污水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空间,收集腔3为过滤出的颗粒物提供了一个储存空间,搅拌腔4方便对污水进行储蓄搅拌,输送腔5接取沉淀物,蓄液腔6方便储蓄改性调理挤,挤滤腔7方便对沉淀物进行挤压滤水,提污泵8配合排污管9可对污水进行抽取输出,漏斗10配合网板11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可过滤出污水内较大的颗粒物,避免较大颗粒物损坏组件,排泄口12方便排出颗粒物,通过第一电机16配合搅拌辊15可对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絮凝剂快速充分融合,排水管17可排出污水沉淀后的清水,通过第二电机20配合锥齿可带动螺旋输送辊19转动,可对掺杂有改性融合挤的沉淀物进行搅拌输送,通过抽液泵22方便将改性融合剂导送至输送腔5内,通过挤滤机组23可快速挤压出沉淀物内的多余毛细水,方便工作人员对沉淀物后续处理。
3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