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8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2.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投光灯的出射光束角度有宽有窄,变化范围在0
°
~180
°
之间,其中光束特别窄的称为探照灯。泛光灯是一种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的点光源,它的照射范围可以任意调整,在场景中表现为一个正八面体的图标。泛光灯是在效果图制作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源,标准泛光灯通常用来照亮整个场景。投光灯和泛光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照射角度,它们的原理和配置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同等功率下,投光灯照射面积小,距离远;泛光灯照射面积大,距离近。传统的投光灯或泛光灯通常包括外壳、透光罩、光源组件以及u形支架。透光罩与外壳之间的结合通常是通过外部螺丝组件或外部卡扣或胶粘来实现的,对于有防异物等级要求(例如ip65以上)的投光灯或泛光灯,其透光罩大多是采用胶粘方式固定在外壳的顶部上的,投光灯或泛光灯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由于胶水老化、黏性降低等失效情况,透光罩容易从外壳上脱落,导致投光灯或泛光灯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透光罩与外壳紧密结合、防止透光罩从外壳上脱落的照明灯具。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
5.外壳,包括底壁、周侧壁、由底壁和周侧壁共同围成的容纳空间,外壳的顶部为敞口结构;
6.光源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7.透光罩,与外壳的顶部相结合且封闭敞口结构;
8.支架,具有与外壳相铰接的相对的两端部;
9.一对对置的挡扣件,夹持在外壳与透光罩的结合处,外壳与支架的铰接处设置有收纳部,一对挡扣件配置为:至少有部分被收纳在收纳部中并且被支架的两端部所限位,一对挡扣件、收纳部以及支架的两端部共同构成用于阻止透光罩从外壳上脱落的防脱结构。
10.优选的,挡扣件具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透光罩的上表面相抵接,第二夹持部被收纳在收纳部中并且与收纳部的内顶壁相抵接。
11.优选的,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夹持部的长度。
12.优选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所述透光罩的厚度。
13.优选的,挡扣件为c字形。
14.优选的,透光罩是通过胶粘方式与外壳的顶部相结合的。
15.优选的,透光罩为透明玻璃板。
16.优选的,外壳的顶部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透光罩的四周边沿相适配的凹部,凹部配置为:在透光罩结合在外壳的顶部上之后,透光罩的上表面与外壳的顶部端面相平齐。
17.优选的,光源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壁上的电控板、若干个集成设置在电控板上的发光元件。
18.优选的,底壁上设置有螺丝孔,电控板通过与螺丝孔相匹配的螺丝组件固定在底壁上。
19.优选的,照明灯具为投光灯或泛光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通过设置一对对置的挡扣件,夹持在外壳与透光罩的结合处,外壳与支架的铰接处设置有收纳部,一对挡扣件配置为:被收纳在收纳部中并且被支架的两端部所限位,一对挡扣件、收纳部以及支架的两端部共同构成用于阻止透光罩从外壳上脱落的防脱结构。当外壳与透光罩之间的结合发生失效等情况时,这样的防脱结构能够有效确保透光罩与外壳紧密结合,避免透光罩从外壳上脱落的风险,结构简单,防脱可靠。
附图说明
22.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立体示意图;
23.图2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立体示意图;
24.图3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5.图4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4中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6是图4中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9.100、照明灯具;
30.1、外壳;11、底壁;12、周侧壁;13、容纳空间;14、收纳部;15、凹部;16、螺丝孔;
31.2、光源组件;21、电控板;22、发光元件;23、螺丝组件;
32.3、透光罩;
33.4、支架;
34.5、挡扣件;51、第一夹持部;52、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35.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36.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上、下、内、外、两端、顶、底、周向、四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照明灯具为防异物等级在ip65以上的投光灯或泛光灯。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组成和原理。
38.如图1、图3所示,一种照明灯具100,包括外壳1、光源组件2、透光罩3、支架4以及一对挡扣件5。
39.外壳1为一体压铸成型,其呈方形盒体状,包括底壁11、周侧壁12、由底壁11和周侧壁12共同围成的容纳空间13,外壳1的顶部为敞口结构。光源组件2,设置在容纳空间13内。光源组件2包括设置在底壁11上的电控板21、若干个集成设置在电控板21上的发光元件22。结合图4、图6所示,底壁11上设置有螺丝孔16,电控板21通过与螺丝孔16相匹配的螺丝组件23固定在底壁11上。透光罩3,与外壳1的顶部相结合且封闭敞口结构。透光罩3为透明玻璃板,其通过胶粘方式与外壳1的顶部相结合固定。支架4呈u形,其具有与外壳1相铰接的相对的两端部。
40.挡扣件5有一对且布置在外壳1的相对两侧位置,一对挡扣件5夹持在外壳1与透光罩3的结合处。结合图2、图4、图5所示,外壳1与支架4的铰接处设置有收纳部14,一对挡扣件5配置为:被收纳在收纳部14中并且被支架4的两端部所限位,一对挡扣件5、收纳部14以及支架4的两端部共同构成用于阻止透光罩3从外壳1上脱落的防脱结构。具体的,挡扣件5为c字形,其具有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其中收纳部14呈槽状结构,第一夹持部51与透光罩3的上表面相抵接,第二夹持部52被收纳在收纳部14中并且与收纳部14的内顶壁相抵接。为了便于在上下方向上更好的挡住透光罩3,避免透光罩3因为胶水失效而从外壳1上意外脱落,第一夹持部5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夹持部52的长度,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透光罩3的厚度。当外壳1与透光罩3之间的结合发生失效等情况时,例如胶水失去黏性,胶水老化等,这样的防脱结构能够有效确保透光罩3与外壳1紧密结合,避免透光罩3从外壳1上脱落的风险,结构简单,防脱可靠。
41.再结合图3、图5所示,外壳1的顶部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与透光罩3的四周边沿相适配的凹部15,凹部15配置为:在透光罩3结合在外壳1的顶部上之后,透光罩3的上表面与外壳1的顶部端面相平齐。
42.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