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专利查询6天前  4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铁路预制梁是现代铁路建设中关键的结构组件,在传统的预制梁生产中,其构件主要包括梁体本身,而梁体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组成。钢筋骨架是预制梁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钢筋骨架的生产过程包括钢筋的切割、弯曲和焊接,以形成预定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构件,并按照设计图纸在组装平台上组装成完整的钢筋骨架。

2、传统的铁路预制梁在设计时,钢筋的布置和用量往往遵循固定的标准模式,缺乏针对特定地理环境、荷载条件以及材料性能的精细化优化,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也可能因设计冗余不足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此外,铁路预制梁钢筋骨架均使用二维设计,钢筋的数量繁多,结构复杂,钢筋构件之间极易发生干涉,钢筋骨架的设计优化过程相对困难,钢筋绑扎和安装过程费时费力,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基于bmi技术创建预制梁钢筋的三维模型,通过设置satwe前处理参数计算得出各输出文件,对比整体计算指标,如不同荷载下的结构响应、应力和应变分析,提出针对钢筋骨架的优化设计计算模型;

5、s2,通过对三维模型的设计、施工、应用方案进行优化,所述优化处理方法包括:对钢筋位置进行调整,顶板钢筋优化、底腹板钢筋优化、纵向和横向钢筋优化,以及定位网片优化;

6、s3,根据优化方案进行预制构件的设计及加工,将钢筋制成不同规格的钢筋预制构件,并对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安装。

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satwe前处理参数包括设置基本信息、地震信息、风载荷信息和全局性的分析参数。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2中的顶板钢筋优化包括:将底板纵向钢筋连为一根,或改为三段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底腹板钢筋优化包括:在小u形筋上下角隅逐根插入式补强筋。

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优化包括:箱梁外圈纵向钢筋通长,且没有弯钩,箱梁内圈纵向钢筋分为三根,设置为弯钩,腹板内侧箍筋弯钩由135°改为平勾。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定位网片优化包括:将定位网钢筋和内圈钢筋笼连接成整体。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筋优化设备包括:智能钢带网焊接设备、钢筋网焊接设备、箱梁定位网智能焊接设备、数控钢筋液压剪切设备、大u形钢筋弯曲中心。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大u形钢筋弯曲中心包括:阶梯式上料结构、钢筋定位结构、大u形钢筋弯曲结构;

14、所述钢筋定位结构包括光电传感器、上料定位夹具,所述上料定位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夹块,底座另一侧安装有气缸外壳,所述气缸外壳内部安装有内推气缸,所述内推气缸前端固定连接有内推块,底座、夹块和内推块之间构成的空间为夹持槽,所述底座下方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内推块运动方向设置的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底部连接有用于支撑上料定位夹具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面内推气缸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支撑座通过连接座与机械臂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定位夹具至少有三个,且均匀布置,分别对钢筋的中心和两端进行夹取,所述光电传感器有两个,对称安装在定位结构两侧,所述光电传感器定位识别于夹持槽底部,且靠近夹块侧;

15、所述大u形钢筋弯曲结构包括弯曲定位夹具、第一弯曲机构、第二弯曲机构,所述弯曲定位夹具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所述第一弯曲机构上方固定安装有小弯曲机头,所述第二弯曲机构上方固定安装有大弯曲机头。

1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在铁路预制箱梁建造中的应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中,通过bim技术,对铁路预制梁钢筋骨架进行全方位三维建模,在设计时对钢筋骨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化,提前排除钢筋干涉问题,模拟钢筋骨架拼装施工流程,精细规划安装,提升施工效率,针对大u形钢筋弯曲中心,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定尺剪切结构,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satwe前处理参数包括设置基本信息、地震信息、风载荷信息和全局性的分析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顶板钢筋优化包括:将底板纵向钢筋连为一根,或改为三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底腹板钢筋优化包括:在小u形筋上下角隅逐根插入式补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优化包括:箱梁外圈纵向钢筋通长,且没有弯钩,箱梁内圈纵向钢筋分为三根,设置为弯钩,腹板内侧箍筋弯钩由135°改为平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定位网片优化包括:将定位网钢筋和内圈钢筋笼连接成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优化设备包括:智能钢带网焊接设备、钢筋网焊接设备、箱梁定位网智能焊接设备、数控钢筋液压剪切设备、大u形钢筋弯曲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u形钢筋弯曲中心包括:阶梯式上料结构、钢筋定位结构、大u形钢筋弯曲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在铁路预制箱梁建造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钢筋优化处理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BMI技术创建预制梁钢筋的三维模型,通过设置SATWE前处理参数计算得出各输出文件,对比整体计算指标,提出针对钢筋骨架的最优设计计算模型;S2,通过对三维模型的设计、施工、应用方案进行优化;S3,根据优化方案进行预制构件的设计及加工,将钢筋制成不同规格的钢筋预制构件,并对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安装。本发明通过BIM技术,对铁路预制梁钢筋骨架进行全方位三维建模,在设计时对钢筋骨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化,提前排除钢筋干涉问题,模拟钢筋骨架拼装施工流程,精细规划安装,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张少朋,石军伟,殷爱国,郑贺民,李二伟,孙猛,牛远志,吴攀,刘同斌,李东原,周亮,何磊,张震江,齐亚北,陈健,雷泽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