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送风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及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1、送风系统是通过风机将建筑外部的新鲜空气输送至建筑内部空间实现换气,送风系统一般包括风机主机、管路系统、风口几个部分组成,风口是建筑内出风的位置,通常风口设置在天花板、墙体、地面等相对隐蔽的位置。
2、现有地面送风系统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8124540u文献公开的地面送风装置,还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645009a的文献公开的防杂物的地面送风结构。
3、对于设置在地面的送风系统,需要将风机设置在地面以下,风口设置在地面的位置且不能超出地面表面标高,由于地面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施工,施工如铺设地板、浇筑地面等,风机需要设置在地板、浇筑的地面下方。由于风机设备的出风口只占风机设备大小的一部分,风口的大小一般又与与风机设备的出风口大小相匹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风机设备的清洗、检修、拆卸等作业,地面位置的风口安装完成后风机设备检修、维护较为困难,且需要将风机设备提前安装在地下,地面施工过程中可能对风机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及建造方法,解决地面下方风机设备后期拆卸、维护苦难的问题,且风机设备可以摘地面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安装,避免对风机设备造成损坏。
2、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包括风机设备、支撑架、承载板、风口格栅;
4、风机设备设置在支撑架内,承载板放置在支撑架上方,承载板设有用以地面装饰材料承载的承载槽,承载板还设有用以风口格栅安装的风口格栅安装槽,风口格栅安装槽设置在承载槽一侧;风口格栅安装槽贯穿承载板两面并在风口格栅安装槽的底部设置l型搭接边口,风口格栅嵌装在风口格栅安装槽内并搭接在l型搭接边口上。
5、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纵向立柱、第一横向支撑、第二横向支撑,两根第一横向支撑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两根第二横向支撑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的两端,第一横向支撑和第二横向支撑形成矩形支撑框;纵向立柱支撑在第一横向支撑下方,承载板放置在矩形支撑框上;矩形支撑框的外围一圈还设有用以减振降噪的柔性填充物。
6、进一步地,支撑架还包括若干平行于第二横向支撑设置的第三横向支撑,第三横向支撑的两端支撑在两根第一横向支撑之间,第三横向支撑的端部与第一横向支撑的侧面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三横向支撑可相对第一横向支撑拆卸。
7、进一步地,沿第一横向支撑的长度方向,承载板的边缘与第一横向支撑端部位置的第二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对齐;沿第二横向支撑的长度方向,承载板设置风口格栅安装槽的一侧与下方位置的第一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对齐,承载板设置承载槽的一侧相对下方的第一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承载板相对第一横向支撑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出去的距离小于承载槽宽度的二分之一。避免延伸出去的距离过大,如果延伸距离过大后续使用过程中承重结构可能会由支撑架转移到支撑架以外的位置。
8、进一步地,风机设备置于矩形支撑框垂直投影范围内并距离矩形框的垂直投影留有间距。
9、进一步地,送风系统设置在地面靠近墙体的位置,风口格栅安装槽所在侧靠近墙体设置;地面靠近墙体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槽,纵向立柱包括第一纵向立柱和第二纵向立柱,第一纵向立柱下端固定在矩形槽靠近墙体一侧的底部边缘,第一纵向立柱的上端支撑在风口格栅安装槽所在的第一横向支撑下方;第二纵向立柱的下端支撑在矩形槽另外一侧的外部边缘,第二纵向立柱的上端支撑在承载槽所在的第一横向支撑下方;
10、沿矩形槽的外侧以及所述承载槽内设置地面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上部标高相同并与承载板的上端面高度平齐。
11、进一步地,风口格栅安装槽内还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铺设在风口格栅安装槽内,风口格栅配合所述l型搭接边口将防尘网的边缘压住。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的建造方法,适用于浇筑类的地面施工,该方法包括:
13、步骤1、根据风机设备的大小在靠近墙体的地面处设置矩形槽,矩形槽的深度满足风机设备上端面不超出矩形槽上端面,矩形槽的长宽满足风机设备及支撑架的安装;
14、步骤2、在矩形槽外侧区域设置挡板,挡板距离矩形槽外侧边缘留出10-50cm距离,挡板外部形成第一浇筑区域,挡板内部形成第二浇筑区域;地面装饰材料为采用浇筑材料,配置浇筑材料,将配置好的浇筑材料浇筑在第一浇筑区域,待第一浇筑区域的地面装饰材料凝固形成后拆除挡板;
15、步骤3、将纵向立柱、第一横向支撑和第二横向支撑预先焊接一体,通过锚栓将第一纵向立柱下端固定在矩形槽靠近墙体一侧的底部边缘、将第二纵向立柱的下端支撑在矩形槽另外一侧的矩形槽外部边缘;
16、步骤4、在矩形支撑框上放置承载板,将风口格栅嵌装在风口格栅安装槽内,向第二浇筑区域内及承载槽内浇筑浇筑材料;
17、步骤5、待第二浇筑区域内及承载槽内浇筑的浇筑材料凝固形成后,取下承载板将风机设备从矩形支撑框安装在矩形槽内,然后将第三横向支撑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横向支撑连接固定,再将承载板重新放置在矩形支撑框上。
18、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向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前,在支撑架内部沿纵向立柱一圈设置挡板,挡板将第一横向支撑及第二横向支撑下方空间堵住,然后再对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
19、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向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前,还包括沿承载板的边缘一圈放置金属挡板,金属挡板贴靠承载板的边缘放置,金属挡板上端与承载板的上端面平齐,金属挡板的下端与承载板的下端面平齐或相对承载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通过金属挡板的设置,便于后续承载板可以相对周边的浇筑材料实现分离,不会对承载板周边的浇筑材料造成破坏。
20、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发明中的地面用送风系统,通过承载板的设置,一方面为格栅风口的安装提供的支撑,另外一方面承载板的承载槽可以承托一部分地面装饰材料,便于后续风机设备的检修拆卸,风机设备的安装时间可以在整个工期的后期进行,避免中间施工对风机设备的损坏,施工后期风机设备安装后由于各类系统的完善,可以方便进行风机设备的试运行。
22、2、本发明中第三横向支撑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既可以加强支撑架的强度,还可以对承载板起到承载的作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横向支撑拆除实现风机设备的装、卸。
23、3、第一浇筑区域的施工完成后,第二浇筑区域的施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延后,第一浇筑区域面积一般相对较大,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养护、验收等,第一浇筑区域施工完成后通过与第二浇筑区域的相邻位置断面对第一浇筑区域的浇筑质量进行观察,第二浇筑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后期施工质量容易把控。
24、4、承载板设置承载槽的一侧相对下方的第一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地面施工完成后,承载槽延伸出去的部分对下方的边界位置进行遮挡,避免边缘位置粗糙、缺口等影响美观。
1.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设备、支撑架、承载板、风口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纵向立柱、第一横向支撑、第二横向支撑,两根第一横向支撑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两根第二横向支撑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的两端,第一横向支撑和第二横向支撑形成矩形支撑框;所述纵向立柱支撑在第一横向支撑下方,所述承载板放置在矩形支撑框上;所述矩形支撑框的外围一圈还设有用以减振降噪的柔性填充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若干平行于第二横向支撑设置的第三横向支撑,所述第三横向支撑的两端支撑在两根第一横向支撑之间,所述第三横向支撑的端部与第一横向支撑的侧面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横向支撑可相对第一横向支撑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撑的长度方向,承载板的边缘与第一横向支撑端部位置的第二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对齐;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撑的长度方向,承载板设置风口格栅安装槽的一侧与下方位置的第一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对齐,承载板设置承载槽的一侧相对下方的第一横向支撑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承载板相对第一横向支撑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出去的距离小于承载槽宽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备置于矩形支撑框垂直投影范围内并距离矩形框的垂直投影留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设置在地面靠近墙体的位置,所述风口格栅安装槽所在侧靠近墙体设置;所述地面靠近墙体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纵向立柱包括第一纵向立柱和第二纵向立柱,所述第一纵向立柱下端固定在矩形槽靠近墙体一侧的底部边缘,所述第一纵向立柱的上端支撑在风口格栅安装槽所在的第一横向支撑下方;所述第二纵向立柱的下端支撑在矩形槽另外一侧的外部边缘,所述第二纵向立柱的上端支撑在承载槽所在的第一横向支撑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格栅安装槽内还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铺设在风口格栅安装槽内,所述风口格栅配合所述l型搭接边口将防尘网的边缘压住。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用送风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向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前,在支撑架内部沿纵向立柱一圈设置挡板,挡板将第一横向支撑及第二横向支撑下方空间堵住,然后再对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面用送风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向第二浇筑区域内进行浇筑前,还包括沿承载板的边缘一圈放置金属挡板,金属挡板贴靠承载板的边缘放置,金属挡板上端与承载板的上端面平齐,金属挡板的下端与承载板的下端面平齐或相对承载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