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0天前  6


本申请涉及光伏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构件作为屋顶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以满足日常的生产使用需求。光伏构件包括与屋顶连接的彩钢瓦、安装在彩钢瓦上的夹具以及被夹具夹持固定的光伏组件。现有的光伏构件在安装时还存在光伏组件不便安装且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构件,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构件,包括: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所述第一支架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三部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二支架件能与所述第一支架件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容纳腔。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背光面之间的高度差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一支架件还包括第二导向部,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三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三部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背光面之间的高度差逐渐增大。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与所述背光面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抵接。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具有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向外凸起;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向外凸起。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第二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第二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件的高度为h1,15mm≤h1≤20mm。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背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粘接胶;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背光面通过所述粘接胶粘接固定。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件的两端分别通过锁定件固定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伏构件还包括夹具和彩钢瓦,所述夹具与所述彩钢瓦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与所述夹具连接,以使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彩钢瓦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件还包括安装部,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紧固件;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固定连接。

12、本申请中,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为分体式结构,第一支架件可以在工厂内预先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面,保证第一支架件与光伏组件的连接质量,第二支架件可以在安装现场与地面或者建筑屋面固定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的滑动连接,将光伏组件安装到地面或者建筑屋面上,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现场安装时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而且,第一支架件为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开口的型结构,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相比于沿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方式,滑动形成更短,更方便操作,也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当光伏组件安装在斜面屋顶时,第一支架件的开口方向应朝向屋檐方向,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二支架件固定在屋顶上,然后把接好线的光伏组件平放在第二支架件的上方,将容纳腔与主体部位置对齐,接着工人可以站在光伏组件的下方沿屋檐方向向下拉动光伏组件,使得第一支架件包裹住主体部,以完成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的连接,从而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屋顶上。采用上述分体式结构的支架来安装光伏组件时,工人不需要站在光伏组件的表面进行安装,能够避免踩踏光伏组件,即支架不仅适用于安装普通的光伏组件,还能够适用于安装不可踩踏的轻质的光伏组件,通用性更高。而且,采用上述分体式结构的支架来安装光伏组件时,可以沿屋面的高度方向连续设置两排光伏组件,能够减少运维通道的数量,从而提升了单位面积内光伏组件的装机量,有利于提升光伏构件的发电功率。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1)还包括第一导向部(15),沿所述支架(20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15)与所述第一部(11)远离所述第二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架(200)的宽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11)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15)与所述背光面之间的高度差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部(15)远离所述第一部(1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平面(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具有沿所述支架(200)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211)靠近所述第二部(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211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件(1)的高度为h1,15mm≤h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部(11)朝向所述背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用于容纳粘接胶(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件(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锁定件(4)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构件还包括夹具(300)和彩钢瓦(400),所述夹具(300)与所述彩钢瓦(40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2)与所述夹具(300)连接,以使所述光伏组件(100)与所述彩钢瓦(4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件(2)还包括安装部(22),沿所述支架(200)的宽度方向,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远离所述容纳腔(14)的一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构件,包括: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件和第二支架件,第一支架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支架的高度方向,第一部和第三部分别连接于第二部的两端,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围成容纳腔,第一部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连接;第二支架件包括主体部,第二支架件能与第一支架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滑动配合,以使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容纳腔。第一支架件可以预先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光面,第二支架件可以在现场与屋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的滑动连接,将光伏组件安装到屋面上,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且第一支架件与第二支架件沿支架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滑动行程更短,更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智,陈昆,李波,史飞,戴智刚,王雅宁,胡荣,肖鹏军,田晗旭,邓治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