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天前  4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1、市场上对汽车的需求量在与日俱增,导致汽车尾气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下,发展新能源成为改善环境、节约成本的重要措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天然气因易扩散,在发动机中容易和空气均匀混合,燃烧比较完全、干净、不容易产生积碳,抗爆性能好,不会稀释润滑油,从而使发动机汽缸内的零件磨损大大减少,发动机的寿命和润滑油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增长,新能源汽车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力扶持推行燃气汽车等新型洁净能源汽车。

2、对于新能源汽车,其储存压缩天然气的储气瓶安装是否牢固可靠是重中之重,储气瓶安装是燃气汽车能否正常行驶的基础和关键。现有新能源汽车储气瓶的安装都过于复杂,既不利于现在车身轻量化的要求,又会带来耗气量高,维护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以氢气、甲烷等气体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储气瓶布置在轿车地板下方的方案,现阶段无有效的储气瓶装配工装,也没有可靠的装配方法,依靠操作者的个人经验操作,操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作效率低、装配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构思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针对规格相似的新能源汽车储气瓶,仅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开展装配,优化了装配顺序,降低装配难度,节省装配工时。

2、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它包括:举升车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可调式定位机构2,所述的可调式定位机构2包括:底板2.1、滑轨2.2、滑块2.3、锁紧螺母2.4、y向定位板2.6、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丝杠2.10、轴承2.11、轴承支架2.12和标尺2.13,在所述底板2.1上表面平行设置两条相同的滑轨2.2,所述的底板2.1与滑轨2.2螺纹连接,在所述滑轨2.2上设置三个相同的滑块2.3,所述的滑轨2.2与滑块2.3卡接,在所述滑块2.3上设置锁紧螺母2.4,所述的滑块2.3与锁紧螺母2.4螺纹连接,在所述滑轨2.2外侧设置标尺2.13,所述的底板2.1与标尺2.13螺纹连接,在两个相同的所述滑轨2.2间,所述底板2.1端头处设置y向定位板2.6,所述的底板2.1与y向定位板2.6螺纹连接,三对相同的所述滑块2.3自前向后依次分别与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螺纹连接,在所述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底部依次设置两个通孔和一个螺纹孔,在所述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底部依次设置一个通孔、一个螺纹孔和一个通孔,在所述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底部依次设置一个螺纹孔和两个通孔,三个相同的所述丝杠2.10分别与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2.10的两端设置轴承支架2.12,在所述轴承支架2.12上依次设置三个通孔,所述轴承支架2.12的通孔与轴承2.11外环间隙配合连接,所述丝杠2.10的轴头与轴承2.11内环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底板2.1的下底面与举升车1的升降机构螺纹连接。

3、进一步,所述的底板2.1材质为q235,所述的底板2.1的上表面平面度≤0.5mm。

4、进一步,所述的y向定位板2.6由钢板冲压工艺制造。

5、进一步,所述的丝杠2.10材质为45号钢、调质235处理。

6、进一步,所述的轴承2.11为深沟球轴承。

7、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8、1)新能源汽车储气瓶分装:

9、将数显角度传感器支架4.1螺纹连接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头部,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支架4.1与数显角度传感器4.2可拆卸连接,绕轴向转动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直至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4.2读数为零后,采用三条相同的箍带3锁紧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所述的箍带3的上箍带3.1和下箍带3.2同过螺栓3.3固连,然后拆除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支架4.1与数显角度传感器4.2;

10、2)调整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

1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依据y向定位板2.6定位,然后,按照三条相同的所述箍带3锁紧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位置,使用调节杆2.5调节丝杠2.10,三条相同的所述丝杠2.10分别带动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使所述的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与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上的箍带3对应,然后,确认标尺2.13读数,拧紧锁紧螺母2.4,定位滑块2.3,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定位装夹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

12、3)在白车身上安装新能源汽车储气瓶:

13、在白车身5下升起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调整举升车1的z向高度,逐步举升新能源汽车储气瓶分装总成,确保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进入白车身5内部,下箍带上端面3.21与白车身5安装面对齐,调整下箍带安装孔3.22位置,使用螺栓3.3将箍带3与白车身5螺纹连接,完成新能源汽车储气瓶4装配工作后,撤离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

14、进一步,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4.2为数字式角度传感器cjh1da10b。

15、进一步,所述的举升车1为液压升降车。

16、进一步,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支架4.1为钢板冲压件。

17、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8、1、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采用丝杠和螺纹配合,可调整工装y向的位置,实现箍带和储气瓶的y向定位,针对规格相似的储气瓶,只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开展装配,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开发费用低、操作方便;2、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优化储气瓶装配顺序,适用于产品研发阶段样车种类多、储气瓶布置位置变化频繁的特点,降低了安全风险和装配难度,节省了装配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它包括:举升车(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可调式定位机构(2),所述的可调式定位机构(2)包括:底板(2.1)、滑轨(2.2)、滑块(2.3)、锁紧螺母(2.4)、y向定位板(2.6)、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丝杠(2.10)、轴承(2.11)、轴承支架(2.12)和标尺(2.13),在所述底板(2.1)上表面平行设置两条相同的滑轨(2.2),所述的底板(2.1)与滑轨(2.2)螺纹连接,在所述滑轨(2.2)上设置三个相同的滑块(2.3),所述的滑轨(2.2)与滑块(2.3)卡接,在所述滑块(2.3)上设置锁紧螺母(2.4),所述的滑块(2.3)与锁紧螺母(2.4)螺纹连接,在所述滑轨(2.2)外侧设置标尺(2.13),所述的底板(2.1)与标尺(2.13)螺纹连接,在两个相同的所述滑轨(2.2)间,所述底板(2.1)端头处设置y向定位板(2.6),所述的底板(2.1)与y向定位板(2.6)螺纹连接,三对相同的所述滑块(2.3)自前向后依次分别与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螺纹连接,在所述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底部依次设置两个通孔和一个螺纹孔,在所述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底部依次设置一个通孔、一个螺纹孔和一个通孔,在所述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底部依次设置一个螺纹孔和两个通孔,三个相同的所述丝杠(2.10)分别与y向第一定位支撑块(2.7)、y向第二定位支撑块(2.8)、y向第三定位支撑块(2.9)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2.10)的两端设置轴承支架(2.12),在所述轴承支架(2.12)上依次设置三个通孔,所述轴承支架(2.12)的通孔与轴承(2.11)外环间隙配合连接,所述丝杠(2.10)的轴头与轴承(2.11)内环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底板(2.1)的下底面与举升车(1)的升降机构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2.1)材质为q235,所述的底板(2.1)的上表面平面度≤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y向定位板(2.6)由钢板冲压工艺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丝杠(2.10)材质为45号钢、调质235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2.11)为深沟球轴承。

6.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4.2)为数字式角度传感器cjh1da10b。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举升车(1)为液压升降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数显角度传感器支架(4.1)为钢板冲压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工装包括举升车、可调式定位机构,采用丝杠和螺纹配合,可调整工装Y向的位置,实现箍带和储气瓶的Y向定位,针对规格相似的储气瓶,只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开展装配,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开发费用低、操作方便;新能源汽车储气瓶装配方法,优化储气瓶装配顺序,适用于产品研发阶段样车种类多、储气瓶布置位置变化频繁的特点,降低了安全风险和装配难度,节省了装配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贾龙,张开元,段奕,陈伟,王超,王彬彬,朱家林,董权,程誉卓,董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