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域控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7天前  11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生产及制造的,具体涉及一种底盘域控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产品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智能化、协同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转向系统、制动器、驱动系统和减振系统控制完全独立,硬件上集成度低,成本高,布置空间大,功能上,各个功能单独控制,没有协同控制,不能最大化实现多向、多维度的协同智能控制,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操控、舒适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盘域控制总成及车辆。

2、本申请提供一种底盘域总成,所述底盘域总成包括集成载体、车辆状态计算模块、转向控制模块、制动力控制模块、驱动力控制模块、阻尼力控制模块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所述车辆状态计算模块、所述转向控制模块、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和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集成化设置于所述集成载体上;所述车辆状态计算模块用于接收车辆的状态信号,并根据所述状态信号计算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转向控制模块、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和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共同控制所述车辆的稳定性。

3、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集成载体包括电路板和外壳,所述车辆状态计算模块、转向控制模块、制动力控制模块、驱动力控制模块、阻尼力控制模块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为集成芯片,所述集成芯片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底盘域总成还包括液压电机、液压缸、油壶和连接器,所述液压缸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第一方向上相背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在第二方向上相背设置,所述油壶和所述连接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液压电机和所述外壳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

4、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车辆的转向角度,以控制所述车辆的转向半径;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通过调节车辆电机的驱动力和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通过调节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以控制所述车辆的纵向速度;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以控制所述车辆的滑移位移;所述转向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车辆的转向角度和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以控制所述车辆的横摆位移;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通过调节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以控制所述车辆的俯仰角度;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和调节所述弹簧的刚度,以控制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度;通过至少控制所述车辆的转向半径、所述车辆的车辆移速、所述车辆的滑移位移、所述车辆的横摆位移、所述车辆的俯仰角度、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度中的一者以控制所述车辆的稳定性。

5、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质心侧偏角,所述转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质心侧偏角调节所述车辆的转向角度。

6、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移速和坡度,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移速和所述坡度调节所述车辆的驱动力矩。

7、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移速、质心侧偏角、路面附着系数、坡度和车轮滑移率,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车辆移速、所述质心侧偏角、所述路面附着系数、所述坡度和所述车轮滑移率调节所述车辆的制动力。

8、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侧倾角速度、车轮跳动位移、车轮跳动的瞬时速度和车身跳动的瞬时速度,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侧倾角速度、所述车轮跳动位移、所述车轮跳动的瞬时速度和所述车身跳动的瞬时速度调节所述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

9、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侧倾角速度,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侧倾角速度调节所述弹簧的刚度。

10、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计算模块每间隔一时间段计算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将每一所述时间段的所述状态信息传递至所述转向控制模块、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和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底盘域总成。

12、本申请方案的一种底盘域控制总成及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向控制模块调节车辆的转向角度、制动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驱动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电机的驱动力、阻尼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调节车辆减震器的刚度协同控制车辆的稳定性,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失控的风险。车辆状态计算模块、转向控制模块、制动力控制模块、驱动力控制模块、阻尼力控制模块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集成化设置于集成载体上,可同时计算车辆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控制转向系统、制动器、驱动系统、阻尼器和弹簧等硬件,从而整体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提高了车辆的操控、舒适性、安全性。

13、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质心侧偏角,所述转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质心侧偏角调节所述车辆的转向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移速和坡度,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移速和所述坡度调节所述车辆的驱动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移速、质心侧偏角、路面附着系数、坡度和车轮滑移率,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车辆移速、所述质心侧偏角、所述路面附着系数、所述坡度和所述车轮滑移率调节所述车辆的制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侧倾角速度、车轮跳动位移、车轮跳动的瞬时速度和车身跳动的瞬时速度,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侧倾角速度、所述车轮跳动位移、所述车轮跳动的瞬时速度和所述车身跳动的瞬时速度调节所述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侧倾角速度,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侧倾角速度调节所述弹簧的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状态计算模块每间隔一时间段计算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将每一所述时间段的所述状态信息传递至所述转向控制模块、所述制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驱动力控制模块、所述阻尼力控制模块和所述弹簧刚度控制模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域总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生产及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盘域控制总成及车辆。通过转向控制模块调节车辆的转向角度、制动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驱动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电机的驱动力、阻尼力控制模块调节车辆阻尼器的阻尼力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调节车辆减震器的刚度协同控制车辆的稳定性,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失控的风险。车辆状态计算模块、转向控制模块、制动力控制模块、驱动力控制模块、阻尼力控制模块和弹簧刚度控制模块集成化设置于集成载体上,可同时计算车辆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控制转向系统、制动器、驱动系统、阻尼器和弹簧等硬件,从而整体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提高了车辆的操控、舒适性、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方,侯建勇,吴斌,曹力,孔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