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汽车。
背景技术:
1、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通常设置有前挡支架以用于安装电子元件,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车的前挡支架上集成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包括但不限于为后视镜、相机、雨量传感器、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装置、5g模块、行车记录仪、线束卡子等电子元件。前挡支架通常是通过胶带贴合于前挡风玻璃上的,随着前挡支架上集成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前挡支架的结构愈加复杂,尺寸也越大,导致前挡支架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贴合度难以校正,前挡支架的两端容易产生翘曲变形,或者在粘连时产生回弹,影响前挡支架的制备良率和装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前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汽车,以提升前挡支架的制备良率和装配良率。
2、一种前挡支架,包括:
3、框架;以及,
4、至少两个子支架,连接于所述框架,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支架相间隔设置。
5、上述前挡支架,将前挡支架拆分为框架以及至少两个子支架,至少两个子支架之间相互间隔,使得前挡支架存在镂空区域,每个子支架上均可安装一种或多种电子元件。由此,在集成多个电子元件的同时,也能够简化前挡支架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前挡支架的结构刚性,使得前挡支架的形状更容易被校正而与前挡风玻璃更全面地贴合,在通过粘连结构与前挡风玻璃贴合时也不容易发生回弹变形而影响贴合程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各部分成型和校正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降低外观应力痕迹产生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前挡支架的制备良率和装配良率。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以及相对的第三框部和第四框部,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三框部、所述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框部顺次相连以围设形成安装空间,至少两个所述子支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并在所述第三框部指向所述第四框部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挡支架包括在所述第三框部指向所述第四框部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架、第二子支架以及第三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二框部以及所述第三框部,所述第二子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和所述第二框部,所述第三子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二框部和所述第三框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扣合槽,另一者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扣合于所述扣合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子支架一侧的凸台,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扣合槽相间隔地开设于所述凸台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连接孔,另一者设有连接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制备,且所述连接结构插设于所述连接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子支架一侧的凸台,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凸台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支架背向所述凸台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孔的沉槽,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凸台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向所述凸台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沉槽内且抵接于所述沉槽的底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与所述子支架一体成型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依次相间隔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前挡支架包括依次相间隔的第一子支架、第二子支架和第三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子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三子支架与所述第三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径向尺寸。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均设有能够围设形成打胶槽的挡筋。
18、一种汽车,包括前挡风玻璃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挡支架,所述前挡支架通过粘连结构固定于所述挡风玻璃上。
19、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20、制备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主体的凸台,所述凸台设有定位孔和扣合槽;
21、制备至少两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设有定位销和卡扣结构;
22、将至少两个所述子支架相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框架上,使得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卡扣结构插设于所述扣合槽。
23、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24、第一色注塑,注塑成型制得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子支架,所述子支架设有连接孔,所述子支架的一侧还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孔的沉槽;
25、第二色注塑,注塑成型制得框架,其中部分注塑材料流至所述连接孔以成型为第一连接部,部分注塑材料流至所述沉槽以成型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框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凸台以及连接于所述凸台的主体。
26、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27、在注塑模具上设置相间隔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28、注塑成型制备第一支架结构、第二支架结构以及第三支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结构包括一体式的第一子支架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结构包括一体式的第二子支架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支架结构包括一体式的第三子支架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间隔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相间隔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
1.一种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框部和第二框部,以及相对的第三框部和第四框部,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三框部、所述第二框部和所述第四框部顺次相连以围设形成安装空间,至少两个所述子支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并在所述第三框部指向所述第四框部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支架包括在所述第三框部指向所述第四框部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架、第二子支架以及第三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二框部以及所述第三框部,所述第二子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和所述第二框部,所述第三子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部、所述第二框部和所述第三框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扣合槽,另一者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扣合于所述扣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子支架一侧的凸台,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扣合槽相间隔地开设于所述凸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连接孔,另一者设有连接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制备,且所述连接结构插设于所述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子支架一侧的凸台,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背向所述凸台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孔的沉槽,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凸台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向所述凸台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沉槽内且抵接于所述沉槽的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子支架一体成型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依次相间隔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前挡支架包括依次相间隔的第一子支架、第二子支架和第三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子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三子支架与所述第三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径向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前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子支架均设有能够围设形成打胶槽的挡筋。
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风玻璃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前挡支架,所述前挡支架通过粘连结构固定于所述挡风玻璃上。
15.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7.一种前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