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心理预警领域,涉及数据分析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变故时,其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认知和行为上的紊乱,从而陷入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
2、现有的心理危机预警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3、1、现有方法大都采用问卷数据或者心理工作者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心理问题筛选,没有通过多维数据结合的方式来判断对象的心理健康状态,易导致判断结果准确性低,客观性差;
4、2、现有心理危机预警方法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即对所有学生或员工采用相同的预警标准和措施,没有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分别获取问卷调查数据和睡眠调查数据,得到心理调查数据,通过心理调查数据将目标青少年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得到心理危机筛查数据,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对第二心理危机对象进行场景化生理指标监测,得到心理危机监测数据,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对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分别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3、步骤s1:获取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和关键答复编码,得到问卷调查数据,获取监测平均睡眠时长和平均夜间醒来次数,得到睡眠调查数据,将问卷调查数据和睡眠调查数据定义为心理调查数据;
4、步骤s2:通过心理调查数据将关键答复编码中存在t编码的目标青少年进一步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计算关键答复编码中不存在t编码的目标青少年对应的心理危机筛查系数,获取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对心理危机筛查系数进行数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将关键答复编码中不存在t编码的目标青少年进一步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得到心理危机筛查数据;
5、步骤s3: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对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布置第一测试场景至第n测试场景,并分别针对第一测试场景至第n测试场景进行生理指标监测来获取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得到心理危机监测数据;
6、步骤s4: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对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分别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
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对心理调查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8、步骤s11:对目标青少年进行青少年心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到问卷调查数据;
9、步骤s12:对目标青少年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得到睡眠调查数据;
10、步骤s13:将问卷调查数据和睡眠调查数据定义为心理调查数据;
11、所述步骤s12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12、步骤s121:在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对应的时间周期内,通过睡眠监测设备对目标青少年的每日夜间睡眠时长进行获取,得到多个夜间睡眠时长,对多个夜间睡眠时长进行平均数计算,得到监测平均睡眠时长;
13、步骤s122:在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对应的时间周期内,通过睡眠监测设备对目标青少年的每日夜间醒来次数进行获取,得到多个夜间醒来次数,对多个夜间醒来次数进行平均数计算,得到平均夜间醒来次数;
14、步骤s123:将监测平均睡眠时长和平均夜间醒来次数定义为睡眠调查数据。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16、步骤s111:在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对应的时间周期内,对目标青少年开展青少年心理问卷;
17、步骤s112:获取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
18、步骤s113:获取目标青少年对青少年心理问卷的答复内容,得到问卷内容数据;
19、步骤s114:获取每一个问卷内容数据中“我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对应的答复作为第一特征内容答复,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一特征内容答复为肯定答复,则将第一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t,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一特征内容答复为否定答复,则将第一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f,得到第一答复编码;
20、步骤s115:获取每一个问卷内容数据中“曾经想轻生”对应的答复作为第二特征内容答复,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二特征内容答复为肯定答复,则将第二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t,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二特征内容答复为否定答复,则将第二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f,得到第二答复编码;
21、步骤s116:获取每一个问卷内容数据中“曾经有过心理咨询经历”对应的答复作为第三特征内容答复,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三特征内容答复为肯定答复,则将第三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t,若问卷内容数据中第三特征内容答复均为否定答复,则将第三特征内容答复对应的答复编码编写为f,得到第三答复编码;
22、步骤s117:将第一答复编码、第二答复编码以及第三答复编码进行组合连接,得到关键答复编码;
23、步骤s118:将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和关键答复编码定义为问卷调查数据。
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对心理危机筛查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25、步骤s21:获取心理调查数据,根据心理调查数据分别获取问卷调查数据和睡眠调查数据;
26、步骤s22: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获取关键答复编码;
27、步骤s23:当目标青少年对应的关键答复编码存在t编码,则将目标青少年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
28、步骤s24:当目标青少年对应的关键答复编码不存在t编码,则获取目标青少年对应的心理危机筛查系数;
29、步骤s25:获取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将心理危机筛查系数与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将关键答复编码不存在t编码的目标青少年进一步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或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得到心理危机筛查数据;
30、所述步骤s24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31、步骤s241: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获取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
32、步骤s242:获取睡眠调查数据,并根据睡眠调查数据获取监测平均睡眠时长和平均夜间醒来次数;
33、步骤s243:将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监测平均睡眠时长以及平均夜间醒来次数通过计算得到心理危机筛查系数;
34、对心理危机筛查系数进行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35、
36、其中,scx为心理危机筛查系数,yxl为平均夜间醒来次数,upd为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ssc为监测平均睡眠时长。
3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5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38、步骤s251:分别获取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阈值、监测平均睡眠时长阈值以及平均夜间醒来次数阈值;
39、步骤s252:将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阈值、监测平均睡眠时长阈值以及平均夜间醒来次数阈值通过计算得到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
40、步骤s253:当心理危机筛查系数大于等于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则将目标青少年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
41、步骤s254:当心理危机筛查系数小于心理危机筛查系数阈值,则将目标青少年划分为第二心理危机对象。
4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对心理危机监测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43、步骤s31:获取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包括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
44、步骤s32:当目标青少年为第二心理危机对象时,则标记一个心理危机监测周期来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场景监测;
45、步骤s33:在心理危机监测周期内,分别对目标青少年布置n个不同的测试场景,并将其分别命名为第一测试场景至第n测试场景;
46、步骤s34:对处于第一测试场景中的进行生理指标监测,得到第一生理监测系数;
47、步骤s35:分别对第二测试场景至第n测试场景对应的生理监测系数进行获取,得到第二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
48、步骤s36:将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定义为心理危机监测数据。
4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4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50、步骤s341:当目标青少年处于第一测试场景的时段内,分别标记第一至第k生理指标监测点;
51、步骤s342:分别获取每一个生理指标监测点对应的心率数值,得到第一监测心率数值至第k监测心率数值,计算第一监测心率数值至第k监测心率数值的平均数,得到监测心率数值;
52、步骤s343:分别获取每一个生理指标监测点对应的基线电导率,得到第一基线电导率至第k基线电导率,计算第一基线电导率至第k基线电导率的平均数,得到监测基线电导率;
53、步骤s344:分别获取每一个生理指标监测点对应的肌电信号强度,得到第一肌电信号强度至第k肌电信号强度,计算第一肌电信号强度至第k肌电信号强度的平均数,得到监测肌电信号强度;
54、步骤s345:将监测心率数值、监测基线电导率以及监测肌电信号强度通过计算得到第一生理监测系数;
55、对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进行计算,具体公式配置如下:
56、xsl1=xl1+dd1+jq1;
57、其中,xsl1为第一生理监测系数,xl1为监测心率数值,dd1为监测基线电导率,jq1为监测肌电信号强度。
5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具体步骤如下:
59、步骤s41:获取心理危机筛查数据;
60、步骤s42:当目标青少年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则直接对其进行心理危机预警;
61、步骤s43:当目标青少年为第二心理危机对象,根据心理危机监测数据进行预警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进行心理危机预警。
6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3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63、步骤s431:获取心理危机监测数据,根据心理危机监测数据分别获取目标青少年对应的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
64、步骤s432:将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通过计算,得到心理危机研判系数;
65、对心理危机研判系数进行计算,具体公式配置如下:
66、xyp=xsl1+xsl2+······+xsln;
67、其中,xyp为心理危机研判系数,xsl1至xsln分别为第一生理监测系数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
68、步骤s433:分别获取第一测试场景至第n测试场景对应的生理监测系数阈值,得到第一生理监测系数阈值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阈值;
69、步骤s434:将第一生理监测系数阈值至第n生理监测系数阈值通过计算得到心理危机研判系数阈值;
70、步骤s435:当心理危机研判系数大于等于心理危机研判系数阈值,则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预警,并对其心率数值、基线电导率以及肌电信号强度进行实时监测;
71、步骤s436:当心理危机研判系数小于心理危机研判系数阈值,则无需对目标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预警。
72、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系统,各模块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73、数据获取模块:分别获取问卷调查数据和睡眠调查数据,得到心理调查数据;
74、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心理调查数据将目标青少年划分为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得到心理危机筛查数据;
75、危机监测模块: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对第二心理危机对象进行场景化生理指标监测,得到心理危机监测数据;
76、动态预警模块: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对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分别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
7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78、1、本发明通过分别获取青少年心理问卷总分、关键答复编码、监测平均睡眠时长以及平均夜间醒来次数等多种数据对目标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初步筛查,能够提高心理预警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规避单一数据和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
79、2、本发明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对第一心理危机对象和第二心理危机对象分别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能够有效提高心理预警结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1.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心理调查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心理危机筛查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5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心理危机监测数据进行获取,具体步骤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4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根据心理危机筛查数据和心理危机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心理危机预警,具体步骤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中,还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10.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系统,适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预警系统各模块具体工作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