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建筑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等,但现有的建筑用脚手架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现有的建筑用脚手架一般主要是包括钢管、螺纹卡扣和及承重板三部分,在需要使用时,利用螺纹卡扣将多个钢管组装成一个支撑架,再将承重板铺设在组装完成的支撑架上,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整体装置在闲置不用时需要将整体完全拆卸,否则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在需要使用时又需要重新搭建,导致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较差,同时支撑架的临时搭建,安全系数也难以保证。
3.因此,现有的建筑用脚手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脚手架,通过将承重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转动连接,同时将两个支撑架利用两个x展架连接成一体,以及通过设置有两个矩形板,利用两个矩形板与两个第二圆杆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用脚手架实用性较差和安全系数不足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和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转动连接,便于承重板的收纳,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两个x展架连接,便于两个支撑架的收纳和展开,所述承重板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板,便于增强承重板的承重能力,且两个矩形板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卡接。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杆,便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放置,且两个支撑杆之间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便于与承重板配合使用。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另一支撑架相邻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便于滑块滑动,且滑槽的深度为两厘米。
9.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便于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连接,且转动块活动套接于对应位置处支撑架上第一圆杆的外侧,所述承重板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便于与另一个支撑架卡接。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矩形板关于承重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矩形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耳,便于与承重板连接,且连接耳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x展架两展臂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便于与支撑架连接,且滑块滑动嵌入支撑架上的滑槽内,两个所述x展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增强整体装置的稳固性。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承重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转动连接,同时将两个支撑架利用两个x展架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在闲置不用时可完全收纳,使用时展开更为便捷,提升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两个矩形板,利用两个矩形板与两个第二圆杆配合,从而增强了承重板的承载性能,避免承重板断折,提升了整体装置的安全系数。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不同角度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和x展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00、支撑架;101、支撑杆;1011、滑槽;102、第一圆杆;103、第二圆杆;200、承重板;201、转动块;202、卡块;203、矩形板;2031、连接耳;300、x展架;301、滑块;40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100和承重板200,承重板200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00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架100之间通过两个x展架300连接,承重板200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板203,且两个矩形板203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100卡接,在该建筑用脚手架使用时,打开两个x展架300,使得两个支撑架100相互远离,再转动承重板200,使其另一端卡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100上,同时将两个矩形板203与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100卡接,完成整体装置的展开;
25.支撑架100包括两个支撑杆101,用于第一圆杆102和第二圆杆103的放置,且两个支撑杆101之间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102和第二圆杆103,用于与承重板200配合使用;
26.支撑杆101与另一支撑架100相邻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011,且滑槽1011的深度为两厘米,沿着滑槽1011滑动两个滑块301,使的x展架300展开;
27.承重板200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01,且转动块201活动套接于对应位置处支撑架100上第一圆杆102的外侧,承重板200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2,绕着转动块201的中心轴线转动承重板200,使得承重板200底部固定连接的卡块202卡接于对应位置处支撑架100上的第一圆杆102外侧;
28.两个矩形板203关于承重板20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矩形板20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耳2031,且连接耳2031与承重板200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承重板200底部的两个矩形板203,使得两个矩形板203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圆杆103卡接;
29.x展架300两展臂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301,且滑块301滑动嵌入支撑架100上的滑槽1011内,两个x展架300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00,绕着连接杆400的中心轴线转动两个x展架300上的展臂,使得两个x展架300展开,从而使得两个支撑架100相互远离。
30.工作原理:在该建筑用脚手架使用时,首先打开两个x展架300,使得两个支撑架100相互远离,再绕着转动块201的中心轴线转动承重板200,使得承重板200底部固定连接的卡块202卡接于对应位置处支撑架100上的第一圆杆102外侧,再转动承重板200底部的两个矩形板203,使得两个矩形板203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圆杆103卡接,此时整体装置展开,即可投入使用。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100)和承重板(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00)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0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100)之间通过两个x展架(300)连接,所述承重板(200)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板(203),且两个矩形板(203)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100)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包括两个支撑杆(101),且两个支撑杆(101)之间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102)和第二圆杆(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1)与另一支撑架(100)相邻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011),且滑槽(1011)的深度为两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00)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01),且转动块(201)活动套接于对应位置处支撑架(100)上第一圆杆(102)的外侧,所述承重板(200)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板(203)关于承重板(20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矩形板(20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耳(2031),且连接耳(2031)与承重板(200)的底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x展架(300)两展臂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301),且滑块(301)滑动嵌入支撑架(100)上的滑槽(1011)内,两个所述x展架(300)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支撑架和承重板,承重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架之间通过两个X展架连接,承重板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板,且两个矩形板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卡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承重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架转动连接,同时将两个支撑架利用两个X展架连接成一体,以及通过设置有两个矩形板,利用两个矩形板与两个第二圆杆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用脚手架实用性较差和安全系数不足的问题。较差和安全系数不足的问题。较差和安全系数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衍冬 李文翠 孙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2.1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