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7天前  12


本发明涉及磁环绕线,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磁环绕线机是将线材绕制到磁环上制成电感等电子元器件的设备;例如漏电保护器和智能电表等器件时,生产制造的时候,需要将绕组线绕制到磁环上并留有引线,绕制好的磁环装入壳体内,再将引线缠绕至壳体的针脚上,最后进行焊锡处理;但由于现有网络变压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引线是紧密缠绕于针脚上的,即针脚与磁环之间的绕组线处于紧绷状态,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因此,急需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

2、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余量限定装置、分线装置和缠脚装置;

3、余量限定装置对接于入壳装置的后端,用于限定第二工件上绕组线的引线余量,第二工件包括磁环、绕组线以及壳体,绕组线绕制于磁环上并构成第一工件,第一工件装设于壳体内并构成第二工件,壳体上设置有针脚;

4、分线装置对接于余量限定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磁环上长度不同的绕组线分隔;

5、缠脚装置对接于分线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绕组线缠绕于壳体的针脚上。

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余量限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限位针;固定座用于承托第二工件;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限位针连接,用于驱动限位针抵压第二工件上的引线,以使第二工件上的引线与壳体上的针脚之间留有余量。

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分线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第三夹持组件;

8、第一夹持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用于夹持第二工件上的引线,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

9、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三夹持组件分列于余量限定装置的两侧;

10、第二驱动组件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夹持并驱动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顺次经过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三夹持组件,以使第二夹持组件夹持第一引线、第三夹持组件夹持第二引线。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分列于余量限定装置的两侧的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第一毛刷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对布置,用于刷直第一引线;第二毛刷与第三夹持组件相对布置,用于刷直第二引线。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余量限定装置周侧的抵压组件,用于将第一工件抵压于壳体内,以限制第一工件与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抵压组件包括转动座、第三驱动组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抵压杆,转动座设置在余量限定装置的周侧,第一连杆的中段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装设有抵压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第三驱动组件可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驱动抵压杆将第一工件抵紧于壳体内。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缠脚装置包括第四驱动组件和套管,套管装设于第四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且位于壳体的针脚的上方,第四驱动组件可驱动套管套设于壳体的针脚上并旋转,以使引线缠绕于壳体的针脚上。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余量限定装置、分线装置和缠脚装置;余量限定装置对接于入壳装置的后端,用于限定第二工件上绕组线的引线余量,第二工件包括磁环、绕组线以及壳体,绕组线绕制于磁环上并构成第一工件,第一工件装设于壳体内并构成第二工件,壳体上设置有针脚;分线装置对接于余量限定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磁环上长度不同的绕组线分隔;缠脚装置对接于分线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绕组线缠绕于壳体的针脚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磁环的绕线、入壳、引线余量限定、分线及缠脚的全自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使得生产好的产品中,磁环与壳体的针脚之间的具有足够的余量,避免出现引线断裂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余量限定装置(300)、分线装置(400)和缠脚装置(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量限定装置(300)包括固定座(310)、第一驱动组件(320)以及限位针(330);所述固定座(310)用于承托第二工件(65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0)的输出端与所述限位针(33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针(330)抵压第二工件(650)上的引线,以使第二工件(650)上的引线与壳体(640)上的针脚(641)之间留有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装置(40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410)、第一夹持组件(420)、第二夹持组件(430)以及第三夹持组件(4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列于所述余量限定装置(300)的两侧的第一毛刷(450)和第二毛刷(460),所述第一毛刷(450)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0)相对布置,用于刷直第一引线;所述第二毛刷(460)与所述第三夹持组件(440)相对布置,用于刷直第二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余量限定装置(300)周侧的抵压组件(700),用于将第一工件(630)抵压于壳体(640)内,以限制第一工件(630)与壳体(640)之间的相对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组件(700)包括转动座(710)、第三驱动组件(720)、第一连杆(730)、第二连杆(740)以及抵压杆(750),所述转动座(710)设置在所述余量限定装置(300)的周侧,所述第一连杆(730)的中段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710)上、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740)铰接、另一端装设有所述抵压杆(750),所述第二连杆(740)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720)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组件(720)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杆(740)和第一连杆(730)驱动所述抵压杆(750)将第一工件(630)抵紧于壳体(64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脚装置(500)包括第四驱动组件(510)和套管(520),所述套管(520)装设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510)的输出端且位于壳体(640)的针脚(641)的上方,所述第四驱动组件(510)可驱动所述套管(520)套设于壳体(640)的针脚(641)上并旋转,以使引线缠绕于壳体(640)的针脚(641)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余量限定装置、分线装置和缠脚装置;余量限定装置对接于入壳装置的后端,用于限定第二工件上绕组线的引线余量,第二工件包括磁环、绕组线以及壳体,绕组线绕制于磁环上并构成第一工件,第一工件装设于壳体内并构成第二工件,壳体上设置有针脚;分线装置对接于余量限定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磁环上长度不同的绕组线分隔;缠脚装置对接于分线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绕组线缠绕于壳体的针脚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磁环的绕线、入壳、引线余量限定、分线及缠脚的全自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使得生产好的产品中,磁环与壳体的针脚之间的具有足够的余量,避免出现引线断裂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巨亮,王冬,郭凯,黄家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