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报通信,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1、无线台站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专用板卡接收广播(am/fm)和地面数字电视(dtmb)射频信号,并监测其场强,从而判断发射机和天馈系统的运行情况,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2、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发射台区域的电磁辐射情况比较复杂,会受到多频段信号、反射与散射、电磁兼容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板卡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于发射机或者天馈系统等中间环节的电磁泄露,而不是实际需要监测的来自发射天线的空中辐射场强,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使用电磁屏蔽材料来隔离检测设备,阻挡不必要的信号干扰,或者在无线台站设计初期对天线的选择和位置进行合理布置,然而,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电磁屏蔽材料可能会将需要监测到的信号一并屏蔽,设计初期对天线的位置进行布置不能满足复杂的电磁环境变化需求,导致监测数据准确性受到影响。
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4、需要说明的是,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申请构思的背景技术,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通过结合前端设备与云组态平台的方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效率。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3、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设备所采集的第一射频信号组以及前端设备运行参数,该第一射频信号组包括调幅广播信号、调频广播信号以及地面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该前端设备集成有物联网网关;
4、创建云组态平台,并对云组态平台进行配置,将前端设备集成的物联网网关与云组态平台连接;
5、对采集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前端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异常分析,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包括对射频信号的预警以及对前端设备的预警。
6、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前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确保信号接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云组态平台,并对云组态平台进行配置,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并降低整体负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监测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数据失真的问题。
7、进一步的,采用定频率轮询方法对各种射频信号进行采集,该方法包括:设置定时器,并创建带有锁定命令的主任务以及带有多频点场强获取的子任务;创建dtu通信任务,将采集到的射频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服务器;实时监控通信质量,构建实时反馈系统并对网络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波动。
8、进一步的,带有锁定命令的主任务包括:循环发出锁定am频率命令、fm频率命令、dtmb频率命令,并在完成一次锁定频率命令循环后,向定时器发送确认信号,以启动下一轮数据采集。
9、进一步的,带有多频点场强获取的子任务包括循环查询各个频点的场强值。
10、进一步的,该dtu通信任务包括: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对射频数据进行封装处理,采用自适应压缩算法,减少数据传输的大小,降低无线网络的延迟和带宽消耗;建立智能重传机制,当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传输错误时,自动进行重传。
11、进一步的,对云组态平台的配置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云架构,选择混合云或者多云策略,并配置多云之间的通信接口;将云组态平台的数据源访问方式设置为虚拟化访问,并动态管理设备权限;在云组态平台中集成边缘计算平台,为云组态平台提供边缘计算功能。
12、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云或者多云与物联网网关保持相配套的通信协议,并通过第三方工具对各个云之间的通信进行解耦,减少各个云之间的直接依赖。
13、进一步的,将云组态平台的数据源访问方式设置为虚拟化访问具体包括:创建非关系型逻辑库,将接收到的所有数据整合至非关系型逻辑库中;动态管理设备权限,针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和权限,动态分配访问级别;配置ap i,将不同的数据源集成到一个统一的访问层;为访问层配置层加密机制,对整个访问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机制与设备权限进行绑定。
14、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包括:
15、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设备所采集的第一射频信号组以及前端设备运行参数,该第一射频信号组包括调幅广播信号、调频广播信号以及地面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该前端设备集成有物联网网关;
16、云组态平台创建模块,用于创建云组态平台,并对云组态平台进行配置,将前端设备集成的物联网网关与云组态平台连接;
17、异常分析与预警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前端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异常分析,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包括对射频信号的预警以及对前端设备的预警。
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通过对前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确保信号接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云组态平台,并对云组态平台进行配置,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并降低整体负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监测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数据失真的问题。
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申请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定频率轮询方法对各种射频信号进行采集,该方法包括:设置定时器,并创建带有锁定命令的主任务以及带有多频点场强获取的子任务;创建dtu通信任务,将采集到的射频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服务器;实时监控通信质量,构建实时反馈系统并对网络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波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锁定命令的主任务包括:循环发出锁定am频率命令、fm频率命令、dtmb频率命令,并在完成一次锁定频率命令循环后,向定时器发送确认信号,以启动下一轮数据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多频点场强获取的子任务包括循环查询各个频点的场强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dtu通信任务包括: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对射频数据进行封装处理,采用自适应压缩算法,减少数据传输的大小,降低无线网络的延迟和带宽消耗;建立智能重传机制,当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传输错误时,自动进行重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云组态平台的配置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云架构,选择混合云或者多云策略,并配置多云之间的通信接口;将云组态平台的数据源访问方式设置为虚拟化访问,并动态管理设备权限;在云组态平台中集成边缘计算平台,为云组态平台提供边缘计算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云或者多云与物联网网关保持相配套的通信协议,并通过第三方工具对各个云之间的通信进行解耦,减少各个云之间的直接依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云组态平台的数据源访问方式设置为虚拟化访问具体包括:创建非关系型逻辑库,将接收到的所有数据整合至非关系型逻辑库中;动态管理设备权限,针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和权限,动态分配访问级别;配置api,将不同的数据源集成到一个统一的访问层;为访问层配置层加密机制,对整个访问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机制与设备权限进行绑定。
9.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