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操作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9天前  8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的,特别是一种防误操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国家标准《gb/t 3906-2020 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中对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安全和便于操作,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不同元件之间应装设“五防”,并应优先采用机械“五防”。无论是手车式开关柜还是固定式开关柜,其基本要求都是要能实现“五防”。在35kv及以下的开关柜配电装置中,通常在其操动机构上加装受断路器操动机构控制的机械机构,来达到先后动作的闭锁要求。

2、而现有的电网控制系统中,移动手车从柜体内拉出后,移动手车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控制系统的处于断电状态。然而,当移动手车或柜体内的电子元器件出现损坏或者静触头定期清理灰尘、维护保养,需要维修人员进入柜体内进行检查或维修。维修人员进入柜体后,静触头处于柜体内,容易被维修人员失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维修人员在对控制系统维修时容易发生失误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误操作控制系统。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3、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包括:

4、柜体、移动手车、第一检测感应器、控制台、活门机构、电磁锁,所述移动手车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所述柜体具有静触头,所述移动手车具有与静触头导通的动触头;

5、所述第一检测感应器、电磁锁均安装于柜体内,所述活门机构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所述第一检测感应器和电磁锁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感应器用于感应移动手车在柜体内的位置信息,所述电磁锁用于与活门机构配合;

6、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活门机构在柜体内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在第一移动位置上,所述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且所述活门机构位于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在第二移动位置上,所述电磁锁与活动机构解锁,且所述活门机构远离静触头和动触头。

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移动手车具有第三移动位置和第四移动位置;在第三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手车远离柜体,且所述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在第四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手车靠近柜体,且电磁锁与活动机构解锁。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感应器包括第一监测件、第二监测件,所述第一监测件设置于第三移动位置上,所述第二监测件设置于第四移动位置上;所述第一监测件和第二监测件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系统还具有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所述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均安装于柜体内,所述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10、当所述第二检测感应器感应到柜体内的活体生物时,所述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且所述摄像头开启作业。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系统还具有第三检测感应器,所述第三检测感应器与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检测感应器与控制台无线连接。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活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门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活动门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且所述第一活动门安装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13、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门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柜体的内壁具有导轨,所述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门与导轨滑动连接;

15、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驱动齿轮,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活动门上,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端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地安装于柜体内;驱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移动手车上。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活门机构还具有第二活动门,所述驱动组件还具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二活动门与导轨滑动连接,且第二活动门与第一活动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17、所述第三齿条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二活动门上,所述第三齿条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齿轮啮合。

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移动杆、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一活动门套接于支撑杆外,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19、所述移动杆安装于第一活动门上,且移动杆用于与电磁锁配合;

20、所述第一推动件的第一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活动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推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推动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中段转动地安装于柜体上;

21、所述第二推动件转动地安装于柜体内,所述第二推动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移动手车滑动配合。

2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活门机构还具有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套接于支撑杆外,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23、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推动件、第四推动件、支撑架,所述第三推动件的第一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活动门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推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推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中段转动地安装于柜体上;

24、所述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与柜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推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推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推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三推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三推动件的第二端还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架上。

25、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6、当第一检测感应器检测到移动手车移出至柜体外,柜体内可以供维修人员进入;此时,活门机构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上,活门机构对静触头进行遮挡,第一检测感应器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控制台,以使控制台控制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维修人员进入柜体内后,无法触碰到静触头,避免维修人员在柜体内进行检修时发生触电事故。当第一检测感应器检测到移动手车移动至柜体内的某一处位置,柜体的开口空间无法供维修人员进入;此时,活门机构移动至第二移动位置上,活门机构远离静触头,第一检测感应器发送第二电信号至控制台,以使控制台控制电磁锁解锁活门机构;此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无活门机构遮挡,当移动手车完全移动至柜体内,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控制系统呈导通状态。



技术特征:

1.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移动手车具有第三移动位置和第四移动位置;在第三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手车远离柜体,且所述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在第四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手车靠近柜体,且电磁锁与活动机构解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感应器包括第一监测件、第二监测件,所述第一监测件设置于第三移动位置上,所述第二监测件设置于第四移动位置上;所述第一监测件和第二监测件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系统还具有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所述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均安装于柜体内,所述第二检测感应器和摄像头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系统还具有第三检测感应器,所述第三检测感应器与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检测感应器与控制台无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门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活动门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且所述第一活动门安装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内壁具有导轨,所述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门与导轨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机构还具有第二活动门,所述驱动组件还具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二活动门与导轨滑动连接,且第二活动门与第一活动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移动杆、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一活动门套接于支撑杆外,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机构还具有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套接于支撑杆外,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操作控制系统,属于电网控制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柜体、移动手车、第一检测感应器、控制台、活门机构、电磁锁,移动手车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柜体具有静触头,移动手车具有与静触头导通的动触头;第一检测感应器、电磁锁均安装于柜体内,活门机构活动地设置于柜体内;第一检测感应器和电磁锁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第一检测感应器用于感应移动手车在柜体内的位置信息,电磁锁用于与活门机构配合;当柜体内可以供维修人员进入,活门机构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上,活门机构对静触头进行遮挡,第一检测感应器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控制台,以使控制台控制电磁锁与活门机构锁定,避免维修人员在柜体内进行检修时发生触电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夏锐,王伟,王果生,王小军,曹安,王慧强,王颖,张弛,王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