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顶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顶盖自动抓手。
背景技术:
2.车身顶盖是车身整体的一部分,现有的车身顶盖在加工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自动抓手的抓取进行辅助工作,从而配合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加工或者安装使用。
3.但是,现有的车身顶盖自动抓手还存在着连接处不便于稳定加固和连接处不便于调节使用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车身顶盖自动抓手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顶盖自动抓手,以解决现有的车身顶盖自动抓手该装置的防护效果较差、防护方式单一和不方便调节油液进入速度的问题。一种车身顶盖自动抓手,包括支撑框架,h型组装梁,吊环,组装板,第一电缸,连接板,电磁铁,活动调节座结构,支撑槽,延伸板,第二电缸,矩形支板,活动座,套接板和加固杆架结构,所述的支撑框架内壁的中间部位焊接有h型组装梁,且h型组装梁左右表面的下部均焊接有组装板;所述的吊环焊接在h型组装梁上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组装板上表面螺栓安装有第一电缸,同时在第一电缸的输出轴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电磁铁螺栓安装在连接板的下端;所述的活动调节座结构安装在支撑框架外壁上;所述的支撑框架内部下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的延伸板外侧轴接有第二电缸,且第二电缸的输出轴轴接有活动座;所述的矩形支板前表面轴接有套接板;所述的套接板外壁的下部焊接有活动座;所述的加固杆架结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表面的四周;所述的加固杆架结构包括下活动板,螺纹管,紧固螺栓,延伸螺杆,上活动板和组装连接座结构,所述的下活动板均焊接在支撑框架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螺纹管一端通过螺栓螺母与下活动板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延伸螺杆;所述的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螺纹管内部前侧的上部;所述的延伸螺杆上端通过螺栓螺母与上活动板连接;所述的组装连接座结构安装在上活动板的上端。
6.优选的,所述的组装连接座结构包括套板,套接槽,防滑板,滑动孔,穿插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的套板下端焊接有上活动板;所述的套接槽开设在套板内部上侧的中间部位,且套接槽内壁上胶接有防滑板;所述的滑动孔均开设在套板和防滑板内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穿插螺栓插入在滑动孔内,同时穿插螺栓外壁的前后两部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7.优选的,所述的活动调节座结构包括移动框,框腔,定位螺栓,凸板,双向螺杆和操作杆,所述的移动框均套接在支撑框架外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框腔开设在移动框内部的中间部位,同时移动框内部上侧的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的凸板焊接在框腔内壁的下部,且凸板插入在支撑槽内;所述的双向螺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槽的内部,同时双向螺杆外壁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凸板;所述的操作杆螺栓安装在双向螺杆的前端。
8.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框架上端的四周设置有螺纹管和延伸螺杆,所述的螺纹管和延伸螺杆连接通过紧固螺栓固定。
9.优选的,所述的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内均设置有螺栓螺母,从而对螺纹管和延伸螺杆固定住。
10.优选的,所述的套板与套接槽设置为u型,同时套接槽内壁上的防滑板采用橡胶垫板。
11.优选的,所述的穿插螺栓外壁上的紧固螺母设置有两个,同时紧固螺母分别紧贴套板的外壁和套接槽的内壁。
12.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框内部的框腔与支撑框架相适配,同时连接处通过定位螺栓固定住。
13.优选的,所述的凸板均通过双向螺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双向螺杆与操作杆组装呈t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活动板和上活动板的设置,能够带动螺纹管和套板进行角度的调节使用。
16.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纹管和延伸螺杆的设置,便于调节其长度,在吊环与吊绳连接之后进行加固,从而增加了其稳定性。
17.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紧固螺栓的设置,便于对螺纹管和延伸螺杆的连接处固定。
18.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接槽和防滑板的设置,便于套在吊绳的外壁上进行使用。
19.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穿插螺栓和紧固螺母的设置,配合套板与吊绳进行连接固定。
2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滑动孔的设置,配合穿插螺栓进行调节使用。
2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框、框腔和定位螺栓的设置,便于在支撑框架的外壁上前后调节使用。
2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凸板、双向螺杆和操作杆的设置,便于手动操作从而配合移动框进行调节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连接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调节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支撑框架;2、h型组装梁;3、吊环;4、组装板;5、第一电缸;6、连接板;7、电磁铁;8、活动调节座结构;81、移动框; 82、框腔;83、定位螺栓;84、凸板;85、双向螺杆;86、操作杆; 9、支撑槽;10、延伸板;11、第二电缸;12、矩形支板;13、活动座;14、套接板;15、加固杆架结构;151、下活动板;152、螺纹管; 153、紧固螺栓;154、延伸螺杆;155、上活动板;156、组
装连接座结构;1561、套板;1562、套接槽;1563、防滑板;1564、滑动孔; 1565、穿插螺栓;1566、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
31.如附图1所示,一种车身顶盖自动抓手,包括支撑框架1,h型组装梁2,吊环3,组装板4,第一电缸5,连接板6,电磁铁7,活动调节座结构8,支撑槽9,延伸板10,第二电缸11,矩形支板12,活动座13,套接板14和加固杆架结构15,所述的支撑框架1内壁的中间部位焊接有h型组装梁2,且h型组装梁2左右表面的下部均焊接有组装板4;所述的吊环3焊接在h型组装梁2上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组装板4上表面螺栓安装有第一电缸5,同时在第一电缸5的输出轴螺纹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的电磁铁7螺栓安装在连接板6的下端;所述的活动调节座结构8安装在支撑框架1外壁上;所述的支撑框架1内部下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支撑槽9;所述的延伸板10 外侧轴接有第二电缸11,且第二电缸11的输出轴轴接有活动座13;所述的矩形支板12前表面轴接有套接板14;所述的套接板14外壁的下部焊接有活动座13;所述的加固杆架结构15安装在支撑框架 1上表面的四周。
32.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固杆架结构 15包括下活动板151,螺纹管152,紧固螺栓153,延伸螺杆154,上活动板155和组装连接座结构156,所述的下活动板151均焊接在支撑框架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手动倾斜下活动板151后侧的螺纹管152到达合适的角度,之后拧紧下活动板151和螺纹管 152连接处的螺栓螺母固定住;所述的螺纹管152一端通过螺栓螺母与下活动板151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延伸螺杆154;所述的紧固螺栓153螺纹连接在螺纹管152内部前侧的上部;所述的延伸螺杆 154上端通过螺栓螺母与上活动板155连接;转动该延伸螺杆154在螺纹管152内旋转,从而到达合适的长度,之后拧紧螺纹管152内的紧固螺栓153固定住;所述的组装连接座结构156安装在上活动板 155的上端。
33.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组装连接座结构156包括套板1561,套接槽1562,防滑板1563,滑动孔1564,穿插螺栓1565和紧固螺母1566,所述的套板1561下端焊接有上活动板 155;活动套板1561带动上活动板155在延伸螺杆154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处,之后拧紧延伸螺杆154和上活动板155连接处的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的套接槽1562开设在套板1561内部上侧的中间部位,且套接槽1562内壁上胶接有防滑板1563;所述的滑动孔1564均开设在套板1561和防滑板1563内部的前后两侧;活动滑动孔1564内的穿插螺栓1565到达合适位置处,从而对套接槽1562内的吊绳夹紧,之后拧紧穿插螺栓1565上的紧固螺母1566固定;所述的穿插螺栓1565 插入在滑动孔1564内,同时穿插螺栓1565外壁的前后两部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566。
34.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调节座结构8包括移动框81,框腔82,定位螺栓83,凸板84,双向螺杆85和操作杆86,所述的移动框81均套接在支撑框架1外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框腔82开设在移动框81内部的中间部位,同时移动框81内部上侧的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83;所述的凸板84 焊接在框腔82内壁的下部,且凸板84插入在支撑槽9内;所述的双向螺杆85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槽9的内部,同时双向螺杆
85外壁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凸板84;转动该操作杆86带动双向螺杆85 旋转,从而带动图版84和移动框81记性前后移动调节使用;所述的操作杆86螺栓安装在双向螺杆85的前端。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电缸5采用型号为gy50型电缸。
3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二电缸11采用型号为yc型电缸。
3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电磁铁7采用型号为sdl-xp5030 型电磁铁。
38.工作原理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安装过程中,使吊装装置与吊环3连接,之后活动螺纹管152、延伸螺杆154和套板1561到达合适的位置处,从而使套板1561配合套接槽1562套在与吊环3所连接的吊绳上,之后先拧紧下活动板151和上活动板155内的螺栓螺母固定住,之后拧紧紧固螺栓153固定住,活动穿插螺栓1565夹紧套接槽1562 内侧的吊绳,最后拧紧穿插螺栓1565外壁上的紧固螺母1566固定住,初步调节好之后,转动操作杆86配合双向螺杆85旋转,从而使移动框81和凸板84在支撑框架1的外侧套打合适的位置处,之后拧紧定位螺栓83固定住完成调节,使用时移动支撑框架1到达顶盖的顶部,之后使支撑框架1下降同时套接板14套在顶盖的四周,再之后驱动第二电缸11配合活动座13使套接板14在矩形支板12内侧活动并套在顶盖的内侧拖住,最后驱动第一电缸5使电磁铁7紧贴顶盖,同时随之驱动电磁铁7进行吸附,这样即可随之进行吊装并搬运使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