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环保法规对制冷设备冷媒要求的升级,空调产品搭载冷媒泄露检测功能已经逐渐提上日程,目的在于空调设备出现冷媒泄露后,可及时检测识别并报警告知用户。
2、现有技术中关于冷媒泄露检测的技术与探讨专利等文献开始日趋增多,还未普及具有冷媒检测传感器的相关产品,并且一般检测方式为:传感器检测到冷媒浓度超过阈值返回报警信号给主控,主控控制负载执行驱散并稀释冷媒操作(关闭压缩机、内风机增大风速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冷媒泄露完,但传感器仍未检测到冷媒浓度超过阈值,未触发保护的误检测情况。
3、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冷媒浓度检测受传感器位置、所在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冷媒浓度检测精度较低,存在误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媒浓度检测受传感器位置、所在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冷媒浓度检测精度较低,存在误检测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包括:在空调器通电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在判断空调器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获取未来第三设定时长内的第三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其中,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待机模式;第一动作包括:控制空调导风板关闭;第一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一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第三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三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室内机参数包括:室内机侧管温、室内机侧环温和室内机冷媒浓度。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首先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在确认冷媒浓度增加后,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使空调器形成密闭空间,并将空调器内部空气混合,从而提高后续对室内机冷媒浓度检测的精确度;便于及时发现冷媒泄露,消除所处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之后,获取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室内机参数,并结合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前的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执行第一动作前的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在空调器现有装置上通过算法创新实现冷媒浓度检测精确度的提高,能够避免空调器误检测。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便于及时发现冷媒泄露,消除所在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获取未来第三设定时长内的第三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包括:比较第三室内机参数中的第三室内机冷媒浓度和第一冷媒浓度阈值的大小;当第三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一冷媒浓度阈值时,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和/或当第三室内机冷媒浓度小于第一冷媒浓度阈值时,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第三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一冷媒浓度阈值时,可以直接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无需通过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判断,从而节省判断时间,缩短整体的检测时间。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当第三室内机冷媒浓度小于第一冷媒浓度阈值时,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包括:在各个运行模式下,分别判断第三室内机参数和第一室内机参数是否满足第一参数条件或第二参数条件;当第三室内机参数和第一室内机参数满足第一参数条件时,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和/或当第三室内机参数和第一室内机参数满足第二参数条件时,重复执行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和/或当第三室内机参数和第一室内机参数未满足第一参数条件和第二参数条件时,重复执行获取未来第三设定时长内的第三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引出第一参数条件和第二参数条件,若满足第一参数条件,则说明室内机冷媒浓度在逐渐增加,能够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若满足第二参数条件,则说明无法判断出室内机冷媒浓度在逐渐增加,不能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因此需要持续地对第一室内机参数进行检测,且对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进行判断,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若不满足第一参数条件和第二参数条件,则说明室内机冷媒浓度在逐渐增加,但仍不能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因此需要持续地对第三室内机参数进行检测,且对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进行判断,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同时,通过结合实时采集的室内机侧管温、室内机侧环温,进一步佐证冷媒泄露准确性。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包括:比较第一室内机参数中的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和第二冷媒浓度阈值、第三冷媒浓度阈值、第四冷媒浓度阈值的大小;当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三冷媒浓度阈值,且小于第四冷媒浓度阈值时,判断空调器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和/或当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四冷媒浓度阈值时,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和/或当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二冷媒浓度阈值,且小于第三冷媒浓度阈值时,判断空调器未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其中,第二冷媒浓度阈值<第三冷媒浓度阈值<第四冷媒浓度阈值。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设置第二冷媒浓度阈值、第三冷媒浓度阈值、第四冷媒浓度阈值,能够准确得知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处于什么范围,通过设置浓度阈值为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的高低提供一个参考区间。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在当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等于第二冷媒浓度阈值,且小于第三冷媒浓度阈值时,判断空调器未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之后,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还包括:获取未来第二设定时长内的第二室内机参数;比较第二室内机参数中的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和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的大小;当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时,判断空调器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和/或当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小于等于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时,重复执行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其中,第二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二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根据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和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的大小,对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当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大于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时,确定空调器此时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当第二室内机冷媒浓度小于等于第一室内机冷媒浓度时,确定空调器此时不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因此循环持续地对第一室内机参数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还包括:在第一设定时长内,连续获取n个室内机参数;筛选出n个室内机参数中的参数最大值和参数最小值;计算除参数最大值和参数最小值之外,剩余n-2个室内机参数的平均值,从而获得第一室内机参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第一室内机参数的检测精确度。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之后,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还包括:获取未来第四设定时长内的第四室内机参数和未来第五设定时长内的第五室内机参数;根据第四室内机参数和第五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关机条件;当空调器满足第一关机条件时,控制空调器关闭内风机;和/或当空调器未满足第一关机条件时,重复执行在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其中,第四室内机参数为在第四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第五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五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第四室内机参数和第五室内机参数,确定空调器所在环境的冷媒是否已经降到合理区间;当空调器所在环境的冷媒已经降到合理区间时,因此主控cpu能够控制内风机关闭,空调器关机,从而完成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所有步骤。
16、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通电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第一判断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定时长内的第一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一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第一执行模块,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在判断空调器存在冷媒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第二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获取未来第三设定时长内的第三室内机参数,根据第三室内机参数、第一室内机参数和运行模式,确认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第二执行模块,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其中,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待机模式;第一动作包括:控制空调导风板关闭;第一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一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第三室内机参数为在第三设定时长内的室内机参数的数值;室内机参数包括:室内机侧管温、室内机侧环温和室内机冷媒浓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装置用于实施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步骤。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运行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装置,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步骤。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2、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3、(1)在确认冷媒浓度增加后,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使空调器形成密闭空间,并将空调器内部空气混合,从而提高后续对室内机冷媒浓度检测的精确度;便于及时发现冷媒泄露,消除所处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
24、(2)在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之后,获取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室内机参数,并结合空调器执行第一动作前的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执行第一动作前的室内机参数,判断空调器是否发生冷媒泄露;在空调器现有装置上通过算法创新实现冷媒浓度检测精确度的提高,能够避免空调器误检测;
25、(3)在确认空调器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执行第三动作,以降低空气中的冷媒浓度,便于及时发现冷媒泄露,消除所在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
26、(4)通过结合实时采集的室内机侧管温、室内机侧环温,进一步佐证冷媒泄露准确性。
1.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泄露检测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所述冷媒泄露检测装置包括: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