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液冷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月前  12


本公开涉及散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型材液冷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1、传统型材液冷板流道形式单一,一般地在板层结构内设置多个流道,流道采用直线形式,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位于流道的两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池包结构布置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传统的型材液冷板则不能满足要求。当电池包结构布置上要求进出水口与流道垂直时,只能使用冲压钎焊液冷板来满足要求,而冲压钎焊液冷板的强度低,承重能力差,在结构强度高的场景中将不再适用。或者如果采用铣削成型则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型材液冷板及电池,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产品内的结构布置需求。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型材液冷板,包括:

3、基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内均设有多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流道,多个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第二方向拼接设置,且均通过沿第一方向挤压成型,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4、第一集流件,连接在基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其内设有进液流道,进液流道沿第二方向靠近两端的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将冷却液引导至第一基板的流道内,第二开口用于将冷却液引导至第二基板的流道内;

5、阻挡件,连接在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且覆盖第一基板的一部分长度段,用于使第一基板内的多个隔板之间形成迂回的流道;和

6、第二集流件,设在基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且覆盖第一基板的另一部分长度段和第二基板,第二集流件内设有出液流道,且出液流道在靠近阻挡件一端的区域设有第三开口,用于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的冷却液流出。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仅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单个流道连通,第三开口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相邻的两个流道连通;或者

8、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相邻的n个流道连通,第三开口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相邻的各自的n个流道连通,n≥2。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相邻的隔板为第一板,两个第一板贴合设置,且两个第一板的第一端均与第一集流件抵接,两个第一板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口沿第二方向的中间区域正对,以使第一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流道与第三开口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的一部分隔板与第一集流件抵接,另一部分隔板与阻挡件和第二集流件抵接、或者仅与第二集流件抵接,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形成迂回的流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的内表面低于第二集流件的内表面,第一基板内的其中一个隔板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件间隔设置,第二端抵接于阻挡件且在朝向第二集流件的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嵌合于第二集流件的端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相邻的隔板为第一板,两个第一板贴合设置;

13、型材液冷板为第一型材液冷板,设有凹槽的隔板为第二板,型材液冷板为第二型材液冷板,设有凹槽的隔板为第三板,第一型材液冷板和第二型材液冷板中并行的流道数量不同;

14、其中,第一板的厚度为t1,第二板和第三板的厚度为t2,其余隔板的厚度为t3,t1>t3,且t2>t3。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液冷板还包括多个封堵件,

17、进液流道在第一集流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贯通,且在两端均通过封堵件密封;和/或

18、出液流道在第二集流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贯通,且在两端均通过封堵件密封。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在第二方向上远离阻挡件的端部均超出第二基板,第一集流件在超出区域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进液接头,第二集流件在超出区域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设有排液接头。

2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21、电池层,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

22、上述实施例的型材液冷板,用于对电池层冷却。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电池层,型材液冷板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型材液冷板和两个第二型材液冷板,两个电池层之间设置第一型材液冷板,两个电池层相互远离的侧面分别设置第二型材液冷板,第一型材液冷板中并行的流道数量大于第二型材液冷板中并行的流道数量;

24、相邻两个型材液冷板的进液接头之间通过进液管连通,且进液管靠近第一型材液冷板的区域设有进液口;相邻两个型材液冷板的排液接头之间通过排液管连通,且排液管靠近第一型材液冷板的区域设有排液口。

25、本公开实施例的型材液冷板,将型材液冷板设计为多零件拼接的方式,方便加工出流道以及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利于将进出液方向设计为与流道垂直的结构形式,可减少在流道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产品中的型材液冷板的布置需求。而且,可对每个拼接部件单独加工流道,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为贯通结构,可通过挤压方式加工形成,可降低加工难度,并提高承重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中相邻的所述隔板(10)为第一板(13),两个所述第一板(13)贴合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板(1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集流件(3)抵接,两个所述第一板(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口(52)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正对,以使所述第一板(13)侧面的至少一个流道与所述第三开口(5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内的一部分所述隔板(10)与所述第一集流件(3)抵接,另一部分隔板(10)与所述阻挡件(4)和所述第二集流件(5)抵接、或者仅与所述第二集流件(5)抵接,以在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内形成迂回的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4)的内表面低于所述第二集流件(5)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基板(1)内的其中一个所述隔板(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件(3)间隔设置,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阻挡件(4)且在朝向所述第二集流件(5)的表面上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嵌合于所述第二集流件(5)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中相邻的所述隔板(10)为第一板(13),两个所述第一板(13)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平面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封堵件(6),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型材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件(3)和所述第二集流件(5)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所述阻挡件(4)的端部均超出所述第二基板(2),所述第一集流件(3)在超出区域沿厚度方向(z)的至少一侧设有进液接头(7),所述第二集流件(5)在超出区域沿厚度方向(z)的至少一个设有排液接头(7’)。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z)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电池层,所述型材液冷板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型材液冷板(100)和两个第二型材液冷板(200),两个所述电池层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型材液冷板(100),两个所述电池层相互远离的侧面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型材液冷板(200),所述第一型材液冷板(100)中并行的流道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型材液冷板(200)中并行的流道数量;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型材液冷板及电池,其中,型材液冷板包括:基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内设有多个隔板形成流道,多个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集流件,设在基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其内进液流道的两端区域设有用于将冷却液引导至第一基板的流道内的第一开口和用于将冷却液引导至第二基板的流道内的第二开口;阻挡件,设在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覆盖第一基板的部分长度段,使第一基板内的多个隔板之间形成迂回流道;和第二集流件,设在基板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覆盖第一基板的另一部分长度段和第二基板,第二集流件内的出液流道设有第三开口,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内的冷却液流出。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坡,黄文雪,肖鹏辉,靳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