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及输送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1月前  17


本技术涉及隧道炉烘烤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及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双面印刷后的pcb板表面通常涂有绿油层,无法通过传统的普通运送方式进行有效的烘烤,因而需采用侧面抱夹方式进行输送;但在使用传统侧夹板架运输较薄的pcb板时,由于板材厚度较小,当板架处于水平状态时,pcb板容易在中部发生凹陷和变形;这种变形不仅会影响pcb板的受热均匀度,影响烘烤和烘干的效率,还会增加pcb板脱离板架的风险,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工件脱板现象,进而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较薄的pcb板在水平输送烘烤过程中,pcb板中部容易发生凹陷和变形,进而导致烘干效率低和pcb板脱离板架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及输送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及输送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包括输送壳体、设于所述输送壳体一端并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内的进料装置、设于所述输送壳体另一端并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内的出料装置、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和所述出料装置之间的翻转移料装置,以及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周侧的旋转烘干装置;

4、所述翻转移料装置包括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内的移料支架、与所述移料支架连接并沿所述输送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链条输送机构、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移动端连接并沿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呈阵列设置的板夹机构,以及与所述输送壳体内侧壁连接并位于所述板夹机构两侧的限位推动机构,所述链条输送机构上方设有上料工位;

5、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板夹机构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并使所述板夹机构翻转至竖直状态;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工件翻转至竖直状态,并使工件穿过所述上料工位前方的所述板夹机构,以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内;所述限位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使所述板夹机构靠近并保持支撑工件的两侧沿,以限制工件的横向滑动;所述上料工位后方的所述板夹机构保持竖直状态并与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配合支撑工件的两侧面,以用于限制工件的纵向滑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装置用于工件的进料,出料装置用于工件的出料;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移动至上料工位,并使板夹机构在上料工位处翻转至竖直状态;进料装置将工件翻转至竖直状态,并使工件穿过上料工位前方的板夹机构后进入上料工位上的板夹机构中;限位推动机构推动上料工位处的板夹机构,使板夹机构靠近工件的两侧沿,从而保持支撑工件并限制工件横向滑动;位于上料工位后方的板夹机构保持竖直状态,并与相邻的板夹机构相配合支撑工件两侧面,限制工件的纵向滑动;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上保持竖直状态的工件沿靠近出料装置的方向移动,并从旋转烘干装置中间穿过,旋转烘干装置旋转烘干工件;

7、本技术通过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穿过旋转烘干装置,并通过多个板夹机构的配合实现pcb板的稳固支撑和多向限位,使pcb板保持竖直状态进行移动,有效提升了厚度较小的pcb板在烘干过程中的运输稳定性,防止了pcb板的变形和脱离,提高了烘干效率和产品质量。

8、优选的,所述板夹机构包括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移动端固定连接的板夹底座、设于所述板夹底座一端的第一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板夹底座另一端的第二限位组件,以及与所述板夹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工件支撑组件,所述工件支撑组件上设有用于供工件底部侧沿插入的限位支撑槽;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用于配合支撑工件的两侧沿,所述工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工件的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底座移动至上料工位上,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对工件两侧进行有效支撑,工件支撑组件稳定托住工件的底部;本技术板夹机构通过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和工件支撑组件的组合,对工件进行三点支撑,既保障了工件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又避免了工件在输送和烘干过程中的晃动、变形或脱离,提升了加工和运输的可靠性与效率。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均包括与所述板夹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支撑杆平行设置并用于支撑工件侧沿的侧沿支撑部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铰接的第一翻转连杆、位于所述第一翻转连杆下方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铰接的第二翻转连杆,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铰接的限位锁止部件;所述限位锁止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支撑杆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限位推动机构用于顶压所述侧沿支撑部件,以使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靠近并支撑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锁止部件分别铰接于固定支撑杆和侧沿支撑部件之间,限制固定支撑杆和侧沿支撑部件的相对移动,确保结构稳定性;限位推动机构作用于侧沿支撑部件,通过顶压方式推动侧沿支撑部件靠近工件,使侧沿支撑部件紧贴并支撑工件的侧沿;本技术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沿靠近出料装置方向移动时,侧沿支撑部件与工件保持紧密接触,从而限制工件的横向移动,并在烘干过程中保持工件稳定;本技术通过翻转多连杆机制和限位锁止部件的配合,确保了工件侧沿的稳定支撑,翻转多连杆的设计使得支撑过程灵活且可控,避免了工件侧向滑动或脱落,提升了输送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工件定位的精准性。

12、优选的,所述限位锁止部件包括一端与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杆铰接的锁止铰接杆、设于所述锁止铰接杆与所述固定支撑杆铰接处端部的弧形齿条、与所述固定支撑杆铰接的锁止件本体、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侧沿并用于与所述弧形齿条插接配合的插接限位齿、分别与所述锁止件本体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支撑杆连接的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另一端的拨动凸沿,以及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一侧并用于顶压所述锁止件本体的拨动限位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齿条沿弧线形分布,为锁止动作提供渐进的角度调整;当需要锁定时,弹性复位件拉动锁止件本体,以与固定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处为旋转轴保持翻转趋势,插接限位齿与弧形齿条插接配合,通过插接限位齿顶压弧形齿条,实现锁止状态;当拨动凸沿受到外力作用时,锁止件本体以与固定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处为旋转轴翻转,锁止件本体拉伸弹性复位件,插接限位齿从弧形齿条内抽出,限位锁止部件解除锁定状态;本技术限位锁止部件通过插接限位齿和弧形齿条的精密配合,实现了可靠的多角度锁定和解锁,弹性复位件进一步增强了装置的自动复位功能,确保锁止操作简便、有效,提升了设备在工件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推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内侧壁连接并用于顶压推动所述侧沿支撑部件的侧沿推动组件,以及用于顶压推动所述拨动凸沿的解锁推动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推动组件通过顶压拨动凸沿,解除限位锁止部件的锁定状态,使得侧沿支撑部件能够灵活调整位置;侧沿推动组件推动侧沿支撑部件向内移动,紧贴工件两侧,并将工件固定在板夹机构内;本技术限位推动机构通过独立的侧沿推动组件与解锁推动组件,实现了先解锁后夹紧工件的灵活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16、优选的,所述翻转移料装置还包括插设于所述板夹机构内的板夹撑开机构,以及与所述输送壳体内侧壁连接并用于顶压所述拨动凸沿的板夹解锁机构;当所述板夹解锁机构顶压所述拨动凸沿并使所述侧沿支撑部件解锁时,所述板夹撑开机构用于撑开所述上料工位前方的两所述侧沿支撑部件,以使所述进料装置带动工件从两所述侧沿支撑部件之间穿过,并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夹解锁机构用于顶压拨动凸沿,使侧沿支撑部件解锁;当解锁完成后,板夹撑开机构从板夹机构内侧撑开上料工位前方的两侧沿支撑部件,形成足够的间隙,确保进料装置能够带动工件从撑开的两侧沿支撑部件之间顺利穿过;使工件移动至上料工位上的板夹机构内,实现准确定位与支撑;本技术通过板夹解锁机构与板夹撑开机构的配合,不仅能够自动化解锁和撑开侧沿支撑部件,提升了工件上料的效率,还确保了工件的精准定位和支撑,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整个输送烘干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8、优选的,所述板夹撑开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的撑开支架、与所述撑开支架固定连接的撑开底座、设于所述撑开底座上的滑动轨道、与所述滑动轨道滑动连接的滑动座、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的传动齿条、与所述撑开底座固定连接的驱动支撑架、设于所述驱动支撑架上的撑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撑开驱动组件输出端并分别与两所述传动齿条啮合配合的旋转齿轮、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的推动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推动支撑杆连接并用于与所述侧沿支撑部件顶压配合的顶压撑开滚轮;

19、所述撑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齿轮旋转,所述旋转齿轮带动两所述传动齿条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两所述滑动座分别对应顶压并撑开所述侧沿支撑部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齿轮由撑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通过旋转齿轮的转动,两传动齿条被驱动向相反方向移动,并带动滑动座滑动;滑动座带动固定在滑动座上的推动支撑杆运动,顶压撑开滚轮与侧沿支撑部件顶压配合,从而撑开侧沿支撑部件;本技术通过传动齿条和旋转齿轮的联动,使得两侧的滑动座能够同步且均匀地撑开工件的两侧沿支撑部件,确保了工件的顺利上料,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操作误差。

21、优选的,所述旋转烘干装置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周侧的烘干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连接的电加热机构、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周侧的吹风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的吹风机构;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和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沿工件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电加热机构沿所述翻转移料装置的周侧旋转,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吹风机构沿所述翻转移料装置的周侧旋转。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干旋转驱动机构通过带动电加热机构沿翻转移料装置的周侧旋转,实现对工件表面的均匀加热,而吹风旋转驱动机构则带动吹风机构沿翻转移料装置的周侧旋转,通过吹风进一步对工件进行快速干燥;本技术通过同步的旋转加热和吹风,确保工件在移动过程中各个角度均能受到均匀的加热和干燥,有效提高了烘干效率,避免了因局部温度不均而造成的工件质量问题;电加热机构优选为远红外线加热器;吹风机构优选为风扇。

23、优选的,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和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均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周侧的环形支架、与所述环形支架固定连接的环形滑轨、套设于所述环形滑轨上并与所述环形滑轨滑动连接的环形转动座、套设于所述环形转动座侧壁上的环形齿条、设于所述环形支架上的旋转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输出端并与所述环形齿条啮合配合的旋转传动齿轮;

24、所述电加热机构和所述吹风机构均与所述环形转动座连接,所述吹风机构沿所述环形转动座的长度方向呈阵列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驱动组件通过传动齿轮带动环形齿条,实现环形转动座沿环形滑轨的旋转,进而带动电加热机构和吹风机构围绕翻转移料装置进行周向旋转;本技术通过电加热机构和吹风机构的同步旋转,实现工件表面均匀加热和吹风干燥,确保了工件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烘干,进一步提高了干燥效率和产品质量。

26、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的输送方法,包括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还包括以下步骤:

27、s1: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所述板夹机构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并翻转至竖直状态;

28、s2:所述进料装置夹取工件并将工件翻转至竖直状态,所述进料装置带动工件穿过所述上料工位前方的所述板夹机构,以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内;

29、s3:所述限位推动机构推动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使所述板夹机构靠近工件的两侧沿,以限制工件的横向滑动;

30、s4:所述上料工位后方的所述板夹机构保持竖直状态并与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板夹机构对应配合,以用于支撑工件并限制工件的纵向滑动;

31、s5: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所述板夹机构上保持竖直状态的工件沿靠近所述出料装置的方向移动,并从所述旋转烘干装置中间穿过;

32、s6:所述旋转烘干装置旋转并对所述板夹机构上的保持竖直状态工件进行烘干;

33、s7: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所述板夹机构上的工件移动至所述出料装置的一侧,所述出料装置夹取所述板夹机构上的工件并进行下料。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姿态和位置,确保了烘烤过程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通过限位推动机构和前后板夹机构的协同工作,有效防止了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减少了因工件板体变形或移位导致的质量问题;旋转烘干装置的设置使得热风能够均匀覆盖工件,提高了烘干效率;本技术实现了工件从上料、输送到烘干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工件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确保烘干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6、1.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进料装置用于工件的进料,出料装置用于工件的出料;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移动至上料工位,并使板夹机构在上料工位处翻转至竖直状态;进料装置将工件翻转至竖直状态,并使工件穿过上料工位前方的板夹机构后进入上料工位上的板夹机构中;限位推动机构推动上料工位处的板夹机构,使板夹机构靠近工件的两侧沿,从而保持支撑工件并限制工件横向滑动;位于上料工位后方的板夹机构保持竖直状态,并与相邻的板夹机构相配合支撑工件两侧面,限制工件的纵向滑动;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上保持竖直状态的工件沿靠近出料装置的方向移动,并从旋转烘干装置中间穿过,旋转烘干装置旋转烘干工件;

37、本技术通过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穿过旋转烘干装置,并通过多个板夹机构的配合实现pcb板的稳固支撑和多向限位,使pcb板保持竖直状态进行移动,有效提升了厚度较小的pcb板在烘干过程中的运输稳定性,防止了pcb板的变形和脱离,提高了烘干效率和产品质量;

38、2.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板夹解锁机构用于顶压拨动凸沿,使侧沿支撑部件解锁;当解锁完成后,板夹撑开机构从板夹机构内侧撑开上料工位前方的两侧沿支撑部件,形成足够的间隙,确保进料装置能够带动工件从撑开的两侧沿支撑部件之间顺利穿过;使工件移动至上料工位上的板夹机构内,实现准确定位与支撑;本技术通过板夹解锁机构与板夹撑开机构的配合,不仅能够自动化解锁和撑开侧沿支撑部件,提升了工件上料的效率,还确保了工件的精准定位和支撑,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整个输送烘干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9、3.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的输送方法,能够精确控制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姿态和位置,确保了烘烤过程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通过限位推动机构和前后板夹机构的协同工作,有效防止了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减少了因工件板体变形或移位导致的质量问题;旋转烘干装置的设置使得热风能够均匀覆盖工件,提高了烘干效率;本技术实现了工件从上料、输送到烘干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工件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确保烘干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壳体(1)、设于所述输送壳体(1)一端并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1)内的进料装置(2)、设于所述输送壳体(1)另一端并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1)内的出料装置(3)、插设于所述输送壳体(1)内并位于所述进料装置(2)和所述出料装置(3)之间的翻转移料装置(4),以及与所述输送壳体(1)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周侧的旋转烘干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夹机构(43)包括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42)移动端固定连接的板夹底座(431)、设于所述板夹底座(431)一端的第一限位组件(432)、设于所述板夹底座(431)另一端的第二限位组件(433),以及与所述板夹底座(43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32)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33)之间的工件支撑组件(434),所述工件支撑组件(434)上设有用于供工件底部侧沿插入的限位支撑槽(435);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32)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33)用于配合支撑工件的两侧沿,所述工件支撑组件(434)用于支撑工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32)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33)均包括与所述板夹底座(431)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撑杆(4321)、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平行设置并用于支撑工件侧沿的侧沿支撑部件(4322)、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铰接的第一翻转连杆(4323)、位于所述第一翻转连杆(4323)下方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铰接的第二翻转连杆(4324),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铰接的限位锁止部件(4325);所述限位锁止部件(4325)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和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限位推动机构(44)用于顶压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以使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靠近并支撑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锁止部件(4325)包括一端与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铰接的锁止铰接杆(4326)、设于所述锁止铰接杆(4326)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铰接处端部的弧形齿条(4327)、与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铰接的锁止件本体(4328)、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4328)侧沿并用于与所述弧形齿条(4327)插接配合的插接限位齿(4329)、分别与所述锁止件本体(4328)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支撑杆(4321)连接的弹性复位件(4330)、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4328)另一端的拨动凸沿(4331),以及设于所述锁止件本体(4328)一侧并用于顶压所述锁止件本体(4328)的拨动限位件(43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推动机构(44)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1)内侧壁连接并用于顶压推动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的侧沿推动组件(441),以及用于顶压推动所述拨动凸沿(4331)的解锁推动组件(44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还包括插设于所述板夹机构(43)内的板夹撑开机构(46),以及与所述输送壳体(1)内侧壁连接并用于顶压所述拨动凸沿(4331)的板夹解锁机构(47);当所述板夹解锁机构(47)顶压所述拨动凸沿(4331)并使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解锁时,所述板夹撑开机构(46)用于撑开所述上料工位(45)前方的两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以使所述进料装置(2)带动工件从两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之间穿过,并移动至所述上料工位(45)上的所述板夹机构(4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夹撑开机构(46)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1)连接的撑开支架(461)、与所述撑开支架(461)固定连接的撑开底座(462)、设于所述撑开底座(462)上的滑动轨道(463)、与所述滑动轨道(463)滑动连接的滑动座(464)、与所述滑动座(464)固定连接的传动齿条(465)、与所述撑开底座(462)固定连接的驱动支撑架(466)、设于所述驱动支撑架(466)上的撑开驱动组件(467)、设于所述撑开驱动组件(467)输出端并分别与两所述传动齿条(465)啮合配合的旋转齿轮(468)、与所述滑动座(464)固定连接的推动支撑杆(469),以及与所述推动支撑杆(469)连接并用于与所述侧沿支撑部件(4322)顶压配合的顶压撑开滚轮(4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烘干装置(5)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1)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周侧的烘干旋转驱动机构(51)、与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51)连接的电加热机构(52)、与所述输送壳体(1)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周侧的吹风旋转驱动机构(53),以及与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53)连接的吹风机构(54);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51)和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53)沿工件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51)用于带动所述电加热机构(52)沿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的周侧旋转,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53)用于带动所述吹风机构(54)沿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的周侧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旋转驱动机构(51)和所述吹风旋转驱动机构(53)均包括与所述输送壳体(1)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翻转移料装置(4)周侧的环形支架(511)、与所述环形支架(511)固定连接的环形滑轨(512)、套设于所述环形滑轨(512)上并与所述环形滑轨(512)滑动连接的环形转动座(513)、套设于所述环形转动座(513)侧壁上的环形齿条(514)、设于所述环形支架(511)上的旋转驱动组件(515),以及设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515)输出端并与所述环形齿条(514)啮合配合的旋转传动齿轮(516);

10.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靠板架式输送炉及输送方法,输送炉包括输送壳体、进料装置、出料装置、翻转移料装置,以及旋转烘干装置;翻转移料装置包括移料支架、链条输送机构、板夹机构,以及限位推动机构,链条输送机构上方设有上料工位;输送方法,限位推动机构推动板夹机构,使板夹机构靠近工件的两侧沿,限制工件横向滑动;相邻的板夹机构相配合支撑工件两侧面,限制工件的纵向滑动;链条输送机构带动板夹机构上的工件沿靠近出料装置的方向移动,并从旋转烘干装置中间穿过,旋转烘干装置旋转烘干工件;本申请使PCB板保持竖直状态进行移动,有效提升了厚度较小的PCB板在烘干过程中的运输稳定性,防止了PCB板的变形和脱离,提高了烘干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黎达营,王亚宾,闫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玛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