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

专利查询1月前  14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抗弯,具体为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1、金属抗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它通过评估金属材料在受到弯曲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其中在评估材料的弯曲性能方面,四点抗弯试验机备受青睐,四点抗弯试验通过在试样的两个对称加载点施加力,使得材料在这两个点之间产生均匀的弯曲应力。这种方法与三点抗弯试验相比,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因为它减少了由于集中加载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2、因此,基于现有的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材料为合金,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应力不一致,当四点抗弯试验通过在试样的两个对称加载点施加同等力时,会导致某一点的应力值到达最大值,但另一点的应力值还未延展到最大值,导致在未检出材料的最大弯曲值时材料产生断裂,从而导致误差的产生;

3、同时,由于合金金属材料的合金配比不同会导致合金的硬度不同,在合金硬度低时较小的接触面积以及较大的弯曲力会导致合金出现划痕以及深坑,导致检测出现偏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具备检测精度高等优点,解决了检测精度低等系列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包括,

3、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放置在地面的作业桌;

4、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铜金属合金材料的抗弯强度,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放置在作业桌顶部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5、所述滑动板的底部活动插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检测壳,两个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二检测壳的顶部相适配,所述第二检测壳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动架,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架的内部均阻尼转动连接有第一旋拧杆和第二旋拧杆,所述第一旋拧杆的第二旋拧杆的外部缠绕有同一个驱动片;

6、所述检测台的顶部活动插接有第一检测壳,所述第一检测壳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动架,两个第二滑动架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异形块,所述异形块的外部轮廓为螺形布置。

7、优选地,所述限位壳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滑动板的顶部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外部螺纹旋接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的一端与安装架的外部抵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检测壳转动连接在第二紧固螺母的外部。

8、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头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头螺纹杆的外部螺纹旋接有两个第一螺母滑块,两个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均滑动连接在第二检测壳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架均滑动连接在相近的第一螺母滑块的底部,所述第二检测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架均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块的外部。

9、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距离尺,所述第一距离尺与相近的第一滑动架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头螺纹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检测壳的外部,并且第一双头螺纹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旋拧帽。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头螺纹杆,所述第二双头螺纹杆的外部螺纹旋接有两个第二螺母滑块,两个所述第二螺母滑块均滑动连接在第一检测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母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与相近的第二滑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母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二滑动架的外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架均滑动连接在相近的第二螺母滑块的内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异形块固定套接在转动杆的外部,所述第二滑动架的一侧螺纹旋接有第三紧固螺母,所述第三紧固螺母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外部抵接,所述第二滑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块。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套接在转动杆的外部,所述套环的外部缠绕有套片,所述套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重力块,所述重力块滑动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防护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距离尺,所述第二距离尺与重力块相适配。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双头螺纹杆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检测壳的外部,并且第二双头螺纹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旋拧帽,所述第一检测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距离尺,所述第三距离尺与相近的第二滑动架相适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发明通过设置的检测机构能够提高铜金属合金材料最大弯曲检测数值的精确度,在同一压力下,根据铜金属合金材料的应力分布不同改变两个第一滑动架的压力分配,使应力值小的一侧因压力继续向下移动,以减轻应力值大的一侧的压力,同时应力值小的一侧因压力形变会导致应力值大的一侧发生改变以缓解应力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通过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高铜金属合金材料弯曲时的形状变化。

16、2、该发明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一滑动架以及两个异形块,从而能够根据铜金属合金材料的硬度对压力点的面积以及弧度进行调整,使得铜金属合金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力,避免铜金属合金材料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损伤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技术特征:

1.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6)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9),所述滑动板(7)的顶部与液压缸(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套(10),所述安装套(10)的外部螺纹旋接有第一紧固螺母(12),所述第一紧固螺母(12)的一端与安装架(11)的外部抵接,所述安装架(1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母(13),所述第二检测壳(14)转动连接在第二紧固螺母(13)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壳(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头螺纹杆(16),所述第一双头螺纹杆(16)的外部螺纹旋接有两个第一螺母滑块(17),两个所述第一螺母滑块(17)均滑动连接在第二检测壳(14)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架(19)均滑动连接在相近的第一螺母滑块(17)的底部,所述第二检测壳(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架(19)均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块(18)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壳(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距离尺(40),所述第一距离尺(40)与相近的第一滑动架(19)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头螺纹杆(16)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检测壳(14)的外部,并且第一双头螺纹杆(1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旋拧帽(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壳(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头螺纹杆(23),所述第二双头螺纹杆(23)的外部螺纹旋接有两个第二螺母滑块(24),两个所述第二螺母滑块(24)均滑动连接在第一检测壳(5)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母滑块(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25),所述拉簧(25)的顶部与相近的第二滑动架(2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母滑块(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7),所述第二滑动架(26)的外部开设有凹槽(28),所述凸块(27)与凹槽(28)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架(26)均滑动连接在相近的第二螺母滑块(24)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架(2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9),所述异形块(30)固定套接在转动杆(29)的外部,所述第二滑动架(26)的一侧螺纹旋接有第三紧固螺母(37),所述第三紧固螺母(37)的一端与转动杆(29)的外部抵接,所述第二滑动架(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挡块(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架(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34),所述防护壳(34)的内部设置有套环(31),所述套环(31)固定套接在转动杆(29)的外部,所述套环(31)的外部缠绕有套片(32),所述套片(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重力块(33),所述重力块(33)滑动连接在防护壳(34)的内部,所述防护壳(3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距离尺(35),所述第二距离尺(35)与重力块(33)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头螺纹杆(23)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检测壳(5)的外部,并且第二双头螺纹杆(2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旋拧帽(8),所述第一检测壳(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距离尺(36),所述第三距离尺(36)与相近的第二滑动架(26)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抗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金属合金材料抗弯强度用试验装置,包括检测机构,通过设置的检测机构能够提高铜金属合金材料最大弯曲检测数值的精确度,在同一压力下,根据铜金属合金材料的应力分布不同改变两个第一滑动架的压力分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通过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高铜金属合金材料弯曲时的形状变化,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一滑动架以及两个异形块,从而能够根据铜金属合金材料的硬度对压力点的面积以及弧度进行调整,使得铜金属合金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力,避免铜金属合金材料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损伤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萱,刘锦盛,黄浩,曾浩,尹宁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