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及电池

专利查询1月前  15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电储能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型储能技术。锂电池1990年问世,首先应用于瓦级电子产品,随后推广到电动汽车,规模达千瓦级;但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电站达百兆瓦,放大上万倍,充放电频次远高于电动汽车,对寿命要求极为严苛。应用最广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沿用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和结构设计,存在寿命短(循环寿命5000次,服役8年)的问题,距电力储能要求仍有差距。

2、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体现在:首次充电和服役中锂损耗多,这主要是sei形成及破裂再生长等因素造成。因此,弥补电池体系的活性锂损失是充分提升电池寿命的关键。采用能额外提供活性锂的预锂化技术补锂,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效且有前景的技术手段。经过发展,已经开发的预锂化材料包括有稳定的锂金属粉(cn102642024a;cn114899408b等),有机锂化试剂(cn114221022a;cn112038583a等),转换型反应正极添加剂(cn112542589b),传统富锂正极添加剂(cn110518297a;cn115954453a)等。然而,这些技术仅为一次补锂,仅针对电池初期的活性锂损耗,对于电池服役中的锂损耗未有有效的解决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及电池,包含该电极的模拟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可达到99%,5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仍旧能够达到94%以上。

2、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负极补锂电极为石墨经联苯锂预锂化后用氟代碳酸乙烯酯-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处理后的富含无机物的锂化电极,联苯锂的浓度为1m,溶剂为四氢呋喃,预锂化的时间为5~20分钟,氟代碳酸乙烯酯和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的质量比为5~3:2~1;

3、正极补锂电极包括正极层和涂敷于正极层上的补锂层,所述正极层为磷酸铁锂正极层,所述补锂层为mo-w@bnc支撑的草酸锂/方酸锂复合物;其中,补锂层与正极层的质量比为0.5~2:15~20,mo-w@bnc与草酸锂和方酸锂的质量比为0.5~2:5~10。

4、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包含上述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的电池。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及电池,针对电池服役前和服役中的锂损耗,通过对补锂材料的活性调控,采用正负极协同的高效补锂技术,使得模拟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可达到99%,5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仍旧能够达到94%以上,突破了现有电池材料体系和结构桎梏,对于开发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高性能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特征:

1.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负极补锂电极为石墨经联苯锂预锂化后用氟代碳酸乙烯酯-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处理后的富含无机物的锂化电极,联苯锂的浓度为1m,溶剂为四氢呋喃,预锂化的时间为5~20分钟,氟代碳酸乙烯酯和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的质量比为5~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负极补锂电极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包含石墨的负极材料匀浆后均匀涂覆在铜箔上并烘干得到极片,随后将极片转移到惰性气氛保护中用联苯锂/四氢呋喃溶液浸泡,再用四氢呋喃溶剂清洗,随后将其泡入氟代碳酸乙烯酯-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溶剂中,烘干,即得负极补锂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草酸锂、方酸锂的质量比为0.5~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负极补锂电极制备中,负极材料匀浆后涂覆在铜箔上后经60~90℃烘干;正极补锂电极制备中,正极材料匀浆后涂覆在铝箔上后经100~120℃烘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mo-w@bnc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钼酸铵、钨酸铵、c3n4和硼酸均匀混合后放入管式炉中升温至800~900℃保温5~8h,即得;其中,钼酸铵与钨酸铵的质量比为5~3:1~0.5,c3n4与硼酸的质量体积比为5~3:1~0.5,钼酸铵、钨酸铵与c3n4的质量为0.5~1: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负极材料及正极材料中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导电剂含量为补锂层材料或石墨的3~5 wt%,所述粘结剂含量为补锂层材料或石墨的3~5 w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super p或kb1400,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或羧甲基纤维素或海藻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其特征在于,负极补锂电极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石墨、super p,羧甲基纤维素以水为溶剂匀浆后均匀涂覆在铜箔上,60~90℃真空烘干得到极片,随后将极片转移到惰性气氛保护中用联苯锂/四氢呋喃溶液浸泡10min,再用四氢呋喃溶剂清洗,随后将其泡入氟代碳酸乙烯酯-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溶剂中,烘干,即得负极补锂电极;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解液为1mol六氟磷锂溶于1l碳酸乙烯酯和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溶剂,其中,碳酸乙烯酯和碳酸甲乙酯的体积比为3~5:5~7,添加剂为3~5%fec,隔膜为pp。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极协同的补锂电极及电池。其中,负极补锂电极为石墨经联苯锂预锂化后用氟代碳酸乙烯酯‑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处理后的富含无机物的锂化电极,氟代碳酸乙烯酯和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的质量比为5~3:2~1;正极补锂电极包括正极层和涂敷于正极层上的补锂层,所述正极层为磷酸铁锂正极层,所述补锂层为Mo‑W@BNC支撑的草酸锂和方酸锂复合物;其中,补锂层与正极层的质量比为0.5~2:15~20,Mo‑W@BNC与草酸锂和方酸锂的质量比为0.5~2:5~10。该电极针对电池服役前和服役中的锂损耗,通过对补锂材料的活性调控,采用正负极协同的高效补锂技术,突破了现有电池材料体系和结构桎梏,对于开发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高性能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钟伟,程时杰,彭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