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1月前  17


本申请涉及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轧制,具体涉及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磁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发电机、大中型发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变压器等铁芯和电器部件制造,随着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技术在电力、能源和军工等领域中不可或缺;而轧制工艺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直接关联到产品的最终性能与应用效果,是实现高性能硅钢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

2、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材料组织不均匀或残余应力较高容易导致在冷轧工艺流程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出现边裂甚至断带状况,边裂会极大的影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磁性能,而断带则会使得产品成材率大大受损。适当的冷轧压下率优化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材料的内部应力,提高产品的尺寸均匀性,降低材料边裂或断带的风险,而现有技术中难以根据硅钢产品内部应力集中状况进行分析,为优化压下率调整措施提供科学支持,因此,亟需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冷轧压下率调整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s1:获取待冷轧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沿轧制反方向在各位置的所有磁导率数据;其中,所述位置至少包括边缘位置;

4、s2:将预设长度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作为一个冷轧控制区段,并均匀划分,得到各局部区段,对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所有磁导率数据进行突变点检测;根据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数据变化情况,结合突变点分布与整体分布的差异程度,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稳定性;根据各局部区段与其余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子序列之间的差异,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差异,并结合所述磁导率稳定性,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储能因子;

5、s3:根据冷轧控制区段所有局部区段边缘位置与其余位置的储能因子的差异,结合边缘位置的储能因子的趋势特征,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

6、s4:通过所述压下率调整因子对当前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进行优化控制。

7、优选的,s1中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宽度可取范围为1050mm~1200mm,厚度为3mm。

8、优选的,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储能因子,具体为:

9、基于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稳定性以及磁导率差异,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储能因子;其中,所述储能因子与所述磁导率稳定性成负相关关系,与所述磁导率差异成正相关关系。

10、优选的,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稳定性,具体为:

11、获取各局部区段各位置所有磁导率数据组成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

12、分别获取各局部区段各位置所有突变点的平均水平、所有磁导率数据的平均水平,依次记为第一平均水平、第二平均水平;

13、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水平与所述第二平均水平的整体差异,结合一阶差分序列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进行融合的结果,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差异,具体为:

15、在各冷轧控制区段中,计算各局部区段与其余所有局部区段的边缘磁导率子序列之间的距离度量的累加和,得到各局部区段的磁导率差异。

16、优选的,所述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具体为:

17、根据冷轧控制区段所有局部区段边缘位置与其余位置的储能因子的差异,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边缘应力集中性;

18、对冷轧控制区段所有局部区段在边缘位置的储能因子组成的序列进行分解,得到趋势项强度;

19、将冷轧控制区段所述边缘应力集中性以及所述趋势项强度乘积的归一化值,作为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

20、优选的,所述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边缘应力集中性的具体步骤为:

21、获取各冷轧控制区段各局部区段边缘位置与其余位置的储能因子的差异,将所有局部区段边缘位置与其余所有位置所述差异进行融合,得到各冷轧控制区段的边缘应力集中性。

22、优选的,采用冷酸五连轧机对s1中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进行总下压量为75%的一次成型轧制。

23、优选的,所述对当前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进行优化控制,包括:

24、当实时获取的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小于预设的压下率调整阈值时,设置1#轧机的压下率为25~30%之间,5#轧机的压下率为20~25%之间,其余2#、3#、4#轧机的压下率为剩下压下率的三等分值;

25、当实时获取的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大于预设的压下率调整阈值且小于预设的压下率调整阈值时,设置1#轧机的压下率为22~25%之间,5#轧机压下率为23~24%之间,其余2#、3#、4#轧机的压下率为剩下压下率的三等分值;

26、否则,设置1#轧机的压下率为18~21%之间,2#轧机的压下率为22~24%之间、5#轧机压下率为20~22%之间,其余3#、4#轧机的压下率为剩下压下率的二等分值;

27、其中,压下率调整阈值大于压下率调整阈值。

28、优选的,所述冷酸五连轧机的单位张力值范围分别为14~18、18~20、20~22、23~23.5、20~21。

29、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申请通过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控制区段内不同位置处的磁导率稳定特征以及磁导率差异特征进行分析,获得硅钢产品不同位置处的储能因子,综合分析了高牌号硅钢产品因受热不均导致内部应力变化不稳定以及应力分布不均匀状况,更精确的反映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不同局部区段内的变形储能状况;根据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控制区段内的边缘应力集中状况以及变形储能变化趋势特征获得压下率调整因子,能够更精确的掌握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应力集中状况,并为冷轧工艺压下率调整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并通过压下率调整因子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冷轧工艺压下率进行优化控制,能够根据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应力集中程度采取相应的初期压下率与冷轧压下率递增决策,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冷轧工艺中产生边裂甚至断带的风险,提高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性能与成材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宽度可取范围为1050mm~1200mm,厚度为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储能因子,具体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稳定性,具体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各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磁导率差异,具体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具体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边缘应力集中性的具体步骤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冷酸五连轧机对s1中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进行总下压量为75%的一次成型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当前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进行优化控制,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酸五连轧机的单位张力值范围分别为14~18、18~20、20~22、23~23.5、20~2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冷轧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各位置的所有磁导率数据;获取冷轧控制区段,并均匀划分得到局部区段,分析局部区段各位置的磁导率数据的突变情况,结合局部区段之间各位置的磁导率数据分布变化,得到局部区段在各位置的储能因子;根据冷轧控制区段所有局部区段边缘位置与其余位置的储能因子的差异,结合边缘位置的储能因子的趋势特征,得到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调整因子;通过所述压下率调整因子对当前冷轧控制区段的压下率进行优化控制。本申请旨在分析硅钢产品内部应力集中情况,优化压下率调整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宋启龙,张宏斌,张子彦,黄建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科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