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月前  18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梳理机,其具有用于纤维束的喂入侧,其中,梳理机构造成将纤维束借助至少一个刺辊送至旋转的锡林。在锡林上将纤维束在固定梳理元件与环绕的盖板条之间松解成单根纤维、定向并且清洁。在此产生的纤维网被从锡林转移到道夫,在道夫下游布置有用于将纤维网转换成纤维条的装置。


背景技术:

1、根据现有技术,在回转盖板梳理机上已知抽吸装置,在所述抽吸装置的工作位置处抽吸出废料和短纤维。此外,刺辊、锡林的梳理面、回转盖板以及道夫和纤维条形成区域被称为工作位置。在此,抽吸装置可以构造为管状抽吸罩,这些抽吸罩通常在梳理机的工作宽度上延伸并且通过纺纱准备设备的中央抽吸管路被施加负压。在废料中,主要不含纤维的废料(比如灰尘、外壳部分和垃圾)与含纤维的废料有所区别。沿材料流动方向的梳理机的入口区域(即刺辊区域)中的废料包含更多脏且重的非纤维组分,比如外壳残留物、灰尘和垃圾。环绕的回转盖板处的抽吸装置与道夫侧的抽吸装置主要移除含纤维的干净废料,纺纱厂操作员想要重新使用这些废料。主要不含纤维的废料原则上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和回收利用,但是这需要相当高的耗费而受益很少,因此大部分纺纱准备设备的操作员不使用。在下文中,将这种主要不含纤维的废料称为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以便无需进一步阐述地与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相区分。

2、还已知的是,各个抽吸区域可以独立于中央抽吸部运行,即独立的刺辊抽吸部或者独立的环绕的回转盖板区域的抽吸部与其他抽吸装置分开运行。通过分开地导出废料(例如刺辊处的废料),梳理机的剩余的废料按百分比看质量更高并且因此可以被客户回收利用。但是并不因此实现废料类型的完全分开。

3、在已知的装置(ep 0750059)中,刺辊区域中的排出物不是持续被去除,而是落到布置在刺辊下方的收集箱中并且定期从中去除。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刺辊区域中使用持续抽吸。因此,通过间歇性排空收集箱将刺辊区域的抽吸作用仅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再对优质纤维的损失产生值得一提的影响。与此相对,在梳理机中设置的抽吸位置必须连续抽吸。在通过中央抽吸系统将产生的负压经由收集管路施加到清洁位置的梳理机中,通过暂时操控阀门,使收集箱中收集的排出物经由将收集箱与收集管路连接的传输管路和收集管路排空,其中,在排空收集箱期间,阀门维持清洁位置处的降低的负压。在这种情况下,主锡林的所有清洁位置处的压力降低程度相同,但仅是短时间的。与此相对,清洁位置随时间几乎被完全抽吸。因此,缺点在于用于废料处理的空气总量大。随着对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提高,清洁位置的数量增多,上述问题越来越大。处理废料所需的空气量因此不断增加,导致能量消耗高,并且因此增加了运行成本。

4、de 10143671公开了一种具有抽吸装置的梳理机,其中各组抽吸位置组合在一起。这些抽吸位置组可以选择部分抽吸或完全抽吸,借此可以减少所需的空气总量。利用部分抽吸可以从工作位置抽吸出所需的废料。不过,部分抽吸不足以抽吸到纺纱准备设备的中央抽吸位置中。为此,周期性地从部分抽吸切换到完全抽吸并且切换回来,以便将废料从梳理机完全去除。

5、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一方面所需的空气量过大,并且另一方面,污物和可回收的纤维之间的分离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1、相应地,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下地改进梳理机,使得抽吸功率降低并且有效地分开主要清洁的污物(即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与可回收的纤维。

2、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指定的特征的设备来解决所提出的任务。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3、本发明涉及一种梳理机,具有用于纤维束的喂入侧,其中,梳理机构造成将纤维束借助至少一个刺辊送至旋转的锡林。在锡林上将纤维束在固定梳理元件与环绕的盖板条之间松解成单根纤维、定向并且清洁。在此产生的纤维网被从锡林转移到道夫,在道夫下游布置有用于将纤维网转换成纤维条的装置。

4、本发明包含如下技术教导:梳理机具有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两者构造成,使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彼此分开地在梳理机的所有可抽吸的工作位置处被完全抽吸出去。在此,纺纱厂操作员可以完全回收利用梳理机的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并且并且与例如布置在上游的开清棉机的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分开输送。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梳理机的所有进行抽吸的工作位置处完全分开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例如,根据梳理机的设置和加工后的棉花质量,纺纱准备设备的操作员最多可以回收利用加工的纤维总量的3.5%,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在这里使用的百分比数据参考对土耳其棉花的测量,所述棉花以170m/min的速度和50.2kg/h的梳理机生产率被加工成纤维条。

5、被称为工作位置的例如是纤维从一个辊子到下一个辊子的转移位置、梳理元件和锡林之间的梳理位置、刀具或刀刃等剔除元件、以及回转盖板和剥取罗拉处的清理装置。这些工作位置处的抽吸通常借助在梳理机的工作宽度上延伸的抽吸罩实现。

6、第一抽吸装置构造成至少抽吸出从主梳理区、后梳理区的可抽吸的工作位置以及从道夫的区域抽吸出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由此可以回收利用在梳理机上在刺辊之后和在前梳理区之后产生的可回收的纤维或纤维组分的总量的几乎98%。此外,在锡林之下的底部和在道夫下游用于形成纤维条的集合喇叭口也可以配备有抽吸部并且在这里抽吸出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与主梳理区、后梳理区和道夫的剥取罗拉处的清洁辊相比,在这两个工作位置处,纤维的积聚非常少。尤其,不是每种梳理机都具有用于锡林之下的底部的取出装置。

7、第一抽吸装置具有至少清洁装置抽吸部、回转盖板抽吸部、后梳理区抽吸部和剥取罗拉抽吸部,其中,各抽吸部可以构造成罩状,所述各抽吸部在梳理机的整个工作宽度上延伸。

8、此外,第一抽吸装置可以包括集合喇叭口抽吸部和/或锡林底部抽吸部,如果梳理机结构提供了这些工作位置的话。

9、第二抽吸装置构造成,从刺辊的区域和前梳理区从可抽吸的工作位置抽吸出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因此,例如总共不超过加工的纤维总量的5.6%可以作为灰尘、外壳部分和垃圾被抽吸出去,从而在下游的工作位置处几乎仅产生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抽吸出的且彼此分开的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的百分比总量在这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梳理机设置和加工后的棉花质量。

10、在此,第二抽吸装置具有至少前梳理区上方抽吸部、前梳理区抽吸部和刺辊抽吸部。这些抽吸部也可以构造为在梳理机的整个工作宽度上延伸的抽吸罩。

11、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可以构造成以500-800帕斯卡的负压连续进行完全抽吸。与现有技术不同,利用这种完全抽吸连续清洁工作位置。

12、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构造成将抽吸的纤维和不可回收的纤维组分可选地导向各个单独的接收装置、过滤器或集棉器或者导向共同的接收装置、过滤器或集棉器,由此,纺纱厂操作员可以灵活地决定其是否想回收利用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

13、有利地,第一抽吸装置构造成将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送至布置在梳理机上游的开清棉机中的混棉机或清棉机。因此得到一个循环,其中,将分离出来的可回收的纤维直接送至进一步加工。整体上减少废料量。


技术特征:

1.梳理机,具有用于纤维束的喂入侧,其中,梳理机构造成借助至少一个刺辊(3a、3b、3c)将纤维束送至旋转的锡林(4),其中,纤维束在固定梳理元件(14)和环绕的盖板条(17)与锡林(4)之间被松解成单根纤维、定向和清洁,并且在此产生的纤维网能从锡林(4)转移到道夫(5),在道夫下游布置有用于将纤维网转换成纤维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梳理机具有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20、21),所述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20、21)构造成,使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彼此分开地在梳理机的所有可抽吸的工作位置处被完全抽吸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20)构造成,至少从主梳理区、后梳理区的可抽吸的工作位置并且从道夫(5)的区域抽吸出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吸装置(21)构造成,从刺辊(3a-3c)的区域和前梳理区从可抽吸的工作位置抽吸出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20)至少包括清洁装置抽吸部(20a)、回转盖板抽吸部(20b)、后梳理区抽吸部(20c)和剥取罗拉抽吸部(20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20)还包括集合喇叭口抽吸部(20e)和/或锡林底部抽吸部(20f)。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吸装置(21)至少包括前梳理区上方抽吸部(21a)、前梳理区抽吸部(21b)和刺辊抽吸部(21c)。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20、21)构造成以500-800帕斯卡的负压连续进行完全抽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20、21)构造成将抽吸的纤维和不可回收的纤维组分可选地导向各个单独的接收装置、过滤器或集棉器或者导向共同的接收装置、过滤器或集棉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20)构造成将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送至布置在梳理机上游的开清棉机中的混棉机或清棉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梳理机,其具有用于纤维束的喂入侧,其中,梳理机构造成,借助至少一个刺辊(3a、3b、3c)将纤维束送至旋转的锡林(4),其中,纤维束在固定梳理元件和环绕的盖板条(17)与锡林(4)之间被松解成单根纤维、定向和清洁,并且在此产生的纤维网能从锡林(4)转移到道夫(5),在道夫下游布置有用于将纤维网转换成纤维条的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抽吸装置(20、21)构造成,使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纤维和纤维组分彼此分开地在梳理机的所有可抽吸的工作位置处被完全抽吸出去。

技术研发人员:拉夫·海尔比希,亚历山大·康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特吕茨施勒集团欧洲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