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氯化亚铜粉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气助力工艺。
背景技术:
2.在氯化亚铜制备工艺过程中,其最后一步是将得到的物质进行过滤并粉碎,以得到粉末状的氯化亚铜。
3.但是由于过滤后的氯化亚铜往往因烘干不完全,一般均凝结为较大的块状,在磨粉过程中,物质中的水分又会将部分粉末凝结在一起,因此在磨粉过程中,需要时不时将其摊开一段时间,待水分蒸发后继续研磨,导致磨粉效率不高,此外摊开时,操作工人手部难免靠近氯化亚铜块状物,而刚烘干的物质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危险。鉴于此,本技术文件提出一种空气助力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空气助力工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空气助力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s1、碎块,将制备而成的块状产品经破碎机械破碎,以获得体积相对较小的固体物;
8.s2、储气,通过启动空气压缩机,以获得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并存储在空气压缩机的气罐中;
9.s3、细化粉碎,将步骤s1中获得的固体物置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中,同时打开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的连接阀门,向空气助力粉碎装置通入压缩空气,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启动并将固体物进行细化粉碎;
10.上述空气助力工艺中所使用到的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内滑动设置有磨盘,所述托盘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半球槽,所述半球槽的内底部开设有细孔,所述磨盘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回转槽,所述回转槽内顶部通过空心转轴转动连接有研磨球,所述研磨球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且所述空心转轴与排气孔相通,所述磨盘上嵌设有与空心转轴相通的排气管,所述磨盘上还嵌设有与回转槽相通的喷管,所述研磨球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气动槽,所述磨盘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安装有向排气管及喷管内泵气的泵气装置,所述磨盘的下端嵌设有永磁片,所述托盘的内底部嵌设有电磁片,所述驱动槽内还安装有向电磁片供电的供电装置。
11.优选地,所述泵气装置包括与驱动槽相通的空压机进气管,且所述空压机进气管内安装有控制阀,所述驱动槽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连通有第一主流管与第二主流管,所述喷管与第一主流管相通,所述第二主流管连通有涡流管,所述涡流管两端分别连通有热气管与冷气管,所述排气管与热气管相通,所述驱动槽内转动连接有风轮,且所述风轮的转轴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
12.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两个嵌设在驱动槽内底部的压电片,所述驱动槽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弹簧连接有永磁板,所述挡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所述压电片通过放大电路与电磁片电性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托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料斗,且所述料斗设置在相邻细孔的正下方,所述料斗的内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斗内螺线嵌设有冷凝管,且所述冷凝管与冷气管相通。
14.优选地,各所述气动槽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气动槽沿研磨球周向侧壁等间距分布。
15.优选地,所述喷管与气动槽的水平高度相同,且所述喷管的出气端水平设置。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半球槽及研磨球,可将被破碎机械破碎一部分后体积相对较小的块状物置于托盘中,此时可打开空压机进气管内阀门,将压缩空气鼓入驱动槽内,如此可使泵气装置及供电装置运转,一方面,可驱动研磨球高速转动,可将块状物在半球槽内碾平,另一方面,同时供电装置使电磁片通入交变电流,使托盘上下移动,同时可向研磨球的排气孔吹出高速热气流,可促使水分蒸发,同时还将部分已经磨成粉末的氯化亚铜带出,大大提高了氯化亚铜磨粉的效率,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而产生的烫伤危险。
18.2、通过设置料斗及冷凝管,可在高速气流将摩擦粉末状的氯化亚铜带出时,使冷凝管通入温度较低的冷气流,如此可加速氯化亚铜粉末冷却,提高后续包装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中空气助力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研磨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托盘、2磨盘、3半球槽、4回转槽、5研磨球、501排气孔、6空心转轴、7气动槽、8电磁片、9永磁片、10细孔、11驱动槽、12空压机进气管、13风轮、14第一主流管、15第二主流管、16涡流管、17冷气管、18喷管、19压电片、20永磁板、21限位板、22挡板、23永磁铁、24料斗、25冷凝管、26排气管、27热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空气助力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8.s1、碎块,将制备而成的块状产品经破碎机械破碎,以获得体积相对较小的固体
物;
29.s2、储气,通过启动空气压缩机,以获得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并存储在空气压缩机的气罐中;
30.s3、细化粉碎,将步骤s1中获得的固体物置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中,同时打开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的连接阀门,向空气助力粉碎装置通入压缩空气,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启动并将固体物进行细化粉碎;
31.上述空气助力工艺中所使用到的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包括托盘1,托盘1内滑动设置有磨盘2,托盘1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半球槽3,半球槽3的内底部开设有细孔10,磨盘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回转槽4,回转槽4内顶部通过空心转轴6转动连接有研磨球5,研磨球5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501,且空心转轴6与排气孔501相通,磨盘2上嵌设有与空心转轴6相通的排气管26。
32.磨盘2上还嵌设有与回转槽4相通的喷管18,研磨球5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气动槽7,各气动槽7倾斜设置,且多个气动槽7沿研磨球5周向侧壁等间距分布。喷管18与气动槽7的水平高度相同,且喷管18的出气端水平设置。
33.磨盘2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11,驱动槽11内安装有向排气管26及喷管18内泵气的泵气装置,磨盘2的下端嵌设有永磁片9,托盘1的内底部嵌设有电磁片8,驱动槽11内还安装有向电磁片8供电的供电装置。
34.泵气装置包括与驱动槽11相通的空压机进气管12,且空压机进气管12内安装有控制阀,驱动槽11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连通有第一主流管14与第二主流管15,喷管18与第一主流管14相通,第二主流管15连通有涡流管16。
35.涡流管16两端分别连通有热气管27与冷气管17,排气管26与热气管27相通,驱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风轮13,且风轮13的转轴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22。托盘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料斗24,且料斗24设置在相邻细孔10的正下方,料斗24的内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料斗24内螺线嵌设有冷凝管25,且冷凝管25与冷气管17相通。需要说明的是,细孔10的孔径较小,只能通过粉末状态的氯化亚铜。
36.供电装置包括两个嵌设在驱动槽11内底部的压电片19,驱动槽11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21,限位板21通过弹簧连接有永磁板20,挡板2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永磁铁23,压电片19通过放大电路与电磁片8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挡板22为180度圆心角的弧形板状结构,驱动槽11为圆柱形槽,则挡板22在驱动槽11,始终能够将第一主流管14或第二主流管15堵住,并始终只有一个管道与驱动槽11内部相通,此外当永磁铁23与某个永磁板20相对时,二者同名磁极相对,如此可推动永磁板20下移并敲击下方的压电片19,且两个压电片19连接的放大电路分别向电磁片8通入正、反两个方向的电流,使得电磁片8在通电后能够与永磁片9相吸或相斥。
37.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上提磨盘2再将待磨粉的氯化亚铜块状物均匀置于托盘1内,如此可使大部分块状物落在半球槽3中。随后将空压机进气管12与空气压缩机相连后,启动空气压缩机并打开空压机进气管12内的控制阀,此时压缩空气将高速排入驱动槽11内,同时驱动风轮13高速转动,则挡板22也随之高速转动,并周期性的堵住第一主流管14与第二主流管15。而由于挡板22为180度的圆弧形板,故始终只有一个管道与驱动槽11相通,及压缩空气周期性的排入第一主流管14与第二主流管15中。
38.当压缩空气排入第一主流管14内时,则此时挡板22上的永磁铁23位于第二主流管15处,并与右侧的永磁板20同名相斥,从而推动右侧永磁板20敲击右侧的压电片19,此时该压电片19可通过放大电路向电磁片8通入正向电流,因此电磁片8将与永磁片9异名磁极相对并吸引磨盘2下移,研磨球5将完全进入半球槽3中。
39.且压缩空气将通过第一主流管14排入各喷管18内,此时由喷管18吹出的高速气流将作用与斜向设置的气动槽7内,如此可推动研磨球5高速转动,从而将落在半球槽3内的块状物碾平。
40.而当压缩空气排入第二主流管15内时,则此时挡板22上的永磁铁23位于第一主流管14处,同理将使左侧的永磁板20相斥并敲击左侧的压电片19,从而可向电磁片8通入逆向电流,则此时电磁片8与永磁片9同名磁极相对而相互排出,故将推动磨盘2上移,使得研磨球5离开半球槽3。
41.此外从第二主流管15排出的压缩空气将通过涡流管16分成冷热两股气流,并分别从冷气管17及热气管27排出,其中热气管27排出的热气流从排气管26输入各空心转轴6中,如此可从排气孔501吹出高速热气流,并吹向下方的半球槽3中,促使碾平在半球槽3内的氯化亚铜中的水分快速蒸发。
42.综上所述,随着风轮13及挡板22的持续转动,压缩空气持续周期性的沿第一主流管14及第二主流管15排出,可使磨盘2不断上下移动,当研磨球5进入半球槽3内时,可对半球槽3内的块状物进行研磨,而当研磨球5离开半球槽3时,则向其吹出高速热气流,以促使水分蒸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半球槽3内的块状物将逐渐完全干燥,同时也将被不断旋转的研磨球5磨成粉末,则此时从排气孔501吹出的高速气流,可将粉末从细孔10一起吹出,并进入料斗24内,故可在料斗24出料口下方设一收集容器,以将吹出的氯化亚铜粉末进行收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冷气管17排出的冷气流将进入料斗24内的冷凝管25中,如此可对流经料斗24内的氯化亚铜粉末进行冷却,方便可提高后续包装效率。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碎块,将制备而成的块状产品经破碎机械破碎,以获得体积相对较小的固体物;s2、储气,通过启动空气压缩机,以获得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并存储在空气压缩机的气罐中;s3、细化粉碎,将步骤s1中获得的固体物置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中,同时打开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助力粉碎装置的连接阀门,向空气助力粉碎装置通入压缩空气,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启动并将固体物进行细化粉碎;上述空气助力工艺中所使用到的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包括托盘(1),所述托盘(1)内滑动设置有磨盘(2),所述托盘(1)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半球槽(3),所述半球槽(3)的内底部开设有细孔(10),所述磨盘(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回转槽(4),所述回转槽(4)内顶部通过空心转轴(6)转动连接有研磨球(5),所述研磨球(5)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501),且所述空心转轴(6)与排气孔(501)相通,所述磨盘(2)上嵌设有与空心转轴(6)相通的排气管(26),所述磨盘(2)上还嵌设有与回转槽(4)相通的喷管(18),所述研磨球(5)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气动槽(7),所述磨盘(2)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11),所述驱动槽(11)内安装有向排气管(26)及喷管(18)内泵气的泵气装置,所述磨盘(2)的下端嵌设有永磁片(9),所述托盘(1)的内底部嵌设有电磁片(8),所述驱动槽(11)内还安装有向电磁片(8)供电的供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气装置包括与驱动槽(11)相通的空压机进气管(12),且所述空压机进气管(12)内安装有控制阀,所述驱动槽(11)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连通有第一主流管(14)与第二主流管(15),所述喷管(18)与第一主流管(14)相通,所述第二主流管(15)连通有涡流管(16),所述涡流管(16)两端分别连通有热气管(27)与冷气管(17),所述排气管(26)与热气管(27)相通,所述驱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风轮(13),且所述风轮(13)的转轴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两个嵌设在驱动槽(11)内底部的压电片(19),所述驱动槽(11)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21),所述限位板(21)通过弹簧连接有永磁板(20),所述挡板(2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永磁铁(23),所述压电片(19)通过放大电路与电磁片(8)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料斗(24),且所述料斗(24)设置在相邻细孔(10)的正下方,所述料斗(24)的内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斗(24)内螺线嵌设有冷凝管(25),且所述冷凝管(25)与冷气管(17)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动槽(7)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气动槽(7)沿研磨球(5)周向侧壁等间距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助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18)与气动槽(7)的水平高度相同,且所述喷管(18)的出气端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空气助力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碎块;S2、储气;S3、细化粉碎碎;上述空气助力工艺中所使用到的空气助力粉碎装置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内滑动设置有磨盘,所述托盘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半球槽,所述半球槽的内底部开设有细孔,所述磨盘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回转槽。本发明通过使泵气装置及供电装置运转,一方面,可驱动研磨球高速转动,可将块状物在半球槽内碾平,另一方面,同时供电装置使电磁片通入交变电流,使托盘上下移动,同时可向研磨球的排气孔吹出高速热气流,可促使水分蒸发,同时还将部分已经磨成粉末的氯化亚铜带出,大大提高了氯化亚铜磨粉的效率,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而产生的烫伤危险。作而产生的烫伤危险。作而产生的烫伤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娟 丁昭新 赵玉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鲁洪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