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7天前  15



1.本发明涉及一液体泵,特别涉及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


背景技术:

2.乳液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按压式取液装置,乳液泵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化产品,比如说,盛装洗手液、消毒液、洗发水、沐浴露、粉底液等产品的容器,也适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乳液泵操作方便,受到各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3.然而,现有的乳液泵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地,参照图1a和图1b,所述消毒液瓶包括一乳液泵100p和一容液瓶200p,其中所述乳液泵100p包括一泵主体110p、一吸液管120p、一出液管130p以及一按压头140p。所述出液管130p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110p,所述出液管130p被连通于所述泵主体110p和所述按压头140p,所述吸液管120p被可连通地安装于所述泵主体110p,所述泵主体110p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液瓶200p,所述吸液管120p浸于所述容液瓶200p内的消毒液中。通过反复按压所述按压头140p,所述容液瓶200p内的所述消毒液能自所述吸液管120p进入所述泵主体110p内,并在经过所述出液管130p后,自所述按压头140p流出。更具体地,所述出液管130p和所述泵主体110p之间存在一装配间隙,所述装配间隙自上而下的延伸,且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即所述装配间隙的延伸方向和用户的施力方向相同,以便于用户轻松地按压取液。然而,存在于现有的所述乳液泵100p的所述出液管130p和所述泵主体110p之间的所述装配间隙的开口始终处于敞开状态,即所述装配间隙无遮挡地且直上直下地延伸,所述出液管130p的外壁也被暴露,外部的液体容易沿着所述吸液管120p的外壁进入所述容液瓶200p内,进而污染容液瓶200p内的消毒液。比如说,当用户在洗手时,通常会以湿手的状态按压所述乳液泵100p,而在用户用手按压所述乳液泵100p的所述按压头140p时,沾染了手部细菌的液体顺着所述按压头140p流至所述出液管130p,并自所述出液管130p和所述泵主体110p之间的所述装配间隙逐渐进入泵主体110p,造成泵主体110p和所述容液瓶200p内的消毒液被污染,使得所述消毒液难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4.另外,现有的所述乳液泵100p的所述泵主体110p包括一泵壳体111p、一进液球阀112p、一弹簧113p、一活塞114p、一空心柱塞115p以及一装配件116p,其中所述泵壳体111p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进液球阀112p、所述弹簧113p以及所述空心柱塞115p被设置于所述泵壳体111p的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弹簧113p被设置于所述空心柱塞115p的下方,所述活塞114p被套设于所述空心柱塞115p,所述出液管130p以被连通于所述空心柱塞115p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泵壳体111p。所述进液球阀112p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吸液管120p和所述泵壳体111p之间,以使得所述泵主体110p的所述容纳空间允许被连通于所述吸液管120p。所述泵壳体111p藉由所述装配件16被安装于所述容液瓶200p,当按压所述乳液泵100p的所述按压头140p时,所述活塞114p向下移动,所述弹簧113p压缩,所述泵壳体111p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压强增大,所述进液球阀112p封闭所述吸液管120p的开口,所述空心柱塞115p上的出液孔被打开,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消毒液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自所述空心柱塞
115p进入所述出液管130p,并能通过所述按压头140p流出。当所述按压头140p受到的外力撤销后,所述弹簧113p恢复初始位置,所述活塞114p向上移动,所述空心柱塞115p上的出液孔关闭,所述泵壳体111p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压强减小,所述进液球阀112p打开所述吸液管120p的开口,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所述容液瓶200p内的消毒液自所述吸液管120p进入所述泵壳体111p的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簧113p位于所述活塞114p的下方,在整个过程中,金属的所述弹簧113p始终被浸泡于所述泵壳体111p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消毒液中,长时间浸泡后,所述弹簧113p容易生锈而污染消毒液。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被盛装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内的液体不容易被污染,提高了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液体泵外部的污染物难以进入所述液体泵的内部,避免了被盛装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内的液体被污染。
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液体泵的一活动引流件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液体泵的一泵主体,并且,形成于所述活动引流件和所述泵主体之间的一活动间隙始终处于被遮挡的状态,避免了外部的液体自所述活动引流件和所述泵主体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进入所述泵主体和所述盛装容器内。
8.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液体泵包括一防污帽,其中所述防污帽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和所述泵主体,所述防污帽始终遮挡所述活动间隙的开口。
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开口向下的一防污空间,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自所述防污帽向下延伸,且所述活动引流件位于所述防污空间,所述泵主体以端部位于所述防污空间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所述防污帽被罩设于所述泵主体,改变了所述活动间隙的延伸方向,以防止外部的污染物进入所述活动间隙。
1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液体泵,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避免了液体沿着所述活动引流件的外壁进入所述泵主体和所述盛装容器的内部。
11.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液体泵,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避免了外部的污染物,如灰尘等以附着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表面的方式进入到所述泵主体的内部,而污染所述泵主体内盛装的液体。
1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液体泵通过将所述泵主体的一弹簧和液体隔离的方式避免所述弹簧被腐蚀,进而防止了所述泵主体和所述盛装容器内的液体被污染。
1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液体泵的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弹簧始终被保持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活塞的上方,避免了液体接触所述弹簧而造成所述弹簧被腐蚀。
14.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防污染液体泵,其包括:
15.一泵主体,其中所述泵主体具有一储液腔和一内装配壁;
16.一活动引流件,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具有一引流通道和一外装配壁,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以所述外装配壁和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相对的方式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且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以及
17.一防污帽,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一按压取液部和一挡污部,其中所述按压取液部具有一出液通道,其中所述挡污部自所述按压取液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按压取液部和所述挡污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防污空间,所述防污帽以所述出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外装配壁和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之间形成的一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内。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引流件包括一引流部、一抵接部以及一保持部,其中所述抵接部自所述引流部延伸至所述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引流部的外侧,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形成于所述引流部,其中所述外装配壁形成于所述保持部的外表面,所述防污帽被设置于所述引流部,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泵主体上方的部分完全被所述防污帽遮挡。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泵主体包括一泵壳体、一弹簧、一活塞、一活塞座、一单向阀以及一装配壳体,其中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泵壳体,其中所述活塞座具有一引导通道和被连通于所述引导通道的一流通孔,其中所述装配壳体具有一装配通道,所述活塞以遮挡所述活塞座的所述流通孔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以所述引导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下方,所述弹簧以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部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活塞的上方,所述单向阀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和所述活动引流件被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装配通道。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泵主体进一步包括一弹簧支撑座,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包括一承载部和自所述承载部的外壁向外延伸给的一支撑臂,其中所述承载部具有一容纳腔和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一装配开口,所述承载部以所述支撑臂被设置于所述泵壳体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储液腔,所述活动引流件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的底部之间。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壳体包括一装配部和自所述装配部向上延伸的一限位部,其中所述装配部被安装于所述泵壳体,所述防污帽进一步包括一锁定部,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设有一限位部,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设有一锁定部,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
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污帽被开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污帽和所述活动引流件一体成型。
2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进一步包括一导流管,其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管被设置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泵壳体,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储液腔,所述单向阀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导流管和所述泵壳体之间。
28.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其包括:
29.一盛装容器,其中所述盛装容器具有一容液空间;和
30.一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染液体泵包括一泵主体、一活动引流件、一防污帽以及一导流管,其中所述泵主体具有一储液腔和一内装配壁,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具有一引流通道和一外装配壁,其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以所述外装配壁和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相对的方式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且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一按压取液部和一挡污部,其中所述按压取液部具有一出液通道,其中所述挡污部自所述按压取液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按压取液部和所述挡污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防污空间,所述防污帽以所述出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外装配壁和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之间形成的一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内,所述导流管被安装于所述泵主体,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所述泵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盛装容器,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连通于所述盛装容器的所述容液空间。
附图说明
31.图1a是现有的一乳液瓶的立体图示意图。
32.图1b是根据现有的所述乳液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33.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防污染盛装容器的立体图示意图。
34.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一防污染液体泵的分解图示意图。
35.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所述防污染液体泵的剖视图示意图。
36.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应用图示意图。
37.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应用图示意图。
38.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处于一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39.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的一变形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4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43.参照说明书附图2至图6a,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包括一防污染液体泵100和一盛装容器200,其中所述液体泵10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盛装容器200,通过按压所述液体泵100的方式,可以获取所述盛装容器200的一容液空间201内的液体。并且,被盛装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内的液体不容易被污染,提高了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泵100能够防止外部的污染物进入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进而避免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所盛装的液体被污染。
45.具体来说,所述液体泵100包括一泵主体10、一活动引流件20、一导流管30以及一防污帽40,其中所述泵主体10具有一储液腔101,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20具有一引流通道201,其中所述导流管30具有一导流通道301,所述防污帽40具有一出液通道401。所述活动引流件20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泵主体10,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引流通道201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储液腔101。所述导流管30被安装于所述泵主体10,且所述导流管30的所述导流通道301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储液腔101。所述泵主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盛装容器200,所述导流管30的所述导流通道301被连通于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所述防污帽40以所述出液通道401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
4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引流件20具有一外装配壁210,所述泵主体10具有一内装配壁110,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20以所述外装配壁210对应于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内装配壁110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泵主体10,并在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外装配壁21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内装配壁110之间形成一活动间隙202,以便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能够被轻松地驱动,并相对于所述泵主体10上下活动。在所述活动引流件20相对所述泵主体10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内的液体能依次经过所述导流管30
的所述导流通道301、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储液腔101以及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引流通道201后,自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出液通道401流出。
47.进一步地,所述防污帽40以遮挡所述活动间隙202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泵主体10的上方,避免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开口被暴露,进而防止外部的液体自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开口逐渐进入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储液腔101和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进而避免了所述储液腔101和所述容液空间201内的液体被污染。也就是说,形成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外装配壁21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内装配壁110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防污空间401内。
48.参照图3,所述泵主体10包括一泵壳体11、一弹簧12、一活塞13、一活塞座14、一单向阀15以及一装配壳体16,其中所述储液腔101形成于所述泵壳体11,其中所述活塞座14具有一引导通道1401和被连通于所述引导通道1401的一流通孔1402,其中所述装配壳体16具有一装配通道1601。
49.所述活塞13以遮挡所述活塞座14的所述流通孔1402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塞座14,且所述活塞13能够相对所述活塞座14运动。所述活塞13的外壁能贴合于所述泵壳体11的内壁,以阻隔液体和空气的流通。所述活塞座14以所述引导通道1401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引流通道201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所述弹簧12被套设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藉由所述弹簧12能够驱使所述活动引流件20、所述活塞13以及所述活塞座14运动。所述泵壳体11被设置于所述导流管30。优选地,所述导流管3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泵壳体11。可选地,所述导流管3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泵壳体11一体成型。所述单向阀15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壳体11和所述导流管30之间,所述单向阀15能够封闭或是打开所述导流管30的开口。所述泵壳体11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被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装配通道1601,藉由所述装配壳体16使得所述液体泵10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盛装容器200。优选地,所述装配壳体1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盛装容器200。
50.参照图4至图6a,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引流件20包括一引流部21、一抵接部22以及一保持部23,其中所述引流通道201形成于所述引流部21,其中所述外装配壁210形成于所述保持部23的外表面,其中所述抵接部22自所述引流部21延伸至所述保持部23,所述保持部23位于所述引流部21的外侧,并在所述引流部21、所述抵接部22以及所述保持部23之间形成一上安装空间和一下安装空间。所述防污帽40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上安装空间。所述弹簧12以被安装于所述引流部21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下安装空间。
51.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包括一装配部161和自所述装配部161向上延伸的一限位部162,其中所述装配部161被安装于所述泵壳体11,所述内装配壁110形成于所述限位部162的内表面。所述限位部162以内表面对应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的外表面的方式被套设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并在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的外表面和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活动间隙202。
52.所述防污帽40包括一按压出液部41、一安装部42以及一挡污部43,其中所述安装部42自所述按压出液部42向下延伸,所述出液通道401形成于所述按压出液部41和所述安装部42,所述挡污部43自所述按压出液部41向下延伸,所述挡污部43位于所述安装部42的
外侧,并在所述挡污部43和所述安装部42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一防污空间402。所述防污帽40以所述安装部42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上安装空间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和所述泵主体10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位于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安装部42和所述挡污部43之间,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挡污部43位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的外侧。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的端部进入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防污空间402,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挡污部43位于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的外侧。
53.换句话说,所述防污帽40以所述防污空间402的开口朝下的方式被罩设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上部,所述防污帽40遮挡了形成于所述活动导流部20和所述装配壳体16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开口,改变了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延伸方向。并且,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防污空间402的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开口的水平位置。这样,用户用湿手挤压所述防污帽40取液时,用户手上携带的水流只能沿着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挡污部43的外壁、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外壁以及所述盛装容器200的外壁流动,无法进入所述液体泵100和所述盛装容器200的内部,进而避免了外部的污染物污染所述液体泵100和所述盛装容器200内的液体,保障了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和所述液体泵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泵主体10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还是相对运动状态,所述防污帽40始终遮挡所述活动间隙202的开口。
54.也就是说,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泵主体10始终遮挡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外装配壁210。具体地,所述活动引流件20位于所述泵主体10的上方的部分被所述防污帽40所遮挡,所述活动引流件20被隐藏于所述防污40和所述泵主体10的内部空间,避免了外部的污染物,如灰尘等以附着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表面,也进一步阻止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到所述泵主体10的内部而污染所述泵主体20内盛装的液体。
55.优选地,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挡污部43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间隙配合,在所述防污帽40被驱动地相对所述装配壳体16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防污帽40能够刮掉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外表面的液体,避免残留于所述装配壳体16的外表面的液体产生水汽进入所述泵主体10的内部空间,进一步有利于阻止外部的污染物进入所述液体泵100和所述盛装容器200的内部。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优选地,所述防污帽40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被稳定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可选地,所述防污帽4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被稳定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一体成型。
57.参照图3至图6a,在本发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泵100通过将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弹簧12和液体隔离的方式避免所述弹簧12被腐蚀,进而防止了所述泵主体10和所述盛装容器200内的液体被污染。
58.具体来说,所述泵主体10进一步包括一弹簧支撑座17,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17包括一承载部171和自所述承载部171的外壁向外延伸的一支撑臂172,其中所述承载部171具有一容纳腔1701和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1701的一装配开口1702。所述弹簧支撑座17的所述承载部171以所述支撑臂172贴合于所述泵壳体11的上边缘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泵壳体11
的所述储液腔101。所述活动引流件20以所述引流部21的下端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承载部171的所述装配开口1702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承载部171的所述容纳腔1701。被套设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引流部21的所述弹簧12的上端被抵接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抵接部22,所述弹簧12的下端被抵接于所述弹簧支撑座17的所述承载部171的底部。所述活塞13和所述活塞座14位于所述弹簧支撑座17的所述承载部171的下方。
59.在使用所述液体泵100的过程中,向下按压所述防污帽40,所述防污帽40和被连接于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活动引流件20相对所述泵主体10向下运动,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抵接部23和所述弹簧支撑座17的所述承载部171挤压所述弹簧12。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引流部21推动所述活塞13和所述活塞座14向下运动。所述活塞13的外壁和所述泵壳体1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阻碍所述活塞13向下运动的速度,所述活塞座14相对所述活塞13向下运动,所述活塞座14的所述流通孔1402被暴露,所述流通孔1402连通所述活塞座14的所述引导通道1401和所述泵壳体11的所述储液腔101。所述活塞13下方的所述储液腔101内的压强增大,所述单向阀15封闭所述导液管30的开口。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所述泵壳体11的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自所述活塞座14的所述流通孔1402进入所述引导通道1401,在经过所述活动流通件20的所述引流通道201后,自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出液通道401流出。
60.当所述防污帽40受到的按压作用力被撤销后,所述弹簧12趋于恢复初始位置的作用力驱使所述活动引流件20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活塞13和所述活塞座14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所述活塞13封闭所述活塞座14的所述流通孔1402,以阻止液体流通。所述活塞13下方的所述储液腔101内的压强减小。所述单向阀15打开,所述导流管30的所述导流通道301被连通于所述泵壳体11的所述储液腔101。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内的液体自所述导液管30的所述导流通道301被压入所述泵壳体11的所述储液腔101内。
61.所述弹簧12被保持于所述活塞13的上方,进入所述泵壳体11的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被所述活塞13阻隔,所述弹簧12始终不会接触到液体。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所述弹簧12被腐蚀,进而有利于保障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储液腔101和所述盛装容器200的所述容液空间201内的液体的纯净度。
6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弹簧12和所述单向阀15的类型和材质不受限制,所述弹簧12可以被实施为金属弹簧、塑料弹簧、橡胶弹簧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类型等。所述单向阀15可以被实施为玻璃珠、塑料阀片、橡胶阀片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类型。所述弹簧12和所述单向阀15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和所述液体泵100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63.进一步地,参照图6a和图6b,所述液体泵100能够在一锁定状态和一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无法被驱动移动,方便收纳和运输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能够被驱动地相对所述泵主体10移动,进而方便用户按压取液。
64.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进一步包括一锁定部44,其中所述锁定部44自所述按压出液部41向下延伸,所述锁定部44位于所述安装部42和所述挡污部43之间。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被可拆卸地连
接,以使得所述液体泵100能够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65.参照图6a,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具有一纵向通道和被连通于所述纵向通道的一横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和所述横向通道被连通于所述装配通道1601。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在所述纵向通道和所述横向通道之间运动。所述纵向通道上下贯穿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当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纵向通道,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能够被驱动地上下运动,即所述防污帽40此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横向通道,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纵向通道的一侧时,所述装配壳体16界定所述横向通道的内壁限制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此时,所述防污帽40被扣于所述装配壳体16,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无法相对于所述泵主体10运动,即所述液体泵10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
66.进一步地,通过转动所述防污帽40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液体泵100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具体来说,转动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使得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自所述横向通道进入所述纵向通道后,即可将所述液体泵100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此时,被压缩的所述弹簧12释放弹性势能,并将所述活动引流件20和所述防污帽40弹起。按压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液体泵100的所述防污帽40,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向下移动,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纵向通道内移动,即所述纵向通道能引导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运动,并当所述限位凸起运动至对应于所述横向通道的位置,转动所述防污帽40,所述限位凸起自所述纵向通道进入所述横向通道,所述液体泵100自所述解锁状态被切换至所述锁定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液体泵100通过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6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所述纵向通道和所述横向通道被设置于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
68.参照图6b,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设有一外螺纹,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一内螺纹。当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锁定部44的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的所述内螺纹稳定连接时,所述液体泵10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无法相对所述泵主体10上下活动。转动所述防污帽40,使得所述防污帽40的所述外螺纹和所述装配壳体16的所述限位部162的所述内螺纹分离后,所述液体泵100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活动引流件20能够相对所述泵主体10上下移动。也就是说,所述液体泵100通过所述防污帽40和所述泵主体10的所述装配壳体16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69.可选地,在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的下部设有所述限位部162,所述弹簧支撑座17的所述承载部171的下部设有所述锁定部44。所述活动引流件20的所述保持部23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承载部171的所述容纳腔1701内,所述保持部23的所述限位部162和所述承载部171的所述锁定部44相互配合,使得所述液体泵100能够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
锁状态之间切换。
70.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液体泵100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防污染盛装容器1000和所述液体泵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7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7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防污染液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主体,其中所述泵主体具有一储液腔和一内装配壁;一活动引流件,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具有一引流通道和一外装配壁,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以所述外装配壁和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相对的方式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且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以及一防污帽,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一按压取液部和一挡污部,其中所述按压取液部具有一出液通道,其中所述挡污部自所述按压取液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按压取液部和所述挡污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防污空间,所述防污帽以所述出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外装配壁和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之间形成的一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包括一引流部、一抵接部以及一保持部,其中所述抵接部自所述引流部延伸至所述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引流部的外侧,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形成于所述引流部,其中所述外装配壁形成于所述保持部的外表面,所述防污帽被设置于所述引流部,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泵主体上方的部分完全被所述防污帽遮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泵主体包括一泵壳体、一弹簧、一活塞、一活塞座、一单向阀以及一装配壳体,其中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泵壳体,其中所述活塞座具有一引导通道和被连通于所述引导通道的一流通孔,其中所述装配壳体具有一装配通道,所述活塞以遮挡所述活塞座的所述流通孔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以所述引导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下方,所述弹簧以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部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活塞的上方,所述单向阀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和所述活动引流件被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装配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泵主体进一步包括一弹簧支撑座,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包括一承载部和自所述承载部的外壁向外延伸给的一支撑臂,其中所述承载部具有一容纳腔和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一装配开口,所述承载部以所述支撑臂被设置于所述泵壳体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储液腔,所述活动引流件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的底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装配壳体包括一装配部和自所述装配部向上延伸的一限位部,其中所述装配部被安装于所述泵壳体,所述防污帽进一步包括一锁定部,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设有一限位部,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设有一锁定部,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
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帽被开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帽和所述活动引流件一体成型。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任一所述的防污染液体泵,进一步包括一导流管,其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管被设置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泵壳体,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储液腔,所述单向阀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导流管和所述泵壳体之间。12.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盛装容器,其中所述盛装容器具有一容液空间;和一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染液体泵包括一泵主体、一活动引流件、一防污帽以及一导流管,其中所述泵主体具有一储液腔和一内装配壁,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具有一引流通道和一外装配壁,其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以所述外装配壁和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相对的方式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且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一按压取液部和一挡污部,其中所述按压取液部具有一出液通道,其中所述挡污部自所述按压取液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按压取液部和所述挡污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防污空间,所述防污帽以所述出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外装配壁和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之间形成的一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内,所述导流管被安装于所述泵主体,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储液腔,所述泵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盛装容器,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导流通道被连通于所述盛装容器的所述容液空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包括一引流部、一抵接部以及一保持部,其中所述抵接部自所述引流部延伸至所述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引流部的外侧,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形成于所述引流部,其中所述外装配壁形成于所述保持部的外表面,所述防污帽被设置于所述引流部,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泵主体上方的部分完全被所述防污帽遮挡。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泵主体包括一泵壳体、一弹簧、一活塞、一活塞座、一单向阀以及一装配壳体,其中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泵壳体,其中所述活塞座具有一引导通道和被连通于所述引导通道的一流通孔,其中所述装配壳体具有一装配通道,所述活塞以遮挡所述活塞座的所述流通孔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以所述引导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下方,所述弹簧以被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引流部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活塞的上方,所述单向阀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和所述活动引流件被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装配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泵主体进一步包括一弹簧支撑座,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包括一承载部和自所述承载部的外壁向外延伸给的一支撑臂,其中所述承载部具有一容纳腔和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一装配开口,所述承载部以所述支撑臂被设置于所述泵壳体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储液腔,所述活动引流件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的底部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装配壳体包括一装配部和自所述装配部向上延伸的一限位部,其中所述装配部被安装于所述泵壳体,所述防污帽进一步包括一锁定部,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装配壳体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保持部设有一限位部,其中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承载部设有一锁定部,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被可拆卸地连接,以允许所述防污染液体泵能够在一解锁状态和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弹簧支撑座的所述锁定部通过卡扣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防污帽被开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活动引流件。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污染盛装容器,其中所述防污帽和所述活动引流件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其中所述防污染液体泵包括一泵主体、一活动引流件以及一防污帽,其中所述活动引导件以一外装配壁和泵主体的一内装配壁相对的方式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主体,其中所述防污帽具有一按压取液部和一挡污部,其中所述挡污部自所述按压取液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按压取液部和所述挡污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防污空间,所述防污帽被设置于所述活动引流件的上方,所述活动引流件的所述外装配壁和所述泵主体的所述内装配壁之间形成的一活动间隙的开口被隐藏于所述防污帽的所述防污空间内,避免了外部的液体自所述活动引流件和所述泵主体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进入所述泵主体内。泵主体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进入所述泵主体内。泵主体之间的所述活动间隙进入所述泵主体内。


技术研发人员:汤克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绿亚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8
技术公布日:2022/3/7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