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2.海堤在河口、海岸地区,为了防止大潮、高潮和风暴潮的泛滥以及风浪的侵袭和造成土地淹没,在沿岸地面上修筑的一种专门用来挡水的建筑物,现有的防护堤表面还设置有简单栽培的植物,但是植物的位置不可转移,不仅容易受到极端天的影响,造成植物损坏,而且难以应对不同时期的防护堤的吃水深度进行调节,不仅种植困难而且植物生存周期短,种植种类非常受限于周围环境的问题,且未有对上涌水流的导流结构,在水流冲刷过程中容易产生乱流,加重了防护堤表面的侵蚀,为此提出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
5.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包括防护堤,所述防护堤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导流筋和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下表面设置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侧壁固定连接传动链一端,所述传动链另一端固定连接栽培板,所述栽培板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导流筋侧壁;其中,所述上盖板上表面开设通孔,所述栽培板设置至少两个以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板之间相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在防护堤表面增设了导流筋,可对反复冲刷的流水进行隔断和导流,避免出现乱流,降低了冲刷中对防护堤表面的侵蚀,通过传动部和传动链的配合带动,使得栽培板能够沿着防护堤表面移动,可使得栽培板上表面的种植植物能够进行移动,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水位对植物造成损害,通过上盖板的加设可对移动到上盖板下方的的植物进行覆盖保护,避免极端天气对植物的损坏,能够应对海边的环境变化,对不同的防护堤吃水深度进行了适应和可调节性,通过提高对植物的保护,增大了可种植的植物种类范围,提高了植物生存几率和寿命,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堤的生态种植丰富程度。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板侧壁开设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壁贴合所述导流筋侧壁。
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加设定位孔与导流筋配合固定,使得上盖板的安装更加稳定和准确,降低了防护堤的表面建造偏差对本装置的整体安装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整体装配准确度。
1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栽培板左右侧壁分别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壁转动安装连接轴,且至少两个所述栽培板通过所述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栽培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滚轮,所述滚轮下表面贴合所述导流筋侧壁。
11.在该技术方案中,栽培板进行两个以上的设置,并通过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使得栽培板在移动中能够对防护堤和导流筋的不同曲度进行适应,使得两个以上的栽培板能够连续的设置和移动,提高了防护堤表面的整洁度,降低栽培植物的摆放断层。
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栽培板上表面开设栽培槽。
13.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栽培槽对栽培的植物进行下沉固定,不仅有利于栽培植物和土壤的固定,而且起到了一定的隔离防护作用。
1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和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导转环,所述导转环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盖板下表面,所述传动轴侧壁与所述传动链相连接。
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传动轴的动力传动,使得传动链可进行收卷和展开,方便拉动栽培板进行移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和调节负担,有利于对植物的快速转移,降低植物损伤。
1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侧壁固定安装第一齿轮,所述上盖板上表面转动安装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轴上表面固定安装驱动轮。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使得驱动轴能够带动传动轴转动,通过驱动轴对驱动轮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站在上盖板上表面通过转动驱动轮即可对传动轴进行操作,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左右侧壁分别固定安装装配块,且所述装配块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方向等间距设置至少三个。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装配块可使得相邻的传动轴进行对接,以便进行联动,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单独的传动轴操作,依次操作即可带动多个传动转动,提高了作业速度,相邻的装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对应位置的装配块厚度,以便进行相邻传动轴上的装配块的相互插接。
2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侧壁固定安装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设置两个。
2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环对传动链的收卷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传动链的收卷对其他结构造成干扰,也使得传动链的收卷能够工整。
2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栽培板前侧壁固定安装防护板。
2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防护板对冲击的水流进行遮挡,避免了水流直接接触植物,降低了水流冲击造成的破坏,有效的保护了植物在水流周围的生存。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板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轴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板结构示意图。
29.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0.1防护堤、2导流筋、3上盖板、301通孔、302定位孔、4传动链、5栽培板、501连接孔、
502连接轴、503滚轮、504栽培槽、6传动轴、7导转环、8第一齿轮、9驱动轴、10第二齿轮、11驱动轮、12装配块、13限位环、14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包括防护堤1,所述防护堤1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导流筋2和上盖板3,所述上盖板3下表面设置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侧壁固定连接传动链4一端,所述传动链4另一端固定连接栽培板5,所述栽培板5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导流筋2侧壁;其中,所述上盖板3上表面开设通孔301,所述栽培板5设置至少两个以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板5之间相连接。
3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在防护堤1表面增设了导流筋2,可对反复冲刷的流水进行隔断和导流,避免出现乱流,降低了冲刷中对防护堤1表面的侵蚀,通过传动部和传动链4的配合带动,使得栽培板5能够沿着防护堤1表面移动,可使得栽培板5上表面的种植植物能够进行移动,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水位对植物造成损害,通过上盖板3的加设可对移动到上盖板3下方的的植物进行覆盖保护,避免极端天气对植物的损坏,能够应对海边的环境变化,对不同的防护堤1吃水深度进行了适应和可调节性,通过提高对植物的保护,增大了可种植的植物种类范围,提高了植物生存几率和寿命,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堤1的生态种植丰富程度。
35.进一步地,上盖板3、导流筋2和栽培板5采用钢板制成,并且在表面涂抹耐腐蚀涂层,减缓水流的腐蚀,传动链4为钢环相互连接的链条。
36.进一步地,通孔301在上盖板3上表面设置两列以上和两行以上,使得通孔301呈现矩阵排列,形成格栅的观察面,以便工作人员观察处于上盖板3保护下的植物生存情况,以及提高植物接触的阳光。
37.进一步地,上盖板3可沿着防护堤1横向排列设置,也可对防护堤1的两边分别设置,提高了防护堤1的生态植被种植的可操作性。
3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上盖板3侧壁开设定位孔302,所述定位孔302内壁贴合所述导流筋2侧壁。
3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加设定位孔302与导流筋2配合固定,使得上盖板3的安装更加稳定和准确,降低了防护堤1的表面建造偏差对本装置的整体安装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整体装配准确度。
4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栽培板5左右侧壁分别开设连接孔501,所述连接孔501内壁转动安装连接轴502,且至少两个所述栽培板5通过所述连接轴5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栽培板5下表面固定安装滚轮503,所述滚轮503下表面贴合所述导流筋2侧壁。
41.在该技术方案中,栽培板5进行两个以上的设置,并通过连接轴502进行转动连接,使得栽培板5在移动中能够对防护堤1和导流筋2的不同曲度进行适应,使得两个以上的栽培板5能够连续的设置和移动,提高了防护堤1表面的整洁度,降低栽培植物的摆放断层。
42.进一步地,导流筋2纵向截面为工字型,侧壁中部放置滚轮502,以便对滚轮502形成上下的限位,避免栽培板5的纵向过于颠簸。
4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栽培板5上表面开设栽培槽504。
44.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栽培槽504对栽培的植物进行下沉固定,不仅有利于栽培植物和土壤的固定,而且起到了一定的隔离防护作用。
4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6和与传动轴6转动连接的导转环7,所述导转环7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盖板3下表面,所述传动轴6侧壁与所述传动链4相连接。
4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传动轴6的动力传动,使得传动链4可进行收卷和展开,方便拉动栽培板5进行移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和调节负担,有利于对植物的快速转移,降低植物损伤。
4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轴6侧壁固定安装第一齿轮8,所述上盖板3上表面转动安装驱动轴9,所述驱动轴9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所述第一齿轮8相啮合,所述驱动轴9上表面固定安装驱动轮11。
4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0的啮合作用,使得驱动轴9能够带动传动轴6转动,通过驱动轴9对驱动轮11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站在上盖板3上表面通过转动驱动轮11即可对传动轴6进行操作,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49.进一步地,驱动轮11可为锥齿轮也可为手轮,可进行电机配合锥齿轮的啮合传动或者人工的手动转动,提高了不同情况下的操作手段。
5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轴6左右侧壁分别固定安装装配块12,且所述装配块12沿所述传动轴6的周向方向等间距设置至少三个。
51.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装配块12可使得相邻的传动轴6进行对接,以便进行联动,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单独的传动轴6操作,一次操作即可带动多个传动转动,提高了作业速度,相邻的装配块12之间的距离大于对应位置的装配块12厚度,以便进行相邻传动轴6上的装配块12的相互插接。
5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轴6侧壁固定安装限位环13,且所述限位环13设置两个。
5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环13对传动链4的收卷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传动链4的收卷对其他结构造成干扰,也使得传动链4的收卷能够工整。
5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栽培板5前侧壁固定安装防护板14。
5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防护板对冲击的水流进行遮挡,避免了水流直接接触植物,降低了水流冲击造成的破坏,有效的保护了植物在水流周围的生存。
56.工作原理:通过转动驱动轮11带动驱动轴9和第二齿轮10转动,进一步带动与第二齿轮10啮合的第一齿轮8转动,并对固定第一齿轮8的传动轴6转动,可对传动链4进行收卷和展开(传动轴6的正反转动进行调节实现),最终对于传动链4连接的栽培板5沿着导流筋移动,使得栽培板5和上表面的植物进行不同高度的移动以及在上盖板3下方躲避。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