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连接结构及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56



1.本技术涉及晾衣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连接结构及晾衣架,其中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结构均用来连接伸缩托架与晾杆。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晾衣架作为人们每天使用的家居用品,已经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晾衣架行业形成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从开创至今晾衣架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变革。
3.现有的晾衣架通常包括伸缩托架、晾晒衣物的晾杆、以及连接伸缩托架和晾杆的连接结构,其中,伸缩托架是晾衣架的关键功能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两根晾杆的平衡,防止风吹衣物时,晾杆会随风摆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晾杆和伸缩托架通常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中间的弧形凹槽用来容纳晾杆,弧形凹槽上端的上连接部、以及弧形凹槽下端的下连接部均通过螺钉固定在伸缩托架上,工作人员将晾杆卸下时,需要拧开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的螺钉,工作人员再次安装晾杆时,又需要拧紧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的螺钉,由此导致晾杆的安装和拆卸复杂且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连接结构及晾衣架,用于解决现有的晾杆安装和拆卸复杂且费时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伸缩托架与晾杆,所述连接件包括:轴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来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来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伸缩托架;以及晾杆卡口,位于所述轴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用来供所述晾杆的杆部穿过且收容所述杆部。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具有水平连接板、竖直连接板、以及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和所述竖直连接板的c形弯折板;所述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板上;以及所述晾杆卡口设置于所述c形弯折板上。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部为一轴或一具有开口的轴孔。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一螺钉孔。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晾杆卡口为一c形凹槽,用来供所述杆部穿过。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平连接板的背对所述晾杆卡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在所述竖直连接板的背对所述晾杆卡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部。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被配置为卡钩或卡孔。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连接件的轴部与所述伸缩托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伸缩托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由此可以知道,当拆卸晾杆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固定部从伸缩托架上拆除,随后通过轴部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上的第一固
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当轴部位于连接件的上端时,安装人员向上掀起连接件,使得连接件下端的第一固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当轴部位于连接件的下端时,安装人员向下推动连接件,使得连接件的上端的第一固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从而无需将轴部从伸缩托架上拆除。
13.同理,当再次安装晾杆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连接件上的第一固定部朝靠近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随后将第一固定部安装到伸缩托架上即可,由此通过使用上述连接件能够简化晾杆安装和\或拆卸过程,同时还能够缩短晾杆安装和\或拆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伸缩托架与晾杆,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包括轴部、第一固定部和晾杆卡口;所述轴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来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来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伸缩托架;所述晾杆卡口位于所述轴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用来供所述晾杆的杆部穿过且收容所述杆部;轴配合部,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的其中一安装端;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的所述安装端;晾杆卡槽,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的所述安装端上且位于所述轴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其中,所述轴部与所述轴配合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晾杆卡口与所述晾杆卡槽共同夹持所述杆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具有水平连接板、竖直连接板、以及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和所述竖直连接板的c形弯折板;所述轴部为设置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上的一具有开口的轴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板上的一螺钉孔;以及所述晾杆卡口为设置于所述c形弯折板上的c形凹槽;其中,所述c形凹槽朝远离所述伸缩托架1的一侧凹入,所述c形凹槽与所述晾杆卡槽的凹入方向相反。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外端盖,所述外端盖固定至所述连接件背对所述晾杆卡口的一侧;其中,所述水平连接板背对所述晾杆卡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竖直连接板背对所述晾杆卡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部,所述外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相对应配合的卡接部,用来连接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连接件。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托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壁,所述水平连接板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安装端伸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转动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板与所述伸缩托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轴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穿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固定孔;所述晾杆卡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c形凹口。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活动铆钉,所述活动铆钉的杆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穿孔、所述轴孔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穿孔,使得所述轴部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轴配合部,所述连接件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一安装件,用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为u型件,具有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
板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分别贴靠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所述底板面向所述竖直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侧壁利用一固定铆钉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底板与所述竖直连接板通过一螺钉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侧板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侧板沿着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移动。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两个第一肋条,两个所述第一肋条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肋条之间;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两个第二肋条,两个所述第二肋条沿着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肋条之间。
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连接件的轴部与所述伸缩托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伸缩托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由此可以知道,当拆卸晾杆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固定部从伸缩托架上拆除,随后通过轴部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上的第一固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当轴部位于连接件的上端时,安装人员向上掀起连接件,使得连接件下端的第一固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当轴部位于连接件的下端时,安装人员向下推动连接件,使得连接件的上端的第一固定部朝远离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从而无需将轴部从伸缩托架上拆除。
24.同理,当再次安装晾杆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连接件上的第一固定部朝靠近伸缩托架的一侧转动,随后将第一固定部安装到伸缩托架上即可,由此通过使用上述连接件能够简化晾杆安装和\或拆卸过程,同时还能够缩短晾杆安装和\或拆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25.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晾衣架,包括伸缩托架和晾杆,所述伸缩托架和所述晾杆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连接。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晾衣架还包括挂衣板,所述挂衣板设置在所述杆部的下方,所述挂衣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杆部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挂衣板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竖直连接板和u形安装件的底板之间,通过一螺钉螺纹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板、所述挂衣板和所述底板。
27.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晾衣架中的伸缩托架和晾杆采用与如上所述的伸缩托架与晾杆的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中的伸缩托架与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30.图3为本技术中的伸缩托架与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31.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中伸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中外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以清楚示出加强筋和卡槽的结构;
34.图7为本技术中外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以清楚示出卡扣的结构;
35.图8为本技术中u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
37.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8.1-伸缩托架;101-轴配合部;102-第二固定部;11-晾杆卡槽;12-第一侧壁;121-第一肋条;13-第二侧壁;131-第二肋条;14-底壁;2-晾杆;21-杆部;22-挂衣板;221-挂衣孔;3-连接件;301-轴部;302-第一固定部;303-晾杆卡口;31-水平连接板;311-轴孔;312-第一卡扣部;32-竖直连接板;321-螺钉孔;322-第二卡扣部;33-c形弯折板;4-活动铆钉;5-u型件;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底板;531-内螺纹孔;6-螺钉;7-固定铆钉;8-外端盖;81-配合卡口;82-卡槽;83-卡钩;84-顶板;841-加强筋;842-插接板段;843-过渡板段;100-开口;200-晾衣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参照图1~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件3,连接件3用于连接伸缩托架1与晾杆2,所述连接件3包括:轴部301,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用来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1;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用来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伸缩托架1;以及晾杆卡口303,位于所述轴部301和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用来供所述晾杆2的杆部21穿过且收容所述杆部。
4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连接件3的轴部301与所述伸缩托架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固定部302与所述伸缩托架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由此可以知道,当拆卸晾杆2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固定部302从伸缩托架1上拆除,随后通过轴部301转动连接件3使连接件3上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当轴部301位于连接件3的上端时,安装人员向上掀起连接件3,使得连接件3下端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当轴部301位于连接件3的下端时,安装人员向下推动连接件3,使得连接件3的上端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从而无需将轴部301从伸缩托架1上拆除。
44.同理,当再次安装晾杆2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连接件3上的第一固定部302朝靠近
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随后将第一固定部302安装到伸缩托架1上即可,由此通过使用上述连接件3能够简化晾杆2安装和\或拆卸过程,同时还能够缩短晾杆2安装和\或拆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45.在本实施例中,轴部301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以及晾杆卡口303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轴部301可以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而第一固定部302可以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以及晾杆卡口303仍然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中间位置。
46.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结合轴部301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以及晾杆卡口303,位于所述轴部301和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实施例对上述连接件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47.继续参照图4,所述连接件3具有水平连接板31、竖直连接板32、以及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31和所述竖直连接板32的c形弯折板33;所述轴部301设置于所述水平连接板31上;所述第一固定部302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板32上;以及所述晾杆卡口303设置于所述c形弯折板33上(即c形弯折板33的弯折形成上述晾杆卡口303)。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板材弯折能够形成上述水平连接板31、竖直连接板32、以及c形弯折板33,使得连接件3的生产制造较为简单方便。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部301为一轴或一具有开口的轴孔311(即所述轴孔311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下表面),通过轴或轴孔311实现与所述伸缩托架1的枢接(即可转动连接),较为容易实现。此外,本技术通过使得所述轴孔311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下表面,由此能够降低上述轴孔311与伸缩托架1之间的安装精度,便于轴孔311与伸缩托架1的安装。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为一螺钉孔321,通过该螺钉孔321将竖直连接板32固定至伸缩托架1上,能够保证连接件3和伸缩托架1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晾杆卡口303为一c形凹槽,用来供所述杆部21穿过,以实现对晾杆2中杆部21的容纳和固定。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连接板31背对所述晾杆卡口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312,所述竖直连接板32背对所述晾杆卡口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部322。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312和所述第二卡扣部322被配置为卡钩或卡孔。
53.参照图1~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伸缩托架1与晾杆2,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轴部301、第一固定部302和晾杆卡口303;所述轴部301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用来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1;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用来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伸缩托架1;所述晾杆卡口303位于所述轴部301和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用来供所述晾杆2的杆部21穿过且收容所述杆部21。
54.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轴配合部101、第二固定部102和晾杆卡槽11,所述轴配合部101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1的其中一安装端;所述第二固定部102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1的所述安装端;所述晾杆卡槽11设置于所述伸缩托架1的所述安装端上且位于所述轴配合部10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02之间;其中,所述轴部301与所述轴配合部10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0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晾杆卡口303与所述晾杆卡槽
11共同夹持所述杆部21。
5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3的轴部301与所述伸缩托架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固定部302与所述伸缩托架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由此可以知道,当拆卸晾杆2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固定部302从伸缩托架1上拆除,随后通过轴部301转动连接件3使连接件3上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当轴部301位于连接件3的上端时,安装人员向上掀起连接件3,使得连接件3下端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当轴部301位于连接件3的下端时,安装人员向下推动连接件3,使得连接件3的上端的第一固定部302朝远离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从而无需将轴部301从伸缩托架1上拆除。
56.同理,当再次安装晾杆2时,安装人员只需要将连接件3上的第一固定部302朝靠近伸缩托架1的一侧转动,随后将第一固定部302安装到伸缩托架1上即可,由此通过使用上述连接件3能够简化晾杆2安装和\或拆卸过程,同时还能够缩短晾杆2安装和\或拆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57.参照图3~图5,所述连接件3具有水平连接板31、竖直连接板32、以及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31和所述竖直连接板32的c形弯折板33;所述轴部301为设置于所述水平连接板31上的一具有开口的轴孔311;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为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板32上的一螺钉孔321;以及所述晾杆卡口303为设置于所述c形弯折板33上的c形凹槽;其中,所述c形凹槽朝远离所述伸缩托架1的一侧凹入,所述c形凹槽与所述晾杆卡槽11的凹入方向相反,由此通过连接件3将晾杆2的杆部21全包式的固定在伸缩托架1上,全包式的安装结构增加了连接的受力面积,使得晾杆2与伸缩托架1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不变形。
5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晾杆卡槽11和所述晾杆卡口303共同围成一圆形开口100,圆形开口100被配置为供所述晾杆2的杆部21插入,上述圆形开口100的截面形状和晾杆2的杆部21的纵截面的截面形状相同。
59.参照图3、图6和图7,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外端盖8;所述外端盖8固定至所述连接件3背对所述晾杆卡口303的一侧(即所述外端盖8固定至所述连接件3远离所述伸缩托架1的一侧),所述水平连接板31背对所述晾杆卡口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312,所述竖直连接板32背对所述晾杆卡口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部322,所述外端盖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312和所述第二卡扣部322相对应配合的卡接部,用来连接所述外端盖8和所述连接件3,将外端盖8固定在连接件3上,不需要在晾杆2上设置固定结构,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
60.再者,相较于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本技术中第一卡扣部312、第二卡扣部322和卡接部卡接的连接更为简单方便,并且无需借助外部工具就能够完成外端盖8和连接件3的安装和拆卸,保证外端盖8的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61.参照图6和图7,上述卡接部包括外端盖8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卡扣部312对应的卡槽82,以及外端盖8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卡扣部322对应的卡钩83。
62.基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外端盖8上形成有与所述晾杆卡口303相对应的配合卡口81,配合卡口81用于晾杆2中的杆部21穿入。所述晾杆卡口303与配合卡口81的形状、尺寸相同。
63.此外,上述外端盖8的外表面上还包覆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为雕刻的图案或印刷
的图案。
64.继续图6,所述外端盖8具有顶板84,所述顶板84与所述水平连接板31对应设置,所述顶板84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加强筋841,所述顶板84、所述加强筋841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卡槽82设置在所述加强筋841上,通过设置加强筋841能够保证外端盖8和连接件3的连接稳固可靠。
65.继续参照图5,所述伸缩托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的底壁14,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安装端伸入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均转动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板32与所述伸缩托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轴配合部101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所述第二固定部102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上的固定孔;所述晾杆卡槽11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上的c形凹口。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连接板31的宽度略小于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的距离,防止连接件3上的水平连接板31的两端面与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产生摩擦,便于用户转动连接件3,同时便于连接件3的安装、拆卸。
67.参照图3、图5和图7,所述顶板84具有插接板段842和过渡板段843,所述插接板段842远离所述配合卡口81,所述过渡板段843靠近所述配合卡口81,所述插接板段842的宽度小于所述过渡板段843的宽度,所述插接板段842和所述过渡板段843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当所述配合卡口81和所述晾杆卡口303对齐时,所述台阶面抵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的端部,由此通过上述台阶面能够限制顶板84的插入深度,保证配合卡口81和晾杆卡口303对齐,进而保证晾杆2中的杆部21能够顺利穿过配合卡口81和晾杆卡口303。
68.参照图3和图4,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活动铆钉4,所述活动铆钉4的杆部2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所述轴孔311和所述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使得所述轴部301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轴配合部101,所述连接件3枢接至所述伸缩托架1,从而无需在伸缩托架1上设置避让结构就能够实现水平连接板31的转动功能。
69.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活动铆钉4的杆段依次穿过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轴孔311和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时,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的直径小于活动铆钉4的头部的直径,避免活动铆钉4的头部从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内脱出。或者,当所述活动铆钉4的杆段依次穿过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轴孔311和第一侧壁13上的穿孔时,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的直径小于活动铆钉4的头部的直径,避免活动铆钉4的头部从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内脱出。
70.其中,活动铆钉4的杆段与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和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间隙配合。或者,活动铆钉4的杆段与轴孔311间隙配合。或者,活动铆钉4的杆段与第一侧壁12上的穿孔、轴孔311和第二侧壁13上的穿孔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一安装件,用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0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02,从而无需更改伸缩托架1的结构就能够实现伸缩托架1和竖直连接板32的连接。
72.参照图3和图8,所述安装件为u型件5,u型件5具有第一侧板51、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51的第二侧板5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1和所述第二侧板52的底板53;所述第一侧板51和所述第二侧板52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且分别贴靠于所述第
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的内表面,所述底板53面向所述竖直连接板32,所述第一侧壁12、所述第一侧板51、所述第二侧板52和所述第二侧壁13利用一固定铆钉7固定连接,所述u型件5的底板53与所述竖直连接板32通过一螺钉6可拆卸地固定连接,通过固定铆钉7实现u型件5和伸缩托架1的固定,通过固定铆钉7实现u型件5和竖直连接板32的固定,并且由于固定铆钉7和螺钉6的获取较为简单方便,由此能够使得上述连接结构的易于实现,此外,所述第一侧板51和所述第二侧板52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能够避免u型件5占用外部空间。
7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侧壁12上设置有供固定铆钉7的杆段穿过的第一固定孔,上述第二侧壁13上设置有供固定铆钉7的杆段穿过的第二固定孔,上述第一侧板51上设置有供固定铆钉7的段穿过的第三固定孔,上述第二侧板52上设置有供固定铆钉7的段穿过的第四固定孔,上述竖直连接板32上设有与螺钉6螺纹连接的螺钉孔321;上述底板53上设有与螺钉6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531。上述螺钉6的螺纹段依次穿过螺钉孔321和内螺纹孔531,实现竖直连接板32和底板53的固定,由此使得螺钉6的螺帽位于竖直连接板32远离底板53的一侧,便于螺钉6的拆卸。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端盖8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3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外端盖8和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
75.参照图5、图8和图9,所述第一侧壁12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侧板51沿着所述第一侧壁12的延伸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3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侧板52沿着所述第二侧壁13的延伸方向移动,便于用户将上述u型件5安装在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以及便于u型件5上的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与第一侧壁12上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侧壁13上的第二固定孔在上下方向相互对齐,方便固定铆钉7穿过上述固定孔(即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
76.继续参照图5、图8和图9,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12的内表面的两个第一肋条121,两个所述第一肋条121沿着所述第一侧壁12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5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肋条121之间;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13的内表面的两个第二肋条131,两个所述第二肋条131沿着所述第二侧壁13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5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肋条131之间,由此通过上述第一肋条121能够起到对第一侧板51的引导作用,还能够起到加强第一侧壁12强度的作用。同理,上述第二肋条131能够起到对第二侧板52的引导作用,还能够起到加强第二侧壁13强度的作用,由此在保证u型件5的安装简单的基础上,还保证了上述伸缩托架1强度较高,保证伸缩托架1不易发生形变、安装稳固可靠。
77.或者,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凸起,所述第一侧板5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2的表面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第一侧壁1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实现对u型件5的引导作用。
78.继续参照图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晾衣架200,包括伸缩托架1和晾杆2,所述伸缩托架1和所述晾杆2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连接。
79.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晾衣架200中的伸缩托架1和晾杆2采用与如上所述的伸缩托架1与晾杆2的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
效果。
8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晾衣架200上具有两个伸缩托架1,两个伸缩托架1的第一端连接有晾杆2,两个伸缩托架1的第二端连接有晾杆2,即有两根晾杆2,两根晾杆2与伸缩托架1的连接处均采用上述连接结构连接。
81.参照图1~图3,所述晾衣架200还包括挂衣板22,所述挂衣板22设置在所述杆部21的下方,所述挂衣板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杆部2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挂衣板22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竖直连接板32和u形u型件5的底板53之间,通过一螺钉6螺纹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板32、所述挂衣板22和所述底板53,由此能够避免晾杆2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
82.基于上述实施例,上述挂衣板22上开设有多个挂衣孔221,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将衣架的挂钩伸入挂衣孔221内,避免衣架和衣架上衣物在晾杆2上移动,而导致相邻两个衣架上的衣服堆积在一起,衣服不容易晾干的问题。
8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