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月前  22



1.本发明涉及导弹装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导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尤其涉及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


背景技术:

2.调直对接平台是导弹装填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有效载荷舱支承平台与导弹进筒支承平台。目前采用的调直对接平台如图1所示。100为有效载荷舱支承平台,由螺纹升降转轮101、横向位移装置102、有效载荷舱104、有效载荷舱支承块103、架体105、有效载荷舱导轨106以及有效载荷舱定位面107组成;300为导弹支承平台,由基础架301、螺纹升降转轮302、导弹支承平台导轨303、定位面304组成;200为导弹、201以及202分别为导弹的前滑块与后滑块。导弹200装填进有效载荷舱104前,有效载荷舱导轨106需要与导弹支承平台导轨303调直对中。并通过如下步骤实现:1)通过吊装设备利用支承块103将有效载荷舱104吊入横向位移装置102的平台上;2)通过吊装设备将有效载荷舱支承平台100与导弹支承平台300的定位面107与304贴近;3)分别转动螺纹升降转轮101与302,使导轨106与303的工作面水平;4)通过吊装设备将有效载荷舱支承平台100与导弹支承平台300的定位面107与304贴和;5)转动横向位移装置102的转轮,使导轨106与303对中;6)有效载荷舱支承平台100与导弹支承平台300固定;7)通过前后滑块201、202将导弹调入导轨303。通过上述7个步骤实现导弹装填前的调直与对接。
3.上述调直与对接存在着如下问题:1)支承地面不能大于3
°
坡,给野外以及软土面装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调直环节多3)不能适合多联装装填,必须重新调整导弹支承平台的工位,再调直对接,费时、费力4)适用导弹的接口种类窄,仅仅能进行导弹前后滑块在弹体底部的调直与对接,无法满足导弹前后滑块在弹体上部或者带适配器的导弹调直与对接5)对导弹支承平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高。
4.公开号为cn106440974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导弹装箱设备,包括推拉杆和牵引绳,所述推拉杆前端设有钩板,所述钩板通过钩板转轴与所述推拉杆连接,所述钩板上设有立轴,所述推拉杆前端还设有牵引转轴,所述推拉杆后端设有牵引绳固定装置,所述推拉杆两侧均设有走线槽;所述牵引绳绑定在所述立轴上,且沿推拉杆两侧引出,分别置于两侧的走线槽内;两侧的牵引绳连接在一起并钩在所述牵引绳固定装置上;所述牵引绳钩在所述牵引转轴上,以绕开锁述钩板转轴。该发明并未涉及装填前的调直与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所述方案如下:
7.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8.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导弹支承平台及地轨;
9.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与导弹支承平台两侧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沿地轨转动。
10.优选的,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包括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转轴、第一辊子、基础架、轴向定位块以及第一定位面;
11.所述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以及轴向定位块;
12.所述基础架两侧分布着第一辊子,第一辊子绕转轴转动,转轴固定在基础架下部;
13.所述两侧第一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辊子沿着地轨可自由转动。
14.优选的,所述导弹支承平台由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底架、移动架、连杆机构、转动体组成;
15.所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体和第四转轴,并且第一滚轮体绕第四转轴自由转动,第一滚轮体弧面与导弹外径相适应;
16.所述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体和第五转轴,并且第二滚轮体绕第五转轴自由转动,第二滚轮体与导弹外径相适应;
17.所述底架包括支撑梁、架体、第二辊子、第六转轴、大开口、支撑梁上的转轴孔以及第二定位面;
18.所述移动架包括支撑柱、转轴孔、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第三定位面、开档台肩以及支撑柱上的转轴孔;
19.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弯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以及第三转轴;
20.所述转动体包括圆弧线、半环体、底部中心块、上支架、下支架、支耳、支耳孔、轴向通孔、横向通孔以及定位转轴。
21.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长轴,所述底架中的支撑梁分别固定在架体的前后两侧、所述架体两侧分布着第二辊子,第二辊子绕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固定在架体下部;
22.所述两侧第二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第二辊子沿着地轨转动;
23.所述大开口是底架的减轻孔并方便调直与对接操作;
24.所述支撑梁上的转轴孔用于安装长轴。
25.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锥销,所述移动架中支撑柱、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开档台肩在移动架上有前后两处;
26.所述支撑柱布置在移动架的左侧,每个支撑柱上开有转轴孔;
27.所述开档底平面联接开档底圆弧面,前后两侧分布着开档台肩;
28.所述开档台肩开有圆弧面,并且左右对称开有弧形槽;
29.所述移动架前后端开有横向转轴孔;
30.所述长轴穿过横向转轴孔以及底架的支撑梁上的转轴孔后通过锥销固定在支撑梁上;
31.所述移动架可在长轴上横向自由滑动。
32.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中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绕支撑柱上的转轴孔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绕直连杆上的转轴孔转动;所述直连杆有第三转轴。
33.优选的,所述转动体中半环体上的圆弧线上左右两侧分布对称着两组定位转轴,
两组定位转轴的直径与长度与移动架上的弧形槽相适应并能自由绕弧形槽转动;
34.所述半环体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上支架、下支架,并开有两组轴向通孔,下部前后两侧分布着底部中心块,底部中心块开有两组横向通孔;
35.所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横向通孔的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
36.所述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五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轴向通孔的上部孔间隙配合与下部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
37.所述支耳上开有支耳孔,连杆机构的第三转轴与支耳孔间隙配合并绕支耳孔转动实现连杆机构与转动体的联接。
38.优选的,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并固定;
39.将有效载荷舱组合体吊装到导弹支承平台上,通过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轴向定位及横向固定块定位后紧固。
40.优选的,所述导弹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
41.将导弹吊装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推动导弹支承平台,沿着地轨移动使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的第一定位面与底架第二定位面重合。
42.优选的,所述导弹在推力作用下,在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向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导轨上移动至前滑块前端面与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前端面贴合;
43.根据导轨与前滑块之间横向差距,推动移动架在长轴上滑动,消除横向间隙;
44.根据前滑块相对导轨横向倾斜角度,转动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第三转轴以及支耳带动定位转轴使转动体沿弧线槽转动,消除导弹横向倾斜角度间隙。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46.本发明解决对支承地面要求苛刻、调直环节多、不能适合多联装装填、适用导弹的接口种类窄以及导弹支承平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4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48.图1为目前导弹装填前对接与调直示意图;
49.图2为本发明导弹装填前对接与调直结构俯视图;
50.图3为图2的a-a视图;
51.图4为图2b-b视图;
52.图5为底架结构俯视图;
53.图6为底架的c-c视图;
54.图7为移动架结构俯视图;
55.图8为移动架结构主视图;
56.图9为转动体结构俯视图;
57.图10为转动体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该系统包括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导弹支承平台及地轨;
60.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与导弹支承平台两侧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沿地轨转动;
61.其中,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包括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转轴、第一辊子、基础架、轴向定位块以及第一定位面;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以及轴向定位块;基础架两侧分布着第一辊子,第一辊子绕转轴转动,转轴固定在基础架下部;两侧第一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辊子沿着地轨可自由转动。
62.导弹支承平台由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底架、移动架、连杆机构、转动体组成;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体和第四转轴,并且第一滚轮体绕第四转轴自由转动,第一滚轮体弧面与导弹外径相适应;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体和第五转轴,并且第二滚轮体绕第五转轴自由转动,第二滚轮体与导弹外径相适应。
63.底架包括支撑梁、架体、第二辊子、第六转轴、大开口、支撑梁上的转轴孔以及第二定位面;其中,系统还包括长轴,底架中的支撑梁分别固定在架体的前后两侧、架体两侧分布着第二辊子,第二辊子绕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固定在架体下部;两侧第二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第二辊子沿着地轨转动;大开口是底架的减轻孔并方便调直与对接操作;支撑梁上的转轴孔用于安装长轴。
64.移动架包括支撑柱、转轴孔、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第三定位面、开档台肩以及支撑柱上的转轴孔;系统中还包括了锥销,移动架中支撑柱、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开档台肩在移动架上有前后两处;支撑柱布置在移动架的左侧,每个支撑柱上开有转轴孔;开档底平面联接开档底圆弧面,前后两侧分布着开档台肩;开档台肩开有圆弧面,并且左右对称开有弧形槽;移动架前后端开有横向转轴孔;长轴穿过横向转轴孔以及底架的支撑梁上的转轴孔后通过锥销固定在支撑梁上;移动架可在长轴上横向自由滑动。
65.连杆机构包括弯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以及第三转轴;转动体包括圆弧线、半环体、底部中心块、上支架、下支架、支耳、支耳孔、轴向通孔、横向通孔以及定位转轴。连杆机构中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绕支撑柱上的转轴孔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绕直连杆上的转轴孔转动;所述直连杆有第三转轴。
66.转动体中半环体上的圆弧线上左右两侧分布对称着两组定位转轴,两组定位转轴的直径与长度与移动架上的弧形槽相适应并能自由绕弧形槽转动;半环体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上支架、下支架,并开有两组轴向通孔,下部前后两侧分布着底部中心块,底部中心块开有两组横向通孔;下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横向通孔的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五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轴向通孔的上部孔间隙配合与下部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支耳上开有支耳孔,连杆机构的第
三转轴与支耳孔间隙配合并绕支耳孔转动实现连杆机构与转动体的联接。
67.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并固定;将有效载荷舱组合体吊装到导弹支承平台上,通过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轴向定位及横向固定块定位后紧固。
68.导弹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将导弹(不管前滑块、后滑块朝下还是朝上)吊装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推动导弹支承平台,沿着地轨移动使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的第一定位面与底架第二定位面重合。
69.导弹在推力作用下,在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向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导轨上移动至前滑块前端面与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前端面贴合;根据导轨与前滑块之间横向差距,推动移动架在长轴上滑动,消除横向间隙;根据前滑块相对导轨横向倾斜角度,转动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第三转轴以及支耳带动定位转轴使转动体沿弧线槽转动,消除导弹横向倾斜角度间隙。
70.接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71.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400、导弹支承平台500、地轨600以及锥销1和长轴2组成。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400由横向定位块401、横向固定块402、转轴403、第一辊子404、基础架405、轴向定位块406以及第一定位面407组成。基础架405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401、横向调整固定块402以及轴向定位块406。基础架405两侧分布着第一辊子404,第一辊子404绕转轴403转动,转轴403固定在基础架405下部,两侧第一辊子404的开档距离与地轨600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第一辊子404沿着地轨600可自由转动。
72.如图2、图3所示,导弹支承平台500由下支承与导向滚轮10、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20、底架30、移动架40、连杆机构50、转动体60组成。下支承与导向滚轮10由第一滚轮体11与第四转轴12组成,并且第一滚轮体11绕第四转轴12自由转动,第一滚轮体11弧面与导弹200外径相适应,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20由第二滚轮体21与转轴22组成,并且第二滚轮体21绕转轴22自由转动,第二滚轮体21弧面与导弹200外径相适应;
73.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底架30由支撑梁31、架体32、第二辊子33、转轴34、大开口35、支撑梁31上的转轴孔36以及第二定位面37组成。支撑梁31分别固定在架体32的前后两侧,且架体32两侧分布着第二辊子33,第二辊子33绕转轴34转动,转轴34固定在架体32下部,两侧第二辊子33的开档距离与地轨600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第二辊子33沿着地轨600能自由转动,大开口35是底架30的减轻孔并能方便调直与对接操作,支撑梁31上的转轴孔36用于安装长轴2。
74.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移动架40由支撑柱41、转轴孔42、开档底平面43、弧形槽44、圆弧面45、开档底圆弧面46、第三定位面47、开档台肩48以及支撑柱41上的转轴孔49组成。支撑柱41、开档底平面43、弧形槽44、圆弧面45、开档底圆弧面46、开档台肩48在移动架40上有前后两处,支撑柱41布置在移动架40的左侧,支撑柱41上开有转轴孔49,开档底平面43联接开档底圆弧面46,前后两侧分布着开档台肩48,开档台肩48上开有圆弧面45,并且左右对称开有弧形槽44。移动架40前后端开有横向转轴孔42,长轴2穿过横向转轴孔42以及支撑梁31上的转轴孔36后,通过锥销1固定在支撑梁31上,移动架40可在长轴2上横向自由滑动。
75.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连杆机构50由弯连杆51、第一转轴52、第二转轴53、直连杆54以及第三转轴55组成。弯连杆51通过第一转轴52绕支撑柱41上的转轴孔49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绕直连杆54上的转轴孔转动,另外直连杆54有3转轴55。
76.如图2、图3、图7、图8、图9、图10所示,转动体60由圆弧线61、半环体62、底部中心块63、上支架64、下支架65、支耳66、支耳孔67、两组轴向通孔68、两组横向通孔69以及定位转轴69a组成。半环体62的圆弧线61上左右两侧分布对称着两组定位转轴69a,两组定位转轴69a的直径、长度与移动架40上的弧形槽44相适应并能自由绕弧形槽44转动。半环体62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上支架64、下支架65,并开有两组轴向通孔68;下部前后两侧分布着底部中心块63,并开有两组横向通孔69。下支承与导向滚轮10上的第四转轴12分别通过与两组横向通孔69的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63上;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20上的转轴22分别通过与两组轴向通孔68的上部孔间隙配合与下部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63上;支耳66上开有支耳孔67,连杆机构50的第三转轴与支耳孔67间隙配合并绕支耳孔67转动实现连杆机构50与转动体60的联接;
77.如图2、图4所示,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400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600上,并可靠固定;
78.如图2、图4所示,有效载荷舱组合体700吊装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400上,通过基础架405上部分布的横向定位块401、轴向定位块406、横向固定块402定位后紧固;
79.如图2、图3所示,导弹支承平台500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600上;
80.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导弹200(不管前滑块201、后滑块202朝下还是朝上)吊装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10、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20上,推动导弹支承平台500,沿着地轨600移动使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400的第一定位面407与底架30第二定位面37重合;
81.如图2、图3所示,导弹200在手推力作用下,在下支承与导向滚轮10、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20上向有效载荷舱组合体700的导轨702方向移动直至前滑块201前端面与有效载荷舱组合体700的导轨702前端面贴合。根据前滑块201与导轨702横向差距,推动移动架40在长轴2上滑动,消除横向间隙;根据前滑块702相对于导轨702横向倾斜角度,转动弯连杆51通过1转轴52、2转轴53、直连杆54、转轴55与支耳66带动定位转轴69a沿着弧线槽44使转动体60转动,消除横向倾斜角度间隙,实现导弹200装填前的对接与调直。另1发导弹200在导轨702上装填前的对接与调直同上。本平台也事宜带有适配器的导弹装填前的对接与调直,需要有效载荷舱换成发射筒即可。
8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解决对支承地面要求苛刻、调直环节多、不能适合多联装装填、适用导弹的接口种类窄以及导弹支承平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等问题。
83.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项装置、模块、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84.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导弹支承平台及地轨;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与导弹支承平台两侧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沿地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包括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转轴、第一辊子、基础架、轴向定位块以及第一定位面;所述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横向固定块以及轴向定位块;所述基础架两侧分布着第一辊子,第一辊子绕转轴转动,转轴固定在基础架下部;所述两侧第一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辊子沿着地轨可自由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支承平台由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底架、移动架、连杆机构、转动体组成;所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体和第四转轴,并且第一滚轮体绕第四转轴自由转动,第一滚轮体弧面与导弹外径相适应;所述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体和第五转轴,并且第二滚轮体绕第五转轴自由转动,第二滚轮体与导弹外径相适应;所述底架包括支撑梁、架体、第二辊子、第六转轴、大开口、支撑梁上的转轴孔以及第二定位面;所述移动架包括支撑柱、转轴孔、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第三定位面、开档台肩以及支撑柱上的转轴孔;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弯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以及第三转轴;所述转动体包括圆弧线、半环体、底部中心块、上支架、下支架、支耳、支耳孔、轴向通孔、横向通孔以及定位转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长轴,所述底架中的支撑梁分别固定在架体的前后两侧、所述架体两侧分布着第二辊子,第二辊子绕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固定在架体下部;所述两侧第二辊子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第二辊子沿着地轨转动;所述大开口是底架的减轻孔并方便调直与对接操作;所述支撑梁上的转轴孔用于安装长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锥销,所述移动架中支撑柱、开档底平面、弧形槽、圆弧面、开档底圆弧面、开档台肩在移动架上有前后两处;所述支撑柱布置在移动架的左侧,每个支撑柱上开有转轴孔;所述开档底平面联接开档底圆弧面,前后两侧分布着开档台肩;所述开档台肩开有圆弧面,并且左右对称开有弧形槽;所述移动架前后端开有横向转轴孔;
所述长轴穿过横向转轴孔以及底架的支撑梁上的转轴孔后通过锥销固定在支撑梁上;所述移动架可在长轴上横向自由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中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绕支撑柱上的转轴孔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绕直连杆上的转轴孔转动;所述直连杆有第三转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中半环体上的圆弧线上左右两侧分布对称着两组定位转轴,两组定位转轴的直径与长度与移动架上的弧形槽相适应并能自由绕弧形槽转动;所述半环体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上支架、下支架,并开有两组轴向通孔,下部前后两侧分布着底部中心块,底部中心块开有两组横向通孔;所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四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横向通孔的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所述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的第五转轴分别通过与两组轴向通孔的上部孔间隙配合与下部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底部中心块上;所述支耳上开有支耳孔,连杆机构的第三转轴与支耳孔间隙配合并绕支耳孔转动实现连杆机构与转动体的联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并固定;将有效载荷舱组合体吊装到导弹支承平台上,通过基础架上部分布着横向定位块、轴向定位及横向固定块定位后紧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支承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装到地轨上;将导弹吊装到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推动导弹支承平台,沿着地轨移动使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的第一定位面与底架第二定位面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在推力作用下,在下支承与导向滚轮、左右支承与导向滚轮上向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导轨上移动至前滑块前端面与有效载荷舱组合体的前端面贴合;根据导轨与前滑块之间横向差距,推动移动架在长轴上滑动,消除横向间隙;根据前滑块相对导轨横向倾斜角度,转动弯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直连杆、第三转轴以及支耳带动定位转轴使转动体沿弧线槽转动,消除导弹横向倾斜角度间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载荷舱多弹装填前的调直对接系统,涉及导弹装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导弹支承平台及地轨;所述有效载荷舱组合体支承平台与导弹支承平台两侧的开档距离与地轨的开档距离相适应,并且沿地轨转动。本发明能够解决对支承地面要求苛刻、调直环节多、不能适合多联装装填、适用导弹的接口种类窄以及导弹支承平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等问题。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等问题。台的导轨精度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刚 曾清香 张帅 谢逸轩 贺祥 刘广 许斌 李微微 李欣益 王萌 俞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3/7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