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铜的电解精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阴极铜国标(gb/t467-2010)中对a级铜(cu-cath-1)中银含量控制要求低于0.0025%,银作为希贵金属,其价格高于铜几十倍,但阴极铜外售时银不进行计价,所以阴极铜中银含量越高,企业的经济损失就越大,所以铜电解生产中需尽可能地降低阴极铜中银的含量。
3.铜精矿经过火法熔炼、精炼生产出阳极铜,银在阳极铜中主要以过饱和固溶体形式存在,在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中,随着阳极板不断进行溶解,固溶体中的组分(银、金等铂族元素)随着阳极铜一起溶解,大部分银与cu-ag-pb-as-te形成复杂氧化物进入阳极泥,而以离子形式进入电解液中的银在电场及流场的作用下在阴极铜表面放电析出,另一部分银以胶体粒子的形式存在于电解液中,大多数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聚集于阴极附近以机械黏附的形式进入阴极铜。
4.根据统计分析,在铜电解生产过程中,约有95%的银进入到阳极泥中,剩余部分的45%进入阴极铜,对阴极铜的不同部位进行取样分析,下部银的含量高于上部,这也说明了银进入阴极铜的方式中机械黏附占比要高于放电析出,所以降低银以胶体粒子形式存在于电解液中为降低阴极铜含银的重要方向,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7.s1、电解液从循环槽用泵经过板式换热器打至高位槽;
8.s2、高位槽内电解液经过自流进入电解槽;
9.s3、电解槽内电解液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
10.s4、电解液的颗粒去除;
11.s5、电解液的循环:循环槽内的电解液再次通过循环泵打入高位槽,如此反复进行循环,直至电解液中银含量降低到标准含量。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3中具体为:在电解槽与循环槽之间的主管道上分支出一个分路管道,电解槽通过分路管道与上清液储槽之间连通,分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分路管道的闭合,进而使得电解液可以通过主管道或者分路管道分别流入循环槽以及上清液储槽中。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槽与高位槽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以及
板式换热器,循环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槽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高位槽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清液储槽与循环槽之间通过分管道连通,分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和板框压滤机,循环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分管道与上清液储槽的出液端以及板框压滤机的进口端相互连通,循环槽的进液端与板框压滤机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分管道相互连通。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板框压滤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为glc型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框压滤机为800型自动压滤机。
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电解液从电解槽内回流至循环槽时分一部分液至上清液储槽,上清液储槽内的液不间断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颗粒进行分离,压滤后的液直接回流至循环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8.本发明是通过对铜电解液进行循环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物及时分离出来,从而降低银以放电析出和机械黏附形式进入到阴极铜中,对增加铜电解生产效益产生了重要改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23.s1、电解液从循环槽用泵经过板式换热器打至高位槽;
24.s2、高位槽内电解液经过自流进入电解槽;
25.s3、电解槽内电解液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
26.s4、电解液的颗粒去除;
27.s5、电解液的循环:循环槽内的电解液再次通过循环泵打入高位槽,如此反复进行循环,直至电解液中银含量降低到标准含量。
28.其中,所述步骤s3中具体为:在电解槽与循环槽之间的主管道上分支出一个分路管道,电解槽通过分路管道与上清液储槽之间连通,分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分路管道的闭合,进而使得电解液可以通过主管道或者分路管道分别流入循环槽以及上清液储槽中。
29.其中,所述循环槽与高位槽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以及板式换热器,循环泵
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槽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高位槽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
30.其中,所述上清液储槽与循环槽之间通过分管道连通,分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和板框压滤机,循环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分管道与上清液储槽的出液端以及板框压滤机的进口端相互连通,循环槽的进液端与板框压滤机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分管道相互连通。
31.其中,所述的板框压滤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为glc型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框压滤机为800型自动压滤机。
32.其中,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电解液从电解槽内回流至循环槽时分一部分液至上清液储槽,上清液储槽内的液不间断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颗粒进行分离,压滤后的液直接回流至循环槽。
33.对比例1
34.本实施例与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方法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步骤s3中电解槽内电解液未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
35.对比例2
36.本实施例与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方法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步骤s3中未设置阀门。
37.对比例3
38.本实施例与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方法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步骤s4中未使用板框压滤机。
39.性能测试
40.分别取等量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3所提供的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的氯离子浓度以及阴极铜中银含量:
[0041] 氯离子浓度阴极铜中银含量实施例140mg/l7.4ppm对比例165mg/l12ppm对比例272mg/l8.5ppm对比例373mg/l9.3ppm
[0042]
通过分析上述各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0043]
s1、电解液从循环槽用泵经过板式换热器打至高位槽;
[0044]
s2、高位槽内电解液经过自流进入电解槽;
[0045]
s3、电解槽内电解液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
[0046]
s4、电解液的颗粒去除;
[0047]
s5、电解液的循环:循环槽内的电解液再次通过循环泵打入高位槽,如此反复进行循环,直至电解液中银含量降低到标准含量。
[0048]
其中,所述步骤s3中具体为:在电解槽与循环槽之间的主管道上分支出一个分路管道,电解槽通过分路管道与上清液储槽之间连通,分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分路管道的闭合,进而使得电解液可以通过主管道或者分路管道分别流入循环槽以及上清液储
槽中。
[0049]
其中,所述循环槽与高位槽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以及板式换热器,循环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槽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高位槽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
[0050]
其中,所述上清液储槽与循环槽之间通过分管道连通,分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和板框压滤机,循环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分管道与上清液储槽的出液端以及板框压滤机的进口端相互连通,循环槽的进液端与板框压滤机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分管道相互连通。
[0051]
其中,所述的板框压滤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为glc型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框压滤机为800型自动压滤机。
[0052]
其中,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电解液从电解槽内回流至循环槽时分一部分液至上清液储槽,上清液储槽内的液不间断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颗粒进行分离,压滤后的液直接回流至循环槽。
[0053]
本发明中:是在铜电解回液主管道上引出一个分支,将该分支引入上清液储槽,当电解液从电解槽内回流至循环槽时分一部分液至上清液储槽,上清液储槽内的液不间断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颗粒进行分离,压滤后的液直接回流至循环槽,本发明中,在回液主管道至上清液储槽的分支上安装阀门,可调节回液进行压滤的流量,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适用要求。
[005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具体步骤为:s1、电解液从循环槽用泵经过板式换热器打至高位槽;s2、高位槽内电解液经过自流进入电解槽;s3、电解槽内电解液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s4、电解液的颗粒去除;s5、电解液的循环:循环槽内的电解液再次通过循环泵打入高位槽,如此反复进行循环,直至电解液中银含量降低到标准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具体为:在电解槽与循环槽之间的主管道上分支出一个分路管道,电解槽通过分路管道与上清液储槽之间连通,分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分路管道的闭合,进而使得电解液可以通过主管道或者分路管道分别流入循环槽以及上清液储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槽与高位槽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以及板式换热器,循环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槽的出液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板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高位槽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储槽与循环槽之间通过分管道连通,分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和板框压滤机,循环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分管道与上清液储槽的出液端以及板框压滤机的进口端相互连通,循环槽的进液端与板框压滤机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分管道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框压滤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为glc型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框压滤机为800型自动压滤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电解液从电解槽内回流至循环槽时分一部分液至上清液储槽,上清液储槽内的液不间断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颗粒进行分离,压滤后的液直接回流至循环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阴极铜中银含量的方法,涉及铜的电解精炼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电解液从循环槽用泵经过板式换热器打至高位槽;S2、高位槽内电解液经过自流进入电解槽;S3、电解槽内电解液分流至循环槽和上清液储槽;S4、电解液的颗粒去除;S5、电解液的循环,本发明是通过对铜电解液进行循环压滤,将电解液内的悬浮物及时分离出来,从而降低银以放电析出和机械黏附形式进入到阴极铜中,对增加铜电解生产效益产生了重要改变。解生产效益产生了重要改变。解生产效益产生了重要改变。
技术研发人员:左延治 孙光冉 张海涛 张建华 张泽会 赵文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赤峰金通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