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厢式车车厢的侧板领域,具体涉及耐久性能良好的厢式车厢侧板和车厢。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 cn20192120487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厢侧板的连接结构,见附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采用瓦楞板相互搭接相连制成的折弯面板01,板体的搭接处形成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还设有用于加强搭接处强度的方管02,方管02一侧表面通过螺钉04与搭接处固定,方管02另一侧设置加强筋03通过铆接方管02以及铆接折弯面板01固定,这也是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制作方法,这种纯刚性的连接在汽车长时间行驶的高频振动中,容易出现接口位置开裂的问题,需要经常性的维修。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厢式车厢侧板,见附图2所示,该车厢侧板通过在开口异型管07的正面上设插槽08、侧面上设螺孔一,在车厢面板09的两边设折边,在车厢面板09的折边上设螺孔二,开口异型管07上的螺孔与车厢面板09的折边上的螺孔二相配合,螺栓10插在开口异型管07上的螺孔一与车厢面板09的折边上的螺孔二上,通过拧紧螺母05将车厢面板09固定在骨架上。这种连接方式是利用开口异型管07中插槽08处的两侧壁与两块车厢面板09的折边相抵触,通过拧紧对穿螺栓10中的螺母05,使抵触部位充分夹紧而形成紧固。
4.该厢式车厢侧板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暴露出了两个问题:一、由于这种连接方式的可靠性来自于是螺栓10与螺母05配合后拧紧的紧固力,但由于车厢侧板整体重量的限制,我们并不能采用壁厚较大的材料来制作开口异型管07,因此这个紧固力将迫使开口异型管07与螺栓10连接处的两侧壁发生一定的形变,如附图2所示,在使用初期由于金属材料在发生形变时具有强大的反向应力其足够抵抗拧紧时两侧向内的紧固力,因此能够使插槽08处的两侧壁与两块车厢面板09紧紧夹持,而长久使用后金属材料的应力逐渐消失,使螺栓10与螺母05的配合失去了原来的紧固效果,进而出现松动,需要重新的进行紧固;二、在车厢面板09的下表面与开口异型管07的上表面形成如附图2所示的夹角α,且经多次重新紧固后,夹角α的角度会逐步增大,这使得车厢面板09与开口异型管07原本贴合的接触面变小,从而造成在车辆行驶中随着车身的高频震动使得车厢面板09与开口异型管07之间产生了高频的碰撞,从而使车厢侧板的震动和噪音都大大的增加。
5.还有,面板在与骨架单元的组装中,由于面板平面整体面积大,制作中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为克服该技术缺陷,本技术人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采用在骨架单元中的连接档上设置缺口,缺口在装配时用来消除面板的制作误差,以保证面板安装到位时,面板的上下边沿分别有足够的区域与连接档和外包边重叠,确保面板的上下边沿能和整体骨架固定连接,但是该缺口也破坏了骨架单元的整体性在强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厢式车厢侧板,该车厢侧板采用将两块面板与骨架中的方管进行单侧壁的铆接与胶粘相结合的方式连接,增强连接性能,面板的折边设有避让缺口,确保面板的上下边沿能覆盖到骨架的同时也保证了骨架单元的整体完整性。
7.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厢式车厢侧板,包括:骨架单元,贴附在骨架单元上的面板组件,所述骨架单元包括纵横拼接设置的立柱和连接档,连接档的两个侧壁朝向内侧的设置相对高朝向外侧的设置相对低,所述面板组件由若干块面板组合而成,面板的两边设有折边,折边的两端设有缺口,设置压条将相邻两块面板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的一外侧壁,并在压条与两块面板的折边之间以及与立柱的侧壁之间均匀填充密封胶,再通过设置若干紧固件进行共同紧固连接。
8.作为优选,填充的密封胶在紧固过程中逐步将各个间隙填充密实,在逐步的紧固过程中,间隙内部的密封胶也是在相互窜动挤压,因此间隙能够很好的被填充密实。
9.作为优选,贴靠后两块面板的折边以及立柱的侧壁以及与压条之间设置共同贯穿的若干通孔。该通孔用于使用紧固件将各个部件紧固连接。
10.作为优选,若干通孔沿立柱长度方向阵列布置。该布置方式以使得紧固件将两块面板的折边、立柱的一侧壁、压条进行共同紧固连接,能够使填充的密封胶更均匀的将紧固过程中各个间隙填充密实。
11.作为优选,压条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大于面板的折边高度,以使得压条能够全部覆盖住面板的折边,使紧固效果更好。
12.作为优选,压条远离面板组件一侧沿立柱长度方向设有一定角度的折边,该折边使紧固件在贴靠于立柱侧壁时,与立柱侧壁形成了封闭的空间,由此紧固件在进行紧固时,挤压压条后两块面板被紧固在一起的同时内部填充的密封胶还能够将各个间隙都通过挤压被填充密实,多余的密封胶只能通过两块面板之间的间隙向外溢出,这样就能够保证紧固件完成紧固后,各个接触面之间的间隙都能密封胶密实的填充,从而提高连接的强度、密封性能和抗震性能。
13.作为优选,相邻两块面板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的一外侧壁时,靠近立柱一侧的面板折边宽度小于另一面板的折边宽度,该设计使压条与两块面板的两个折边三者层层递进,从而使得与密封胶形成相对层次,利于提高黏结强度。
1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厢,使用上述车厢侧板再设置连接件将车厢侧板与顶盖板之间以及车厢侧板与底板边梁之间连接后使之形成整体。
15.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厢,包括上述的车厢侧板,位于车厢侧板上部的顶盖板,位于车厢侧板下部的底板,在顶盖板和车厢侧板之间设置圆包边通过铆钉将两者连接,在车厢侧板和底板边梁之间设置包边通过铆钉将两者连接。
16.作为优选,圆包边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为两条相交且垂直的直边,两条直边相交处为圆弧过渡,两条直边上均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压凹区,两条直边的端部具有弧形卷边。弧形卷边的设置有利于阻挡雨水进入,压凹区的设置以使与侧板相接的部位减少空隙,增加铆钉的连接强度。
17.作为优选,包边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呈平板状,上部为弧形卷边,下部为直角折边,长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压凹区。弧形卷边有利于阻挡雨水进入,直角折边的设计使安装后整体美观不会起翻边也不会划手。
18.综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主要设置有骨架单元和贴附在骨架单元上的面板组件两大部分,改进点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车厢侧板长久使用后易出现松动、震动、噪音的问题进行的改进,首先,通过设置压条将相邻两块面板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的一外侧壁,贴靠后设置将两块面板的折边、立柱一侧壁、压条进行共同贯穿的通孔,同时在该通孔处设置紧固件将其全部组件紧固连接,且在各个连接面之间填充密封胶。同时为了保证厢式车厢侧板在组装成车厢后能够兼顾整体强度和密封性,将连接档的两个侧壁朝向内侧的设置相对高,朝向外侧的设置相对低,使缺口被圆包边的直边完全覆盖,由此来确保车厢的整体完全密封;而连接档的内侧壁是骨架焊接连接,因此壁长越长其整体连接强度也就越强,并且焊接时两个侧壁的翻边与骨架单元整体是焊接相连的因此连接档不会出现受力外扩的现象。
19.这种连接方式区别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贯穿开口异型管两侧壁的连接方式,将原来紧固的部位由型材两侧壁调整为型材单侧壁,这样连接后各个接触面均是相互紧紧贴靠的,相互之间没有了材料变形的应力,且在各个板面填充密封胶,当紧固件紧固时通过对各个板面的挤压,使各个板面的缝隙被密封胶充分的密实填充,密封胶具有弹性的性能,从而能够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达到减噪和抗震的目的。面板折边的两端设有避让缺口,确保在安装面板的时候上下边沿能覆盖到骨架,相比在骨架单元中开设缺口,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骨架单元的整体完整性,强度上相对好。
20.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使用了开口异型管,该开口异型管中的插槽贯穿整根型材也就是型材出现了被分割断开槽,因此该型材受断开槽的影响整体强度大打折扣,而我们改进技术方案中骨架单元是完整的,其整体强度不受影响。还有,现有技术中两块车厢面板的折边在插槽所依靠的部位仅为插槽的两个侧壁,从图中能够清楚看出所依靠的面积非常小,而我们改进技术方案中,两块板面的折边与车厢面板以及立柱均被压条通过紧固件结合胶粘所连接,也就是三者黏结成了一个整体,由此,既能够阻挡外界的雨水等进入到车厢内部,同时也提高了整体侧板的强度、密封性能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21.图1是背景技术中一种车厢侧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背景技术中一种厢式车厢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厢式车厢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厢式车厢侧板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压条压在面板折边上且贴靠在立柱外侧壁后的截面图;图8是压条压在面板折边上且贴靠在立柱外侧壁紧固件紧固后的截面图;图9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车厢的侧面局部视图;图12是车厢侧板与顶盖板以及底板边梁连接后的局部视图;图13是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标记:折弯面板01;方管02;加强筋03;螺钉04;螺母05;铆钉06;开口异型管07;插槽08;车厢面板09;螺栓10;骨架单元100;立柱110;连接档120;面板组件200;面板210;缺口211;压条300;紧固件400;密封胶500;顶盖板600;圆包边610;底板边梁700;包边710;底板720;压凹区80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3~10所示,一种厢式车厢侧板,主要包括:骨架单元100,贴附在骨架单元100上的面板组件200两大部分;骨架单元100包括纵横拼接设置的立柱110和连接档120,作为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10和连接档120采用焊接连接,面板组件200由若干块面板210组合而成,面板210的两边设有折边,折边的两端设有缺口211,该缺口211为避让作用,确保在安装面板210的时候上下边沿能覆盖到骨架单元100,设置压条300将相邻两块面板210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110的一外侧壁,贴靠后设置将两块面板210的折边、立柱110的一侧壁、压条300进行共同贯穿的通孔,同时在该通孔处设置紧固件400将其全部组件紧固连接,紧固件400具体可以采用铆钉、自攻钉、铆螺母等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0采用铆钉,且在各个连接面之间填充密封胶500。
24.为了保证厢式车厢侧板在组装成车厢后能够兼顾整体强度和密封性,将连接档120设置成如图13~14所示的横截面形状,即将连接档120的两个侧壁朝向内侧的设置相对高,朝向外侧的设置相对低,外侧壁的长短决定了折边缺口211裁切的长短大小,外侧壁越短,缺口211裁切得越短,因为圆包边610的直边是定长不变,组装时缺口211的位置就必须是能够被圆包边610的直边覆盖,这样整个缺口211隐藏在圆包边610的直边内,也由此来确保车厢的整体完全密封;而连接档120的内侧壁是骨架焊接连接,因此壁长越长,与骨架单元100的连接面积也增大了,其整体连接强度也就越强,焊接时两个侧壁的翻边与骨架单元100整体是焊接相连的因此连接档120不会出现受力外扩的现象。
25.为能够使密封胶500在紧固件400紧固过程中填充的更均匀,将贴靠后两块面板210的折边以及立柱110的侧壁以及与压条300之间设置共同贯穿的若干通孔,该通孔用于使用紧固件400将各个部件紧固连接。进一步的将若干通孔沿立柱110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使紧固件400更均衡的施加紧固力。
26.为使紧固效果更好,如图7所示,压条300的横截面宽度尺寸设置大于面板210的折边高度,以使得压条能够全部覆盖住两块面板210的两个折边。
27.为使密封胶500在各板面之间的缝隙填充达到密实的效果,如图8所示,将压条300远离面板组件200一侧沿立柱110长度方向设有一定角度的折边,折边朝向立柱110侧壁的一侧,该折边能够使紧固件400贴靠于立柱110侧壁时,与立柱110侧壁形成封闭的空间,由
此紧固件400在进行紧固时,挤压压条300后两块面板210被紧固在一起的同时内部填充的密封胶500也被挤压,密封胶500就能够将各个间隙都通过挤压被填充密实,而多余的密封胶500只能通过两块面板之间的间隙向外溢出,这样保证紧固件完成紧固后,各个接触面之间的间隙都能被密封胶500密实的填充,因此两块面板210与立柱110被压条300通过紧固件400结合胶粘连接后,三者成为了一个整体,当面板210局部受到冲击时,承受的冲击力就从原本单独的紧固位置来吸收转化到该整体来吸收,因此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8.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车厢侧板,既能够阻挡外界的雨水等进入到车厢内部,同时也提高了骨架单元100与面板组件200连接的强度、密封性能和抗震性能。
29.为进一步提高密封胶500的黏结强度,相邻两块面板210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110的一外侧壁时,靠近立柱110一侧的面板210折边宽度小于另一面板210的折边宽度,该设计促使压条300与两块面板210的两个折边三者之间层层递进,从而使得与密封胶500之间形成相对层次,获得良好的黏结效果。
30.实施例2:如图11~14所示,一种车厢,包括实施例1中的车厢侧板,位于车厢侧板上部的顶盖板600,位于车厢侧板下部的底板720,在顶盖板600和车厢侧板之间设置圆包边610通过铆钉06将两者连接,在车厢侧板和底板边梁700之间设置包边710通过铆钉06将两者连接,底板边梁700上部设有底板720,车厢侧板立在底板720上,车厢侧板面板一侧与底板边梁700的外壁平齐。
31.如图13所示,圆包边610为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为两条相交且垂直的直边,两条直边相交处为圆弧过渡,两条直边上均设有用于安装铆钉06的压凹区800,两条直边的端部具有弧形卷边。
32.如图14所示,包边710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呈平板状,上部为弧形卷边,下部为直角折边,与车厢侧板连接时该直角折边贴靠在底板边梁700的下壁,这样包边710的包边向内,整体美观不会起翻边也不会划手。
33.进一步的为提高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在圆包边610和车厢侧板以及包边710和车厢侧板的接触部位在铆钉06拉铆之前填充密封胶。
34.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厢式车厢侧板,包括:骨架单元(100),贴附在骨架单元(100)上的面板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单元(100)包括纵横拼接设置的立柱(110)和连接档(120),连接档(120)的两个侧壁朝向内侧的设置相对高朝向外侧的设置相对低,所述面板组件(200)由若干块面板(210)组合而成,面板(210)的两边设有折边,折边的两端设有缺口(211),设置压条(300)将相邻两块面板(210)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110)的一外侧壁,并在压条(300)与两块面板(210)的折边之间以及与立柱(110)的侧壁之间均匀填充密封胶(500),再通过设置若干紧固件(400)进行共同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的密封胶(500)在紧固过程中逐步将各个间隙填充密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紧固件(400)沿立柱(110)长度方向阵列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300)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大于面板(210)的折边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300)远离面板组件(200)一侧沿立柱(110)长度方向设有一定角度的折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块面板(210)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110)的一外侧壁时,靠近立柱(110)一侧的面板折边宽度小于另一面板的折边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00)为铆钉。8.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厢式车厢侧板,位于车厢侧板上部的顶盖板(600),位于车厢侧板下部的底板(720),在顶盖板(600)和车厢侧板之间设置圆包边(610)通过铆钉(06)将两者连接,在车厢侧板和底板边梁(700)之间设置包边(710)通过铆钉(06)将两者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包边(610)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为两条相交且垂直的直边,两条直边相交处为圆弧过渡,两条直边上均设有用于安装铆钉(06)的压凹区(800),两条直边的端部具有弧形卷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710)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长条金属板件,其横截面呈平板状,上部为弧形卷边,下部为直角折边,长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用于安装铆钉(06)的压凹区(8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厢式车厢侧板和车厢,包括:骨架单元,贴附在骨架单元上的面板组件,所述骨架单元包括纵横拼接设置的立柱和连接档,所述面板组件由若干块面板组合而成,面板的两边设有折边,折边的两端设有缺口,设置压条将相邻两块面板的折边共同贴靠在立柱的一外侧壁,并在压条与两块面板的折边之间以及与立柱的侧壁之间均匀填充密封胶,再通过设置若干紧固件进行共同紧固连接。面板折边的避让缺口,确保在安装面板的时候上下边沿能覆盖到骨架,相比在骨架单元中开设缺口,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骨架单元的整体完整性,两块板面的折边与车厢面板以及立柱均被压条通过紧固件结合胶粘所连接,提高了整体侧板的强度、密封性能和抗震性能。震性能。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