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洋工程的降碳处理方法,涉及碳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包括有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以及盐田等工程。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海洋工程降碳处理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海水抽出进行去富营养化物质处理,将含碳、氮、磷的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等处理掉,导致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5.2、现有的海洋工程降碳处理方法,常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对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处理,由于海水成分复杂,导致反应不彻底,能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提高海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的功能,解决将海水抽出进行去富营养化处理,导致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将海水去富营养化处理彻底的能力,解决海水成分复杂,导致反应不彻底,能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该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
10.步骤二、通过循环水泵将目标海域海底的海水导出至海面;
11.步骤三、进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
12.步骤四、建立人工海产品养殖基地。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中和处理区域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太阳能动力装置、循环水泵以及监测系统,所述太阳能动力装置为整个系统的动力及能量,通过对海洋区域的具体划定,使得定向对区域进行详细的碳中和处理。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循环水泵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将海水表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动到深层海水处,所述海水表层的水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氧气,使得海底生物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将海底含有富营养物质的底层海水提升至海水表层,方便后续对这些富营养化物质的处理。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海底的海水包括有:含碳、氮、磷无机盐
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富营养物质,所述富营养物质能被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吸收并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光合作用,将富营养化物质以及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另一部分则用于产生氧气反馈到海洋其他生物。
1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钢结构支撑装置的外侧设置有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网箱,所述培养网箱限制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活动范围,通过培养网箱的限制作用,使得浮游植物以及藻类能够将固定区域上升的含有富营养化物质的海水进行快速处理,提高转化效率。
1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培养网箱内部设置有碳汇检测装置,所述碳汇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了解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生长状况,所述监测系统对内部养殖海产品的密度进行监测,以便后续进行海产品的密度的调控,通过碳汇检测装置实时了解碳中和区域状况,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生长状况,再通过监测系统对养殖海产品密度进行调节,避免出现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繁殖过快,挤压海产品生存空间的问题。
1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海产品进入到培养网箱内部,所述培养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为海产品生长提供原料,所述培养网箱的内部设置有氧气浓度检测装置,通过氧气浓度检测装置配合碳汇检测装置,对培养网箱内部的浮游植物以及海藻的生长状况进行具体了解,避免浮游植物以及藻类消耗过快,使得其他人工养殖海产品因没有食物来源而造成食物链断裂的问题。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通过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方便、准确的对区域海水进行碳中和处理,避免将海水抽出进行处理,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循环水泵以及导水管的作用,将海底含有富营养物质的海底水提升至海水表层,方便对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同时将海水表层含有氧气的水导入至海底,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氧气,循环利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21.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通过在碳中和处理区域配合培养网箱进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海水表层中含有的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吸收处理,使得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具有较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在培养网箱内部进行海产品养殖,将培养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作为海产品的饲料,最后通过谈会检测装置以及氧气浓度检测装置对培养网箱内部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和海产品进行实时检测,方便对培养网箱内部的养殖海产品的密度进行调整,促进海洋碳汇、抑制赤潮等的发生。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该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
28.步骤二、通过循环水泵将目标海域海底的海水导出至海面;
29.步骤三、进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
30.步骤四、建立人工海产品养殖基地。
31.如图1-2所示,碳中和处理区域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太阳能动力装置、循环水泵以及监测系统,太阳能动力装置为整个系统的动力及能量,步骤二的过程还包括有:循环水泵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水管,导水管将海水表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动到深层海水处,同时将海底含有富营养物质的底层海水提升至海水表层,海水表层的水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氧气,首先通过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方便对部分海域进行限定性处理,再通过循环水泵以及导水管的配合,将海底富营养化的海水提升至海水表层,同时将海水表层含氧浓度高的海水导出至深层海水处,使得海底氧气浓度升高,为海底生物的生长提供氧气,促进海底生物的生长。
32.实施例2
33.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海底的海水包括有:含碳、氮、磷无机盐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富营养物质,富营养物质能被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吸收并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以及藻类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各类富营养化物质吸收,转换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大量氧气,产生的氧气则可用于海水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长,步骤三的过程还包括有:钢结构支撑装置的外侧设置有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网箱,培养网箱限制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活动范围,通过培养网箱的设置,使得浮游植物以及藻类聚集在培养网箱内,而不会被波浪碎,四处飘散,促使消耗二氧化碳以及富营养化物质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对限定区域进行碳中和处理。
34.实施例3
35.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培养网箱内部设置有碳汇检测装置,碳汇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了解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生长状况,监测系统对内部养殖海产品的密度进行监测,以便后续进行海产品的密度的调控,步骤四的过程还包括有:海产品进入到培养网箱内部,培养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为海产品生长提供原料,培养网箱的内部设置有氧气浓度检测装置,通过碳汇检测装置以及氧气浓度检测装置之间的配合,实时监控培养网箱内部海产品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生长状况,通过数据对照以及参考,通过监测系统,对培养网箱内部养殖的海产品密度进行及时调整,使得整个生态循环系统能正常运行,提高碳中和效率。
36.本发明首先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再通过循环水泵将海底富含富营养化物质的水上升至海水表层,同时将海水表层富含氧气的水导出至海底,便于海底生物的生长,在碳中和处理区域设置有培养网箱,通过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将海底上升海水中含有的富营养化物质以及二氧化碳吸收,并转换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以及氧气,氧气则可以用于整个海水生态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培养网箱中同时还养殖有一定密度的海产品,海产品以培养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为食,使得整个碳中和处理过程形成完整的生态循
环,既提升了碳中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7.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步骤二、通过循环水泵将目标海域海底的海水导出至海面;步骤三、进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步骤四、建立人工海产品养殖基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中和处理区域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太阳能动力装置、循环水泵以及监测系统,所述太阳能动力装置为整个系统的动力及能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循环水泵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将海水表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动到深层海水处,同时将海底含有富营养物质的底层海水提升至海水表层,所述海水表层的水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氧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的海水包括有:含碳、氮、磷无机盐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富营养物质,所述富营养物质能被浮游植物以及藻类吸收并进行光合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钢结构支撑装置的外侧设置有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网箱,所述培养网箱限制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活动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网箱内部设置有碳汇检测装置,所述碳汇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了解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生长状况,所述监测系统对内部养殖海产品的密度进行监测,以便后续进行海产品的密度的调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过程还包括有:所述海产品进入到培养网箱内部,所述培养的浮游植物以及藻类为海产品生长提供原料,所述培养网箱的内部设置有氧气浓度检测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洋工程中的降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处理方法,涉及知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通过循环水泵将目标海域海底的海水导出至海面,进行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建立人工海产品养殖基地。本发明通过在目标海域构建碳中和处理区域,方便、准确的对区域海水进行碳中和处理,避免将海水抽出进行处理,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循环水泵以及导水管的作用,将海底含有富营养物质的海底水提升至海水表层,方便对浮游植物以及藻类的培养,同时将海水表层含有氧气的水导入至海底,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氧气,循环利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夏怒 陈开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东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