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在工业化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过多的碳排放量增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已经开始影响生态环境的正常运作;在倡导绿色生活的今天,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要求。
3.然而,现有的十字路口中设置的红绿灯,只能发挥维持交通秩序,使车辆和行人能够有规律的通过路口的作用,天气炎热的时候,太阳暴晒导致沥青温度太高,会使得道路产生损伤,影响交通出行,因此需要通过洒水车对道路进行不定期的洒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十字路口一般是城市道路中人车流量最大的地方,洒水车在此地方洒水不太方便,而且这种降温方式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并且洒水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增加了碳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所以此时需要一种能够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
4.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本发明通过收集单元在下雨天收集雨水经过二号凹槽流入储水腔内,在天气炎热需要对路面进行洒水时,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推杆对储水腔内的雨水进行增压,增压后的雨水流入洒水单元的喷头内,喷头将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减少了洒水车洒水的次数,最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包括立柱、空心杆、信号灯和控制器;所述空心杆与立柱上侧的外壁固连;所述信号灯固连在空心杆的外壁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信号灯和电动推杆自动运行;还包括收集单元、驱动单元和洒水单元;所述空心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空心杆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空心杆分隔为储物腔和储水腔两部分;
7.所述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天落下的雨水并通过二号凹槽流入储水腔腔体内;
8.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对储水腔内的雨水进行增压;
9.所述储水腔内的雨水经过一号凹槽流入洒水单元喷洒到地面上。
10.优选的,所述收集单元包括集雨箱;所述集雨箱与空心杆的外侧壁固连,集雨箱远离空心杆的一侧设有开口,集雨箱靠近空心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三号凹槽,集雨箱通过三号凹槽、二号凹槽与储水腔连通。
11.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与空心杆内侧壁固连,另
一端与挡板固连。
12.优选的,所述洒水单元包括单向阀和喷头;所述一号凹槽内安装有单向阀,一号凹槽一端与储水腔连通,另一端与喷头连通。
13.工作时,现有的交通路口车流量较大,天气炎热的时候,太阳暴晒导致沥青温度太高,会使得道路产生损伤,影响交通出行,因此需要通过对道路进行不定期的洒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这种降温方式费时费力且成本高,而且洒水车行驶过程中也增加了碳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所以此时需要一种能够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
14.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本发明时,当出现下雨天时,雨水流到收集单元的集雨箱内,此时挡板位于二号凹槽的右侧,雨水经过三号凹槽和二号凹槽流入空心杆内的储水腔部分;当天气炎热路面需要洒水时,控制器启动驱动单元的电动推杆,设定好电动推杆输出轴的伸出长度,电动推杆推动挡板向储水腔的一侧移动,储水腔腔体渐渐缩小,使得储水腔内的雨水压强增大,此时挡板移动到二号凹槽的右侧;雨水经过一号凹槽流入洒水单元的单向阀内,受压的雨水推动单向阀的阀芯向单向阀的下端移动同时对弹簧进行挤压,使得水体经过阀芯上的通孔流入阀芯内部,再流入一号管道内部,最后流到喷头内,喷头内的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洒好水之后,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复位,完成一次洒水过程;
15.本发明通过收集单元在下雨天收集雨水经过二号凹槽流入储水腔内,在天气炎热需要对路面进行洒水时,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推杆对储水腔内的雨水进行增压,增压后的雨水流入洒水单元的喷头内,喷头将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减少了洒水车洒水的次数,最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
16.优选的,所述集雨箱的底端面由四周向三号凹槽处倾斜设置;工作时,当雨水落到集雨箱内时,雨水会顺着集雨箱倾斜的底端面向三号凹槽内流动,最终流入空心杆内;集雨箱倾斜设置的底端面能够防止雨水滞留在集雨箱内时,不能对空心杆内储水腔补充雨水的情况发生。
17.优选的,所述收集单元还包括二号管道;所述集雨箱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四号凹槽;所述二号管道一端与四号凹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立柱的上端面上;工作时,当集雨箱内收集的雨水经过三号凹槽和二号凹槽向空心杆内流动,待空心杆内的储水腔装满水之后,水位上升到集雨箱内,当集雨箱内的水位达到四号凹槽槽口时,会通过四号凹槽流入二号管道内,进而经过二号管道流到立柱的上端面上,最后顺着立柱的侧壁流到地面上;二号管道能够防止出现雨水灌满集雨箱蔓延至集雨箱外侧形成水幕的情况,保障了雨天路口车辆行人的安全。
18.优选的,所述集雨箱的内部还设有浮板;所述浮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板位于集雨箱内部,浮板在没有水的集雨箱内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在集雨箱内的高度,浮板靠近四号凹槽的侧壁与集雨箱对应的侧壁相贴合;工作时,当天气炎热时,受大气蒸发的影响,集雨箱内部的水位会下降,浮板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的槽口,使得浮板能够堵住四号凹槽;浮板能够覆盖住部分水体,从而降低了天气炎热时集雨箱内雨水蒸发的速度,减少了阳光蒸发集雨箱内的雨水量。
19.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外侧固连有挡块;所述挡块与空心杆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挡块在向储水腔的一侧滑动后能够覆盖住二号凹槽的槽口;工作时,当电动推杆推动
挡板向储水腔移动时,挡块与空心杆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挡块在向储水腔移动时能够一直堵住二号凹槽的槽口,防止集雨箱内的雨水流入储物腔内,造成水源的浪费,进而防止可能会出现挡板向储物腔内移动时形成阻力的情况发生。
20.优选的,所述一号凹槽与喷头之间通过一号管道连通;所述一号管道由柔性材料制成,一号管道能够随风摆动;工作时,一号管道的材质为塑料,雨水经过一号管道流入喷头内时,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一号管道会在风力的带动下前后左右摇晃,进而带动喷头扩大喷洒地面的面积。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通过收集单元在下雨天收集雨水经过二号凹槽流入储水腔内,在天气炎热需要对路面进行洒水时,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推杆对储水腔内的雨水进行增压,增压后的雨水流入洒水单元的喷头内,喷头将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减少了洒水车洒水的次数,最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
23.2.本发明通过在集雨箱的底端面由四周向三号凹槽处倾斜设置,当雨水落到集雨箱内时,雨水会顺着集雨箱倾斜的底端面向三号凹槽内流动,最终流入空心杆内;集雨箱倾斜设置的底端面能够防止雨水驻留在集雨箱内时,不能对空心杆内储水腔补充雨水的情况发生。
24.3.本发明通过在集雨箱内部设有浮板,当天气炎热时,受大气蒸发的影响,集雨箱内部的水位会下降,浮板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的槽口,浮板能够覆盖住水体,从而降低了天气炎热时集雨箱内雨水蒸发的速度,减少了阳光蒸发集雨箱内的雨水量。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28.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30.图5是图3中c的放大图;
31.图中:1、立柱;2、空心杆;21、储水腔;22、储物腔;23、一号凹槽;24、二号凹槽;25、挡板;3、洒水单元;31、单向阀;32、一号管道;33、喷头;4、驱动单元;41、电动推杆;42、挡块;5、收集单元;51、集雨箱;52、斜槽;53、浮板;54、三号凹槽;55、四号凹槽;56、二号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包括立柱1、空心杆2、信号灯和控制器;所述空心杆2与立柱1上侧的外壁固连;所述信号灯固连在空心杆2的外壁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信号灯和电动推杆41自动运行;还包括收集单元5、驱动单元4和洒水单元3;所述空心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凹槽23和二号凹槽24,空心杆2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挡板25;所述挡板25将空心杆2分隔为储物腔22和储水腔21两部分;
35.所述收集单元5用于收集雨天落下的雨水并通过二号凹槽24流入储水腔21腔体内;
36.所述驱动单元4用于对储水腔21内的雨水进行增压;
37.所述储水腔21内的雨水经过一号凹槽23流入洒水单元3喷洒到地面上。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单元5包括集雨箱51;所述集雨箱51与空心杆2的外侧壁固连,集雨箱51远离空心杆2的一侧设有开口,集雨箱51靠近空心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三号凹槽54,集雨箱51通过三号凹槽54、二号凹槽24与储水腔21连通。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电动推杆41;所述电动推杆41一端与空心杆2内侧壁固连,另一端与挡板25固连。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洒水单元3包括单向阀31和喷头33;所述一号凹槽23内安装有单向阀31,一号凹槽23一端与储水腔21连通,另一端与喷头33连通。
41.工作时,现有的交通路口车流量较大,天气炎热的时候,太阳暴晒导致沥青温度太高,会使得道路产生损伤,影响交通出行,因此需要通过对道路进行不定期的洒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这种降温方式费时费力且成本高,而且洒水车行驶过程中也增加了碳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所以此时需要一种能够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
42.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本发明时,当出现下雨天时,雨水流到收集单元5的集雨箱51内,此时挡板25位于二号凹槽24的右侧,雨水经过三号凹槽54和二号凹槽24流入空心杆2内的储水腔21部分;当天气炎热路面需要洒水时,控制器启动驱动单元4的电动推杆41,设定好电动推杆41输出轴的伸出长度,电动推杆41推动挡板25向储水腔21的一侧移动,储水腔21腔体渐渐缩小,使得储水腔21内的雨水压强增大,此时挡板25移动到二号凹槽24的右侧;雨水经过一号凹槽23流入洒水单元3的单向阀31内,受压的雨水推动单向阀31的阀芯向单向阀31的下端移动同时对弹簧进行挤压,使得水体经过阀芯上的通孔流入阀芯内部,再流入一号管道32内部,最后流到喷头33内,喷头33内的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洒好水之后,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41复位,完成一次洒水过程;
43.本发明通过收集单元5在下雨天收集雨水经过二号凹槽24流入储水腔21内,在天气炎热需要对路面进行洒水时,通过驱动单元4的电动推杆41对储水腔21内的雨水进行增压,增压后的雨水流入洒水单元3的喷头33内,喷头33将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减少了洒水车洒水的次数,最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
4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集雨箱51的底端面由四周向三号凹槽54处倾斜设置;工作时,当雨水落到集雨箱51内时,雨水会顺着集雨箱51倾斜的底端面向三号凹槽54内流动,最终流入空心杆2内;集雨箱51倾斜设置的底端面能够防止雨水滞留在集雨箱51内时,不能对空心杆2内储水腔21补充雨水的情况发生。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单元5还包括二号管道56;所述集雨箱5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四号凹槽55;所述二号管道56一端与四号凹槽55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立柱1的上端面上;工作时,当集雨箱51内收集的雨水经过三号凹槽54和二号凹槽24向空心杆2内流动,待空心杆2内的储水腔21装满水之后,水位上升到集雨箱51内,当集雨箱51内的水位达到四号凹槽55槽口时,会通过四号凹槽55流入二号管道56内,进而经过二号管道56流到立柱1的上端面上,最后顺着立柱1的侧壁流到地面上;二号管道56能够防止出现雨水灌满集雨箱51蔓延至集雨箱51外侧形成水幕的情况,保障了雨天路口车辆行人的安全。
4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集雨箱51的内部还设有浮板53;所述浮板5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板53在没有水的集雨箱51内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55在集雨箱51内的高度,浮板53靠近四号凹槽55的侧壁与集雨箱51对应的侧壁相贴合;工作时,当天气炎热时,受大气蒸发的影响,集雨箱51内部的水位会下降,浮板53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55的槽口,使得浮板53能够堵住四号凹槽55;浮板53能够覆盖住部分水体,从而降低了天气炎热时集雨箱51内雨水蒸发的速度,减少了阳光蒸发集雨箱51内的雨水量。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推杆41的外侧固连有挡块42;所述挡块42与空心杆2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挡块42在向储水腔21的一侧滑动后能够覆盖住二号凹槽24的槽口;工作时,当电动推杆41推动挡板25向储水腔21移动时,挡块42与空心杆2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挡块42在向储水腔21移动时能够一直堵住二号凹槽24的槽口,防止集雨箱51内的雨水流入储物腔22内,造成水源的浪费,进而防止可能会出现挡板25向储物腔22内移动时形成阻力的情况发生。
4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凹槽23与喷头33之间通过一号管道32连通;所述一号管道32由柔性材料制成,一号管道32能够随风摆动;工作时,一号管道32的材质为塑料,雨水经过一号管道32流入喷头33内时,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一号管道32会在风力的带动下前后左右摇晃,进而带动喷头33扩大喷洒地面的面积。
49.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50.在使用本发明时,当出现下雨天时,雨水流到收集单元5的集雨箱51内,此时挡板25位于二号凹槽24的右侧,雨水经过三号凹槽54和二号凹槽24流入空心杆2内的储水腔21部分;当天气炎热路面需要洒水时,控制器启动驱动单元4的电动推杆41,设定好电动推杆41输出轴的伸出长度,电动推杆41推动挡板25向储水腔21的一侧移动,储水腔21腔体渐渐缩小,使得储水腔21内的雨水压强增大,此时挡板25移动带二号凹槽24的右侧;雨水经过一号凹槽23流入洒水单元3的单向阀31内,受压的雨水推动单向阀31的阀芯向单向阀31的下端移动同时对弹簧进行挤压,使得水体经过阀芯上的通孔流入阀芯内部,再流入一号管道32内部,最后流到喷头33内,喷头33内的雨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洒好水之后,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41复位,完成一次洒水过程;当雨水落到集雨箱51内时,雨水会顺着集雨箱51倾斜的底端面向三号凹槽54内流动,最终流入空心杆2内;集雨箱51倾斜设置的底端面能够防止雨水滞留在集雨箱51内时,不能对空心杆2内储水腔21补充雨水的情况发生;当集雨箱51内收集的雨水经过三号凹槽54和二号凹槽24向空心杆2内流动,待空心杆2内的储水腔21装满水之后,水位上升到集雨箱51内,当集雨箱51内的水位达到四号凹槽55槽口时,会通过四号凹槽55流入二号管道56内,进而经过二号管道56流到立柱1的上端面上,最后顺着立柱1的侧壁流到地面上;二号管道56能够防止出现雨水灌满集雨箱51蔓延至集雨箱51
外侧形成水幕的情况,保障了雨天路口车辆行人的安全;当天气炎热时,受大气蒸发的影响,集雨箱51内部的水位会下降,浮板53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55的槽口,使得浮板53能够堵住四号凹槽55;浮板53能够覆盖住部分水体,从而降低了天气炎热时集雨箱51内雨水蒸发的速度,减少了阳光蒸发集雨箱51内的雨水量;当电动推杆41推动挡板25向储水腔21移动时,挡块42与空心杆2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挡块42在向储水腔21移动时能够一直堵住二号凹槽24的槽口,防止集雨箱51内的雨水流入储物腔22内,造成水源的浪费,进而防止可能会出现挡板25向储物腔22内移动时形成阻力的情况发生;一号管道32的材质为塑料,雨水经过一号管道32流入喷头33内时,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一号管道32会在风力的带动下前后左右摇晃,进而带动喷头33扩大喷洒地面的面积。
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包括立柱(1)、空心杆(2)、信号显示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单元(5)、驱动单元(4)和洒水单元(3);所述空心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凹槽(23)和二号凹槽(24),空心杆(2)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挡板(25);所述挡板(25)将空心杆(2)分隔为储物腔(22)和储水腔(21)两部分;所述收集单元(5)用于收集雨天落下的雨水并通过二号凹槽(24)流入储水腔(21)腔体内;所述驱动单元(4)用于对储水腔(21)内的雨水进行增压;所述储水腔(21)内的雨水经过一号凹槽(23)流入洒水单元(3)喷洒到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5)包括集雨箱(51);所述集雨箱(51)与空心杆(2)的外侧壁固连,集雨箱(51)远离空心杆(2)的一侧设有开口,集雨箱(51)靠近空心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三号凹槽(54),集雨箱(51)通过三号凹槽(54)、二号凹槽(24)与储水腔(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电动推杆(41);所述电动推杆(41)一端与空心杆(2)内侧壁固连,另一端与挡板(25)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单元(3)包括单向阀(31)和喷头(33);所述一号凹槽(23)内安装有单向阀(31),一号凹槽(23)一端与储水腔(21)连通,另一端与喷头(3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箱(51)的底端面由四周向三号凹槽(54)处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5)还包括二号管道(56);所述集雨箱(5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四号凹槽(55);所述二号管道(56)一端与四号凹槽(55)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立柱(1)的上端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箱(51)的内部还设有浮板(53);所述浮板(5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板(53)在没有水的集雨箱(51)内的高度低于四号凹槽(55)在集雨箱(51)内的高度,浮板(53)靠近四号凹槽(55)的侧壁与集雨箱(51)对应的侧壁相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41)的外侧固连有挡块(42);所述挡块(42)与空心杆(2)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挡块(42)在向储水腔(21)的一侧滑动后能够覆盖住二号凹槽(24)的槽口。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凹槽(23)与喷头(33)之间通过一号管道(32)连通;所述一号管道(32)由柔性材料制成,一号管道(32)能够随风摆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建筑,包括立柱、空心杆、信号显示灯和控制器;还包括收集单元、驱动单元和洒水单元;所述空心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空心杆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空心杆分隔为储物腔和储水腔两部分;本发明通过下雨天收集雨水到空心杆内,在天气炎热需要对路面进行洒水时,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挡板沿着空心杆的内壁滑动,使得储水腔内的腔体缩小雨水压强增大,雨水挤压单向阀经过一号管道流入到喷头内,喷头内的水喷洒到路面上对路面进行降温,减少了洒水车洒水的次数,最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 刘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明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