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瓶口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退瓶嘴组件。
背景技术:
2.市售酒类产品,许多都带有一个瓶嘴,瓶嘴处置有瓶嘴塞,倒出酒体时,需将瓶嘴塞取出,倒完后再塞上,其形状复原如初。如果单看瓶嘴处,是无法判断瓶嘴塞是否曾经被取下过。这就给了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如果瓶嘴以外的瓶盖上的防伪结构被突破,而瓶嘴自身又不具备开启提示功能,不法人员完全可以将假酒装入酒瓶冒充真酒出售。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另有一种瓶嘴,开启时需要破坏掉方能倒出瓶内液体。如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食用油的油壶。开启油壶需要打开翻盖,然后拉掉里面的拉环。这样的结构虽然给了使用者已经开启使用过的提示,但拉环拉掉后,油壶的瓶嘴已经没有了密封功能,其密封只能是合上翻盖,但其充其量也只是阻止灰尘进入,在油壶倾倒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油体不会渗漏。开启后的二次密封性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止退瓶嘴组件,既可以提示瓶嘴是否被开启过,还可以在开启后将瓶口二次密封。
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包括,瓶嘴,所述瓶嘴内设有一圆筒型内筒,其侧壁上设有内筒出液口,内筒出液口的下方设有卡扣;内筒内还设有一拉杆,包括一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拉杆其侧壁设有拉杆出液口,拉杆出液口下部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限位止退件;所述拉杆与内筒过盈配合,所述拉杆在内筒中可旋转;
7.所述拉杆具有初始密封位置和开启位置及二次密封位置,当拉杆处于初始密封位置时,限位止退件位于所述卡扣下方,拉杆出液口的位置低于内筒出液口,且完全不重叠;当限位止退件位于卡扣上方,限位止退件与卡扣配合将拉杆限位,旋转拉杆使其在开启位置和二次密封位置之间切换;当拉杆处于开启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至少部分重叠;当拉杆处于二次密封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叠。
8.其中:拉杆顶部设有拉手。
9.其中:在拉杆出液口下方的拉杆外侧设有止升凸台,内筒出液口下方设有相对应的限位台阶。
10.其中:瓶嘴或内筒处设有开闭标志。
11.其中:还包括一将瓶嘴连接于瓶口的连接件。
12.其中:所述瓶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13.其中:连接件的内侧设有内扣。
14.其中:连接件的内侧设有内防转筋。
15.其中:连接件呈管状结构包于瓶嘴底边外侧。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所述的瓶嘴组件,结构简单,能够提供瓶口被开启的提示,并且在瓶口被开启后,通过旋转拉杆,可以使得瓶嘴组件二次密封,比现有技术提供更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装配于瓶颈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开启状态剖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闭合状态(即二次密封状态)剖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瓶嘴和连接件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杆剖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剖视图;
24.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拉杆立体图;
25.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剖视图;
26.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瓶嘴和连接件剖视图;
27.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拉杆立体图;
28.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立体图;
29.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装配于瓶颈的剖视图;
30.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剖视图;
31.图14为本发明第一至四实施例相对应的瓶颈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相对应的瓶颈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初始密封状态装配于瓶颈的剖视图。
34.其中,
35.1—瓶嘴;11—内筒;12—内筒出液口;13—卡扣;14—限位台阶;15—开闭标志;16—垫片;
36.2—拉杆;21—限位止退件;22—止升凸台;23—拉杆出液口;24—拉手;
37.3—连接件;31—内扣;32—内防转筋;33—上折边;34—下折边;
38.4—瓶颈;41—锁口箍;42—瓶颈防转筋。
具体实施方式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2、3、4、5、14所示。
41.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包括,一瓶嘴1,以及可将瓶嘴1连接于瓶口的连接件3;
42.瓶嘴1与连接件3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方式固定连接;
43.瓶嘴1设有内筒11,内筒11为与瓶嘴1同轴的空心圆柱体,其侧壁设有内筒出液口12,下方设有卡扣13;
44.连接件3内侧设有内扣31;
45.所述一种止退瓶嘴组件,还包括一个拉杆2;拉杆2的主体为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与内筒11同轴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下端开口与瓶口连通,所述拉杆侧壁设有拉杆出液口23,下部连接有限位止退件21,限位止退件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倒喇叭口形;
46.所述拉杆2由内筒11的下部向上装入内筒11;拉杆2与内筒11过盈配合,并使拉杆出液口23位于内筒出液口12的下方,且完全不重叠;
47.与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止退瓶嘴组件相对应的瓶子,包括,瓶颈4,瓶颈4上设有锁口箍41;
48.运用本实施例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封口瓶子时,将所述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压上瓶颈4,使连接件3的内扣31滑过瓶颈4的锁口箍41,并抵扣在其下方,从而使得连接件3不能上拔,完成瓶子的密封;
49.开启瓶子时,向上拉动拉杆2,使限位止退件21滑过卡扣13,在滑过卡扣13的过程中,限位止退件21受到卡扣13的挤压,向内收缩,滑过后利用塑料的弹性使其张开,受卡扣13的限制,拉杆2不能再退回;
50.当限位止退件21位于卡扣13上方时,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至少形成部分重叠,瓶内液体可经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流出;
51.如需再次密封,可转动拉杆2,使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左右错位,且完全不重叠,呈闭合状态,完成二次密封。
52.因瓶子开启后,拉杆2明显高于初始位置,且无法将其退回,如此即可提示再次使用者该瓶子已经被开启过。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初始密封状态时的图示将拉杆出液口23置于内筒出液口12的正下方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并非是对拉杆出液口23初始密封状态时位置的限定,拉杆出液口23其初始密封状态时的位置可以是低于内筒出液口12与内筒出液口12呈任意旋转角度的位置,且无论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呈多少旋转角度,这两个出液口都完全没有重叠。当初始密封状态拉杆出液口23位于一个任意位置时,开启时,将拉杆2上拉,使限位止退件21滑过卡扣13,位于卡扣13上方时,如果这两个出液口仍然完全不重叠,则需要旋转拉杆,使拉杆出液口23和内筒出液口12至少有部分重叠,方可倒出瓶内液体。
54.瓶嘴1与连接件3的连接方式除本实施例所述的一体注塑成型外,分体注塑然后通过焊接、扣接等方式将其连为一体也是本领域常见的可替代选择,因其对本发明效果没有影响,故此处不赘述。
55.实施例二
56.如图6、7、14所示。
57.在实施例一基础上,为方便使用者拉动及旋转拉杆2,可于拉杆2顶部增设拉手24;
58.拉手24为设置于拉杆2顶部的凸出物,可以为片状,柱状、球体等所有便于使用者向上提拉拉杆的各种结构,本实施例的片状只是其中的一种;
59.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配合皆同实施例一,不再重复叙述。
60.实施例三
61.如图8、9、10、14所示。
62.在实施例一基础上,为防止使用者在拉动拉杆2时用力过猛,将限位止退件21拉进内筒11导致卡死或拉脱等非正常状态,可于拉杆2下部外侧出液口23的下方增设止升凸台22,内筒11的下部相对应处增设限位台阶14;
63.当使限位止退件21滑过卡扣13后,进一步上拉时,拉杆2下部的止升凸台22会受到内筒11的限位台阶14阻挡,无法继续上升。
64.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配合皆同实施例一。
65.实施例四
66.如图11、14所示。
67.在实施例一基础上,为方便使用者在开启后的后续使用中,能够迅速准确找到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的重叠位置及错开位置,可于瓶嘴1的上部增设开闭标志15;
68.开闭标志15可以由文字、图案、符号、刻线、凸出物等构成,设置的位置可以位于瓶嘴1的外侧、顶部,也可设置于内筒11的上部易于观察之处;
69.使用者可以根据拉杆2的某一部位与开闭标志15的相对位置,迅速准确找到开闭位置,方便使用者开启和封闭。
70.实施例五
71.在以上实施例中,连接件3只是将瓶嘴1纵向连接于瓶口以防止与瓶口上下分离,但并不限定瓶嘴1及连接件3相对于瓶颈4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使用者在用一只手旋转拉杆2时,如果不用另一只手稳住连接件3使其与瓶颈4保持相对静止,则不能保证拉杆2旋转时瓶嘴1不会同步旋转。瓶嘴1若与拉杆2同步旋转,则拉杆出液口23与内筒出液口12不能形成左右错位将内筒出液口12闭合,二次密封无法完成。换言之,如要确保完成二次密封,则必须一只手旋转拉杆2的同时,需要借助另一只手或者其它方式稳住连接件3。而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更习惯于一手握瓶(而不是连接件)另一手操作瓶盖,如此则需要瓶颈4能够限定连接件3及瓶嘴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
72.如图12、13、15所示。
73.为达上述目的,本实施例在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于连接件3的内侧设置内防转筋32,并且在瓶颈4外侧设置与其相对应的瓶颈防转筋42。当所述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压上所述瓶颈4后,连接件3的内防转筋32受限于瓶颈4外侧的瓶颈防转筋42,所述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瓶颈4既不能上拔也不能旋转。在此结构下,若需二次密封,则可一手握瓶,另一手旋转拉杆2,瓶嘴1不会随拉杆2同步旋转。
74.为简化叙述,本实施例只是对实施例三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增加防转筋给出图示,其他实施例同理,不赘述。
75.实施例六
76.以上实施例中,瓶嘴1与连接件3均为塑料材质,且二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77.本发明之连接件3并不限于带有内扣31的塑料件,将瓶嘴1用金属管材(如铝材等)包裹,然后通过滚压折边将其连接于瓶颈,也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6所示。
78.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未与瓶颈4组装前,连接件3包裹在瓶嘴1底边的外侧,上部有覆在瓶嘴1底边上部的上折边33,此时的连接件3不限定瓶嘴1旋转,也不限定其向下移动;
79.当将本实施例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与瓶颈4组装后,连接件3的下部也折边(图16中的34),包于瓶颈锁口箍41的下方,使瓶嘴1相对于瓶口在纵向上不能移动;进一步,如果连接件3将瓶嘴1及瓶颈锁口箍41包裹得足够紧固,能够在旋转拉杆2时提供足够的阻力,则瓶嘴1相对于瓶口也不能旋转。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其只是对消费者在开启瓶子时另一只手是握着瓶子还是握着瓶嘴产生影响,但不影响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开启提示和二
次密封。
技术特征:
1.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包括,瓶嘴,其特征是:所述瓶嘴内设有一圆筒型内筒,其侧壁上设有内筒出液口,内筒出液口的下方设有卡扣;内筒内还设有一拉杆,包括一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拉杆其侧壁设有拉杆出液口,拉杆出液口下部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限位止退件;所述拉杆与内筒过盈配合,所述拉杆在内筒中可旋转;所述拉杆具有初始密封位置和开启位置及二次密封位置,当拉杆处于初始密封位置时,限位止退件位于所述卡扣下方,拉杆出液口的位置低于内筒出液口,且完全不重叠;当限位止退件位于卡扣上方,限位止退件与卡扣配合将拉杆限位,旋转拉杆使其在开启位置和二次密封位置之间切换;当拉杆处于开启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至少部分重叠;当拉杆处于二次密封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拉杆顶部设有拉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在拉杆出液口下方的拉杆外侧设有止升凸台,内筒出液口下方设有相对应的限位台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瓶嘴或内筒处设有开闭标志。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将瓶嘴连接于瓶口的连接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瓶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连接件的内侧设有内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连接件的内侧设有内防转筋。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其特征是:连接件呈管状结构包于瓶嘴底边外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瓶口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退瓶嘴组件,包括,瓶嘴,其内设有一圆筒型内筒,其侧壁上设有内筒出液口,内筒出液口的下方设有卡扣;内筒内还设有一拉杆,包括一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其侧壁设有拉杆出液口,拉杆出液口下部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限位止退件;拉杆与内筒过盈配合,拉杆在内筒中可旋转;当拉杆处于初始密封位置时,限位止退件位于卡扣下方,拉杆出液口、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叠;当限位止退件位于卡扣上方,旋转拉杆使其在开启位置和二次密封位置之间切换;当拉杆处于开启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至少部分重合;当拉杆处于二次密封位置时,拉杆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合。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合。出液口与内筒出液口完全不重合。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赢嘉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