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查询1月前  16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已成为在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代名词。目前,部分大型检测研究机构以及检测单位都已自主研发了云端检测业务管理系统,以期更高效的完成检测业务的管理与优化。虽然实际的研发与使用过程当中,该类系统需消耗高昂的研发费用,且研发周期长,但云端管理系统的应用着实能给检测业务的开展与管理带来十分显著的帮助。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小型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可选的发展与实施方向,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调配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调配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
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第一匹配单元: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通过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达到了基于具体数据,智能化对检测项目中各任务进行实时调配管理,简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项目高效、高质量的执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目标。
10.2.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针对性的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对应的设备调配管理,从而达到了保证对应任务高效、合理有序执行的技术效果。
11.3.通过检测员上传对应检测结果给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并经过第一项目中对应技术员检查、负责人确认,最终智能化得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实现了检测报告智能生成,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12.4.通过基于检测项目成员的角色和身份,系统智能化为其匹配对应的权限,各用户均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对第一项目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设置,从而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并为项目的高效执行提供便利,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个项目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的技术效果。
13.5.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第一项目日志,为后续项目回溯、项目审查和核对等提供相关系统数据,提高了系统利用率,最终达到了提高检测业务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的技术效果。
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中获得第二管理结果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中获得第一管理结果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中获得第三管理结果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匹配单元14,第一构建单元15,第四获得单元16,第五获得单元17,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调配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达到了基于具体数据,智能化对检测项目中各任务进行实时调配管理,简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项目高效、高质量的执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目标。
19.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0.申请概述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已成为在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代名词。目前,部分大型检测研究机构以及检测单位都已自主研发了云端检测业务管理系统,以期更高效的完成检测业务的管理与优化。虽然实际的研发与使用过程当中,该类系统需消耗高昂的研发费用,且研发周期长,但云端管理系统的应用着实能给检测业务的开展与管理带来十分显著的帮助。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小型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可选的发展与实施方向,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调配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
22.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23.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请参阅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具体而言,所述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应用于所述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是指对应检测机构或检测公司接承的检测业务。举例如某检测机构接到检测一批特种面料性能指标的检测项目,同时要求出具对应的检测报告,那么对应该业务中的相关执行方案的制定、待测指标的检测、检测报告的出具等均属于对应检测项目。对应的,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包括所述参与对应检测项目的所有员工。
25.通过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分析,在明确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对应的项目执行方案,进而确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对应的执行人员,从而得到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达到了为项目的具体执行做好准备的技术效果。
26.步骤s200: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具体而言,针对所述第一项目中,客户需求检测目标,制定对应的检测方案,其中,检测方案中包括检测指标、各检测指标对应的人员分配、各指标检测时间、各指标检测顺序、各指标检测要用的仪器设备等信息,从而将所述第一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所有小任务组成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举例如项目执行方案制定任务、检测任务、检测后报告的出具等,其中检测任务为多项检测任务,基于各检测任务检测量、检测速度、检测所需设备等多方分析,进行对应的人员分工、设备配置安排,从而保证各小任务合理、高效的开展,从而达到了保证整个项目有序执行的技术效果。
27.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项目执行任务,对于检测项目而言,项目中的指标检测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模块,并且在一个检测项目中,待检测指标可能包括很多个,首先针对第一项目中的某个待检测指标,建立一个小的项目任务,即为所述第一任务。举例如某特种面料检测项目中包括对待检面料进行耐磨性能测试,因此可以基于面料耐磨性成立一个小的任务组。通过对整个项目划分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方便最终检测报告出具的详细工作,进而制定各任务执行顺序,进一步针对其中一个任务进行智能化管理,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高效执行。
28.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任务为所述第一项目中的一部分工作任务,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包括所述第一项目组的所有参与人员,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执行需求,智能化匹配对应人员,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组成员。此外,系统智能化匹配包括对项目组各成员擅长领域或方向、对应任务难易程度等信息的分析基础。举例如某检测项目组中,某成员擅长进行数据分析,则可以指定该成员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某成员熟悉面料防辐射性能的检测试验,则可智能化为面料防辐射性能任务调配该成员去执行;若要对面料进行透湿性能检测,该项检测耗时长,则可适当增派人员、设备同时进行,以提高测试效率,避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29.通过基于任务、项目组成员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系统智能化为任务匹配合理、合适的任务执行人员,达到了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人员分配,确保各项任务具体执行过程顺利的技术效果。
30.步骤s500: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具体而言,所述项目甘特图是指基于所述第一项目的执行情况,以整个项目执行时间为横轴,以第一项目划分后的各小任务作为纵轴,绘制得到的第一项目中各任务随项目时间推移的进展情况。其中,所述项目甘特图包括对应检测项目中各任务环节随时间的进展情况,且各任务在整个项目中的起止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执行时间也存在差异。举例如项目中的a任务在b任务结束后开始执行,c任务与a任务同时进行等。通过绘制构建所述项目甘特图,达到了实时监测项目中各任务执行情况,直观观察各任务执行进度的技术效果。
31.步骤s600: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可以观察得到所述第一项目中,对应第一任务开始执行的时间和第一任务现有完成总量,结合当下时间信息、任务总量信息,计算可以得到所述第一任务的完成度,即所述第一任务进度。举例如某面料的热阻,共需在特定条件下测试20次,分析热阻测试任务的甘特图,可以确定从该面料开始测试热阻值开始,已测试2天,共测试了8次,那么计算可以得到热阻测试任务完成了40%,热阻测试任务平均执行效率为4次/天。通过项目甘特图,达到了实时、直观观察检测项目中各任务执行进度的技术效果。
32.步骤s700: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33.具体而言,根据项目甘特图观察后,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进而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针对性的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对应的调配管理。进一步的,系统智能化调配后的任务执行方案,即为所述第一管理结果。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达到了基于具体数据,智能化对检测项目中各任务进行实时调配管理,简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项目高效、高质量的执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目标。
34.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800:步骤s810:构建仪器设备库;步骤s820: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仪器设备库,配置第一任务设备;步骤s830: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设备进行管理,获得第二管理结果。
35.具体而言,所述仪器设备库是指基于对应检测机构或检测公司现有仪器、设备信息,构建而成的仪器设备信息库。其中,所述仪器设备库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用途、设备数量等相关信息。基于检测项目划分后的任务情况,系统智能化在所述仪器设备库进行匹配,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任务设备。进一步的,基于项目甘特图中对应小任务进行实时的执行进度观察,当观察到当前任务执行效率过低,按照当前执行速度继续执行下去,会对后续其他任务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项目执行时,系统智能化对该任务进行对应的设配调配。举例如当当前任务执行效率过低,可以增加相关设备使用量,多设备同时执行任务来提高整个任务执行效率;当前任务执行效率过高,可以减少相关设备使用量,为其他项目中任务的执行提供相关仪器设备。通过对任务的设备数量进行针对性调控后得到的对应任务执行方案,即为所述第二管理结果。
36.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针对性的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对应的设备调配管理,从而达到了保证对应任务高效、合理有序执行的技术效果。
37.进一步的,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700还包括:步骤s710:根据三点估计法,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任务计划时长估计,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乐观估计、第一最可能估计、第一悲观估计;步骤s720:根据所述第一乐观估计、所述第一最可能估计、所述第一悲观估计,计算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期望值和第一计划方差;
步骤s730: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期望值、所述第一计划方差,构建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步骤s740:根据所述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时长;步骤s750: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和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管理目标;步骤s760:根据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38.具体而言,所述三点估计法是指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其具体执行难以程度、复杂程度、耗时长短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对应所述第一任务执行的最短时长、最大概率时长和最长时长,即为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乐观估计、第一最可能估计、第一悲观估计。进一步的,基于所述三点估计法的估计结果,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任务执行时长的期望值和方差,即为所述第一计划期望值、所述第一计划方差。进一步的,确定基于所述第一计划期望值、所述第一计划方差的正态分布,从而确定第一任务执行时长对应的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最后通过所述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模拟产生一组随机任务计划完成时长数据,计算平均值即为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时长。
39.通过对比所述第一计划时长和所述第一任务进度,确定是否要对当前第一任务的执行进行管理和调控,并对应采取人员增减方式进行第一任务的进度调控,达到了对项目中各任务执行人员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调控的技术效果。
40.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750还包括:步骤s751: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获得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步骤s752: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步骤s753: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步骤s754: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不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获得第一管理目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包括第一提速目标和第一减速目标。
41.具体而言,通过对第一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任务中的总工作量信息,进而结合所述第一计划时长,计算可以得到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同样的,基于所述项目甘特图,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和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进行对比,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不等于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时,系统对应获得第一管理目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包括第一提速目标和第一减速目标。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小于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时,说明所述第一任务当前执行效率过低,为避免影响后续任务执行,应当通过智能调控对应执行方案,进而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大于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时,说明所述第一任务当前执行效率很快,为节约人力、设备资源,应当通过智能调控对应执行方案,进而降低任务执行效率,同时不影响后续任务的执行,达到节约资源的技术效果。
42.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100还包括:步骤s11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负责人;步骤s12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技术员;步骤s130: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分析,获得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步骤s14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匹配获得第一项目检测员,其中,所述
第一项目检测员包括多个检测员;步骤s15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和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组成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
43.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第一项目和对应项目需求,分配所述第一项目的负责人、技术员和检测员,即为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和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通过所述第一项目分析后确定待检测指标集,即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反向匹配得到检测人员。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包括多个检测员。最后,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和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共同组成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通过项目实际情况,个性化匹配对应项目组成员,达到了分工合作、有序推进项目执行的计划效果。
44.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130还包括:步骤s131: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获得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步骤s132:基于所述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生成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
45.具体而言,结合用户检测需求,制定第一项目的检测指标信息,从而组成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通过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对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中的各指标进行检测试验,从而得到各指标对应的检测结果,进而得到所述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最后,由各检测员将各指标的检测结果数据上传到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中,经过第一项目组成员中的第一项目技术员检查确认,第一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检测报告,即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为最终交给客户的检测报告。
46.通过检测员上传对应检测结果给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并经过第一项目中对应技术员检查、负责人确认,最终智能化得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实现了检测报告智能生成,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47.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900:步骤s910: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步骤s92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步骤s93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步骤s940: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管理操作,获得第三管理结果。
48.具体而言,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设置有用户端,所有项目参与人员均可通过电子设备终端登录个人账号,进行相关工作的线上流转、确认。其中,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是指所述第一项目中所有参与人员登录系统进行相关工作的记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管理端可以查询到当前登录人员的身份信息,即为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其中,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包括第一项目负责人、第一项目技术员、第一项目检测员。系统管理的工作人员,基于对方的身份,为其匹配对应的系统权限。
49.其中,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拥有新增仪器设备、自主对所述仪器设备库中各设备出、入库、调配第一项目中各任务设备和人员、实时监测第一项目中各任务执行进度等高级权限;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拥有制定检测方案、检查检测流程和结果等中级权限;所述第一
项目检测员拥有上传检测结果数据、下载系统中预设检测标准等文件资料等普通权限。此外,所有系统用户均可根据个人偏好性,对其用户端界面进行颜色、样式、消息提醒方式等进行设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依据自身拥有的权限,对第一项目进行相关设置操作后,生成对应的第三管理结果。
50.通过基于检测项目成员的角色和身份,系统智能化为其匹配对应的权限,各用户均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对第一项目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设置,从而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并为项目的高效执行提供便利,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个项目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的技术效果。
51.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40还包括:步骤s941: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情况,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步骤s942: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生成第一项目日志。
52.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依据自身拥有的权限,对第一项目进行相关设置操作后,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用户操作记录信息,其中包括操作用户名称、身份、操作类型、操作时间等具体信息。最终,所有第一项目组成员的操作记录,构成所述第一项目日志。此外,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对应第一项目负责人,均可实时查看所述第一项目日志。
53.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第一项目日志,为后续项目回溯、项目审查和核对等提供相关系统数据,提高了系统利用率,最终达到了提高检测业务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的技术效果。
5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达到了基于具体数据,智能化对检测项目中各任务进行实时调配管理,简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项目高效、高质量的执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目标。
55.2.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针对性的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对应的设备调配管理,从而达到了保证对应任务高效、合理有序执行的技术效果。
56.3.通过检测员上传对应检测结果给所述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并经过第一项目中对应技术员检查、负责人确认,最终智能化得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实现了检测报告智能生成,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57.4.通过基于检测项目成员的角色和身份,系统智能化为其匹配对应的权限,各用户均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对第一项目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设置,从而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并为项目的高效执行提供便利,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个项目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的技术效果。
58.5.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第一项目日志,为后续项目回溯、项目审查和核对等提供相关系统数据,提高了系统利用率,最终达到了提高检测业务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的技术效果。
59.实施例二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请参阅附图5,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第一匹配单元14,所述第一匹配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第一构建单元15,所述第一构建单元15用于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第四获得单元16,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第五获得单元17,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60.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构建单元,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构建仪器设备库;第一配置单元,所述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仪器设备库,配置第一任务设备;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设备进行管理,获得第二管理结果。
6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三点估计法,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任务计划时长估计,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乐观估计、第一最可能估计、第一悲观估计;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乐观估计、所述第一最可能估计、所述第一悲观估计,计算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期望值和第一计划方差;第三构建单元,所述第三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期望值、所述第一计划方差,构建第一概率密度函数;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时长;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和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管理目标;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
6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获得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不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获得第一管理目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包括第一提速目标和第一减速目标。
63.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负责人;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技术员;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分析,获得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匹配获得第一项目检测员,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包括多个检测员;第一组成单元,所述第一组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和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组成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
6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获得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生成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
65.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管理操作,获得第三管理结果。
6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情况,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生成第一项目日志。
6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6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9.示例性电子设备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70.图6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71.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72.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73.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7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调配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通过个性化分析将一个检测项目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执行人员和
仪器设备,实时检查并记录各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对应任务的执行进度,进而将任务实际执行进度与对应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通过调配人员或设备等方式,对各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统筹整个检测项目的执行。达到了基于具体数据,智能化对检测项目中各任务进行实时调配管理,简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项目高效、高质量的执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目标。
7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软件实施例、完全硬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实施例的形式。此外,本技术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而所述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0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光学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76.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7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7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7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构建仪器设备库;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仪器设备库,配置第一任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设备进行管理,获得第二管理结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包括:根据三点估计法,对所述第一任务进行任务计划时长估计,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乐观估计、第一最可能估计、第一悲观估计;根据所述第一乐观估计、所述第一最可能估计、所述第一悲观估计,计算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期望值和第一计划方差;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期望值、所述第一计划方差,构建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根据所述第一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一计划时长;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和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管理目标;根据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和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管理目标,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计划时长,获得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获得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当所述第一实际日均检测量不满足所述第一计划日均检测量,获得第一管理目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目标包括第一提速目标和第一减速目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负责人;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技术员;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分析,获得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匹配获得第一项目检测员,其中,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
包括多个检测员;根据所述第一项目负责人、所述第一项目技术员和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员,组成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分析,获得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指标集,获得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基于所述第一项目检测结果集,生成所述第一项目检测报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登录信息,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身份,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管理操作,获得第三管理结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权限,对所述第一项目进行管理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情况,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根据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操作记录,生成第一项目日志。9.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项目,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对第一项目进行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其中,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中包括多个任务;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第一匹配单元: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一项目组成员,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其中,所述第一任务人员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所述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任务进度,对所述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10.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信息流追踪的检测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项目组成员;对第一项目分工安排,获得第一项目任务集;获得第一任务,匹配第一任务人员;将第一项目的第一执行时间作为横轴,将第一任务作为纵轴,构建项目甘特图;获得第一任务进度,进而对第一任务人员进行管理,获得第一管理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管理人通过经验对各检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参与人员、使用设备的适应性调配管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管理不及时、不准确,进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复杂多变,人为统筹管理各检测项目工作复杂、难度高,导致管理效率低,存在无法形成价值最大化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夜南 杨永青 周海飞 廖金金 田金恒 王渭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交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