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中重金属类和营养盐类项目实验室分析前,水样都要经过滤膜现场过滤。而悬浮物和叶绿素,需要现场富集水样后再测定;
3.现有的便携式过滤器大多无法对水样进行富集,在对过滤后的水样进行检测前需要再对水样进行富集处理,操作麻烦,增加了检测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解决现有的便携式过滤器无法对水样进行富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所述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包括采集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采集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过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气液两用泵和富集器,所述富集器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采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气液两用泵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采集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气液两用泵分别与所述采集组件和所述富集器连通;
6.所述富集器包括漏斗和滤膜盖,所述漏斗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采集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漏斗分别与所述气液两用泵和所述采集组件连通,所述滤膜盖设置于所述漏斗的上方并与所述漏斗拆卸连接。
7.通过所述气液两用泵抽取水样,水样在通过所述滤膜盖时,所述滤膜盖将所需物质与水样分离,对所需物质实现富集。
8.其中,所述滤膜盖包括具有进样管的盖板和过滤膜,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漏斗的上方,并与所述漏斗拆卸连接,所述进样管设置于所述盖板的顶部,并贯穿所述盖板,所述过滤膜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内侧,并与所述盖板拆卸连接。
9.水样通过所述进样管进入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过滤膜进行富集和过滤。
10.其中,所述漏斗具有磁力环和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漏斗的底部,且所述第一三通阀分别与所述采集组件和所述气液两用泵连通,所述磁力环设置于所述漏斗的顶部,且所述磁力环与所述盖板配合。
11.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磁力环与所述漏斗保持固定,便于更换所述过滤网。
12.其中,所述气液两用泵具有第二三通阀和排水管,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气液两用泵的靠近所述采集组件一侧,且所述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采集组件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气液两用泵的远离所述第二三通阀一侧。
13.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直接连通,通过所述过滤膜将所需物质与水样分离后,将水样从所述排水管排出。
14.其中,所述采集组件包括真空筒和筒盖,所述筒盖设置于所述漏斗的下方,且所述筒盖分别与所述漏斗和所述气液两用泵连通,所述真空筒设置于所述筒盖的下方,并与所述筒盖拆卸连接。
15.采集水样时,水样穿过所述筒盖,收纳在所述真空筒中。
16.其中,所述真空筒包括筒身和样品瓶,所述筒身设置于所述筒盖的下方,并与所述筒盖拆卸连接,所述样品瓶设置于所述筒身的内侧,并与所述筒身拆卸连接,且所述样品瓶与所述筒盖配合。
17.所述气液两用泵,将所述筒身的内部气体抽出,形成低压环境,通过大气压将水样压入所述样品瓶。
18.其中,所述筒身具有凹槽和卡扣,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筒身的内侧底部,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样品瓶契合,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周侧,且所述卡扣与所述样品瓶拆卸连接。
19.将所述样品瓶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侧,通过所述卡扣进行安装固定。
20.其中,所述筒盖具有导管和真空泄压阀,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筒盖的上方,并贯穿所述筒盖,且所述导管的上端与所述漏斗连通,所述导管的下端贯穿橡胶塞与所述瓶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真空泄压阀设置于所述导管的一侧,且所述真空泄压阀贯穿所述筒盖,与所述筒身的内部连通。
21.所述气液两用泵将所述筒身的内部气体抽出形成真空环境后,通过所述真空泄压阀解除所述筒身内部的真空状态,便于将所述筒盖与所述筒身分离。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所述气液两用泵启动抽取水样,水样在经过所述滤膜盖时将所需物质与水样分离,并集中在所述滤膜盖上,从而实现对所需物质的富集,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过滤器无法对水样进行富集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10-过滤组件、11-富集器、111-滤膜盖、1111-进样管、1112-过滤膜、1113-盖板、112-漏斗、1121-磁力环、1122-第一三通阀、12-气液两用泵、121-第二三通阀、122-排水管、20-采集组件、21-真空筒、211-样品瓶、212-筒身、2121-凹槽、2122-卡扣、22-筒盖、221-导管、222-真空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所述全自动便携式两用过滤装置包括采集组件20和过滤组件10,所述采集组件20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10的下方,并与所述过滤组件10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组件10包括气液两用泵12和富集器11,所述富集器11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20的上方,并与所述采集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气液两用泵12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20的一侧,并与所述采集组件20固定连接,且所述气液两用泵12分别与所述采集组件20和所述富集器11连通;
33.所述富集器11包括漏斗112和滤膜盖111,所述漏斗112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20的上方,并与所述采集组件20固定连接,且所述漏斗112分别与所述气液两用泵12和所述采集组件20连通,所述滤膜盖111设置于所述漏斗112的上方并与所述漏斗112拆卸连接。
3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气液两用泵12抽取水样,需要采集水样时,所述采集组件20分别与所述富集器11和所述气液两用泵12连通,所述气液两用泵12将所述采集组件20的内部气体抽出,形成真空环境,利用大气压将水样压入所述富集器11,水样经过所述漏斗112进入所述采集组件20完成采集,在对所需物质进行富集时,所述漏斗112与所述气液两用泵12直接连通,所需物质跟随水流进入所述滤膜盖111,通过所述滤膜盖111将所需物质与水流分离,将所需物质截留在所述滤膜盖111上,实现对所需物质的富集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过滤器无法对水样进行富集的问题。
35.进一步的,所述滤膜盖111包括具有进样管1111的盖板1113和过滤膜1112,所述盖板1113设置于所述漏斗112的上方,并与所述漏斗112拆卸连接,所述进样管1111设置于所述盖板1113的顶部,并贯穿所述盖板1113,所述过滤膜1112设置于所述盖板1113的底部内侧,并与所述盖板1113拆卸连接;
36.所述漏斗112具有磁力环1121和第一三通阀1122,所述第一三通阀1122设置于所述漏斗112的底部,且所述第一三通阀1122分别与所述采集组件20和所述气液两用泵12连通,所述磁力环1121设置于所述漏斗112的顶部,且所述磁力环1121与所述盖板1113配合;
37.所述气液两用泵12具有第二三通阀121和排水管122,所述第二三通阀121设置于所述气液两用泵12的靠近所述采集组件20一侧,且所述第二三通阀121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122和所述采集组件20连通,所述排水管122设置于所述气液两用泵12的远离所述第二三通阀121一侧。
3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一三通阀1122和第二三通阀121的状态,实现所
述采集组件20分别与所述漏斗112和所述气液两用泵12连通,且所述漏斗112与所述气液两用泵12隔开,以及所述气液两用泵12分别与所述漏斗112和所述采集组件20连通,且所述漏斗112与所述采集组件20隔开两种状态,进而切换采集水样和富集所需物质的模式,当所述气液两用泵12启动时,水样通过所述进样管1111进入所述盖板1113的内侧,所述盖板1113通过所述磁力环1121与所述漏斗112连接固定,以便于更换过滤膜1112,可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所述过滤膜1112,实现过滤水样或富集不同所需物质的功能,在富集所需物质时,分离出的水流可通过所述排水管122进行排出,也可通过所述采集组件20进行收集。
39.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组件20包括真空筒21和筒盖22,所述筒盖22设置于所述漏斗112的下方,且所述筒盖22分别与所述漏斗112和所述气液两用泵12连通,所述真空筒21设置于所述筒盖22的下方,并与所述筒盖22拆卸连接;
40.所述真空筒21包括筒身212和样品瓶211,所述筒身设置于所述筒盖22的下方,并与所述筒盖22拆卸连接,所述样品瓶211设置于所述筒身212的内侧,并与所述筒身212拆卸连接,且所述样品瓶211与所述筒盖22配合;
41.所述筒身212具有凹槽2121和卡扣2122,所述凹槽2121设置于所述筒身212的内侧底部,且所述凹槽2121与所述样品瓶211契合,所述卡扣2122设置于所述凹槽2121的周侧,且所述卡扣2122与所述样品瓶211拆卸连接;
42.所述筒盖22具有导管221和真空泄压阀222,所述导管221设置于所述筒盖22的上方,并贯穿所述筒盖22,且所述导管221的上端与所述漏斗112连通,所述导管221的下端插入所述样品瓶211的内侧,所述真空泄压阀222设置于所述导管221的一侧,且所述真空泄压阀222贯穿所述筒盖22,并与所述筒身212的内部连通。
43.在本实施方式中,采集水样时,将样品瓶211安装在所述凹槽2121的内侧,并通过所述卡扣2122进行固定,防止在采集过程中,所述样品瓶211发生倾倒,所述气液两用泵12将所述筒身212的内部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环境,利用大气压将水样从所述进样管1111压入所述富集器11,经过所述过滤网过滤后,水样通过所述漏斗112,经所述导管221流入样品瓶211,同时真空环境可以使所述筒盖22与所述筒身212紧密连接,防止灰尘等其他杂质被吸入所述样品瓶211污染水样,取出所述样品瓶211时将所述真空泄压阀222打开,解除所述筒身212内部的真空状态,便于将所述筒盖22与所述筒身212分离,进而取出所述样品瓶211。
4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