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扣接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作为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至少一个物体的扣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于结合至少一个物体时,通常是以螺丝进行锁接,以作为物体的结合。
3.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至少一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至少一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扣接装置可使座体与第一物体组合,并以扣体锁定于第二物体,或于第二物体解锁,以完成两个物体的快速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5.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扣接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座体以及至少一个扣体。所述座体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所述扣体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配合所述座体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
6.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扣接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座体以及至少一个扣体。所述座体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所述座体具有至少一个限位体,所述第一物体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至少一个扣部,所述限位体扣接于所述扣部,以使所述座体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上;所述扣体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配合所述座体进行锁定及解锁,用以使所述扣体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
7.可选地,所述座体具有至少一个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可供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
8.可选地,所述组接部一体延伸设于所述座体的底部。
9.可选地,所述组接部结合设于所述座体的底部。
10.可选地,所述组接部焊接、扣接、锁接、扩接或黏着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
11.可选地,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滑动部,所述扣体侧向设有对应滑动部,所述对应滑动部与所述滑动部活动对接,使所述扣体横向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
12.可选地,所述滑动部为凹槽或导轨,所述对应滑动部为导轨或凹槽。
13.可选地,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挡止部所述扣体侧向设有对应挡止部,所述对应挡止部与所述挡止部活动抵靠,使所述扣体锁定后进行限位。
14.可选地,所述挡止部或对应挡止部为弹扣式,其中所述挡止部或所述对应挡止部具有斜面或弧面用以对应滑扣。
15.可选地,所述挡止部或对应挡止部为弹扣式,其中所述挡止部或所述对应挡止部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滑动面用以对应滑动,并于滑动面后为直角或趋近于直角或大于滑动面
角度的扣接面用以进行扣接组合。
16.可选地,所述座体的一端具有抵靠部,所述扣体的一端具有固定部,所述抵靠部对应所述固定部,使所述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以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
17.可选地,所述抵靠部呈阶级面,使所述抵靠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限位部,所述固定部配合所述抵靠部锁定使所述第二物体结合于所述限位部,或所述固定部配合所述抵靠部解锁使所述第二物体于所述限位部分离。
18.可选地,所述扣体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可操控所述扣体于所述座体上横向或旋向活动。
19.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具有止滑部。
20.可选地,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扣体的一端,或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扣体的两侧。
21.可选地,所述座体与所述扣体之间具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所述扣体,所述弹性组件可使所述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22.可选地,所述座体与所述扣体之间具有组合部,所述组合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具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组合体活动组合。
23.可选地,扣体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扣体活动结合于所述座体的顶部与底部,或各扣体平行的排列或各扣体重叠的排列。
24.可选地,所述座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可供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
25.可选地,所述座体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具有抵靠部,各扣体具有固定部,各抵靠部对应各固定部,使各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各所述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
26.可选地,所述座体的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动部,各扣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滑动部,各对应滑动部与各滑动部活动对接,使各扣体横向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
27.可选地,所述座体的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止部,各扣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挡止部,各对应挡止部与各挡止部活动抵靠,使各扣体锁定后进行限位。
28.可选地,所述座体与各扣体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各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各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各弹性组件可使各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29.可选地,座体与扣体的数量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扣体活动结合于各所述座体,且各座体的底部相互结合,或各扣体平行的排列或各扣体重叠的排列。
30.可选地,各所述座体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可配合固定件以供各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
31.可选地,各所述座体具有抵靠部,各扣体具有固定部,各抵靠部对应各固定部,使各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各所述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
32.可选地,各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滑动部,各扣体的侧向别设有对应滑动部,各对应滑动部与各滑动部活动对接,使各所述扣体横向活动组合于各所述座体。
33.可选地,各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挡止部,各扣体侧向设有对应挡止部,各对应挡止部与各挡止部活动抵靠,使各扣体锁定后进行限位。
34.可选地,各所述座体与各所述扣体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各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各所述座体,各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各弹性组件可使各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35.可选地,所述限位体为可回缩或形变结构或的材质,用以与所述扣部扣接时进行回缩扣接或形变扣接。
36.可选地,所述扣接装置组接于第一物体,第一物体为印刷电路板或pcb板。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39.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40.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41.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42.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43.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44.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45.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46.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47.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48.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49.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50.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51.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52.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53.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54.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55.图1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6.图1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57.图2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58.图2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59.图2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60.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61.图2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62.图25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63.图2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64.图27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65.图2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66.图29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67.图30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68.图3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69.附图标记
70.1 扣接装置
71.11 座体
72.111 组接部
73.1111 限位体
74.112 滑动部
75.113 挡止部
76.114 抵靠部
77.115 固定件
78.12 扣体
79.121 对应滑动部
80.122 对应挡止部
81.123 固定部
82.124 操作部
83.125 止滑部
84.13 限位部
85.14 弹性组件
86.15 组合部
87.16 活动部
88.10 第一物体
89.101 设置孔
90.102 限位槽
91.1021 扣部
92.20 第二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93.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扣接装置。
94.请参阅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扣接装置1,其包括至少一个座体11以及至少一个扣体12。
95.所述座体11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10。
96.所述扣体12活动设于所述座体11,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20。
97.当使用时,可将所述扣接装置1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上,所述第一物体10为印刷电路板或pcb板,之后可往一侧移动所述扣体12,并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上,且使所述扣体12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以使所述扣体12锁定于所述第二
物体10,而完成所述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如图5所示)。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将所述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使所述扣体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形成解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座体11上分离(如图6所示)。如此,可使所述座体利1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并以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98.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具有至少一个组接部111,所述组接部111可利用焊接、扣接、锁接、扩接或黏着等方式,以供所述座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如此,可使所述座体11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以利进行所述扣体12的移动操作。
99.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组接部1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组接部111一体延伸设于所述座体11的底部,另一个组接部111结合设于所述座体11的底部;此外,各组接部111也可皆一体延伸设于所述座体11的底部,或是皆以结合方式设于所述座体11的底部。如此,可使所述座体11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以利进行所述扣体12的移动操作。
100.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侧向设有滑动部112,所述扣体12侧向设有对应滑动部121,所述对应滑动部121与所述滑动部112活动对接,使所述扣体12横向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11。其中所述滑动部112为凹槽或导轨,所述对应滑动部121为导轨或凹槽。由此,当所述扣体12于所述座体11上进行横向移动时,可利用所述对应滑动部121与所述滑动部112的相互配合,而达到顺畅移动的效果,以利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动作。
101.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侧向设有挡止部113所述扣体12侧向设有对应挡止部122,所述对应挡止部122与所述挡止部113活动抵靠,使所述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以使所述扣体12达到稳固锁定的效果。
102.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113或对应挡止部122为弹扣式,其中所述挡止部113或所述对应挡止部122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滑动面用以对应滑动,并于滑动面后为直角或趋近于直角或大于滑动面角度的扣接面用以进行扣接组合。借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运用的需求。
103.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的一端具有抵靠部114,所述扣体12的一端具有固定部123,所述抵靠部114对应所述固定部123。当使用时,可往一侧移动所述扣体12,并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且使所述扣体12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以使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锁定于所述第二物体10,而完成所述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如图5所示)。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将所述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使所述扣体12固定部123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形成解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分离(如图6所示)。如此,可使所述座体利1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并以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并使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配合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进行锁定及解锁,以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
104.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部114呈阶级面,使所述抵靠部114与所述固定部123之间形成限位部13,所述固定部123配合所述抵靠部114锁定使所述第二物体20结合于所述限位部13,或所述固定部123配合所述抵靠部114解锁使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限位部
13分离。当使用时,可往一侧移动所述扣体12,并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且使所述扣体12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以使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锁定于所述第二物体10,并让于所述第二物体10结合于所述限位部13,而完成所述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如图5所示)。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将所述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使所述扣体12固定部123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形成解锁,让所述限位部13形成开放状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分离(如图6所示)。如此,可使所述座体利1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并以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如此,可使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配合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进行锁定及解锁,以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
105.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扣体12具有操作部124,所述操作部124可操控所述扣体12于所述座体11上横向(或旋向)活动。所述操作部124具有止滑部125,并所述操作部124设于所述扣体12的一端。如此,可于移动所述扣体12时,施力于所述操作部124进行操控,并配合所述止滑部125达到稳固施力的效果,以利于操控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106.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与所述扣体之间具有弹性组件14,所述弹性组件14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11,所述弹性组件14的另一端抵顶所述扣体12,所述弹性组件14可使所述扣体12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107.当使用时,可施力于所述操作部124往一侧移动所述扣体12,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且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并以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使所述扣体12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让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锁定于所述第二物体10,并让于所述第二物体10结合于所述限位部13,而完成所述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如图5所示)。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将所述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使所述扣体12固定部123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形成解锁,让所述限位部13形成开放状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分离(如图6所示),待完成所述第二物体20的分离后,则使所述扣体12因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而复位,以利下次的使用。如此,可使所述座体利1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并以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108.请参阅图7至图9,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滑动部112、所述对应滑动部121、所述挡止部113与所述对应挡止部122分别设置为不同的位置,且所述操作部124可设于所述扣体12的两侧。
109.当使用时,可施力于所述操作部124操控所述扣体12往一侧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且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并以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使所述扣体12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让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锁定于所述第二物体10,并让于所述第二物体10结合于所述限位部13,而完成所述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如图5所示)。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将所述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使所述扣体12固定部123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形成解
锁,让所述限位部13形成开放状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20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分离(如图6所示),待完成所述第二物体20的分离后,则使所述扣体12因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而复位,以利下次的使用。如此,可使所述座体利1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并以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于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110.请参阅图10至图1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座体11与所述扣体12之间具有组合部15,所述组合部15设于所述座体11,所述扣体12具有活动部16,所述活动部16与所述组合体15活动组合。同样可使所述扣体12活动设于所述座体11,以让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
111.请参阅图13至图1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扣接装置1的座体11与所述扣体12为不同的形态,且所述扣接装置1同样具有组合部15与活动部16,可使所述扣体12活动设于所述座体11,以让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
112.请参阅图16至图1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扣接装置1的座体11与所述扣体12为不同的形态,且所述扣接装置1同样具有组合部15与活动部16,可使所述扣体12活动设于所述座体11,以让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
113.请参阅图19至图2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扣接装置1的扣体12的数量为两个,各扣体12活动结合于所述座体11的顶部与底部,而所述座体1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具有组接部111,所述组接部111可供所述座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且所述座体1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具有抵靠部114,各扣体12具有固定部123,各抵靠部114对应各固定部123,使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配合所述座体11的各所述抵靠部114进行锁定及解锁;其中所述座体11的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动部112,各扣体12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滑动部121,各对应滑动部121与各滑动部112活动对接,使各扣体12横向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11,且所述座体11的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止部113,各扣体12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挡止部122,各对应挡止部122与各挡止部113活动抵靠,使各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
114.此外,所述座体11与各扣体12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14,各所述弹性组件14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11,各所述弹性组件14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12,各弹性组件14可使各扣体12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115.如此,可将所述座体11的组接部111对应所述第一物体10的设置孔101,之后移动所述座体11,使所述组接部111滑动扣入所述第一物体10的限位槽102,所述限位槽102具有至少一个扣部1021,所述组接部111具有至少一个限位体1111,因此当所述组接部111滑动扣入所述限位槽102时,可使所述限位体1111与所述扣部1021相互稳固扣接,以使所述扣接装置1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上,使所述扣接装置1的各扣体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物体10的顶部与底部,而所述限位体111为可回缩或形变结构或的材质,用以与所述扣部1021扣接时进行回缩扣接或形变扣接。其中,所述限位体1111可为块体,而所述扣部1021可为倒勾状,以增加所述限位体1111与所述扣部1021扣接后的稳定性。
116.当使用时,可施力于所述操作部124往一侧移动各扣体12,当各扣体12于所述座体11上进行横向移动时,可利用各对应滑动部121与各滑动部112的相互配合而顺畅移动,并压缩各弹性组件14,之后将所述第二物体与第三物体(图中未示)分别放置于所述座体11顶部与底部的抵靠部114上,让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对应于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并以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使所述扣体12的各固定部123往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方向横向移动,使各扣体12以对应挡止部122与所述座体11的挡止部113相互抵靠,使各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而完成各扣体12、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结合。
117.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时,则将各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并压缩各弹性组件14,使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分别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形成解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于所述座体11的各所述抵靠部114上分离,待完成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分离后,则使各扣体12因各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而复位,以利下次的使用,而完成各扣体12、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分离。
118.请参阅图24至图2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扣接装置1的座体11与扣体12的数量皆为两个,各所述扣体12活动结合于各所述座体11,且各座体11的底部相互结合,各所述座体11具有组接部111,所述组接部111可配合固定件115以供各座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而各所述座体11具有抵靠部114,各扣体12具有固定部123,各抵靠部114对应各固定部123,使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配合所述座体11的各所述抵靠部114进行锁定及解锁,而各所述座体11侧向设有滑动部112,各扣体12的侧向别设有对应滑动部121,各对应滑动部121与各滑动部122活动对接,使各所述扣体12横向活动组合于各所述座体11,各所述座体11侧向设有挡止部113,各扣体12侧向设有对应挡止部122,各对应挡止部122与各挡止部113活动抵靠,使各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各所述座体11与各所述扣体12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14,各所述弹性组件14的一端抵顶各所述座体11,各所述弹性组件14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12,各弹性组件14可使各扣体12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
119.如此,可将各座体11的组接部111对应所述第一物体10的设置孔101,之后以所述固定件115锁接各组接部111,使各座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并使各扣体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物体10的顶部与底部。
120.当使用时,可施力于所述操作部124往一侧移动各扣体12,当各扣体12于各座体11上进行横向移动时,可利用各对应滑动部121与各滑动部112的相互配合而顺畅移动,并压缩各弹性组件14,之后将所述第二物体与第三物体(图中未示)分别放置于各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让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对应于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并以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使所述扣体12的各固定部123往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方向横向移动,使各扣体12以对应挡止部122与所述座体11的挡止部113相互抵靠,使各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而完成各扣体12、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结合。
121.而当欲分离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时,则将各扣体12再次往一侧移动,并压缩各弹性组件14,使各扣体12的固定部123分别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形成解锁,借以让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于各座体11的各所述抵靠部114上分离,待完成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分离后,则使各扣体12因各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而复位,以利下次的使用,而完成各扣体12、所述第二物体与所述第三物体的分离。
122.请参阅图27及图2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于,所述扣接装置1的座体11与所述扣体12为不同的形态,且所述扣接装置1同样具有组接部111、组合部15、弹性组件14与活动部16。如此,可将各座体11的组接部111对应所述第一物体10,之后将所述第二物体20放置于所述座体11的抵靠部114上,让所述扣体12的固定部123对应于所述第二物体20,并以所述弹性组件14的释放弹力使所述扣体12的所述固定部123往所述第二物体20的方向横向移动,使所述扣体12锁定后进行限位,而完成各扣体12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以让所述扣体12配合所述座体11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12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20。
123.请参阅图29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所述扣体1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扣体12平行的排列,另外各扣体12也可为重叠的排列(图中未示)。
124.请参阅图30及图31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处在,所述座体11与扣体12的数量皆为两个以上,各所述扣体12活动结合于各所述座体11,各扣体12重叠的排列,另外各扣体可为平行的排列(图中未示)。
125.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接装置,可使座体与第一物体组合,并以扣体锁定于第二物体,或于第二物体解锁,以完成两个物体的快速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1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座体,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以及至少一个扣体,其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配合所述座体进行锁定及解锁,用以使所述扣体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2.一种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座体,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所述座体具有至少一个限位体,所述第一物体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至少一个扣部,所述限位体扣接于所述扣部,以使所述座体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上;以及至少一个扣体,其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配合所述座体进行锁定及解锁,用以使所述扣体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滑动部,所述扣体侧向设有对应滑动部,所述对应滑动部与所述滑动部活动对接,使所述扣体横向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侧向设有挡止部所述扣体侧向设有对应挡止部,所述对应挡止部与所述挡止部活动抵靠,使所述扣体锁定后进行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一端具有抵靠部,所述扣体的一端具有固定部,所述抵靠部对应所述固定部,使所述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以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二物体。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扣体之间具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所述扣体,所述弹性组件可使所述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扣体之间具有组合部,所述组合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具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组合体活动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扣体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扣体活动结合于所述座体的顶部或底部,或各扣体平行的排列或各扣体重叠的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抵靠部,各扣体具有固定部,各抵靠部对应各固定部,使各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各所述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滑动部,各扣体设有对应滑动部,各对应滑动部与各滑动部活动对接,使各扣体活动组合于所述座体。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挡止部,各扣体设有对应挡止部,各对应挡止部与各挡止部活动抵靠,使各扣体进行限位。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或对应挡止部为弹扣式,其中所述挡止部或所述对应挡止部具有斜面或弧面用以对应滑扣。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或对应挡止部为弹扣式,其中所述挡止部或所述对应挡止部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滑动面用以对应滑动,并于滑动面后为直角或趋近于直角或大于滑动面角度的扣接面用以进行扣接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与各扣体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各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座体,各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各弹性组件可使各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座体与扣体的数量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扣体活动结合于各所述座体,且各座体的底部相互结合,或各扣体平行的排列或各扣体重叠的排列。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座体具有抵靠部,各扣体具有固定部,各抵靠部对应各固定部,使各扣体的固定部配合所述座体的各所述抵靠部进行锁定及解锁。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座体设有滑动部,各扣体设有对应滑动部,各对应滑动部与各滑动部活动对接,使各所述扣体活动组合于各所述座体。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座体设有挡止部,各扣体设有对应挡止部,各对应挡止部与各挡止部活动抵靠,使各扣体进行限位。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座体与各所述扣体之间分别具有弹性组件,各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各所述座体,各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各所述扣体,各弹性组件可使各扣体常态性位于锁定位置或常态性位于解锁位置。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装置组接于第一物体,第一物体为印刷电路板或pcb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扣接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座体以及至少一个扣体。所述座体可供设置于第一物体;所述扣体活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扣体配合所述座体进行锁定及解锁,以使所述扣体结合或分离第二物体。由此,可使座体与第一物体组合,并以扣体锁定于第二物体,或于第二物体解锁,以完成两个物体的快速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黄伟诚 吕苑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