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强度拱形支撑架。
背景技术:
2.当城市内发生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时,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地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水,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
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水中防止砖头,行人通常踩在砖头上进行通行,而当积水较高时,叠加砖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积水中伴随着杂物,杂物撞击砖头也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便于安装的高强度拱形支撑架。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拱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配的基座和拱形架,拱形架位于基座上方;所述拱形架底部形成开口朝下设置的拱形结构,且拱形架顶部为水平结构;所述基座底部为水平结构,基座两侧形成有支撑拱形架的支板;所述拱形架一侧形成有第一水流口,支板一侧形成有第二水流口;所述拱形架内形成有空腔结构,空腔结构与第一水流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板上形成有凹槽,拱形架底部形成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拱形架一侧为竖直结构,另一侧形成有相连接的倾斜面和竖直面,倾斜面位于竖直面上方,凸块位于竖直面底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流口位于倾斜面和竖直面的连接处,且第一水流口沿拱形架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空腔段、第二空腔段和第三空腔段,且第一空腔段、第二空腔段和第三空腔段位于同一直线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空腔段位于拱形架的拱形结构最高处,第一空腔段位于拱形架顶部与竖直一侧的连接处,第三空腔段位于倾斜面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水流口沿支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且第一水流口和第二水流口位于基座同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形成有连接孔,拱形架上形成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配合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拱形架顶部形成有防滑凸起。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底部形成有出水格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拱形结构的拱形架,使得拱形架与基座两端形成较大的开口,便于水流的通行,且拱形结构具有较好的支撑,减少了拱
形架的用料,同时在拱形架内壁上形成空腔结构,使得从第一水流口进入的水流沿着空腔结构流动,对水流进行分散,减少水流对拱形架的冲击,使得整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21.图6是拱形架的主视图;
22.图7是拱形架的内部示意图;
23.图8是基座的主视图;
24.图中附图标记:基座1,支板1-1,凹槽1-2,拱形架2,空腔结构2-1,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第三空腔段2-4,倾斜面2-5,竖直面2-6,凸块2-7,第一水流口3,第二水流口4,防滑凸起5,出水格栅6,连接孔7,配合孔8。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6.如图1-8所示,一种高强度拱形支撑架,包括相适配的基座1和拱形架2,拱形架2位于基座1上方;所述拱形架2底部形成开口朝下设置的拱形结构,且拱形架2顶部为水平结构;所述基座1底部为水平结构,基座1两侧形成有支撑拱形架2的支板1-1;所述拱形架2一侧形成有第一水流口3,支板1-1一侧形成有第二水流口4;所述拱形架2内形成有空腔结构2-1,空腔结构2-1与第一水流口3位于同一直线上。
27.拱形架2放置于基座1上,基座1和拱形架2的两端形成的拱形结构处为开口结构,第一水流口3和第二水流口4处也为开口结构。
28.支板1-1上形成有凹槽1-2,拱形架2底部形成有与凹槽1-2相适配的凸块2-7,凹槽1-2与凸块2-7可实现基座1和拱形架2之间的初步定位,基座1上形成有连接孔7,拱形架2上形成有与连接孔7相连通的配合孔8,在凸块2-7和凹槽1-2的作用下确保连接孔7与配合孔8之间的连通,从而在连接孔7内设置于配合孔8相连通的螺栓,实现基座1和拱形架2之间的固定连接。
29.拱形架2一侧为竖直结构,另一侧形成有相连接的倾斜面2-5和竖直面2-6,倾斜面2-5位于竖直面2-6上方,凸块2-7位于竖直面2-6底部,竖直结构一侧的拱形架2可依靠在台阶或墙壁上,从而对基座1的位置进行定位,而形成有倾斜面2-5和竖直面2-6一侧的拱形架2朝向水源端。
30.第一水流口3位于倾斜面2-5和竖直面2-6的连接处,且第一水流口3沿拱形架2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第一水流口3可为进水口或出水口,根据水流的方式自动调节。
31.空腔结构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和第三空腔段2-4,且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和第三空腔段2-4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空腔段2-3位于拱形架2的拱形结构最高处,第一空腔段2-2位于拱形架2顶部与竖直一侧的连接处,第三空
腔段2-4位于倾斜面2-5上。
32.通过的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和第三空腔段2-4的设置,在减少拱形架2的用料的同时,从第一水流口3进入的水流依次流至第三空腔段2-4、第二空腔段2-3和第一空腔段2-2内,从而减少水流对拱形架2的冲击。
33.第二水流口4沿支板1-1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且第一水流口3和第二水流口4位于基座1同侧,第二水流口4可为进水口或出水口,根据水流的方式自动调节。
34.拱形架2顶部形成有防滑凸起5,防滑凸起5处为行人的踩踏面,从而增加与行人脚面的摩擦力。
35.基座1底部形成有出水格栅6,出水格栅6可为进水口或出水口,出水格栅6作为进水口时,水流朝向空腔结构2-1处涌动,水流分散至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和第三空腔段2-4内,减缓水流对拱形架2的冲击,而出水格栅6作为出水口时,便于将基座1和拱形架2内的水排出。
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3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基座1,支板1-1,凹槽1-2,拱形架2,空腔结构2-1,第一空腔段2-2,第二空腔段2-3,第三空腔段2-4,倾斜面2-5,竖直面2-6,凸块2-7,第一水流口3,第二水流口4,防滑凸起5,出水格栅6,连接孔7,配合孔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